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微短剧再火,优质内容才是关键

网络微短剧再火,优质内容才是关键

网络微短剧再火,优质内容才是关键 字体: 小 中 大 分享到: 网络微短剧再火,优质内容才是关键 2021-09-09 08:36:14 来源:光明日报

【热点观察】

“我喜欢用手机看那些古代的短剧。每集几分钟,有的一集一个故事,有的一个主线。有那么多选择让我觉得通勤时间没那么长。”在北京工作的张萌每天单程通勤时间将近两个小时。

在这条路上,换乘交通工具的时间颠簸,她更喜欢用手机看一些时长短、节奏快的内容。“尤其是忙了一天之后,我真的不想再想了。这种情节简单明了,主角抢眼的短剧很适合我。”张萌说。

这种张萌口中的“短剧”有个专业的名字——网络短剧。国家广电总局在重点网络电视剧信息备案系统中明确了其标准规范:单集时长小于10分钟;具有影视节目形式、剧情、表演等元素的特征;主题相对明确、手法专业的一系列原创网络视听节目。在各大短视频平台上,从最初简单的幽默段子,到日益精良的剧本,网络迷你剧的题材已经涵盖了校园、城市、推理、职场等多个类别。其更加细分的主题和精致的服务设计成为短视频平台增加用户粘性的新增长点。除了草根内容生产者,各个短视频平台也在不断投入自制原创微短剧。

目前发展初期的微小品内容良莠不齐,在带来大量流量的同时,也存在剧情套路化、部分内容低俗化的问题。打开手机看迷你短剧,我们在看什么?专业入行会对微短剧的发展生态产生什么影响?微小品快速发展的过程中需要注意什么?记者采访了相关专业人士和专家学者。

“酷点”密集,刷着刷着就难以自拔。

《每一集都是高潮》《故事层层翻转》《刷到停不下来》......说到网络迷你剧,这些描述往往是不可或缺的。

“这些短剧省去了准备和酝酿过程,给我的感觉更像是截取了电视剧前一集几十分钟的高潮情节。上下班路上,不是我注意力很集中的时候,但这种短剧能吸引我在手机屏幕上不停划水。”张萌说。

近年来,短视频平台上一批有创意、有特色的优质微短剧,在口碑和流量上都取得了不错的反响。比如奇迹博物馆,生活已经下手,被骗前说再见,巨额悬赏等。,或聚焦安逸幸福的主题,或以精妙的小故事探索人性,或以现实为基础展开法制教育。虽然有些只能表现出“五毛特效”的视觉效果,但剧中所蕴含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也不能不让人赞叹。尽管单集时长,紧凑的剧情还是能吸引用户连续刷好几集。

在文学评论家胡一峰看来,微短剧火爆的背后,是网络环境下观众需求的集中体现。“网络环境下的文化生活更快、更小、更新,更强调艺术活动的社会属性。短剧情节简单,内容集中,台词设计网络化,在冲突的快速呈现中创造欣赏快感,符合快节奏的有走神的生活和这种生活建构的欣赏心理”。

短剧既不同于传统横屏电视剧,也不同于短视频片段。由于时间的限制,内容创作者自然会脑洞大开去做“包袱”,而一些草根博主的非专业性会让内容更加“接地气”。中国电视剧制作行业协会青年工作委员会主任白认为,微短剧是适合短视频平台和思维的产品,对应了短视频场景下观众对故事内容的需求。“虽然快节奏、高密度的剧情推进对剧本的叙事能力和人物设定有一定要求,但本质上还是给一个瞬间,不需要连缀连缀、明喻暗喻,注重直接结果,和长视频的逻辑完全不同。”

很多人认为微小品的篇幅和形式注定无法表达深刻的主题。尤其是越来越多的剧采用竖屏拍摄和播放,场景中的人物数量有限,很难营造出丰富空的层次关系和复杂的人物关系。“技术因素尤其值得我们关注。竖屏影像是为手机而生的。如果可能的话,我们都希望选择更大的屏幕来观看视频。所以,用手机看剧是一种只有在城市通勤时才会发生的行为。不同的文化产品满足用户不同的需求,微短剧满足用户需求就够了,其他文化产品满足用户需求。”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副教授陈阳说。对此,白表示赞同,“无论什么职业和教育背景,人在生活中都需要调整。短剧和短视频其实正在填补公共生活中的这些空空白”。

用户对短视频内容的质量要求越来越高。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发布的第48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21年6月,我国短视频用户规模已达8.88亿,占网民总数的87.8%。可以说,近两年短视频已经成为人们闲暇时间消费的主要内容形式之一。

“短视频的野蛮发展期已经过去,用户对短视频内容的喜好也演变为对内容质量越来越高的要求。"腾讯短视频社区产品部副总经理李拉判断。不少业内人士将网络微短剧视为短视频平台从用户红利阶段向生态深耕阶段过渡的“新出路”。

无论是短视频平台还是长视频网站,都将目光投向了微短剧。通过平台账号共享、协同定制、用户付费、直播投放等模式。,加大了对优质短视频制作的激励,鼓励更多内容团队入局。目前,《Aauto quicks小剧场》在Aauto quicks平台上的粉丝已经超过2000万,而截止到今年6月底,在Aauto quicks平台上已经有超过800部观看量过亿的短剧。Tik Tok甚至将迷你剧称为“明日剧系列”,2021年将推出30多部精品迷你剧;微视先后推出以持续微剧为主的“火星迷你剧”品牌,微剧创作扶持计划“火星计划”;优酷、爱奇艺、腾讯等长视频平台也推出了一系列竖屏迷你剧。

