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东坡全集》:苏东坡的精神版图

《苏东坡全集》:苏东坡的精神版图

《苏东坡全集》由中华书局编辑,曾枣庄、舒大刚主编。

《赤壁图》展示了紫苏游览赤壁的情景。吴(金)画

“旧书百读不厌,仔细阅读,深入思考,才能认识自己。”这是苏东坡劝人读书的名句,他自己的作品也配得上这种待遇。

自北宋以来,东坡的作品广受读者喜爱。从《中国丛书综录》中可以看出,苏轼的诗集有30种收入,37个系列,在宋人中无疑是最多的。该系列中不包括的诗集不在少数。比如《巴蜀全书》子项目《苏轼作品考据》,只记载了东坡各种作品的目录和序,达290多万字,可见东坡作品的受欢迎程度。

东坡的作品如此受欢迎,离不开他的综合成就、精湛的作品和高尚的品格。他是宋诗的代表作家,黄庭坚也被称为“苏黄”。他创立了豪放词派,与辛弃疾并称之为“苏信”。他是北宋文坛领袖,与欧阳修并称“欧苏”,被列为“唐宋八大家”。他是书法界的“宋四家”之一;在绘画方面,他提出了“文人画”的写意理论(即“文人画”);在医疗保健方面,后人将他的著作与沈括的药方、文章一起编成了《苏神·梁芳》……当然,还有东坡肉、以东坡为题材的智慧幽默轶事等其他美食。所以,在现在媒体发达,快餐文化泛滥的情况下,东坡的作品依然是人们长久以来喜爱的最佳作品。

东坡的“池”和“气”来源于儒家经典

《宋史传》对苏轼的评价是:“仪之大器,议之高明,文之雄壮,政之精明,皆能以特之志为主,前进之志为辅。”“文”似乎只是与“知、议、政”并列的四要素之一。也有“志”和“气”使“四要素”得到最佳发挥和根本保障。如果说东坡的文章如花,评论如枝叶,事情如真,政事如树干,那么东坡的气节和志向就是东坡精神文化的常青树之根。

那么,这些根种在什么样的土壤里呢?

东坡的弟弟苏辙写的《东坡先生墓志铭》为我们揭秘:东坡“初写贾谊、鲁直之书,只字未提空古今之乱;读完《庄子》,我叹了口气:‘以前中间看东西,说不出话来。今天看庄子,深得我心。可见,东坡的“议论”和“文章”都得益于贾谊、鲁直等汉唐政治评论。它的“阔步精神”得益于道家风格和庄子等著作。

至于“识”、“政”、“德”、“特志”,他们也各有渊源。苏辙的《东坡墓志铭》中也写道:“十岁读《易经》时,玩弄之,可得柔、远、怒、忤逆之感,看其言,可轻易解之;作为《易传》,我没有完成我的康复,并命令公众描述他的野心。大众的呐喊被命令,死亡被写进书里,然后千年的低吟便可见一斑。重写《论语》揭开了孔子的秘密。最后,我住在海南,写了《列传》,讲解古代绝学,这是很多前儒家都没有做到的。三本成功学的书抚弄着说:‘如果你不相信这个世界,以后有了君子就该认识我。’“云云。可见东坡除了诗词外,还写了《易传》、《蜀传》和《论语》三部儒家经典。

庄子有句话:“诗以道为本,书以道为本,礼以道为本,乐以道为本,易以阴阳为本,春秋以道为本。”《六经》是中国学者接受情感修养、政治启蒙、行为示范、艺术熏陶、哲学思考和秩序教育的教科书。也是中国学者放下人生信念与价值观、知识体系与基本功、伦理道德与行为准则的必读之书。用东坡的天资和深邃的思想来解释它们是美妙的。因此,苏辙把它们放在苏轼的诗词歌赋等作品面前,特别推崇这三本书具有“立孔子之秘”和“释古绝学”的功效,这无疑说明了东坡治学、节操、志存高远的根源。

三十年后,你会逐渐学会

由于元朝的禁党令,上述三部儒家经典在当时并没有得到很好的传播。苏轼从海南回到北方,在常州病危时,将三本书托付给好友钱。因为当时形势严峻,他小心翼翼地告诉他:“前段时间我在海外,拿到了《易经》和《论语》三本书,今天就可以付了。我们不要给别人看,三十年后会有一个知道者。”估计会有人关注你“背后”30年。

俗话说“金不遮日,珍珠不铸于黑”,是金子总会发光。宋徽宗死后五年,因崇德堂“元佑党员”纪念碑遭雷击,放松了对苏轼等人的监禁。突然之间,从朝廷到百姓,人们收集到了零散的苏轼手稿,使得手稿变得有价值。此时,《东坡易传》(改名《毗陵易传》)、《东坡书传》逐渐成为刻版。南宋初年“三十年后”,标榜宋室复兴的高宗皇帝,也喜欢读苏轼的诗,让元佑党员的子女恢复原来的“善良”。被明令禁止的苏轼诗文也大量发表,越来越多的“知者”重视他的经学,包括林、朱、夏翼等。

