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十四五”将供应100万套住房

北京市“十四五”将供应100万套住房

北京市“十四五”将供应100万套住房字体:小中大分享到:北京市“十四五”将供应100万套住房2021-12-29 07:39:37来源:北京青年报

《北京市“十四五”期间社会公共服务发展规划》发布后,普惠性公共服务的覆盖面将继续扩大。

在第14个五年计划期间,该市将供应100万套住房。

北京市发改委近日发布《北京市“十四五”时期社会公共服务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根据规划,“十四五”期间,义务教育就近入学比例保持在99%以上,新增各类居住用地5000公顷,供应各类住房100万套左右,新增保障性租赁房数量占比不低于40%,促进安贞医院、宣武医院、首都儿科研究所附属儿童医院等中心城区大医院向资源薄弱地区疏解。

制定共同富裕实施计划。

规划的主要目标是,到2025年,基本建成政府基本保障、社会多元参与、全民共建共享的公共服务供给格局。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将进一步提高,普惠性公共服务覆盖面将不断扩大,生活服务将更好满足多样化需求,公共服务整体提升将更加专注、细致、贴心、满意。规划从“保基本、扩效益、提质量、优化布局”四个方面构建了“十四五”时期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的任务框架,提出了40项重点任务和措施。

基本上,《规划》提出补齐基本公共服务短板。针对本市“七五”和“五五”期间仍存在的不足和差距,提出加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能力建设,以应对新冠肺炎疫情等对本市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管理体系的挑战。拟出台《北京市传染病防治条例》,完善本市应急救助储备布局,建立医学观察隔离点、收容医院等储备。全面推进健康北京建设,进一步推动优质医疗卫生资源向资源薄弱地区疏解,推动积水潭医院、安贞医院医院、北京口腔医院等一批新型优质医院建成投产。

同时,推进全民健身设施开放共享,围绕百姓构建“15分钟健身圈”。该市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数比例超过53%。全面推进优质教育体系建设,实施中小学校舍建设专项行动,不断加大优质资源覆盖力度,义务教育入学率保持在99%以上。大幅拓展郊区优质高中资源,继续加快重点产业功能区和人才聚集区优质学校建设。推动沙河、良乡高教园区向大学城转型,建设完善现代职业教育培训体系。

规划还提出,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实施方案,完善应对人口老龄化制度设计,建立健全生育支持政策,促进人口均衡发展。包括出台一系列切实可行的措施,如为老年人开辟绿色通道、推进网上服务的老龄化改造等,以有效解决老年人智能技术应用中的“数字鸿沟”问题。

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本市将优化重大公共文化设施布局空,编织基层公共文化设施网络,构建以公共图书馆、综合书店、特色书店、社区书店为支撑的15分钟现代公共阅读服务体系。

《规划》还提到,千方百计稳定就业和增加收入,确保每年新增就业26万人,制定共同富裕实施方案,扎实推进共同富裕。在建立更加公平可持续的社会保障体系方面,继续完善基本养老保险缴费和待遇计发政策,健全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完善工伤和生育保险政策,完善四级退伍军人服务保障制度。

此外,还采取多项措施增加住房供应,新增各类住宅用地5000公顷,供应各类住房约100万套,新增保障性租赁住房套数不低于40%。

普惠性幼儿园覆盖率达到90%

在普惠性扩大方面,规划提出以基本公共服务不能有效满足的服务需求为重点,努力扩大重点领域普惠性公共服务供给。支持建设公办和民办普惠性托育机构,鼓励和支持有条件的幼儿园开设托育班招收2至3岁儿童,到2025年底每千常住人口拥有4.5个托育名额;实施第四期学前教育行动计划,实现普惠性幼儿园覆盖率90%。课后服务,统筹校内校外资源,完善中小学课后服务,开展假期托管服务;实施普惠养老城企联动专项行动,推动一批培训疗养机构改造养老服务设施;增加产科、儿科、口腔科、精神科等专科医疗服务供给,规划建设首都医科大学研究型医院,加快建设一批研究型病房。

在提质方面,规划提出积极发展生活性服务业,提高优质服务供给,以不断满足市民消费升级需求。鼓励服务供给社会化,规范发展民办教育,促进健康服务升级,全面开放养老服务市场,丰富优质文化体育服务,完善人力资源市场体系。推进服务发展国际化,加快国际教育医疗发展,满足国际人才和引进人才公共服务需求,促进国际文化交流合作,讲好北京故事,大力举办高水平国际品牌赛事,建设国际体育赛事之都。

