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重压力”下如何稳增长

“三重压力”下如何稳增长

“三重压力”下如何稳增长字体:小中大分享到:“三重压力”下如何稳增长2021-12-18 07:38:33来源:经济日报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中国经济发展面临需求收缩、供给冲击和预期减弱三大压力。如何理解当前中国经济面临的三重压力,如何发力稳定2022年宏观经济市场,成为当前备受关注的话题。

需求预期压力

“今年以来,我国经济发展和疫情防控在世界范围内保持领先,总体上保持了增速较高、通胀较低、就业较好的良好局面。但也要看到,三季度以来,我国经济下行压力持续加大,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三重压力,说明经济下行既有需求因素,也有供给因素,也有市场预期变化的因素。”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副理事长王一鸣说。

从需求来看,内需恢复仍然不足,消费和投资增长减弱,低收入群体收入增长放缓,服务消费特别是接触性消费受疫情影响恢复滞后。虽然制造业投资增速较快,但难以抵消房地产和基础设施投资的放缓,成为内需收缩的重要因素。王一鸣认为,随着前三季度外贸出口的快速增长逐渐减弱,明年外贸增速可能会放缓。从供应来看,供应链受到外部冲击,芯柜短缺的情况并没有得到缓解,保供稳链的压力仍然较大。

“中小企业受到成本和市场双重挤压,生产经营困难加大,市场预期不稳定,部分大型房企债务违约,加大了经济金融领域风险防控压力。”王一鸣说。

经济运行的压力已经在统计数据中有所体现。比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和投资同比增速都从年初的两位数下降到个位数,两年的平均增速也整体呈下降趋势;国际大宗商品价格上涨,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涨幅从1月份的0.3%扩大到10月份的13.5%。11月份涨幅虽然有所回落,但仍处于较高水平。

财新智库莫尼塔公司首席经济学家边泉水认为,三重压力不仅仅是中国经济本身的问题,实际上在疫情的影响下已经成为一个世界性的问题。目前中国经济处于转型期,三重压力更加明显。

坚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

如何看待「稳字当头,稳中求进」的辩证关系?

“稳字当头,首先要求稳定。在稳定与进步的关系中,稳定是前提,是基础,是矛盾的主要方面。稳定就是稳定经济增速,防止继续下滑。促进经济实现合理增长,也是实现质量稳步提升的重要前提。”王一鸣表示,做好明年经济工作,各地区各部门要担负起稳定宏观经济的责任,积极出台有利于经济稳定的政策,审慎出台具有收缩效应的政策,努力使经济平稳发展,为推动高质量发展创造良好的宏观环境。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要促进经济质量稳步提高和数量合理增长,这实际上是我们正在前进的方向。只有“进”,才能不断改善民生,化解积累的矛盾,提升国家竞争力,防范新的重大风险。稳,才能进;稳了才能进。对于我们这样的大国来说,稳定有时意味着进步,稳定意味着进步。”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副理事长兼秘书长张大伟说。

专家认为,只有稳定宏观经济市场,统筹协调,政策相结合,才能有效应对三重压力。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要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积极财政政策要提高效率,更加注重准确性和可持续性。

王一鸣认为,提高效率就是增强财政政策在稳定宏观经济中的积极作用。在需求萎缩的背景下,应进一步加大财政支出力度,加快支出进度。特别是在今年财政收入形势较好的情况下,不宜急于降低财政赤字率。精准就是优化财政支出结构。明年应该会实施新的减税降费政策。今年年底到期的一些政策可以适当推迟,以加强对中小企业、个体工商户和制造业的支持。还要加大对地方政府的转移支付力度,继续推动财力下沉,更好地支持基层政府落实帮扶企业脱困政策。

王一鸣表示,稳健的货币政策要灵活适度,流动性要合理充足。下一步,要进一步发挥再贷款、再贴现和直接进入实体经济政策工具的主导作用,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实体经济特别是小微企业、科技创新和绿色发展的支持力度。随着市场预期的减弱,企业的贷款需求下降,这就要求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要相互协调配合。

激发内需潜力和市场活力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增强发展内生动力。"国内需求的潜力是我们的优势."负责日常工作的中央财经委员会办公室副主任韩文秀表示,要实施扩大内需战略,促进消费持续回升,积极扩大有效投资,注重稳增长、调结构、惠民生的衔接。适当推进基础设施建设,加大对减污减碳、新能源、新技术、新产业集群等领域的投资,扩大短期需求,增强长期动能。

“中国是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投资相对较大空。政府适当增加基础设施投资规模,可以有效促进社会投资和企业投资,形成基础设施投资与其他投资、投资与消费的良性互动。明年外需扩张放缓时,可以有效增强内需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进而稳定宏观经济市场。”王一鸣说。

国家发改委副主任、国家统计局局长哲表示,2022年必须充分挖掘内需潜力,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一方面,要努力扩大消费需求,巩固和扩大基本消费和升级消费,把商品消费和服务消费结合起来,落实相关措施,提振汽车、家电等大众消费;拓展信息消费、绿色消费等新消费,推动线上线下融合发展,加快县域农村电子商务体系和快递物流配送体系渗透。另一方面,积极扩大有效投资。提前用好中央预算内投资和地方政府专项债券,加快推进“十四五”规划纲要确定的102个重大项目,着力抓好“两个创新一个突出”和短板领域有效投资。积极调动社会资本活力,鼓励民间投资稳步发展。

在激发市场主体活力方面,王一鸣认为,有效提高市场主体的预期非常重要。对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的扶持政策要尽量延后,能扩大的尽量扩大。例如,可以进一步加强中小型科技型企业的增值税退税和R&D费用扣除等政策。

事实上,着眼于协调今明两年的政策衔接,相关政策正在提前发力。例如,财政部近日提前向各地下达了2022年新增专项债务限额1.46万亿元。12月15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进一步采取市场化措施加强对中小微企业的金融支持,确定了加大对制造业支持力度的政策措施。

中国民生银行首席研究员文彬表示,国务院常务会议进一步部署支持中小微企业的金融政策,这是明年稳增长政策的重要内容。同时,相关政策完善了中小微企业金融服务的长效机制,有助于提高金融机构的服务能力,做到敢贷、肯贷、能贷、能贷。(记者李雄)

【纠错】
  • 姓名:
  • 专业:
  • 层次:
  • 电话:
  • 微信:
  • 备注:
文章标题:“三重压力”下如何稳增长
本文地址:http://www.55jiaoyu.com/show-269901.html
本文由合作方发布,不代表展全思梦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展全思梦

热门文档

推荐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