直到明末,焦红等人才开始编纂和镌刻三苏经学著作。他在蜀中请人访书时,东坡的三部经学著作只得到《易传》的一种印本,仍是抄本,《论语》实已失传。因此,万历时期只有《东坡易传》和《蜀传》与《苏辙诗传》、《春秋解经》、《老子解经》、《论语》、《孟子说》一起被刻入《苏静二解》。清代被抄入《四Ku全书》,并刻入《天津捕秘书》、《学津求源》等系列书籍。然而,在上述30种苏轼杂文中,儒家经典的存在却被直接忽略了。无论是晚清刻于眉山的《三苏全集》,还是近代印刷的《苏东坡全集》,都没有他的儒家经典的痕迹,以至于人们错误地将东坡的学术和精神来源归结为道教或佛教,不无遗憾。

近年来,东坡经学逐渐受到出版界的关注。2001年,中国出版社出版了曾枣庄、舒大刚主编的《三苏全集》20卷,收录了三苏父子的诗文、经史子集,以及疑似文献甚至历代评论材料,让人们既能欣赏到三苏父子的文学成就,又能接触到他们在经典方面的成就。随后,在国家出版基金的支持下,四川大学出版社于2018年出版了舒大刚、李主编的《苏氏三经纂修校》两卷繁体字本,系统地收集整理了苏洵、苏轼、苏辙父子的典籍,初步满足了人们追寻苏父子学术根源的需要。

只有一切都是丰富的,同时又是强大且根深蒂固的

在苏三父子中,成就最全面、思想最深刻、成就最丰厚的是苏东坡,是“千古一人”。因此,将东坡的全部著述集中起来,系统地整理、编目,使之欣欣向荣、蓬勃发展、根深蒂固,更有利于系统地把握和整体地理解东坡精神。

所以有中华书局出版的这套《苏东坡全集》。

全集的本质在于“完整”。这本书由八卷组成。前六卷为东坡诗集、词集、文选,第七卷为儒家经典(《苏轼易传》、《东坡书传》、《论语》),第八卷为野史笔记(《东坡支林》、《丘迟笔记》、《东坡手则》、《苏神梁芳》、《艾子杂记》、《杂记》为附录)。此外,我们继续利用《全宋文》和《巴蜀全书》的编纂成果,对苏轼诗文进行编纂,使之成为目前市面上最全面、最完整的东坡作品读者群。

全集的价值在于重要文献的稀有性。苏轼的诗、词、注、经,虽然之前已经整理过,但都是零散的。这种聚集在一起,并按照文学、经典、笔记和杂故事的顺序排列,具有从花果中知根、从根中散等效果。特别是宋代以来各种文献中引用的失传已久的《论语》,恢复了本来面貌。又如东坡支林传世本,与十二卷本不同。本次整理除了5卷本的内容外,还包括了12卷本的额外文章,内容更全面,更方便读者使用。

全书赏心悦目之处在于主次分明,与庄和谐。第一卷至第七卷为正本,属于苏轼自撰的诗词和作品,是庄重的东坡学;第八卷附录是幽默的东坡文化。如《苏神·梁芳》收藏东坡、沈括关于方剂和养生的文章,有些至今仍为人们所用;《爱子杂说》、《杂祖庵二序》等。,多是以东坡命名的作品,大体上反映了苏东坡幽默风趣的文化风格(其中,《哀子杂说》确实是东坡的作品);《吊坂田》是后人编的苏东坡轶事。《问答录》记载了东坡和佛印的故事,很多不靠谱,但流传甚广,很大程度上反映了苏东坡的民间文化形象。

编纂这套《全集》,可以为我们重构完整的东坡形象,突出生动的东坡、文化的东坡、信仰的东坡、灵魂的东坡提供完整的文献支撑。如果我们能通过这些文献追溯东坡的学识、议论、文章、政事,以及根植于特殊志气和勇往直前精神的文化土壤,从而将东坡研究推向一个新的高度,那是幸运的,我们的《全集》编辑为他们的辛勤工作感到骄傲。(作者:舒大刚,四川大学教授)

  • 姓名:
  • 专业:
  • 层次:
  • 电话:
  • 微信:
  • 备注:
文章标题:《苏东坡全集》:苏东坡的精神版图
本文地址:http://www.55jiaoyu.com/show-252713.html
本文由合作方发布,不代表展全思梦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展全思梦

热门文档

推荐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