“目前短剧的质量还比不上长剧。除了产品在初期开发阶段无法与成熟产品竞争外,也与缺乏专业团队和资金投入有关。”陈阳分析。平台的推广会带来资金、技术、人才等资源,也会相应提高行业门槛。一些草根网络名人可能会在平台的孵化下成为“职业选手”,一些普通用户的内容生产可能会逐渐下滑。

相比传统网剧,微短剧具有制作成本低、拍摄周期短、上线快等优势,这也为专业团队带来了新的“生活方式”。白举了个例子:“对于一些小规模的团队和行业新人来说,他们没有机会拍这么大的东西,也不想拍那种纯粹的段子。短剧可能是个好机会。”对于长视频制作者来说,微短剧的形式也可以作为新题材“试水”的一种方式。“比如,我觉得一个主题就挺好的。有观众看吗?短剧可以小成本获得观众的反馈,检验长剧的可能性。”

在李拉看来,微小品的可能性是多方面的。“它可以让视频产业链各个环节的参与者看到巨大的潜在机会。我们希望通过搭建开放平台,吸引尽可能多的创作者加入进来,共同推动微短剧生态的建设和发展”。随着越来越多专业团队和明星的入驻,为提高微短剧制作水平,推动优质产品的生产提供了更多可能。胡一峰指出,这将强化微短剧的产业属性。“为此,关键是要加强生态治理、行业管理和专业指导”。

突破常规,避免同质化,追求高品质产品。

“我不管她是你什么人,当着我的面打女人是我的大忌。”“尔小姐,你为他丢了半条命。他转身娶了别的女人,还有脸发请柬。”“我推了你一下,但没有用力。我怎么装得这么好!”这是短剧里出现的台词。

“其实你会发现,这些剧情的走向和很多网文的逻辑是一个模式,给人的感觉就是有一个‘视频版’的网文。”张萌坦言,看多了会发现,这些高频的“酷点”剧背后,都有很强的套路感。

目前,IP影视内容是各大平台在入驻微小品过程中最重要的方向,很多制作微小品的公司都将目光投向了网络文学作品。“网络文学多是简单通俗的,符合短剧的短快节奏。而且网络文学的读者都很年轻。从用户的角度来说,微短剧选择网络文学是有意义的。”陈阳认为微短剧《抱团》网络文学符合商业逻辑,但如何在网络文学中找到最好的产品,然后转化为短视频,还需要打磨。

目前,虽然微小品的主题涵盖了青春、偶像、励志、爱情、职场、女性等类型,但在表达这些主题时,往往会将不同的人物和故事运用到“逆袭”、“霸道”、“重生”等模式中。“微小品依然遵循类型化的模式,这既受网络文学惯性的影响,也与逐利诉求带来的‘模仿成功者’路径有关。搭网络文学的便车,有利于快速与受众建立友好关系。”胡一峰认为,从长远发展来看,微短剧要想突破套路,留下优质产品,必须立足生活,从包括网络生活在内的现实生活中寻求更多素材。

除了套路感和格局感很强的剧情,更值得注意的是一些微短剧有“打擦边球”的内容——在封面和拍摄手法上极具暗示性,不避讳暴力画面,传达“以暴制暴”的理念,呈现校园霸凌等。,并通过用英文字母和错别字替换敏感词来避免审查。这些内容都是在底线边缘测试的,让很多网友惊呼“这是真的!”

2020年8月,广电总局在“重点网络电视剧信息备案系统”中增加了网络微短剧快速登记备案模块。2020年底发布的《关于网络电视剧微短剧内容审核有关问题的通知》,对普通网络微短剧和重点网络微短剧的内容审核方式提出了明确要求,规定网络微短剧的内容审核与传统长篇网络电视剧的标准和规模相同。通知称,平台支持的重点网络微短剧需经所在地省级广播电视行政部门审核,取得备案编号后方可上线。普通用户制作的内容由平台审核,自行注册播出。

胡一峰建议,要特别重视专业力量在微短剧发展中的引导作用。“首先要压实平台责任,坚决打击低俗内容,净化短视频生态。其次,不能让算法‘暴力执法’被允许强化某些利益和偏好,也要为优秀作品脱颖而出创造条件。特别是要充分发挥专业力量的引导作用,加强对微短剧的研究和评论,明确优秀作品的标准,做到“褒优贬劣,搅浊明净”。

“其实不管长短,内容才是最重要的。如果短剧情节无味,没有人会仅仅因为它短而看它。”白易相信未来微短剧领域会有优秀的作品出现,关键是找到这种形式和优质内容的连接点。

(记者李通讯员崔若凡)

【纠错】
  • 姓名:
  • 专业:
  • 层次:
  • 电话:
  • 微信:
  • 备注:
文章标题:网络微短剧再火,优质内容才是关键
本文地址:http://www.55jiaoyu.com/show-271976.html
本文由合作方发布,不代表展全思梦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展全思梦

热门文档

推荐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