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跨千年,村中有“数”——“数字乡村”赋能西部发展观察

网跨千年,村中有“数”——“数字乡村”赋能西部发展观察

网跨千年,村中有“数”——“数字乡村”赋能西部发展观察 字体: 小 中 大 分享到: 网跨千年,村中有“数”——“数字乡村”赋能西部发展观察 2022-03-28 07:49:35 来源:经济参考报

今年中央一号文件指出,大力推进数字乡村建设。推动智慧农业发展,促进信息技术与农机农艺融合应用。用数字技术赋能农村公共服务,推动“互联网+政务服务”向农村延伸。

国家数字乡村试点推广以来,大数据技术在贵州加速“进村入户”,为农村发展带来新面貌,为农民增收增添新动力。不仅为巩固和扩大扶贫成果、有效衔接乡村振兴提供了助力,也为西部探索实现共同富裕提供了新路径。

用“数”养猪,新型养殖助农民致富

2月中旬,春寒料峭,几场雨雪让黔北山区异常湿冷。

余庆县长平养猪场负责人费如芬不断从手机App“尚云畜牧”发出预警信息,提醒他猪圈里有70多头能繁母猪体温异常高。费如芬赶到猪圈查看,看到养殖场500多头能繁母猪中,不少母猪的耳标亮起了红灯。

在这里,每头猪的耳标24小时采集猪的体温和运动数据,并上传到“尚云牧业”后台。当猪的体温超过39摄氏度,或者运动轨迹长时间保持静止时,“尚云牧业”会主动向养殖户发出预警信息,并点亮耳标上的红灯。

“以前经常通过观察厌食、腹泻等症状发现猪生病,但此时已经错过了最佳治疗期。现在大数据系统实时采集猪的体温和运动轨迹数据,可以第一时间发现异常。这个系统就像一个‘猪医生’。最后一批猪预警200多次,帮助我们把猪的存活率提高到96%以上。”费如芬说。

有“数”赋能,有助于精准培养。贵州铜仁市通过智能管控“加码”,为田间管护提供数据基础。

今年年初,万山区高楼坪侗乡高枫农业羊肚菌种植基地安装了智慧农业管控系统。种植基地的负责人蔡琴说:“羊肚菌对湿度、温度、光照等生长条件非常敏感。要保持‘三分阳七分阴’,需要随时‘照顾’。之前查过湿度,通过观察大棚内壁的水滴来大致判断。”

现在,蔡琴可以通过智能农业管理和控制系统实时收集数据,在手机上查看温室的准确温度和湿度数据。

“以‘数’为媒介,智慧农业正在重塑传统的农业生产模式,从经验型耕作向数据型耕作转变,让农村产业在未来也能有‘数’。”贵州贵谷农业有限公司总经理王晓庆说。

大数据点燃了现代农业的“星星之火”。但目前试点期间,数字化技术覆盖的种植面积和牲畜数量比例较小,技术应用场景少、规模效应不足的问题较为突出。农民要改变传统的养殖习惯,应用新技术,还需要时间。

“有些农民不习惯用App,太麻烦了。我们只能提醒和培训合作农户使用App进行科学养殖,帮助他们慢慢习惯。”贵州息烽康德家禽养殖有限公司总经理罗先东说。

当前,推动“大数据加农业”的普及已经成为各地推进农业现代化的重要举措。贵州省农业农村厅相关负责人表示,目前正在制定畜牧业数字经济工程三年行动计划,规划建设全省统一的数据采集终端和智能耳标系统,进一步普及数字技术在畜牧业的应用,开发更多应用场景,促进农业降本增效。

把“号”传到村里,缩小公共服务差距。

数据进村多,农民跑腿少。

由于慢性支气管炎和天气寒冷,75岁的贵州省息烽县瑶寨村村民任永碧最近住进了九庄镇中心卫生院。在管床医生黄的带领下,来到医院远程医疗门诊,接受西丰县中医院医生的在线诊疗。

黄工作不到两年,临床经验相对不足。她一边听着对自己病情的分析,一边问自己不确定的诊断思路。隔着屏幕,姜敏一一作答。

“通过远程诊疗,在乡镇卫生院看病和去县城看病基本一样,但费用对老百姓来说差别很大。”九庄镇中心卫生院院长吴远明说,村里到县城近40公里,来回至少要一整天,看病坐公交单程车票要11元。

