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奥催热体育经济 万亿市场待爆发

冬奥催热体育经济 万亿市场待爆发

冬奥催热体育经济 万亿市场待爆发字体:小中大分享到:冬奥催热体育经济 万亿市场待爆发2022-01-19 07:57:24来源:经济参考报

酒店预订主题火热,冰雪旅游消费升温。

冬季热潮体育经济万亿市场爆发。

根据《体育发展“十四五”规划》,到2025年,体育产业总规模将达到5万亿元,并明确提到以筹办北京2022年冬奥会为契机,实现冰雪运动跨越式发展。中国旅游研究院发布的报告预测,到2025年,中国冰雪旅游人数将超过5亿,国内冰雪旅游收入将超过1.1万亿元。

记者获悉,随着北京冬奥会开幕倒计时,多地加快启动冰雪旅游季,冰雪旅游消费火爆。业内人士指出,借助冬奥会契机,政策体系可以进一步完善,中国冰雪产业和体育产业的巨大发展潜力可以加速释放。

冰雪旅游消费蓬勃发展。

在银装素裹的风景中感受速度与激情,滑雪成为新年最火热的户外运动。1月1日,吉林松花湖滑雪场,天猫冰雪节上,100名滑雪爱好者用新年“第一滑”迎接2022。

随着北京冬奥会的临近,全国进入一年中冰雪旅游的最佳季节,滑雪消费持续升温。飞猪数据显示,自2021年12月以来,全国各地冰雪主题游预订量保持了46%的周均增长。无论是北方还是南方,丰富多样的冰雪活动成为今年冬天最受欢迎的休闲旅游项目。

今年冬天哈尔滨冰雪大世界开业,正好赶上黑龙江恢复跨省游和元旦假期。数据显示,哈尔滨冰雪大世界自开业以来,成为“哈尔滨亲子逛婴榜”第一景区,不仅门票预订量持续增加,冰雪大世界+亚布力滑雪+哈尔滨城市观光的联程游产品人气也随之被带动起来。

“随着冬奥会的临近,中国冰雪运动持续升温。作为中国最大的初级滑雪者市场,每年滑雪一到两次的滑雪者比例高达77%,滑雪成为许多游客冬季体验的首选。”驴妈妈旅游网CEO邹庆玲告诉《经济参考报》记者。河北张家口多乐美地滑雪场、北京西山滑雪场、内蒙古赤峰梅林山谷滑雪场、呼伦贝尔金龙山滑雪场、辽宁东北亚滑雪场、杭州桐庐李胜贤国际滑雪场、绍兴乔波冰雪世界、成都融创冰雪世界、广州融创冰雪世界等冰雪景区人气很高。

相关接待和度假酒店也预定火爆。记者了解到,北京新华联李静婉国际酒店自2021年10月与北京2022年冬奥会和残奥会组委会正式签署合作协议,并于2022年1月4日正式开始冬奥会接待工作,首日成功接待108位客人以来,一直在积极筹备。

冰雪主题度假酒店越来越火。途牛旅游网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东北地区酒店+滑雪+温泉套餐预订量较去年增长440%。冰雪游客以30-40岁左右、偏好度假休闲的中青年为主。在产品选择上,4晚5天的滑雪场套餐预订量最大,滑雪场的相关设施也比较完善,包括雪上活动、温泉、水世界等娱乐项目。

同时,冬奥会也在激活冰雪产业链。天猫双11期间,天猫滑雪产品销售额同比增长120%。阿里巴巴跨境电商平台全球速卖通数据显示,2021年第四季度,中国滑雪产品海外销售额比上年增长60%以上,国产滑雪头盔海外销售额同步增长15倍。

“随着冬奥会周期的到来,围绕冬奥会经济逐渐形成了‘冰雪制造、救援、节日服务、配套设施’的产业链闭环。冰雪消费需求助推了产业集聚发展,形成了新的消费效益。”启创旅游集团产业咨询事业部总经理刘宇南告诉记者。

各地的冰雪产业都在蓄势待发。

中国旅游研究院近日发布的《中国冰雪旅游发展报告(2022)》显示,受北京冬奥会供需、冰雪出境旅游回归、旅游消费升级和国家布局等因素刺激,尽管疫情不断,但中国冰雪休闲旅游人数已由2016-2017年冰雪季的1.7亿人次增长至2020-2021年冰雪季的2.54亿人次,预计2021-2001年