推动大医院向资源薄弱地区疏解。

在布局上,规划以实施北京城市总体规划为重点,提出进一步优化公共服务区域布局。推动中心城功能优化提升,有序疏解非首都功能,推进老城区整体保护,充分利用疏解退补短板空优先补充民生设施。推动安贞医院、宣武医院、首都儿科研究所附属儿童医院等中心城区大型医院向资源薄弱地区疏解,优化老院区功能。实现北京国际戏剧中心、北京文化中心、北昆国际文化艺术中心、东单体育中心、月坛体育场二期基础设施升级改造等公共文化体育设施建成并投入使用。

同时,提升城市副中心公共服务质量,推进北京第一实验学校、清华五道口金融学院、人民大学通州校区、北京友谊医院二期通州校区等一批优质教育医疗设施建设。高质量完成城市副中心影剧院、图书馆、博物馆建设,建设好泸县旧城遗址展示保护工程,依托环球影城、太湖演艺小镇,提升副中心文化吸引力和辐射力。

此外,提高多点新城公共服务承载能力,聚焦田慧、城南、新机场等重点区域,加强基本公共服务供给。编制平原新城公共服务短板项目清单,继续推进北京工商大学良乡校区、北京信息科技大学昌平校区等高校项目建设,强化区域教育资源支撑。加快积水潭医院回龙观医院二期扩建、清华长庚医院二期扩建、房山中医院新院区等项目建设,提升区域医疗卫生服务能力。推进刘立河考古遗址公园、回龙观体育文化园等项目建设,打造新的文化休闲地标。

《规划》提出,补齐生态涵养区公共服务短板,完善普遍覆盖、城乡一体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加快101中学怀柔校区、北京八一实验学校等基础教育项目建设。推进怀柔、平谷妇幼保健院、密云中医院搬迁,加快怀柔医院二期等医疗项目建设。推动京津冀区域公共服务协同发展,充分发挥北京优质资源的辐射作用,促进教育、医疗、养老、就业等服务的共建共享,促进区域公共服务水平提升。

特性

发展纯市场供给的生活服务。

据市发改委相关负责人介绍,该规划有五大特点。一是突出首善标准,推动公共服务高质量发展。规划针对国际一流和谐宜居之都的发展目标和市民对美好生活的新需求,以高质量发展为主线,提出新增劳动力平均预期寿命达到82.8岁,新增劳动力平均受教育年限达到15.8年,“七有”“五有”民生保障指数达到120等20项民生发展指标,目标设定始终走在全国前列。

同时,《规划》突出分类推进,按照服务供给的权责进一步细化和分类社会公共服务,满足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多样化需求。公共服务着眼于人们的基本生存和发展需求,主要由政府来保障。普惠性公共服务主要着眼于提升人民生活质量的需求,政府无法有效满足。它们由政府和市场共同提供,以实现更好的质量和可承受的价格。根据群众对高质量服务的需求,规划还提出发展纯市场供给的生活性服务业,推进健康、养老、育儿、文化、体育等重点领域服务业品牌化、连锁化发展,提高服务国际化水平。政府主要负责创造公平的市场环境,引导行业规范发展。

此外,规划突出统筹发展,从更广领域、更大区域加强社会公共服务顶层设计;突出效率提升,把优化增量和盘活存量结合起来,充分挖掘现有设施的利用效率;突出短板,进一步优化公共服务资源布局。

内存储器

十三五期间,新增学前教育学位23万个。

《规划》介绍了“十三五”期间本市社会公共服务的提升效果。“十三五”期间,全市新增学前教育学位23万个,全市四级文化设施平均覆盖率达到99%,人均体育场地面积达到2.57平方米,民生短板加快补齐。北京电影学院、同仁医院等一批中心城区优质教育医疗资源向薄弱地区和新城疏解,公共服务资源布局进一步优化。冬奥会、残奥会比赛场馆及相关基础设施基本建成,西山大运河、长城、永定河三大文化带建设有序推进,一批重大民生工程顺利推进。

此外,创新推进“街村鸣笛、部门报备”改革,形成“与我一起回天”的社会治理品牌。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6.9万元,中等收入群体规模继续扩大,低收入农民收入跨越线和低收入村彻底消除,人均预期寿命达到82.43岁,常住人口受教育年限达到12.6年。北京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人民生活水平迈上新台阶。

(记者李泽维)

【纠错】
  • 姓名:
  • 专业:
  • 层次:
  • 电话:
  • 微信:
  • 备注:
文章标题:北京市“十四五”将供应100万套住房
本文地址:http://www.55jiaoyu.com/show-269631.html
本文由合作方发布,不代表展全思梦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展全思梦

热门文档

推荐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