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大米、数字农田、无人农场——在安徽繁昌体验智慧春耕的N种“姿势”

智慧大米、数字农田、无人农场——在安徽繁昌体验智慧春耕的N种“姿势”

智慧大米、数字农田、无人农场——在安徽繁昌体验智慧春耕的N种“姿势” 字体: 小 中 大 分享到: 智慧大米、数字农田、无人农场——在安徽繁昌体验智慧春耕的N种“姿势” 2022-03-24 09:12:35 来源:新华网

新华社合肥3月23日电题:智能水稻、数字农田、无人农场——安徽繁昌体验智能春耕的N个“姿势”

新华社记者王菲

江南三月是长江中下游春耕的关键季节。

在安徽省芜湖市繁昌区峨山镇神农村“智慧芜湖水稻”生产示范基地,芜湖吉娜蔬果种植专业合作社负责人王军打开手机里的“中联智农云”,教记者如何查看土壤墒情和肥力。从过去的“手忙脚乱”到如今熟练的“云端”田间巡逻、远程管理、工厂化育苗、数字技能的把控,这个在农村长大的“田八师”收获了更多的从容和自信。

从“靠天吃饭”到“智慧”种田,随着5G、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新一代数字技术在农业领域的普及应用,智慧农业日益成为我国新农民的“金扁担”。

“智能农业在耕作中省时省力。稻田里安装了物联网传感装置和小型气象站。通过数据分析,不用下地就能知道哪块田需要多少肥料,非常准确!”王军笑着告诉记者,通过使用数字化和机械化,每亩水稻的种植成本至少节省了50元。今年春耕,他还准备用AAA级信用用户获得的50万元信用贷款,购买几台智能化农业机械设备,进一步提高种粮效益。

高标准农田种水稻,易涝低洼地种莲藕,沿路发展葡萄等经济作物...春天的神农村呈现出一派生态宜居、工业繁荣的景象。

“农村要振兴,不能蹲在角落里晒太阳。”谈到农村产业发展,五十多岁的神农村党支部书记赵永格两眼放光,说话很快:“我们村正在发展数字乡村,发展智慧农业。村里以党支部+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的方式带动村民增收致富。2021年村集体收入突破100万元,今年要力争再上新台阶!”

"要保住中国人的饭碗,离不开科学技术的支持."繁昌区农业农村局局长张军说,以创建农业现代化示范区为契机,繁昌区加快科技强农、机械强农。在建设高标准农田的同时,打造“数字农田”,完善农业物联网、农业大数据平台等新型数字化基础设施,提升农业全产业链智能化水平,助力乡村振兴。

自动谷物干燥设备、无人机、插秧机、旋耕机...在繁昌区平铺镇宏庆农机合作社,记者看到,40多台现代化农业机械设备“整装待发”,准备春耕的化肥整齐堆放。

“有了这些现代农业机械和设备,合作社为周围的5000亩农田提供从种植到加工的农业服务。这几天我们正在准备育苗。”在洪庆农机合作社负责人曹晶晶看来,农机更新迭代很快,数字化、智能化、无人化是大势所趋。

目前正是油菜花盛开的季节。在繁昌区甘岗镇陶冲村的数字青梅基地,万株青梅也已进入结果期。

“春季是梅花生长的关键期,防治病虫害非常重要。通过大数据的采集和分析,系统可以自动预警病虫害,保证梅花的品质。”基地负责人陈勇指着数字青梅品控大数据中心的平台告诉记者,“我们与当地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签订了订单生产合同。5月份青梅成熟采摘时,这些青梅会被直接送到智能生产车间,加工成各种美味的青梅产品,销往全国各地。那时候我们青梅竹马的价值观大相径庭!”

遥感、地下传感设施、智能农业机械构建了“天空地”一体化信息感知网络。科技与农业深度融合,协同描绘绿色、高效、智能的现代春耕地图。

在中科院计算所,智能农机装备工程实验室科技集成部部长张和他的同事们通过“云”关注繁昌区的实验基地。

“农业大数据和智能农机装备是现代农业发展的基础支撑。我们针对现代农业“卡脖子”问题开展科技攻关,选择芜湖市繁昌区作为长江中下游水稻种植区,建设机械化、智能化的“无人农场”,搭建农业大数据平台,通过数据建模构建“农业大脑”,打造面向未来的智慧农业新模式。”张对记者说。

农业数字化加速向产供销全产业链渗透,激活乡村振兴新动能。

“80后”、“新农民”陈明留着整齐的短发,带着甜美的笑容,在农场开始了农产品直播。“通过数字传播,把家乡的‘智慧芜湖米’、‘数字青梅’等优质农产品卖到全国各地,让更多人了解农业,带动乡亲们共同致富!”陈明说。

【纠错】
  • 姓名:
  • 专业:
  • 层次:
  • 电话:
  • 微信:
  • 备注:
文章标题:智慧大米、数字农田、无人农场——在安徽繁昌体验智慧春耕的N种“姿势”
本文地址:http://www.55jiaoyu.com/show-275194.html
本文由合作方发布,不代表展全思梦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展全思梦

热门文档

推荐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