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云阳 建设国内外知名旅游目的地

重庆云阳 建设国内外知名旅游目的地

原标题:重庆云阳打造国内外知名旅游目的地

龙岗风景区-云廊桥

恐龙博物馆效果图

云阳爬梯城IP-星云兔大型绘画摄影/谭

核心提示

郑渝高铁在即,云阳迎重磅福利。

“高铁时代”的到来,加速了云阳的经济社会发展,将云阳旅游业推向了更广阔的舞台-

联通地区,链接全国。更近的时间空距离,将进一步提升云阳旅游的便利性、辐射力和影响力。

乘着东风,云阳正围绕“景区化、全区四季化”的思路,秉承“宜融则融、宜融则融”的原则,通过“旅游+”的深度融合发展模式,致力于打造国内外知名的旅游目的地。

全球融合

打造县城开放式景区。

公路起飞——据云阳文化旅游委相关负责人介绍,郑渝高铁的意义不仅在于优化云阳向东向北的通道,更在于将云阳文化旅游资源从三峡库区中心地带带到“前台”。

通道的开通,为云阳加快建设三峡黄金旅游带和渝东北、鄂西南区域旅游合作第一示范区提供了更多可能,也为云阳主动融入国际国内旅游市场提供了更好的机遇。

事实上,以寻求区域整合与合作为代表的整合已成为云阳旅游业发展的关键词。

龙岗景区作为云阳旅游的老字号品牌和“金字招牌”,在融合发展中正在发生着华丽的蜕变——

云阳龙岗集自然景观与人文历史于一体,多年前成为重庆百万游客俱乐部之一。

为进一步完善这一旅游IP,云阳县以“找短板、促提升、保质量、见成效”的思路,列出45个整改提升项目,启动龙岗景区蝴蝶之旅。

补植绿色观光步道,修缮新亭……随着各项工程的有序推进,一个设施更完善、产品更多样、融合更多样的龙缸,逐渐呈现出新面貌。

从“风景美”到“全球美”。云阳描绘了一幅旅游新画卷,不仅仅在龙缸里。

坚持全域旅游发展方向,种植“一江碧水、两岸青山”的生态优势,云阳提出推进全社会、全过程、全系统、全要素协调发展,构建“处处风光、全域风光”的旅游发展新格局。

“四位一体”协调,将全县3636平方公里规划建设为开放景区,必然要求文化旅游、都市旅游、农业旅游、商务旅游、研学旅游深度融合,充分发挥旅游业“一业兴市”的引领作用,不断提高旅游价值链对经济社会发展的综合贡献。

在此图景下,云阳全面推进龙岗休闲度假组团、地质遗迹勘探组团、云阳寻根文化组团、平湖明珠景区组团、乡村农耕体验组团五大区域,有力推动了旅游发展由单一景区向综合旅游目的地的转变。

同时,依托景观资源,精益求精,雕琢龙头景区,集中力量打造世界恐龙之都、世界龙缸、张飞寺、三峡梯城、岐山草原、环湖绿道“六张名片”。

据介绍,目前,云阳已签约落地侏罗纪世界(中国)恐龙园项目,三年内将建成集生态、原创、科技、参与、互动、体验为一体的世界级大型恐龙旅游产业园;清水旅游度假区被评为市级旅游度假区,正在全面启动创建国家旅游度假区;张飞寺景区启动了“看张飞”沉浸式演艺项目,高标准完成了游客接待中心、三国文化体验馆、民俗风情街等配套建设,正在推进创建国家5A级旅游景区;三峡景区盘石城、三峡文物公园等文物重点保护利用有序推进;环湖绿道的八个主题公园已经完全开放,一个国家4A级的旅游景点正在创建中。

围绕这些新兴项目,云阳将突出世界恐龙之都的定位,进一步加强渝东北一体化规划推广,深耕渝陕鄂边境市场,布局华东、华北高铁市场,开发复合型旅游产品,打造区域精品线路。

农业一体化

将生态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

全球美,不仅仅在城市。在广大农村,“旅游+”的深度融合,成为巩固和扩大扶贫成果、有效衔接乡村振兴的生动实践。

“土里有很多细石,天旱没有水喝。羊养在悬崖上,牛喂饱了滚下河……”一首民歌道出了清水土家族乡的尴尬。

位于重庆和湖北交界处,是云阳县唯一的民族乡,也是全县最偏远的乡镇之一。这里虽然偏僻,但却是国家5A级旅游景区云阳龙池的核心景区,被誉为长江三峡最后的香格里拉。

云阳依托资源优势,在当地积极培育256家宾馆、农家乐,打造了四大土家名宴、名小吃。农特产品供不应求,从而实现了一个景区的发展,让经济活起来,让百姓富起来。

如今,随着旅游餐的日益流行,当地还流传着一首新的民歌:

“景区内外摆摊,小生意养家;附近工人有工作,家家户户数钱;独立经营农场,农民当老板娘……”

以清水为代表,龙岗景区带村扶贫模式入选全国乡村旅游发展典型案例。

农旅融合,把生态旅游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让绿水青山成为群众致富的金山银山。

资料显示,截至目前,云阳县已创建市级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示范乡镇单位59个,市级乡村旅游重点村3个,农业产业园景区30个。每年举办“赏花、摘果、观叶、玩雪”等40多个农业旅游节。成功建成集山水田园观光、民俗文化、特色农业体验为一体的23公里长“最美乡村公路”,启动了尼西农耕家园园、盘龙枣康园等48个农旅融合示范园。

云阳将坚持“产业融合、景区园区化、乡村旅游化”的原则,建设市级历史文化名村冯明黎明村等一批旅游融合示范点,支持冯明、盘龙等城郊乡镇利用自身产业优势发展采摘业态和生态体验项目,支持有条件的农业产业园打造高品位景区,创建一批国家重点乡村旅游村。利用农村历史文化资源和闲置房屋存量,发展旅游民宿,建设一批盘龙青年村等示范点。

文化融合

以文促旅,增添城市气质。

而生态和人文是云阳的两大瑰宝。云阳在从山水中求“颜值”的同时,结合文旅融合,要在人文中加“气质”。

三维文物、数字拓片、有趣的文物绘画……当有了看得见、听得见、摸得着的沉浸式体验,文物就不再冰冷。

在云阳博物馆的数字展厅里,“恒久优雅”的展览主题吸引了众多游客打卡。作为重庆首个独立的县级博物馆数字化体验馆,展馆通过智能大屏幕、互动投影、三维动画等数字化手段全方位展示文物,吸引了市内外游客的广泛关注,尤其是寒暑假期间,吸引了众多青少年。

在2336年前的县城迁移和历史发展过程中,云阳积累了丰富的文物。

保护历史文脉,挖掘人文资源,云阳将文化元素融入旅游开发,致力于让传统文化活在当下,服务当下。

该县统筹整合历史文化资源、红色文化、自然风光等特色文化旅游资源,促进文化旅游资源的整体化、系统化开发。深入挖掘县内古城堡、古建筑、古遗址等历史文化遗迹,建设三峡博物馆云阳分馆、非物质文化遗产博物馆、张飞庙博物馆、彭咏梧纪念馆等5个博物馆,促进文物保护与景区建设融合发展。

同时,加强文化创意力度。出版了《巴人密码》等30部系列丛书,创作了《贾鹏娄子》等100多部表现历史和人文的精品表演剧目...

深入推进“旅游+”融合发展,充分发挥旅游业的拉动、催化和整合作用。

2021年,云阳县共接待游客2184.41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95.57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5.44%和18.3%。大旅游产业实现快速高效发展,连续四年跻身中国县域旅游竞争力百强县。

链接> > >

“一个接一个”推动商旅融合

按照“以旅带商,以旅促商,商旅合一”的总体思路,云阳围绕“吃、住、行、游、购、娱”六大要素,不断优化商旅配套体系。

大力发展夜经济,以“夜游、夜购物、夜宴、夜娱乐”为重点,打造高品质特色购物,建设酒吧、夜市等五条特色商品街和步行街。

点燃旅游营销新热点,促进线上线下消费融合,完善旅游电商网点,打造具有淘宝特色的云阳馆等销售平台,打造“面香杜云”等五大电商品牌,推出桃酥、牛肉干等一批独具云阳记忆符号的旅游产品。

住宿企业1351家,床位20916张。建成了4条特色美食街和1100多家高中档餐馆。市区有旅游厕所143座,大中型停车场38座,停车位4520个。

“代代相传”促进研学旅行一体化

利用丰富的旅游文化资源和优质的教育资源,云阳按照“以文促旅、以游促学、研学旅游一体化”的理念,探索“旅游+教育”的新模式,建立小学立足本地、初中立足县情、高中立足市场的研学旅游特色课程体系。

依托自然文化遗产、红色教育等资源,在磐石市、冯明花千谷、彭咏梧烈士纪念馆等市县建设了17个研学基地,完善升级了“云阳文化研学之旅”线路。云阳成功荣获全市首批“市级研学旅游目的地”。2021年,县内外万余名师生参与游学,游学经济正逐渐成为云阳经济发展的又一增长点。

除了签名,王翠王林林雄主的图片由云阳县文化旅游委员会提供,并返回搜狐了解更多信息。

责任编辑:

  • 姓名:
  • 专业:
  • 层次:
  • 电话:
  • 微信:
  • 备注:
文章标题:重庆云阳 建设国内外知名旅游目的地
本文地址:http://www.55jiaoyu.com/show-6390.html
本文由合作方发布,不代表展全思梦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展全思梦

热门文档

推荐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