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刚作答:中国乳业的“奥运之问”

潘刚作答:中国乳业的“奥运之问”

潘刚回答:中国乳业“奥运之问”字体:大中小学校共享:潘刚回答:中国乳业“奥运之问”2022-02-23 11:44:26来源:新华网2月19日,国际奥委会主席托马斯·巴赫向全体中国人民颁发奥林匹克杯,感谢他们为北京冬奥会做出的杰出贡献。 巴赫说,“我们能感受到温暖、活力、热情和支持。 无独有偶,三天前,美联社发布的报告中,统计了北京冬奥会运动员最喜欢的食物。 显然,这些美食是“温暖、热情和支持”的一部分 据说德国冰球运动员汤姆·库恩哈克(Tom Kuehnhackl)爱吃牛油果冰淇淋。 德国花样滑冰运动员妮可·肖特(Nicole Short)表示,香草冰淇淋和白米饭是她在冬奥村的必备食物。 报道称,捷克花滑舞者菲利普·塔兹勒(Philip Taszler)和搭档娜塔莉·塔兹勒罗娃(Natalie Taszlerova)都听说这里的冰淇淋很好吃。 他说他身边的意大利运动员都在说好吃的,所以一定好吃。 这些运动员称赞的冰淇淋来自本届冬奥会唯一官方乳品合作伙伴伊利。 这家来自内蒙古大草原的企业,用中国的营养为奥运健儿们在赛场上的表现提供了额外的动力,用中国的味道为他们的舌尖味蕾增添了甜味,用中国的善意为他们的中国之行留下了温暖的回忆。 这是中国乳业人对冬奥会贡献的一个生动缩影。 作为中国首家“双奥运”乳业公司的灵魂人物,潘刚是“奥运+乳业”花名册中最具代表性的名字。 奥运情怀初探:“不能让外国运动员把牛奶扛到中国来”。中国什么时候能派一个成绩优异的运动员参加奥运会?中国人什么时候才能在奥运会上独得冠军?中国什么时候能邀请世界各国来中国举办奥运会?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奥运三问”,诞生于1908年。 现在,“奥运三问”已经完美回答:1932年,刘长春出现在洛杉矶奥运会上,回答了第一个问题;1984年,许海峰获得射击金牌,回答了第二个问题。2008年,北京举办了一届无与伦比的奥运会,回答了第三个问题。 鲜为人知的是,在中国乳业,还有“奥运之问”——中国牛奶何时能进入奥运殿堂?没有人知道谁是第一个提出这个问题的人。 但是历史已经揭示了,第一个回答这个问题的人是潘刚。 2001年7月,北京申奥成功的喜讯传来。在中国人民百年期盼、百年梦想的时刻,潘刚同样激动得夜不能寐。 是兴奋——他感受到了为祖国喝彩的强烈情感,解决了“奥运三问”后的巨大快感,以及赢得国际比赛的巨大自豪感。 激动也是关于使命——他感受到了民族品牌的责任。“外国运动员不能带奶来中国!”目前,中国正处于入世谈判的最后阶段。大多数中国企业家对奥运会及其运作规则仍缺乏清晰的认识,没有亲身经历,更谈不上有经验可循。是否选刮奥运会不确定的彩票,是一个关乎实力、认知、心智、格局、眼光的重大问题。在如此关键的时刻面前,谁也不能无动于衷。 当时,年仅31岁的潘刚以超越时代的眼光,明确提出支持2008年北京奥运会。 然而,许多伊利高管反对他的提议。 他们认为,以伊利当时的实力服务奥运,难度大,风险大。 但潘刚的态度很坚决,斩钉截铁地说:“一件国有大事,必有伊利!”BOCOG一成立就率队来到北京,并在第一时间向BOCOG表达了积极支持北京奥运会的意愿和决心。当时相应的奥运赞助商规则还没有出台,被告知“以后有了规则可以再来” 后来,他多次去BOCOG介绍伊利。 最终,伊利从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成功牵手北京奥运会。 因此,潘刚以一个特殊的身份参加了这场精彩的体育赛事。 当时,伊利为来自全球2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1.8万名运动员、教练员和随队官员提供了营养支持,为超过750万名观众提供了产品服务。 潘刚不负奥运会的信任和重托,为中国乳业赢得了参加世界顶级体育赛事的门票,登上了向世界展示中国乳业实力的平台,打开了向世界展示中国乳业梦想的窗口,创造了向世界讲述中国乳业故事的机会。 2008年7月,潘刚呼和浩特,在奥林匹克体育场内外点燃奥运圣火盆,全世界真切感受到了这家中国乳企的进取精神、创造力和使命感,这也是站在五环旗下的潘刚给世界最真诚的问候和最珍贵的礼物。 时任国际奥委会终身名誉主席的萨马兰奇盛赞伊利的高品质乳制品,并表示“在众多像伊利这样优秀的中国奥运企业的支持下,北京奥运会成为奥运史上最成功的一届奥运会” 从此,中国乳业开启了新的觉醒时代。 这一切都源于潘刚的洞察力和决心,源于他根植于内心的利他精神。 “对于奥运会这样的国家大事,伊利作为保健食品企业,必须全力支持。我们有责任承担起向消费者传递健康理念,引领健康生活的使命。 ”他说。 