目前,贵州已实现省、市、县、乡四级公立医疗机构远程医疗服务体系全覆盖。贵州省卫健委数据显示,2016年6月以来,全省远程医疗服务总量超过240万例。

村里有“数”。除了医疗服务,农民找政府服务也越来越方便。

在贵州省余庆县花山苗族乡花山村,家家户户门口都贴着一个带编号二维码的“千农智慧门牌”。村民用微信扫描门牌上的二维码,就能看到有政务服务、生活缴费、基层党建等栏目的页面。点击政务服务进入贵州政务服务网,在线办理常见政务服务。

“有了数字门牌,村民可以申请低保、就业登记等。在他们手机上,不用去乡政府或者村委会填各种表格。”华山村村民魏廷富说。

大数据缩小了城乡公共服务的差距,但很难在短时间内完全弥合长期存在的差距。农村大数据技术人才匮乏,加上部分人无法熟练使用智能手机,导致农民难以使用线上公共服务平台。

“虽然在网上可以避免跑腿,但是证明材料需要手机拍照上传,有的还需要打字填写电子表格。对智能手机不是特别熟悉的农村人,很难独立操作。”武陵山某乡镇公共服务中心工作人员说。

贵州省行政服务中心相关负责人表示,为解决类似问题,贵州正在不断优化网上服务流程,简化操作步骤,推进移动政务服务的智能化、便捷化。另一方面,正在加强对农民的数字技术培训。

以“号”管村,推进治理精细化。

农村垃圾如何治理?如何管理水资源?大数据进村,推进精细化管理,正在逐渐改变农村粗放管理的印象。

记者在“贵州数字乡村”App的管理后台看到,覆盖全省11万多个自然村的12万多个垃圾收集点、5981辆垃圾清运车的运行情况一目了然:当天下午3点,3502辆工作车已清运垃圾10873吨,部分收集点的垃圾存量已经告罄。

“预警信息会第一时间传到县乡负责人的手机上,他们收到信息后会尽快清除。”贵州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乡村建设处处长莫志刚说。

垃圾及时处理,农村变美;水资源管理得当,农村地区更加安全。

西丰县容易发生暴雨、山洪等自然灾害。建设本地智慧水务系统,实现对全县32座重要水库、7条重要河流的动态监控和快速预警。覆盖全县11个自动雨量站、5个自动水位站、7个自动视频监测站,实时采集水文数据,并与气象部门23个监测站共享信息。

2021年夏天,西丰县普降暴雨,智能水务系统监测到当地永靖河水位异常,并发出预警。县水务局立即组织抢险队到场,及时排除险情。

西丰县水务局水旱灾害防御站站长郑志勇介绍,2014年以来,智慧水务系统共发布山洪预警信息6万余条,成功预警全县多处山洪灾害。

贵州省社会科学院大数据政策与法律创新研究中心副主任张克表示,“数字乡村”正在从理论走向现实,逐步改变千百年来传统的农村生产生活方式,有助于缩小城乡差距、收入差距和治理差距,为西部地区实现共同富裕探索出一条新路。

大数据在帮助基层治理方面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但也存在数据分割、共享率低的瓶颈。“全省几乎每个部门都有大数据系统,需要乡镇、村收集相关数据,但各部门之间的数据几乎不共享,不利于数据的高效流动和科学使用。”武陵山一位乡党委书记说。

“要加强统筹协调和资源整合,打通现有分散的涉农信息系统,促进各部门涉农政府信息共享的开放有效整合。”张克说。

记者从贵州省有关部门获悉,目前,贵州正在升级完善农业农村数据采集系统,加快农业农村基础数据库建设,建设农业农村数据资源“一张图”和农业农村大数据分析通用系统。

贵州省委网信办信息发展与科技处处长凌表示,作为全国首个大数据综合试验区,贵州正在积极推进数字乡村建设,以大数据助推农业现代化,不断推动大数据在乡村振兴中发挥更大作用。(记者欧殿秋、、周)

【纠错】
  • 姓名:
  • 专业:
  • 层次:
  • 电话:
  • 微信:
  • 备注:
文章标题:网跨千年,村中有“数”——“数字乡村”赋能西部发展观察
本文地址:http://www.55jiaoyu.com/show-277703.html
本文由合作方发布,不代表展全思梦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展全思梦

热门文档

推荐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