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课堂笔记 春相关知识点

春课堂笔记 春相关知识点

《春天》是七年级上册朱自清的一篇文章。今天,边肖为大家整理了一些关于课文《春天》的笔记,希望这些能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这篇课文。

一、作者简介:

朱自清(1898-1948),原名华子,字配贤,号秋实。他出生于浙江绍兴,1898年出生于江苏东海。1903年随家人定居扬州,所以自称“我是扬州人”。

童年时受士大夫家庭教育。1916年考入北京大学预科班,次年改名叫“子清”在哲学系学习。1920年毕业后,他在江浙两地的中学任教,很受欢迎。1925年任清华大学中文系教授。1931年至1932年,他在英国伦敦学习语言学和英国文学。回国后,他仍然是清华大学中文系的教授和系主任。1948年8月因病在北京去世。

是《朱自清全集》的作者。代表作:长诗《毁灭》、诗集《痕迹》、散文集《背影》等。

二、重点难点分析:

1.大声朗读“期待春天”一节,品味语言之美。

(1)“期待,期待”用反复的修辞强调人们对春天的渴望。

(2)“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拟人的修辞手法用来宣告春天的到来,表达对春天的热爱之情。

2.②段是怎么写春天的?告诉我你的理解。

这个自然的部分是春天的宏观轮廓。

先用“万物”勾勒春天。用“朗润”书写春山的光彩;用“起”写泉水;用“红色”写春天是温暖的。三个“醒来”是指“刚刚醒来”和“睁开眼睛”。运用拟人化、排比化的手法,展现了春回大地、万物复苏、生机盎然的场景。

3.描绘了四幅春光。你为什么写《春联图》?

从风景到人,从春天到幸福,都呼应着开始。“一年之计在于春”启示人们:抓住美好的春天,不断进取。它体现了文章的主旨。

4.这篇文章怎么写风景?

①运用各种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排比等。

②从视觉、听觉、触觉等不同感官角度描述。

③按一定顺序描述,如从高到低,从近到远等。

④虚实结合,动静结合,正横结合。

三.案文摘要

春天原本是自然界的一个季节,本文运用多种修辞手法赋予它感情和生命。作者抓住春天的主要特征,虚实结合,动静结合,从不同角度,用富有表现力的语言,描绘了春天回归大地、万物复苏、生机盎然、草木辉煌的景象,表达了作者热爱春天、展望未来的美好心情。这是一首抒情诗,一幅山水画,一首春天的赞歌。

以上就是边肖介绍的关于春天的所有笔记。希望能帮到你!

  • 姓名:
  • 专业:
  • 层次:
  • 电话:
  • 微信:
  • 备注:
文章标题:春课堂笔记 春相关知识点
本文地址:http://www.55jiaoyu.com/show-260318.html
本文由合作方发布,不代表展全思梦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展全思梦

热门文档

推荐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