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阅读出版年终盘点:“浙”一年,与书为伴

浙江阅读出版年终盘点:“浙”一年,与书为伴

2021年浙江阅读出版年终盘点:“浙”一年,与书为伴 字体: 小 中 大 分享到: 2021年浙江阅读出版年终盘点:“浙”一年,与书为伴 2021-12-22 10:45:05 来源:浙江日报

浙江书展现场。记者袁佳颖摄

转眼间,2021年就要过去了。

回顾这一年,浙江人和书有了更好更新的关系;浙江不断发展的出版力量,为全民阅读时代不断提供精神食粮。

今天,记者盘点了今年浙江出版领域的一些大事。让我们一起欣赏文化浙江建设的新成就,一起用书籍追忆这一年。

红色基因与时俱进。

优秀的出版物紧跟时代,反映时代,记录时代。

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许多聚焦建党一百周年的主题刊物层出不穷,深深触动着每一个浙江人的“红根”。书籍,以其特殊的方式,把时间印记像珍宝一样封存在纸里-

红旗出版社出版的《时刻:重返浙江红色现场》一书,记录了浙江百年党史的故事,以一系列“时刻”串联起中国共产党在之江大地上的百年征程,让读者触摸到宏大而细致的历史场景。

浙江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的《红船故事》以多画面连环画的艺术形式描绘了那段波澜壮阔的历史,讴歌了一大批为民族救亡图存、为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和发展而奋斗的伟大人物。

浙江出版联合集团的系列出版物《从‘浙江’看党的百年历史》,全面回顾了党领导浙江人民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光辉历程。

《共和国功勋》系列、《陈伟院士的成长》、《陈丽群:我在苗乡当校长》、《改革先锋谢高华:一个勇于担当的共产党员》等刊物,带领读者走近一群群优秀共产党员,倾听他们的故事。

战争“流行病”也是今年的一个重要主题。一卷全景记录战争“疫情”2020——浙江抗战争通过311幅摄影图片,生动记录了战争“疫情”期间浙江广大干部群众的感人瞬间,包括医护人员脸上的口罩印记、与家人的告别、隔着玻璃的亲吻。

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高级专家组成员李兰娟为此书作序,感叹“我感受到了中华民族越挫越勇的不屈精神”读了这本书,浙江省首批国家援鄂重症肺炎诊治队队长陈作兵深有感触。在武汉,他们成立了只有4个人的浙大临时党支部,支援武汉抗击重症肺炎。作为党支部书记,在他看来,为人民服务,迎难而上,是一个老党员的初心和使命。

红色的种子,种下了,又结出了果实。

由省委宣传部、团市委指导,浙江日报报业集团、浙江出版联合集团联合主办的《新青年论》大型读书活动已遍布全省,贯穿全年。借助色彩斑斓的红色主题书籍,探寻百年党史、百年家族史,将个体记忆汇聚成群体记忆,感悟时代变迁和美好生活背后的酸甜苦辣。

在杭州举行的“新青年论|百年党史百年家史”全国阅读分享会上,来自各行各业的博士、科技工作者、电商主播,从自身的阅读体验出发,探讨百年党史,体会美好生活背后的变化。南湖革命纪念馆的讲师李晓彤说:“读史使人明智。读党史,让我回望伟大党的百年历史,同时增强民族自豪感。一个合格的党史宣讲者,应该是红色基因的传承者,红色教育的开拓者。”

优质服务推动全民阅读。

今年4月,《浙江省2020年全民阅读报告》发布,展现了全民阅读时代浙江人与书的密切关系。

这份报告涵盖了居民的个人阅读状况等。调查覆盖全省11个市、90个县(市、区),总样本量为3.15万人。报告显示,与上年相比,浙江成年居民的阅读率和人均阅读量呈上升趋势。成年居民人均阅读量达到10.14本,比2019年增加0.35本;31.73%的人每天阅读时间超过1小时。

全民阅读水平反映了一个社会的文化内涵和软实力。浙江人阅读水平提升的背后,离不开优质的公共服务——

10月14日,由浙江省图书馆牵头,全省100家公共图书馆共同开发建设的“浙江省文献信息资源共建共享平台”开通。县级以上公共图书馆127万条书目数据聚合在这个平台上。一个可以一站式搜索的全省文献信息资源联合目录正式诞生。

打开网站,有180多万种电子书、3亿多种电子期刊、11.7亿多种学术资源供读者浏览阅读;30个外包数据库,包括知网、万方、维普等期刊数据库,金土外文等中文在线、中外文图书数据库也可免费使用。

