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安十二时辰》中提到的左相右相,是怎么区分的?

《长安十二时辰》中提到的左相右相,是怎么区分的?

《长安十二时辰》中的左相右相,指的是丞相,而不是宰相。我们来看看唐朝特别是唐玄宗时期,左相右相是如何设置的。

01

丞相

三国时期废除相国官职以后,丞相是辅佐皇帝管理国家政务的官员,就是现在的“总理”。

后来很多朝代是不设丞相的,唐宋时期也基本不置丞相,唐玄宗开元元年(713),改尚书左仆射、右仆射为左、右丞相。

到了天宝元年(742),唐玄宗更改了官制官名,把侍中改为“左相”,中书令为“右相”。

02

搞清楚丞相的职位之后,我们再来看看唐朝的中央机构是如何设置的。

从李必的口中,我们知道了,三省六部一台九寺五监是唐朝的中央机构。

而三省六部一台就是最核心的中央机构,这三省又是其中核心中的核心,我们来看看三省的机构职责。

三省:中书省,尚书省,门下省; 六部:吏部户部礼部兵部刑部工部; 一台:御史台。

中书省

中书省主要负责按照和皇帝沟通汇报,基于皇帝圣心意旨,掌管机要,是发布皇帝诏书、中央政令的最高机构。中书令是中书省的长官,即一把手,任首席宰相。

武后光宅元年(684)改名“凤阁”,中宗和玄宗时期改了几次,最后还是改回了凤阁,入凤阁就是《长安十二时辰》中李必的志向。

由此可见,在天宝时期,中书省的地位是高于尚书省和门下省的。

尚书省

尚书省统管六部,是全国行政的总汇机构而知。尚书令是尚书省长官,一把手的位置,尚书令经常空缺。

到了唐朝,尚书令仍是虽设而虚其位,仅李世民为秦王时曾一度担任。唐中时期,唐德宗李适为雍王时再兼此职。所以唐朝基本上是以仆射为一把手掌管尚书省的,如果左﹑右仆射两个职位都有人担任的话,便以左仆射为省主。所以左﹑右仆射就是左右相,且左相为大。

门下省

门下省与中书省同掌机要,共议国政,并负责审查诏令,签署章奏,有封驳之权。侍中是门下省长官,一把手,不同的时期也叫做纳言、左相、黄门监。

03

《长安十二时辰》发生在天宝三年(744年),剧中的年号改成了天保。

说完了各个机构,来看一看这个时期的左相右相。

左相:李适之

李适之神龙政变后,进入仕途,担任过右卫郎将、通州刺史、秦州都督、陕州刺史、河南尹、御史大夫、幽州节度使、刑部尚书等职。

天宝元年(742年),唐玄宗更改了官制官名,把侍中改为“左相”,这时候左相还是牛仙客,担任侍中兼任兵部尚书。

牛仙客去世之后,李适之接替其担任左相(侍中,掌管门下省),并兼任兵部尚书,封渭源县开国公。

我们看一下李适之的势力范围,三省之中掌管门下省,六部之中掌管兵部有实权。从李适之的履历来看,三生六部一台这些中央机构之中,在御史台和刑部担任过职位,有一定的势力。

右相:李林甫

李林甫在成为宰相之前,担任过御史中丞、刑部侍郎、吏部侍郎、黄门侍郎等职务。

开元二十三年(735年),李林甫出任礼部尚书、同中书门下三品,加银青光禄大夫,与侍中裴耀卿、中书令张九龄一同担任宰相,后又历任户部尚书、兵部尚书。

开元二十四年(736年),李林甫接替张九龄,升任中书令,加封集贤殿大学士、修国史。

天宝元年(742年),唐玄宗更改了官制官名,把中书令改成“右相”。李林甫就成了右相(中书令),兼尚书左仆射,加光禄大夫。

《长安十二时辰》发生在天宝三年(744年),剧中的“右相”林九郎,历史人物原型就是李林甫。

我们回到三省六部一台来看,744年的林九郎(李林甫)势力范围如何?

1) 担任右相(中书令),掌管中书省。

2) 兼尚书左仆射,同时掌管尚书省,他自己又曾经在刑部,吏部,礼部,户部,兵部五个部就职过,大部分都有忠于自己的部下;

3) 曾任黄门侍郎,门下省多少也有自己的眼线;

4) 曾任御史中丞,御史台也有自己的党羽。

由此可见,三省六部一台,除了兵部是左相李适之的势力范围之外,基本上都在李林甫掌控之中,用权倾朝野来形容林九郎完全不为过。

写在最后

综上所述,虽然唐朝,不同的时期,左相和右相实际上的权职是不一样的。

而在《长安十二时辰》里,把侍中为“左相”,中书令为“右相”,显然中书令的权利大于侍中,所以右相的权利是大于左相的。再加上林九郎(李林甫)个人的履历和才干,同时擅长揣摩圣心深得唐玄宗宠幸,更是大大的加大了右相的权利。

《长安十二时辰》最新一集的发布,也将左相李适之推了出来,相信各位在看电视剧的时候也在疑惑唐朝的宰相怎么这么多吧,一会儿右相,一会儿左相的。

接下来我就给大家好好讲讲一下唐朝的宰相制度。

先来简单一张图看一下:

唐朝承袭隋朝的三省六部制度,一般中书省管决策,门下省管审议,尚书省管执行,三省的长官都是宰相。中书省长官称中书令,下有中书侍郎、中书舍人等官职;门下省长官称侍中,下有门下侍郎、给事中等官职;尚书省长官为尚书令,下有左右仆射等官职。

1、既然有三个宰相,为什么玄宗时期只有左相、右相呢?

