明朝版图最大时究竟有多大?

明朝版图最大时究竟有多大?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

《明史》记载明成祖时期的明朝疆域“幅员之广,远迈汉唐”,“东起朝鲜,西据吐蕃,南包安南,北距大碛,东西一万一千七百五十里,南北一万零九百四里。”

但是在很多人的心中,明朝西到伏尔加,东到库页岛,南到马六甲,北到北冰洋,面积没有最大,只有更大。

看来务实一点真的不容易。

我们说明朝疆域最大是多大,首先要明白明朝疆域最大是在什么时期,很多人已经知道了答案,当然是朱元璋时期。

明成祖虽然五征漠北,收复安南,设置奴儿干都司、关西七卫以及贵州承宣布政使司,但明朝疆域最大时仍然不是明成祖时期。静夜史说过了,是朱元璋时期。

作为明朝的开国皇帝,朱元璋给后代做了太多太多,除了制定了一整套繁琐制度保证子孙后代万世无虞,还给后代开拓了大量的疆土,将明朝疆域推向了极盛。

朱元璋时期的明朝疆域面积约为900万平方公里,其中包括不到400万的直接统治区和500多万的羁縻统治区。其中:

1、直接统治区

包括了明朝的两京一十三省和长城以北的蒙古高原南部地区。

两京一十三省包括:北直隶(京师、北京、顺天府)、南直隶(南京、应天府)、陕西、山西、山东、河南、浙江、江西、湖广、四川、广东、福建、广西、贵州、云南。

在朱元璋时期,为防范北元的不断进犯,朱元璋不断发动北伐战争,并在长城以北相继设立东胜卫、大宁卫、开平卫等一系列卫所,将明朝疆域推向长城以北数百里。

长城以北的各卫所组成了完整的防御体系,这一体系从靖难之役开始瓦解,靖难之役爆发时,朱棣绑架宁王,大宁卫被放弃;永乐元年,朱棣内迁东胜卫;1430年,明宣宗内迁开平卫,至此明朝在长城以北的防线全线崩解,不得不以长城作为和蒙古的边界。

虽然朱棣时期征服了安南,但是安南的开疆相比于长城以北的丧地,显然是不对等的。

值得一提的是明朝在明朝初期,虽然国力强盛,但是仍然丧失了部分土地,这就是内迁铁岭卫,割地李氏朝鲜。李成桂推翻了王氏高丽政权后,建立李氏朝鲜,断绝和北元关系,和明朝修好,李成桂通过阿谀奉承的方式,促使朱元璋在1388年将鸭绿江以东数万平方公里土地划给李氏朝鲜,至此明朝国土开始缩水。

2、羁縻统治区

包括了奴儿干都司、关西七卫、乌斯藏都司、朵甘都司、俄力思军民元帅府等。

之所以说这些地区是羁縻统治区,是因为明朝在这些地区并没有直接任命流官进行管理。

蓝玉降服哈纳出之后,将元朝的辽阳行省全盘接收,这是奴儿干都司的前身。永乐二年,朱棣设置奴儿干都司。明朝在黑龙江入海口设置奴儿干都司,管辖东北全境,并派出宦官亦失哈九次北上巡边。在奴儿干都司的广大区域,明朝任命蒙古族、女真族等少数民族首领为卫所首领,向明朝称臣纳贡。

1391年明军征服了哈密地区并控制了新疆东部,随后明朝陆续设置在周边设置七个卫所,称“关西七卫”,卫所首领依然是投降的蒙古人,明朝没有派出流官;

在青藏高原地区,明朝的统治相比于元朝力不从心,明朝在青藏高原地区大举册封宗教领袖,企图通过多封宗教领袖的方式保持在青藏高原的影响力。但是,这种方式很快因为明朝国力的衰退以及青藏地区宗教斗争而名存实亡,明朝在青藏高原的影响力保持了100年左右。

因为是羁縻统治区,所以其自主性远远高于两京一十三省。在明朝国力强盛时,这些土地是明朝疆域,而当明朝国力衰退,各少数民族首领纷纷自立,明朝的羁縻统治区就全部丢失。

比如明宣宗时撤销奴儿干都司、放弃安南;明代宗时丢失关西七卫;明世宗时丢失河套平原、澳门,至此明朝疆域基本稳定在两京一十三省直到灭亡!

所以明朝疆域最大时为约900万平方公里。

多有疏漏,烦请斧正。

我是静夜史,期待您的关注。

明朝版图最大时是在明朝永乐年间,总面积为1000万平方公里左右。目前历史教科书使用的图是明朝宣德年间的地图,只能反映大体疆域,不能直接反映行政划分和版图演变。其实,明朝的版图有三个显著变化的时期:从明太祖建国到明宣宗即位前,这段时间是明朝的版图扩张期;明宣宗到明世宗(嘉靖)在位时期,是明朝的版图收缩期;明世宗以后,明朝逐步走向衰败,最终覆灭。

明朝极盛版图(永乐年间)

明成祖朱棣继承了明太祖朱元璋的军事天赋,一生东征西讨,安定南北。明成祖时期的明朝地图达到最大,此时的明朝地图由两京十三省、奴儿干都司、关西七卫、安南、乌斯藏都司5部分构成。

