碎片化时代,啃一下陀思妥耶夫斯基?

碎片化时代,啃一下陀思妥耶夫斯基?

陀思妥耶夫斯基

现在有可能读陀思妥耶夫斯基吗?网上纪念老陀的热情总会给人一点安慰。

这次“双11”恰逢俄罗斯伟大作家陀思妥耶夫斯基诞辰200周年,朋友圈引发小屏幕,着实让人意外。很多朋友说,纪念老陀最好的方式就是尽量在明年双11之前读完他的兄弟卡拉马佐夫。这是尊重和敬畏,因为咀嚼“老坨”真的太难了。

不过,这也体现了“老陀”的致命诱惑力。为什么我们不能在现在的时代忘记他?

苦难和超越苦难

陀自己说过一句感人肺腑的话,“我怕我配不上我的苦难”。他在小说中写了许多可怕的人、事和罪恶,足以让人在今天阅读时感到恐惧,但在他自己看来,其中许多都是现实的。他的第一部作品是书信体小说《穷人》,他本人出生在一个贫困家庭。他家不仅穷,而且还是“莫斯科最悲惨的地方”。罪犯、流浪者和疯人院是最常见的景象。

陀的童年可以用不幸来形容。父亲是一名退役军医,家境贫寒,脾气暴躁且独断专行(典型的“俄罗斯父亲”)。他的母亲心地善良,受过良好的教育,但不幸的是,在他16岁时,他的母亲去世了,他的弟弟妹妹被送到亲戚家,而陀思妥耶夫斯基和他的哥哥被送到工程学校。

从陀思妥耶夫斯基对自己成长过程中所遇到的苦难的态度可以看出一点。母亲因肺病去世两年后,父亲被农奴打死。从农奴的角度来看,他的父亲无疑是一个恶人。他喝醉后打骂农奴,甚至强迫女儿和他一起生活。农奴最终杀了他,他再也忍受不了这种煎熬。但父亲的去世让陀的心极度疼痛,引发癫痫,后来折磨了他一生。

陀思妥耶夫斯基应该如何看待父亲的死?他讨厌父亲的痛苦,但也爱他的父亲。他可能也恨杀了父亲的农奴,但他也能理解他们的苦难,他也能体会农奴的善良。

陀思妥耶夫斯基10岁时出现幻听,以为是狼的叫声,吓得哭了。正在耕田的老农奴跑过来安慰他,在他胸前画了个十字,为他祈祷,让他感到温暖。因此,在他后来的作品中,他可以理解农奴的苦难,洞察他们的坚韧和善良。

苦难和癫痫一样,伴随着陀思妥耶夫斯基的一生。1846年,25岁的陀思妥耶夫斯基连载小说《彼得堡全集中的穷人》,受到好评,成为冉冉在俄罗斯文坛的后起之秀。这种成名的感觉并没有持续多久。石拓第一次脱离了像内克拉索夫和别林斯基这样的文学人物。三年后,他因参与反对沙皇的革命活动而被捕,差点被处决。就在行刑前,他被判流放西伯利亚,这是后来很多俄罗斯文学大师的命运。

流放西伯利亚彻底改变了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命运。有人说托尔斯泰反映了俄罗斯文学的广度,而陀思妥耶夫斯基反映了俄罗斯文学的深度。事实上,从流放西伯利亚开始,陀思妥耶夫斯基同时有了一些“广度”。他开始注意到更广阔的世界和更大的苦难,把自己的苦难和整个民族的苦难结合起来。

1881年2月9日晚,陀思妥耶夫斯基的钢笔不小心掉到书柜下。在搬动书柜找笔的过程中,用力过猛导致肺动脉出血,不幸身亡。此时的托什已经是俄罗斯文坛的一代宗师,他的送葬队伍中有很多年轻人。一个过路人问殓葬商谁是死者,殓葬商回答说:“一个苦役犯!”