浙江省图书馆相关负责人表示,“浙江省文献信息资源共建共享平台”不仅积极推进省内文献信息资源元数据存储建设,还实现了省内公共图书馆数字资源的整合共享。

线上资源打通,线下越来越顺畅。自2021年2月1日起,全省102家公共图书馆全部实现纸质图书的借还。读者可在省、市、县(区)任何一家图书馆现场借书,不受地域限制;图书可在省、市、县(区)任何一家图书馆归还,不受图书馆限制。由此,浙江成为全国首个实现省级公共图书馆图书普遍借还的省份。

“如果一个展馆只服务于一个区域,虽然每个展馆都有数字化资源,但互联网技术应用的不断提升,始终只是提升了单个展馆的服务质量。”浙江省图书馆馆长褚树青说,“共建共享是图书馆信息化建设的初心。”

今年10月,全民阅读盛宴浙江书展在宁波举行。30多家出版单位,约2万种图书,让这个秋天书香四溢;集中展示了近百种关于建党百年的优秀专题出版物,“浙江之窗”展现了百年党的鼎盛时期。

首次亮相书展的《南宋研究》,集宋韵文化相关书籍、主题讲堂、文创产品等传播功能于一体。,并设置在杭州清河坊历史街区,成为“网络名人”的拍照打卡点。与宋代文人“四雅”紧密结合的一小盒檀香《南宋奖学金》,也能成为书展上非常受欢迎的文创产品。

“我们希望通过跨界、融合、创新,展现文化与其他产业互动、融合所产生的高能文化附加值,带给观众美好、好玩的审美体验。”浙江书展执委会负责人郭靖告诉记者。

第七届浙江书展为期三天,主会场读者6.12万人,图书和文创销售额453万元。这一盛事证明,人们的阅读脚步并没有被疫情阻挡,而是怀着愉悦的心情空向着更广阔的天空前进。

在杭州湖滨步行街文化创意展上,数字阅读参展商带来了VR\AR沉浸式体验。记者周旭辉摄

数字阅读酝酿新生态。

我们在书桌前看书,用平板电脑滑动手指,用耳机听广播剧...从纸张到数字,从平面到立体,“阅读”正在被重新定义。

《2020中国数字阅读报告》显示,中国数字阅读行业整体市场规模为351.6亿元,用户规模为4.94亿。在浙江,到2020年底,数字阅读用户达到2658万;数字阅读市场收入达到37.17亿元,约占全国市场的10.6%。

如果给浙江数字读者画一张图,应该是喜欢文艺小说,是深度手机用户,朝九晚五:00-22:00工作,找一本奇幻或悬疑推理题材的小说看一个小时以上的上班族。

今年10月,浙江省首次发布年度数字阅读报告——《浙江数字阅读报告2020》。报告显示,浙江数字阅读器人均阅读量达到9.7本,有声读物人均阅读量为6.1本,占几乎每天阅读电子书用户的73.7%。不同地区的人有不同的阅读偏好吗?答案是肯定的。报告显示,杭州人最爱时尚类书籍,宁波人热衷童书,温州人偏爱搞笑幽默题材。

近年来,网络文学和移动智能技术的快速发展催生了巨大的数字阅读市场。那么,5G时代的数字阅读发展有哪些新趋势?今年4月在杭州举行的第七届中国数字阅读大会上,我们找到了一些答案。

与传统小说单向的阅读模式不同,视听小说不仅能看、能看、能听,还能玩:点击手机上的对话框,小说中的人物从古色古香的场景中走到你面前,开始和你说话。绘画、镜头、动画、配音等内容形式的融合,让读者不仅可以在与小说人物的互动中阅读整本书,还可以根据自己的选择解锁更多的小说结局。

在天翼阅读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华凯看来,正是因为5G技术的普及和推广,越来越多的“富媒体”阅读成为现实。“高清视频和图片的插入,以及很少或没有缓冲的速度,将极大地有助于用户感知的提高。"

除了阅读模式的创新发展,数字阅读行业也出现了新的业态。在第七届中国数字阅读大会的相关论坛上,咪咕云书店这个既不是线下实体,也不是线上APP的平台引起了广泛关注。这是咪咕发布的首个文化服务平台,与图书对接,涵盖知识生产、营销、分发。其目标是为出版社、书店等传统文化产业链提供各种服务。

咪咕数字传媒有限公司首席运营官刘曾这样预测未来的文化体验场景:线上线下不断融合,最终形成一站式知识文化服务云平台;用户、书店、出版社会将更加紧密地连接在一起,构建新的产业生态。

读书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精神、传承文明的重要途径。无论模式如何变化,阅读始终是推动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助力全民扎根阅读的重要动力。(记者林伟、魏)

【纠错】
  • 姓名:
  • 专业:
  • 层次:
  • 电话:
  • 微信:
  • 备注:
文章标题:浙江阅读出版年终盘点:“浙”一年,与书为伴
本文地址:http://www.55jiaoyu.com/show-271517.html
本文由合作方发布,不代表展全思梦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展全思梦

热门文档

推荐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