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雪见证 冬奥助推京津冀协同发展“加速”

冰雪见证 冬奥助推京津冀协同发展“加速”

冰雪见证 冬奥助推京津冀协同发展“加速”字体:小中大分享到:冰雪见证 冬奥助推京津冀协同发展“加速”2022-01-18 08:58:32来源:经济参考报

京张高铁开通两周年,轨道上的京津冀跑出了“加速度”;“零下经济”成为热词,冰雪产业如火如荼;环境持续改善,绿色正成为协调发展的亮丽底色...

在“绿色、共享、开放、清洁”理念的指引下,京津冀在交通、产业、生态等领域深度合作,共享冬奥会机遇。好京津冀协同发展这盘棋,冬奥会画龙点睛。

百年北京张见证了京津冀交通变迁。

2021年12月30日,京张高铁迎来两周年。随着冬奥会的临近,坐高铁去滑雪、看冬奥会已经成为越来越多人的选择。

两年前,世界首条时速350公里的智能高速铁路——京张高铁正式通车。河北张家口正式进入京津冀“一小时生活圈”。

京张高铁全长174公里,从北京北站出发,向南行程,途经居庸关长城、水关长城、八达岭长城等地,到达2022年北京冬奥会的另一个举办地张家口。

从京张铁路到京张高铁,一字之差跨越百年,见证了中国铁路从“落后”到“领先”。走过百年沧桑,走向美好未来。

“以前从北京开车到崇礼要四个多小时,经常堵车。现在坐高铁要一个小时左右。”在北京工作的刘芸是一名滑雪爱好者,节假日坐高铁去崇礼滑雪成了她的最佳选择。

京张高铁开通两年来,累计发送旅客1380多万人次,日均1.9万人次。共开行列车近4万对,从原计划的每天36对增加到现在的每天65对。

北京冬奥会包括北京、延庆、张家口三个赛区。为实现三个赛区的无缝衔接,京张交通网络的加快建设,不仅将高水平保障冬奥会需求,也将进一步推动京津冀互联互通的一体化交通网络建设。

2016年底,延崇(延庆-崇礼)高速公路河北段开工建设,吹响了河北交通全面开展冬奥会交通保障工作的集结号。

2020年1月23日,延崇高速建成通车,打通了北京至张家口崇礼太子城的便捷通道,为京津地区民众前往崇礼、西北地区民众前往北京提供了便捷的交通。

如今,以铁路、公路为主,航空空为辅的冬奥会综合交通网络和以公共交通为导向的冬奥会交通服务保障体系已经全面形成。

是交通运输协调发展的“排头兵”。互联互通是北京冬奥会推动区域合作的生动缩影。北京携手张家口筹办北京冬奥会近7年,也是京津冀协同发展大踏步前进的时期。

在轨道交通方面,“轨道上的京津冀”已经初步形成,并发挥着重要作用。区域干线铁路建设不断完善,以北京、天津为核心枢纽,贯穿河北省所有城市的国家高速铁路网基本建成。相邻城市基本实现1.5小时铁路通达,熊静天保“1小时交通圈”已经形成。

路网方面,国家高速公路网建设任务基本完成,“单中心放射状”路网结构得到有效改善。截至2020年底,京津冀三省市高速公路总里程达到10307公里,较2014年增长29.2%。同时,到2020年底,三省市已开通“待接道路”和“瓶颈道路”32段,共计2005公里,国家高速网首都辐射段全部开通。

航空空枢纽方面,“双核两翼多节点”的京津冀机场集群布局已经完成,北京大兴国际机场等9个京津冀规划机场全部投入使用,京冀共管的大兴国际机场临时空经济区建设也全面启动。同时,机场陆侧交通保障体系不断完善,以机场为重要节点的高速公路网更加优化。北京、天津、石家庄四大机场已全部开通城市轨道交通快线,枢纽机场与轨道交通连通的综合交通体系正在不断形成。

“零度经济”如火如荼。

寒冬中,2022年北京冬奥会的举办地之一张家口迎来了一年中最热的时候。除了冰雪运动和旅游的广泛发展,张家口正借举办冬奥会大力发展冰雪装备产业,“零度以下经济”成为张家口的热词。

目前,张家口已规划建设高新区冰雪运动装备产业园、宣化冰雪产业园等R&D和冰雪装备制造集群。截至2021年12月15日,全市已签约冰雪产业项目97个,总投资373.28亿元,落地项目79个,投产项目41个。

张家口高新区党工委副书记、常务副主任梅说,产业园重点发展滑雪服、滑雪板、滑雪鞋等个人轻型装备和雪地车、雪地车、索道等重型装备。目前已初步实现从个人到场馆、轻重装备结合、R&D、制造销售服务、运动体验展等全产业链布局。

“半城葡萄半城钢”,作为张家口的工业核心区,宣化区工业基础雄厚,产业工人充足。目前,宣化冰雪产业园规划面积3200亩,致力于打造国家冰雪装备产业集群。先后成立了国家冰雪装备检测检验中心,认真打造世界一流的冰雪装备R&D和制造基地。

2020年初落户宣化冰雪产业园的张家口宣化宏达冶金机械有限公司,是一家主要生产景区悬挂式索道上下站设备的企业。“之前企业生产的可拆卸式索道市场需求并不大,冬奥会申办成功将给企业带来发展机遇。”张家口宣化宏达冶金机械有限公司总经理张长生说。