许多地方正在抓住机遇,陆续开启冰雪旅游季,推出具有地方特色的冰雪度假项目和旅游线路,同时推出减免优惠、景点让利等措施。

中国旅游研究院院长代斌在2022中国冰雪旅游发展论坛上表示,在这个冬奥会冰雪季,城乡居民对冰雪休闲的向往成为旅游消费的市场基础。再加上不久前文化和旅游部公布的第一批国家级冰雪旅游度假区,一个体育、文化旅游融合发展,科技资本创意共同推动,类型多样、层次多样的冰雪经济体系已经初步形成。

立足当前,着眼长远,围绕体育产业和冰雪产业的重要规划也在加速推进。

根据国家体育总局发布的《体育发展“十四五”规划》,到2025年,体育产业总规模达到5万亿元,增加值占GDP比重达到2%,居民体育消费总规模超过2.8万亿元,从业人员超过800万人。规划强调,以备战北京2022年冬奥会为契机,实现冰雪运动跨越式发展。加快实施冰雪运动“南拓西拓”战略,实现全球化发展,带动3亿人参与冰雪运动。加强战略规划布局,完善冰雪产业区域发展体系。

近日,江苏、上海、甘肃、云南等地“十四五”体育产业发展规划陆续发布。例如,江苏提出,到2025年,全省体育产业总规模超过7200亿元,增加值占全省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超过2%,城乡居民体育消费总规模超过3000亿元,人均体育消费达到3500元,新增3至5家上市体育企业。上海明确,到2025年,上海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取得明显成效,全市体育产业总规模比2020年翻一番。

业内预测,到2025年,中国冰雪旅游人数将超过5亿人次,国内冰雪旅游收入将超过1.1万亿元,占整个体育产业的近五分之一。冰雪运动户外产业空市场广阔。

无锡数字经济研究院执行院长吴琦告诉《经济参考报》记者,随着国家和地方政策的陆续出台,特别是冬奥会的临近,冰雪旅游的软硬件设施不断完善,居民的参与热情不断提高,我国冰雪产业迎来了快速发展期。与此同时,居民消费逐渐从基本消费、功能消费向健康消费、体验消费转变。冰雪旅游满足了居民消费升级的需求,“冰雪+”相关旅游产品持续升温,进一步推动了冰雪产业和体育产业的发展。

更好地激发产业发展潜力。

在业内人士看来,应抓住冬奥会契机,进一步完善政策体系,支持冰雪企业和体育企业创新发展,推动形成更加完善的冰雪体育赛事和教育产业链。

邹庆龄指出,从调研数据和典型事例来看,各地发展冰雪旅游都存在一些问题,如注重场馆建设,忽视R&D和制造,强调资产投入,忽视运营体系等。大部分地区的产品主要集中在冰雕、冰灯等旅游层面,冰雪度假产品和冰雪民俗体验旅游产品匮乏,产品同质化严重。

“从长远来看,发展冰雪旅游,应进一步加强科技引导,加强文化创意,发展夜间经济,在冰雪资源丰富的地区培育文化旅游消费场景。第三,完善冰雪旅游产业体系。冰雪产业不仅仅是体育场馆,还需要产业链上游的规划教育、研发、创新、策划、咨询、设计、投资、设备制造,以及产业链下游的场馆运营、赛事管理。”邹庆龄说。

在吴琦看来,需求结构调整、产业转型升级、城镇化进程加快以及冬奥会等大型赛事的举办,为我国体育产业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各地要立足区域区位优势、资源优势和产业优势,推动体育、旅游、传媒、会展、影视等相关产业融合发展。同时推动体育产业向服务化、市场化发展,鼓励和引导民间资本进入,从“重成绩、轻利润”的精英体育模式向“重利润、强体质”的市场化与大众化相结合的模式转变。

围绕更好地激发冰雪产业和体育产业的发展潜力,吴琦建议:一是完善冰雪产业和体育产业的配套政策,完善相关软硬件设施,培育数字体育、网络健身、网络赛事等新业态、新模式。二是支持冰雪企业和体育企业创新发展,提升企业专业化、市场化和品牌价值,培育一批创新水平高、辐射带动力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体育龙头企业。三是推动体育场馆运营模式转型升级,充分利用冬奥会场馆,推进全民健身,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自主品牌赛事和群众性体育赛事,进一步调动公众参与和消费热情。(记者班隽隽)

【纠错】
  • 姓名:
  • 专业:
  • 层次:
  • 电话:
  • 微信:
  • 备注:
文章标题:冬奥催热体育经济 万亿市场待爆发
本文地址:http://www.55jiaoyu.com/show-269152.html
本文由合作方发布,不代表展全思梦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展全思梦

热门文档

推荐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