因为唐太宗李世民自己曾经担任过尚书令,所以,后来就默认只有太子才能担任尚书令。所以尚书省最大的长官只有左右仆射,一个管左三司(吏部、户部、礼部),一个管右三司(兵部、刑部、工部)。毫无疑问,左仆射比右仆射要大。从德宗朝开始,明确规定左右仆射不能加“同中书门下平章事”的衔,这就与宰相无缘了。

2、李适之的左相是什么角色?

门下侍中,,理论上是三省省长之一,应该和尚书令差不多高。但是实际上,是与左右仆射平级,从尊荣来说,甚至还略微低一些。这个职位,后人通俗的称呼为“左相”。

也就是李适之担任的角色,门下负责审核。还有一个职责是兵部尚书。权力还可以。

但是依旧玩不过右相(古代“左”比“右”高),完全是因为唐玄宗李隆基。

3、李林甫的右相是什么角色?

中书令,,后人通俗的称呼为“右相”。行的是中书省职权。

表面上和门下侍中平级。但是,从尊荣来说,是比门下侍中低的。所以从右相调到左相,应该用“升”字。

不过从玄宗时代开始,皇帝为了加强皇权,同右相李林甫合作,架空了左相。从此右相成了首辅,政事堂(同中书门下)第一实权人物。杨国忠接过李林甫的位置后,再次巩固了右相对左相的优势。于是便出现一个颇为讽刺的情况——某右相因大功于国家,皇帝特升其为左相,表面上是升了,实际上是降了。这个手段,成为皇帝不让右相专权而削其权力最常用的一招。

。。。。。。。。。。

所以,此时左相的权势完全比不过右相的权势。

左相就是最高秘书长 右相就是总理,两人平权,但是右相的权利更实在

朝堂上位于皇帝左侧的为左相;皇帝右侧的为右相。不过,左相与右相在古时候是有尊卑之分的。

早在三千多年以前的甲骨文里,就把“左”“右”描画成左右手的形状,代表左右手。“手不仅是劳动的器官。它还是劳动的产物”,在劳动中人的手逐渐达到高度的完善。在漫长的劳动、创造工具与使用工具的过程中,我们的祖先逐渐发现右手比左手更为有力和灵活,所以渐渐的占有了优势与主导地位。

基于这一认识,在我国权势系统里,形成了“右”居“左”上的观念,尤其在官职中显得较为明确,右通常指较高地位,如商秧变法后,秦所制定的爵位制共有二十级,第一级最低,一十级最高,其巾第十级是左庶长十一级是右庶长,十二级是左更,十三级是中更,十四级是右更显而易见,右尊于左。

《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相如功大,拜为上卿,位在廉颇之右。”尚右,以右为尊在《战国策》、《汉书》、《三国志》中均有记载,正因为如此古代把升官称作右移,把贬官称作左迁”、“左降“左转“左退”等,唐代把最高政务机关中书省的长官“中书令,”改为“右相”,把次高政务机关门外省的长官“侍中改为左相”。

蒙古人建立元朝沿袭了这一礼俗,但带上了民族色彩。元朝的举人榜,右榜为蒙古人、色甘人;左榜列的是汉人、南人(南宋遗民)。明朝反前制,设立左相国、左丛相、左柱国皆居右职之上,大概是出于反元之理,可视为历史插曲。不过也正是从这个时候起开始尊左。

  此外,与权势体系右为上相一致的是高官贵戚的居住位置也是以右为上。秦汉时,王宫面向南,官居城右,而民居城左。《史记》记载“儿居以高强为右,贫弱为左”,即富贵人家居间右,贫寒人家居阎左。于是“右姓”是指高姓、贵姓、大姓,“右族”指豪门大族就一座房屋而言,也是右室尊于左室,右室为上室。受这一礼俗观念影响,汉民族衣着实行右社(即衣襟开口在右侧),贬斥左社导给人让路让出右边,自居左边,以示谦逊。

  如果说汉民族尊右卑左是源于左乎、右乎,即右手比左手力便有力,那么尊左卑右则源于左方、右方。我国古代哲学认为,阴阳是存在于宇宙间的一切事物巾的两大对立面。左右方位自然也分阴阳。我国建房般按坐北朝南的格局,南为正前方,左为东,右为酉。东方是日出的方向,光明出现的一方,卞生,为阳;西方是日落的方向,黑暗降临的一方,主死,为阴。于是左为阳,右为阴。因此,从方位体系而论,左手一边为东,亦为上,是较尊重的一侧。比如,就皇宫而言,东宫尊于西宫,所以古时太子居东宫,汉代太后也居东宫,清朝东宫娘娘在西宫娘娘之上。在礼仪上皆以左为尊一般尊者长者居左。《仪礼》上说“长在左”,“宾入门左”。此外,老子关干”吉事尚左,凶事尚右”的说法亦受阴阳之说的制约。俗话兑“左眼跳财,右眼跳灾”与此有关。就男女而言,男尚左,女尚右,男女分属阳阴,通常称男左女右。

  综上可知《长安十二时辰》的历史背景是唐朝时期,所以是右相为尊,地位更大一点。

左相是一种官名,左丞相的简称。

大多情况下,右丞相的就是在皇帝右手站立的丞相,也称主相;左丞相的就是在皇帝左手站立的丞相,也称副相。

  • 姓名:
  • 专业:
  • 层次:
  • 电话:
  • 微信:
  • 备注:
文章标题:《长安十二时辰》中提到的左相右相,是怎么区分的?
本文地址:http://www.55jiaoyu.com/show-149644.html
本文由合作方发布,不代表展全思梦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展全思梦

热门文档

推荐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