第一、两京13省。“十三省”是指明朝在内地划分的四川、云南、广西、陕西、湖广、山西、河南、山东、江西、福建、广东、浙江、辽东;“两京”指的是南京(应天府)与北京(顺天府)。两京十三省是明朝赋税的主要来源,也是支持政府运转的重要土地,因此控制力比较强。

第二、奴儿干都司与长城以北广袤地区。主要是今天的内蒙部分地区和黑龙江、吉林以及今天俄罗斯的大兴安岭。这里是明朝从太祖时代到宣宗时代对东北的羁縻统治,奴儿干都司并不是纯粹的军事制度而是军政合一的制度。宣德年间以后,明朝放弃了这里,并逐渐收缩到长城以北,但是截止到万历年间还有大量零零碎碎的卫所在东北。总体而言,控制力不强。

第三、关西七卫。关西七卫指的是明朝在嘉峪关以西设置的七个大卫所,分别是安定卫、阿端卫、曲先卫、罕东卫、沙州卫、赤斤卫、哈密卫。关西七卫是纯粹的羁縻制度,但是确连接着内地与新疆的联系。明朝招纳蒙古部落在这里驻守,世袭官位,实际是利用他们戍边,控制力比较强。嘉靖年间以后,关西七卫全部丧失,明朝西北疆域缩回嘉裕关。

第四、安南地区。安南就是今天的越南,曾经被明成祖朱棣征服而归降,不久后又独立出去。越南从西汉时期就归于中国管辖,这就是越南历史上的“事北朝”时期。五代时期,越南从南汉独立。宋朝建国以后,讨伐越南也被击败,只能彻底放任其独立。明朝曾经短暂控制过越南,控制力较弱。

第五、乌思藏都司。乌斯藏都司是明朝管理西藏、不丹、锡金等地的羁縻制度,是效仿元代的宣政院而来。元朝首次将西藏纳入版图,明朝也随之效仿。明朝大将邓愈在青海地区招降了吐蕃各部,朱元璋顺势将其划为行政制度。由于道路险阻、物资贫瘠等原因,明朝对于西藏的管理能力很弱,加上没有明军登上过青藏高原,所以这里属于半自治的状态。总体而言,明朝对于西藏有影响力存在,但万历年间以后彻底废弃。

教科书用图(明朝宣德年间)只能反映明朝极盛时的大体疆域,不能反映明朝对各地控制力的强弱

总体上来说,明朝的版图是元朝版图的一个收缩版,我们看看元朝的版图就明白了。

元朝极盛时期的疆域元朝国内具体的行政划分详情

元朝的行政划分为“中书一院十省”,也就是宣政院(西藏)、直辖的中书省(相当于汉代的司隶)以及甘肃、陕西、四川、云南、湖广、江西、江浙、河南江北、辽阳、岭北10个行省。元朝的行政划分对明朝影响很大。元朝灭亡后,明朝极盛时的版图继承了元朝在中国内地的绝大部分,并且对于各地的行省管理辖区也有变更。不过,明朝的版图分为极盛时和衰弱时,极盛时期的明朝版图与教科书用图基本上没有区别,但万历末年(17世纪初)的明朝版图已经基本缩水为两京十三省。

诚邀,如题。既然楼主限定看明朝版图的最大值,那么小编在此就不赘述明朝领土的变化了。

据史料记载,明朝领土的极盛时期应该是在大明永乐年间。根据边城玫女的《中国历代疆域面积考》,这时候的明朝经过朱元璋,朱棣两代帝王的南征北战后,领土南到南海,东到东海,西包西藏,新疆东部,北达漠南,外东北,总面积近千万平方公里,彼时沙俄还没有扩张,大明是当时世界上最为强大的帝国。

大明的这些国土中包括了330万平方公里的大明本土以及面积庞大的羁靡控制地区

大明本土,实际上就是大明的两京十三省。这是中原王朝的传统领土,事实上中原王朝千年来所能直接控制的地盘就是始皇帝打下了的这块土地。

羁靡地区包括大明的奴儿干都司,旧港宣慰司,乌斯藏以及贵州布政司下属的杨氏土司等地。

以奴儿干都司为例,奴儿干都指挥使司是明代政府设置于黑龙江、乌苏里江、松花江嫩江流域的地方军政机构。虽然名义上属于大明国土,但是奴儿干都指挥使是由外东北的地方首领世袭罔替,是个半独立的政权,旧港宣慰使就更不用说了,它是明朝领土最南端,管理印尼群岛的机构,政府驻地苏门答腊巨港(三佛齐),此地与大明国土远隔万里,大明鞭长莫及,于是只维持很短的时间就宣告破产了,所以大明实际控制的国土实际上只有大明本部。

以上就是小编的看法,如有出入还请斧正

实际控制汉地18省,和秦差不多,比宋略大

永乐年间,明成祖朱棣开创永乐盛世,也是明朝最鼎盛的时期,永乐皇帝五次北伐,不断扩张领土面积,明朝疆总共997万平方公里面积。

  • 姓名:
  • 专业:
  • 层次:
  • 电话:
  • 微信:
  • 备注:
文章标题:明朝版图最大时究竟有多大?
本文地址:http://www.55jiaoyu.com/show-151692.html
本文由合作方发布,不代表展全思梦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展全思梦

热门文档

推荐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