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动自行车,如何增便利去隐患

电动自行车,如何增便利去隐患

电动自行车,如何增便利去隐患字体:小中大分享到:电动自行车,如何增便利去隐患2021-11-20 07:43:39来源:光明日报

一方面,我国电动自行车保有量已经超过3亿辆;另一方面,今年以来,中国已发生超过1万起电动自行车火灾-

电动自行车,如何增加便利性,消除隐患?

[经济界面]

“坐电车上班方便快捷,不堵车……”如今,电动自行车已成为许多家庭的重要交通工具,并日益普及。

随着中国电动自行车的数量越来越多,一些问题也随之而来——充电、停车、电瓶起火“太吓人”、在人行道上超速、逆行太危险...

11月1日起,北京市公安交管局对超标驾驶电动自行车的违法行为,依法扣留车辆,对驾驶员罚款1000元。

为什么电动自行车会让人“又爱又恨”?未来,如何进一步完善配套服务,促进电动自行车行业健康发展?

1.“火热”背后是混乱

[案例]

90后的北京市民曹亮是电动自行车的“忠实粉丝”。10多年前,他开始骑电动自行车。“我上高中的时候,父母为了方便我上学,给我买了电车。它陪伴了我整个高中生活。”曹亮告诉记者,当时他并不知道电动自行车的性能。他只是觉得“骑起来毫不费力,比自行车快,但是电池不耐用”。半年骑行下来,原厂续航40公里的电池只能跑20公里左右。

2015年,从曹亮大学毕业后,电动自行车再次成为陪伴他上下班的交通工具。

“我刚毕业的时候,租的房子离单位大概7公里。与坐地铁或公交车相比,骑电动自行车上下班更方便。”曹亮说,他当时没有多少钱,所以他在二手市场淘了一辆旧车,发现它“相当不错”。

2018年5月,新修订的《电动自行车安全技术规范》颁布,多个城市对超标电动车设置过渡期。北京还于2018年11月1日实施了《北京市非机动车管理条例》,对此前购买的电动自行车设置了3年过渡期。曹亮的电车就是其中之一,属于超标车辆。

“今年10月31日是最后期限。北京超标电动自行车不能上路。我干脆换了一辆‘新国标电动车’。安全性更有保障。每天骑着它让我觉得更踏实。建议你也买个体验,真的很值!”曹亮说。

和曹亮一样,大量市民对电动自行车情有独钟。很多人觉得10公里以内骑电动自行车很方便,不用担心堵车。是购物和接送孩子的“首选”。

电动自行车到底有多火?我们先来看一组数据——

近年来,中国电动自行车年销量超过3000万辆。目前,我国电动自行车保有量已超过3亿辆。工信部公布的数据显示,今年1-7月,我国电动自行车产量2015.8万辆,同比增长26%。

然而,“火”的背后,也有乱象。专家表示,电动自行车行业在快速发展的同时,也存在鱼龙混杂、产品质量参差不齐等问题。市场上仍有大量不符合标准的电动自行车,给居民日常生活带来安全隐患。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实施的电动自行车产品国家监督抽查显示,2019年抽查80批次,2020年第二季度抽查158批次,2020年第四季度抽查39批次,不合格发现率分别为28.8%、15.1%、25.6%。抽查发现的主要质量问题集中在电气装置、限速、淋水涉水性能、车速警示声等方面。

2.“没地方充电,好难过”

[案例]

“目前我们小区已经在电梯里安装了电动自行车识别系统。一旦识别到电动自行车进入电梯,电梯会发出警告并停止工作。但由于电动自行车锂电池体积小,系统无法识别,很多车主还是把电池带回家充电。”北京市西城区朗琴园小区物业负责人表示,物业已经通过张贴告示等方式提醒业主不要将电瓶带回家。

近年来,电动自行车充电难、停放难等问题凸显。据测算,以目前电动自行车的数量计算,中国至少有1.5亿个充电插座,但实际上只有500万个左右。

很多电动自行车车主感叹:“买车容易,用车难,尤其是没地方充电。太悲哀了。”与此同时,电动车“上楼进家门”、用私线充电的现象频频发生,电动自行车起火事故也呈现频发趋势。

根据应急管理部消防救援局公布的数据,我国每年约有2000起电动车火灾,其中80%是充电引起的。

应急管理部消防救援局局长琼色说,今年以来,全国共发生电动自行车火灾1万多起,造成人员伤亡。很多城乡居民习惯在楼内停车充电电动自行车,部分还停放在门厅、楼梯间等公共区域。一旦发生火灾,整个空房间和通道都会充满高温有毒烟雾,导致人员疏散和逃生困难,造成人员伤亡。

今年8月1日起施行的《高层民用建筑消防安全管理条例》明确规定,禁止在高层民用建筑的公共门厅、疏散走道、楼梯间、安全出口停放电动自行车或者为电动自行车充电。鼓励在高层住宅小区设置电动自行车集中存放和充电场所。