据了解,该公司之所以选择落户宣化冰雪产业园,是因为政府对园区企业给予了更大的优惠补贴,并开通了项目审批“绿色通道”。三年来,企业销售额从3000万元增长到1亿元,今年销售总额有望达到1.2亿元。

近年来,宣化区抓住京津冀协同发展和冬奥会筹办的机遇,以“冰雪经济”为产业转型升级的突破口,不断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打造宣化区冰雪产业园,做好“冰雪Plus”文章,延伸拓展冰雪产业链,卡宾滑雪、科诺工程塑料、宏达冶金机械等一批知名企业相继投产,冰雪装备制造业呈现良好发展势头。

目前,张家口正在将京张体育、文化、旅游产业带打造成为奥运经济增长带、文化产业集聚带和区域合作示范带。

崇礼已建成云顶、吴泰、万隆等7个滑雪场,成为中国最大的滑雪聚集区。到2020年底,崇礼冰雪旅游度假区将跻身国家旅游度假区行列。

让冰雪运动走进千家万户,贫困县吃上“冰雪饭”,“冷资源”释放“大热”。河北冰雪产业正迎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逐步走上高质量发展的道路。

一路走来,“绿色、共享、开放、廉洁”的理念引领北京与河北在各领域开展广泛深入的合作,实现了新的加速。

以公共服务为例,北大三院接手张家口市崇礼区人民医院,成为冬奥会、冬残奥会张家口赛区医疗保障定点医院。京冀医疗保障合作协议的签署和冬奥会诸多医疗合作项目的实施,有效整合了京津冀三地优质医疗卫生资源,有序推进了冬奥会医疗保障工作。

河北在对接和服务京津中加快发展。京津冀协同发展、雄安新区规划建设、北京冬奥会筹办工作取得扎实成效。

截至目前,河北省承接北京向天津转移的企业和单位近4万家,涉及投资1.28万亿元。雄安新区进入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和大规模建设的新阶段,“未来之城”异军突起。

北京冬奥会筹备工作基本就绪,一系列测试赛已成功举办。76个重点项目全部提前完成,精心做好了配套设施和服务保障,得到了国际奥委会的充分肯定。

“绿色奥运”推动京津冀绿色转型

“用张北之风点亮北京之光”,一句富有诗意的口号,在张北柔性DC项目现场格外醒目。

2020年6月,张北柔性DC电网实验示范工程正式投运,每年可向北京输送约141亿千瓦时清洁能源。此外,该项目还将保障冬奥会场馆的“绿色运行”,帮助北京冬奥会场馆在奥运历史上首次实现100%清洁能源供电。

“绿色奥运”是中国对世界的承诺。2022年北京冬奥会期间,将有655辆氢燃料汽车投入张家口赛区,为赛事提供交通和后勤保障服务。

燃油车是给汽车加氢,通过氢氧离子的化学反应“就地发电”。它的燃料来自氢气,排出的水绿色无污染。同时还具有供能快,用时少的特点。

在张家口市,道路上有444辆氢燃料电池公交车,覆盖全市9条公交线路。目前,张家口拥有两座制氢厂和八座加氢站,可以满足冬奥会氢燃料汽车的安保要求。

据介绍,每辆氢燃料公交车行驶1万公里,可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约11.8吨。冬奥会测试赛期间,氢巴士在零下20摄氏度的环境下平稳行驶,稳定性和安全性得到验证。

作为可再生能源示范区,张家口市近年来不断加快氢能综合利用产业体系建设,初步形成了制氢、加氢、储氢、氢能产业装备制造、燃料电池核心部件制造、氢能汽车制造等全产业链。,而“氢能张家口”已经成为城市发展的新名片。

“年年有风从春吹到冬”,张家口作为北京冬奥会雪上项目的举办地,承担着蓄水挡沙源的重任。在过去,由于植被的破坏,一些地区成为沙尘暴的源头。随着京津风沙源治理和三北防护林建设的开展,“黄沙漫天”的景象已经消失。

张家口下辖的冬奥小镇崇礼,山中林木起伏。这几年,我们种了绿树,种了树。崇礼区林草局总工程师杨建忠说,冬奥核心区森林覆盖率已超过80%,是滑雪胜地和户外运动天堂。

坚决筑牢京津冀生态屏障。河北省以“两区”建设为根本目标,突出“两山两翼三环四边”,科学开展大规模国土绿化。“十三五”期间,完成造林3954万亩,完成“三花”草原生态修复治理272万亩,张承地区成为华北地区空气质量最好的地区空,完成京津原生态过渡带造林绿化576.8万亩。

全力保障冬奥会和残奥会。张家口全面落实“绿色奥运”指示精神,“十三五”完成造林1368万亩,全市绿化率达到50%,奥运核心赛区绿化率达到80%以上,将为成功举办一届精彩、非凡、卓越的冬奥会提供良好的生态支撑。(记者高)据

【纠错】
  • 姓名:
  • 专业:
  • 层次:
  • 电话:
  • 微信:
  • 备注:
文章标题:冰雪见证 冬奥助推京津冀协同发展“加速”
本文地址:http://www.55jiaoyu.com/show-269160.html
本文由合作方发布,不代表展全思梦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展全思梦

热门文档

推荐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