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播当道 套路不少 “双11”应回归初心

直播当道 套路不少 “双11”应回归初心

直播当道 套路不少 “双11”应回归初心 字体: 小 中 大 分享到: 直播当道 套路不少 “双11”应回归初心 2021-11-12 08:35:14 来源:人民邮电报

期待,期待,一年一度的“双11”如约而至。

"五,四,三,二,一,在架子上."产品介绍一两分钟后,几秒钟内,几千件甚至上万件的存货就被抢购一空空,评论“不抢”瞬间刷屏。

北京市民方女士本来只是看热闹,但当直播间里卖99.9元的口罩时,她还是忍不住参与进来,觉得“很划算”。而且,在第二次光冲的时候抢点东西,让人觉得很有成就感。

可以说这是“双11”期间粉丝在直播间抢购的常态。

每年的“双11”,各大电商平台和品牌都在摩拳擦掌。随着带货主播越来越多,带货直播已经成为“红海”。除了选择靠谱的主播,消费者还要面对各种眼花缭乱的优惠机制,一分钱秒杀,超级福利,一亿红包等等。为了用最便宜的价格买到商品,要研究优惠规则,要直播,要熬夜付款,要消耗精力。消费者密切关注着过程的每一步,可以说经历了体力和脑力的双重考验。甚至有网友怀念“双11”开始时简单粗暴的花钱方式——“半价优惠,点付款,然后等着收货”。

但是,这么大打出手抢到的货真的便宜吗?

有些商家打着“双11”打折的名义。事实上,根据消协组织多年的价格监测和消费者投诉,部分商家的“双11”促销价格未必真的实惠:部分商家采用“先涨后跌”的套路;一些商家设置各种花哨的“买赠”,实际价格与平时无异,甚至可能是全年最贵的。

越来越多的噱头、复杂的减免规则、涨跌互现的商业套路、鱼龙混杂的直播商品,大大小小的网络主播频繁出现直播商品虚假宣传、价格误导、以次充好等问题,让不少消费者叫苦不迭。加强监管,整治乱象刻不容缓。

事实上,去年11月,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就发布了《互联网直播营销信息内容服务管理规定》征求公众意见的通知。其中规定,直播间经营者、直播营销人员从事互联网直播营销信息内容服务,不得发布虚假信息欺骗、误导用户;不得捏造或篡改关注度、浏览量、点赞、交易量等。中国广告协会制定的《网络直播营销活动行为规范》已于今年7月1日起实施,重点是规范直播行业的计费和虚假宣传。可见国家对直播产生的各种问题高度重视,不断出台相关法律法规进行约束和规范。在强有力的监管下,带货直播将逐步进入依法治理的健康轨道。

对于平台来说,用户越多,责任越大。在新业态行业快速发展、法律规定相对落后的情况下,更需要平台企业自觉履行监管和审查的社会责任,监督和整治价格误导、带货售假等行为,出台相应的内部治理规范,建立全方位的监管机制,积极构建对商家和消费者都透明公平的交易体系。一旦发现违规行为,应进行严厉处罚。

对于商家和主播来说,一切都要以给消费者提供良好的消费体验为前提。如果为了活动效果一味追求噱头,不仅会增加消费者的负担,还会影响消费者的实际体验,失去潜在客户,最后得不偿失。与其跟风直播高销量和虚假数字,不如商家扎扎实实的投入产品研发和生产,提升消费者体验,用好口碑换取真正的高销量。主播也要积极承担社会责任,尽到注意和把关的义务,保证带货的产品质量过硬,至少没有质量问题,实现自我收益、商家盈利、消费者省钱的双赢,促进带货直播的良性发展。

归根结底,双11的议价权和游戏规则掌握在平台和商家手中。面对海量的促销活动,消费者要保持清醒的头脑,树立科学理性的消费观;面对所谓的“打折风暴”,要擦亮眼睛,提前了解清楚商家促销的内容和限制,避免上当受骗。同时要注意保留重要的聊天记录、购物凭证、订单信息,以便在发生纠纷时快速准确维权。

无论如何,“双11”已经走过了十几年,人们自然期待新的变化和更好的服务。少一些套路,多一些真诚,让“双11”回归初心,是我们最朴素的愿望。(记者杨赞)

【纠错】
  • 姓名:
  • 专业:
  • 层次:
  • 电话:
  • 微信:
  • 备注:
文章标题:直播当道 套路不少 “双11”应回归初心
本文地址:http://www.55jiaoyu.com/show-270810.html
本文由合作方发布,不代表展全思梦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展全思梦

热门文档

推荐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