让世界奥运健儿爱上中国味道。再过十年,2008年北京奥运会盛况犹在眼前,2022年北京冬奥会再续写惊人历史。 这一次,伊利是老朋友。 作为中国首家“双奥运”乳品企业,伊利再次代表中国,向全球奥运健儿传递中国味道、中国味道,赢得各方赞誉。 他领导的潘刚和伊利,提升了世界品味、审视、接受中国味道的态度和视野,为世界了解和拥抱中国提供了一个生动的“牛奶故事”。 这一刻,伊利已经褪去了初遇奥运时的青涩,以实力的姿态更加自信地完成了奥运传奇的新书写。 2022年2月,潘刚奥运火炬传递新故事的关键词是奥运品质。 作为世界顶级赛事,奥运标准也代表了世界顶级水准。 自携手奥运会以来,奥运标准驱动伊利全面提升产品质量、供应链运营效率、服务水平等综合实力。 2015年,在伊利携手奥运10周年之际,潘刚将“伊利即质量”确立为伊利的最高信条,视质量为生命,引领中国乳业实现又快又好的发展,守护中国人的营养健康。 奥运品质也让伊利在国际舞台上展示了中国品牌、中国制造、中国质量的魅力和实力。 从伦敦奥运会、里约奥运会到索契冬奥会、平昌冬奥会,伊利为32个训练基地、28支夏奥队、11支冬奥队、640个训练场馆、12000多名运动员提供了营养支持。 在这个过程中,潘刚也在努力创造“更快”的速度,树立“更高”的目标,实现“更强”的发展,形成“更团结”的生态圈,努力与产业链伙伴共同开启全球乳业的“东方时代”,实现整体价值领先的目标,推动企业健康可持续发展。 “伴随奥运17年,奥运精神早已内化为伊利企业基因的一部分。 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始终坚持让全球消费者享受健康的初心。 伊利非常自豪能够继续按照奥运标准为全球赛事提供服务,帮助所有中国人朝着健康中国梦的目标前进。 ”潘刚说。 他用自己的方式,再一次完美书写了伊利的奥运篇章。 奥运精神的延续:滋养生命的活力,让世界共享健康奥运的魅力,不仅在于夺金夺银、奏国歌、万众欢腾的闪耀时刻,更在于超越自我、挑战极限、勇夺第一的战斗意志,以及乐在其中、公平竞争、重在参与的体育精神。 经过两届奥运会,中国体育的内涵和外延不断丰富,体育加速融入很多中国人的生活,成为他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全民健身、竞技体育和体育产业正在成为建设体育强国的“三驾马车”,形成合力,加速向“健康中国”的目标迈进 越来越多的中国人在跑步,享受流汗的乐趣。 ——奥运会有期限,人类发展无止境。 ——游戏终将结束,运动永存。 在潘刚看来,奥运会上不仅有冠军,还有体育。坚持和弘扬奥林匹克精神不应局限于精英竞技,还应体现在全民参与中。 因此,这位奥林匹克精神的坚定追求者和忠诚实干家,将以更广阔的视野和更深刻的自我期待,将目光从奥运会的一角投向更广阔的世界。 如何为更多人提供营养,随时随地拥抱奥运精神?如何滋养每个人的活力,努力赢得自己人生的金牌?如何激发内在动力,挑战自我,超越自我?这些都是潘刚思考和实践的问题。 携手冬奥的第一个冬天,2017年12月,伊利、北京冬奥组委、国家体育总局冬季运动管理中心共同成立“活力冬奥学院”,通过专业周到的体验设计,推广冰雪运动,为消费者搭建一站式冰雪体验平台,让普通人也能享受冰雪运动带来的乐趣。 此后,“活力冬奥学院”多次续约升级,为广大冰雪运动爱好者带来了世界冠军教练团队和中国顶级冰雪联盟,带来了全新的互动体验,打破了地域和季节的限制,让曾经“冰冷”的冰雪项目来到普通人身边。 短短几年间,“活力冬奥学院”已在全国超过75个城市落地,吸引了近1亿人在线参与和报名。 如今,虽然北京冬奥会的大幕已经落下,但伊利在中国推广民族体育、传承奥运精神的步伐不会停止。 这将是伊利和潘刚赶上考试的第二种方式,以帮助在更广泛的服务领域建立一个健康的中国,使用更有营养的健康产品,并依靠更先进的环保理念。 这是一个新的征程,勇敢地肩负起实现体育强国梦和健康中国的责任,与世界分享营养、健康的祝福和欢乐的颂歌,在潘刚再出发。 “对于伊利来说,成为第一家双奥乳业公司是一种荣誉,也是一份沉甸甸的责任。 伊利不仅要向世界传递奥运品质,更要传递奥运精神和健康理念。 “总有一天,我要乘着长风,冲破巨浪,扬起我浑浊的风帆,在深深的海底架起一座桥梁!潘刚再次踏上旅程。 (胡可鲁)[更正]
  • 姓名:
  • 专业:
  • 层次:
  • 电话:
  • 微信:
  • 备注:
文章标题:潘刚作答:中国乳业的“奥运之问”
本文地址:http://www.55jiaoyu.com/show-268741.html
本文由合作方发布,不代表展全思梦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展全思梦

热门文档

推荐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