陀的一生是“苦役”,因为他的伟大创造,也因为他在个人的苦难中发现了人类的命运,他为人类受苦。

深度从何而来

陀的流放始于1849年。服完兵役后,他于1858年晋升为上尉。从那以后,他有时间系统地写作。这是他的“十年流放”。在过去的十年里,他开始不断反思自己,最后去信仰宗教。1860年,他出版了小说《被侮辱和被伤害》,表现了这种变化。这本书不仅描述了底层人民的苦难,还讨论了哲学和宗教,后者将成为陀思妥耶夫斯基后期作品的象征风格。

陀思妥耶夫斯基被普遍认为是世界上最深刻的小说家。卡拉马佐夫兄弟是他的巅峰,有很多关于灵魂、罪和审判的对话。哲学家和心理学家会把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小说作为思考的出发点。

鲁迅说陀思妥耶夫斯基是人类灵魂的伟大审问者。“他把小说中的男女置于无法忍受的境地去尝试,不仅仅是剥去表面的白色,更是在拷问隐藏在它下面的邪恶。”

这里的“人”首先是陀思妥耶夫斯基本人。比如在给妻子的信中,他曾经分析过自己赌徒的心理:“我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被折磨了十年的肮脏幻想彻底破灭了。我曾经期待赢钱...赌博是我的锁链,但我要考虑努力工作,不要再像以前那样梦想靠赌博赢钱。”

他养成了赌博的习惯,因为他很穷。收入有限,理财不善,生活就是“不停借钱,不停还钱”。为了还债,他沉迷于赌博,但他不得不反思和折磨所谓的赌徒自己。他还花了一个月的时间写了《赌徒》这本书。这就是鲁迅所说的“拷问隐藏在背后的罪恶”,陀思妥耶夫斯基强调的是拷问自己。或者说,在拷问小说中的人物时,大多都有自己的影子。他一直在和自己竞争。

在《罪与罚》中,陀思妥耶夫斯基将这种折磨推向了普遍性。这本书里主人公的名字叫拉斯柯尔尼科夫,是俄语中的“分裂分子”。它最初是用来形容东正教中鄙视上帝的“分裂主义者”的意思。这部小说的主题是,当人类推翻神圣,“杀神”并立志成为万物的尺度(人类是万物的尺度,这确实是启蒙的主题之一)时,他们也面临着自我毁灭的危机。这是现代性的危机,也是未来100年西方哲学的主题之一。

这是人类的普遍危机,但作为文学主题,首先是陀思妥耶夫斯基自身的危机。他的一生,想追求的是如何面对和走出,如何发现和拷问“罪”背后的“白”。身患多种疾病的他,随时都有一种死亡的紧迫感,癫痫发作时不时给他带来痛苦和燃烧的激情,这让他的作品呈现出一种残酷、冷酷和急切的风格。

处方?

今天,人们谈论陀思妥耶夫斯基,这有些荒谬。社交媒体时代,世界已经完全支离破碎,一条140字的微博;用手机看书的时候,几个字就断了,几个字就是一段。但是如果你打开陀思妥耶夫斯基的书,很有可能两页都不会分开。一个人说话需要几页纸。

本杰明注意到世界很早就变得“支离破碎”。他说,所谓现代性,就是不断经历震颤,而不是有过去的整体感。从这个角度来看,陀思妥耶夫斯基的作品可以说是文学史上“整体性”的丰碑,他的任何一篇长文都是关于“世界”和“人”的。他所遇到的任何苦难在今天的社交媒体上都是耸人听闻的。

在碎片化阅读的时代,阅读陀思妥耶夫斯基是否可能?网上纪念老陀的热情总会给人一点安慰。当然,卡拉马佐夫兄弟很难啃,但读《穷人》和《死宅笔记》也不算太难。我们可以把阅读《老陀》看作是一种“治愈”和克服当下生命危机的新方式。(张峰)

  • 姓名:
  • 专业:
  • 层次:
  • 电话:
  • 微信:
  • 备注:
文章标题:碎片化时代,啃一下陀思妥耶夫斯基?
本文地址:http://www.55jiaoyu.com/show-252692.html
本文由合作方发布,不代表展全思梦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展全思梦

热门文档

推荐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