对此,一些小区一直在积极探索室外充电桩的建设。今年6月初,朗琴园小区开通了多个电动自行车充电桩,以每小时充电0.5元的价格提供给业主。

“从使用来看,目前的效果并不理想。”北京某小区业主张女士告诉记者,小区的公共电动自行车充电桩都集中在一个地方,离一些业主比较远。如果晚上把车停在公共充电桩,第二天早上要走10分钟才能取车,很浪费时间。小区有大量的电动自行车,但充电桩数量有限。车主经常会遇到没有空空余空间的情况。有时候即使充电口空闲置,附近也经常挤满车辆,很难移动车辆,充电还是不方便。

全国自行车标准化技术委员会观察员贾永峰表示,各地在做好监督管理的同时,要做好电动自行车下楼后的配套工作,推动建立电梯电瓶车停靠制度,建设停车棚,安装充电设施,这是一项重大的民生工程。

“未来,我们将继续加强源头控制和综合治理,推动建设更多的停车充电场所,跟进出台这些场所的消防安全标准,推动落实固定充电场所优惠电价政策,为电动自行车的公共安全和规范使用提供更好的保障。同时,指导物业管理单位加强巡查,及时制止违法违规行为。”琼说。

3.“全生命周期”联合监管

[案例]

有人问时速低于25公里是电动自行车“新国标”的硬性指标,但为什么路上有的车跑得明显快了?“因为有些车主会对车辆进行改装或者‘解锁’来突破限速。”外卖骑手张志凤表示,对于骑手来说,速度与配送收入成正比。如果不加快车速,增加续航能力,每天赚的钱会少很多。

目前快递等服务行业对电动自行车的依赖度很高。有的外卖骑手平均每天送30到50张,跑100公里左右。电动自行车是他们的“老搭档”。

张志凤告诉记者,电动自行车经过电机和电池的改装后,速度可以达到65km/h,续航可以达到150km/h左右,虽然有些外卖骑手花了近4000元改装,但是骑着改装后的车去外卖,每天大概能多赚75元左右,不到两个月就能拿回钱。

另一位业内人士透露,一些消费者购买“新国标”电动自行车时,店员会“主动”为其提供“解锁”服务。根据相关规定,当车速超过15公里时,汽车会发出“滴滴”的警报声。但当店员插上相关仪器“一键解锁”时,汽车不会再发出警报声,时速可达40公里。

此外,有群众反映,部分电动自行车车主不遵守交通法规,“上火”,经常逆行,甚至引发交通事故。在管理上,有些地方也是简单粗暴,“一刀切”。比如电动车违法停车被“拖走”,罚款标准混乱,存在以罚代管、执法不规范等问题。

清华大学交通运输研究所副所长杨表示,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规定,电动自行车属于非机动车,在驾驶证、记分制度、年审、保险等方面都没有相关的强制性要求,没有很强的法律威慑力。目前地方法律法规对电动自行车的销售、使用和违章处罚的具体规定也比较薄弱。

电动自行车与人们的日常生活有关。

如何促进电动自行车行业规范健康发展?专家认为,鉴于电动自行车的乱象,有必要尽快出台相关执法规范。同时,电动自行车的监管涉及多个部门,如工业信贷、市场监管、交通运输、应急管理等。,要统一协调,形成监管合力。

“法规的执行需要多部门的共同努力,要通过信息通报、联合执法、案件移送等方式实现全过程的闭环监管。”同济大学城市风险管理研究院院长孙建平说。

此外,贾永峰表示,按照“新国标”的要求,车辆要分等级对待。比如,要严厉查处篡改电池类型、擅自增加电池容量、解除限速、提高速度等改变产品属性的严重违法行为。对于拆下脚踏骑行装置、加装车形塑料件、保险杠等改变外观的行为,其带来的危害相对不是很突出和严重,应及时纠正。(记者刘钱)

[链接]

电动自行车相关政策一目了然

《电动自行车安全技术规范》明确指出,电动自行车应当符合以下要求:具有踩踏能力;具有电驱动或电辅助功能;采用电力驱动时,最高设计速度不得超过25km/h;电动自行车整车质量小于等于55公斤;;蓄电池标称电压小于或等于48V;电机额定连续输出功率小于或等于400W。电动自行车的硬件和软件应具有防篡改设计,以防止未经授权修改或变更最大速度、功率、电压和踩踏能力。

《高层民用建筑消防安全管理条例》明确规定,禁止在高层民用建筑的公共门厅、疏散走道、楼梯间、安全出口停放电动自行车或者为电动自行车充电。违反上述规定的,由消防救援机构责令改正。拒不改正的,对经营单位和个人处以2000元以上10000元以下罚款,对非经营单位和个人处以500元以上1000元以下罚款。

《北京市非机动车管理条例》规定,未列入产品目录的电动自行车不得在北京市道路上销售、登记和行驶。

《安徽省道路交通安全管理条例》明确规定,电动自行车应当进行登记,所有人应当到当地县级以上公安交通管理部门进行非机动车登记,取得机动车登记证书和号牌后,方可上路行驶。

《上海市非机动车安全管理条例》规定,禁止电动车在楼道内充电,违者最高罚款5万元。电动自行车驾驶员和骑手应佩戴安全帽。(刘坤整理)

【纠错】
  • 姓名:
  • 专业:
  • 层次:
  • 电话:
  • 微信:
  • 备注:
文章标题:电动自行车,如何增便利去隐患
本文地址:http://www.55jiaoyu.com/show-270409.html
本文由合作方发布,不代表展全思梦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展全思梦

热门文档

推荐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