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千年古城”谋复兴,传承文脉换新颜

浙江:“千年古城”谋复兴,传承文脉换新颜

浙江:“千年古城”谋复兴,传承文脉换新颜 字体: 小 中 大 分享到: 浙江:“千年古城”谋复兴,传承文脉换新颜 2021-10-09 09:10:35 来源:新华网

新华社杭州10月8日电题:浙江:“千年古城”谋复兴,传承文脉,改变面貌。

新华社记者冯源

“一朵莲花高耸蓝天,两个水龙卷带万山朝”,今年国庆,浙江杭州市富阳区邓鑫镇推出“古城遗址公园体验周”,古城墙雄姿再现,护城河水波荡漾,重现“千年古城”风采。

据史料记载,邓鑫在吴栋时期设县,1958年撤县。它在初唐、晚唐、明中叶三次建城。现存的明城墙围绕一座山而建,原长2100米,现存1800米。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副所长郑嘉莉研究员说,这些古城墙如此完整,在浙江省内是杰出的。

“但是很长一段时间,外地人找不到古城墙,本地人也看不到。”邓鑫镇党委书记于一波说,当地居民靠着城墙建造房屋。久而久之,古城墙就被钢筋混凝土湮没了。为此,当地党委政府于2017年开始搬迁居民,展示古城墙和护城河。“从去年开始,考古学家和我们一起有了新的发现,这在全镇人民中引起了轰动。”

邓鑫古城考古得到了国家文物局的批准,并于去年开始。杭州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副研究员李坤说,这次考古最重要的是发现了唐宋明清城墙重叠的遗址,而唐代城门遗址在国内并不多见。

如今,邓鑫古镇正开始新一轮复兴,并被列入浙江省“千年古城复兴计划”。“邓鑫古城迎来了一次难得的复兴机遇。人很幸福,有期待。希望文化能够传承下去,行业能够蓬勃发展。”张是中学的退休教师,年近90。他是地方文献史料的“活字典”,现在也是古城复兴的文化志愿者。

浙江省发改委等部门经过前期调研,筛选出该省历史上曾是政府、州或县治所在地,现为建制镇的“千年古城”,从核心风貌塑造、基础设施完善、文化传承卓越、重点产业振兴、民生改善、复兴机制创新等方面推进古城复兴。这项工作今年已在首批11个试点镇启动。

“这些‘千年古城’曾经辉煌过。随着全社会对文化传统的日益重视,古城复兴正当其时。丰富的文化积淀可以成为古城的先发优势。”浙江省发展规划研究院经济学家程振波表示,古城振兴从保护入手,希望以保护促发展,以发展促发展,以发展促民生。

“古城复兴不仅是古镇的工作,也是一个地区的工作。要持之以恒,以镇为村,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实现全域景区化,带动群众增收。”于一波表示,在古城振兴中,邓鑫镇要进一步缩小城乡收入差距,推进教育、医疗、文化等公共服务均等化。

“长三角地区的城市化程度在不断提高,很多市民希望在节假日能找到一个相对安静的地方。这些‘千年古城’很可能满足长三角文化旅游市场的新需求。”清华长三角研究院新经济发展研究中心主任卓梁勇表示,古城复兴往往从旅游开始,旅游具有很强的富民属性。“古城复兴可以为当地居民和农民工提供新的增收平台。”

在浙江省绍兴市上虞区,紧靠浙东运河的丰惠镇,曾经是一个有着1100多年建县历史的老县城。今年,丰汇镇也被列为“千年古城”复兴工作试点镇。镇党委书记许表示,接下来,古镇要打造千年古城、运河小镇、江南名镇三张金名片,推动古镇复兴。

在丰惠镇老街,箍师傅于海申的“海申箍店”最近接到不少订单。口袋大小的成套木艺“圆货”备受顾客青睐,很多父母选择给女儿买嫁妆。70多岁的老余说:“现在老街热闹了,喜欢老手艺的人多了。”

“古城复兴涉及很多方面,比如风貌整治、历史文物修复保护、基础设施完善、宜居城镇建设等等,有助于提升当地民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浙江省社会科学院文化研究所副研究员余强说。

【纠错】
  • 姓名:
  • 专业:
  • 层次:
  • 电话:
  • 微信:
  • 备注:
文章标题:浙江:“千年古城”谋复兴,传承文脉换新颜
本文地址:http://www.55jiaoyu.com/show-271862.html
本文由合作方发布,不代表展全思梦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展全思梦

热门文档

推荐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