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解新市民金融服务难点

破解新市民金融服务难点

破解新市民金融服务难点字体:小中大分享到:破解新市民金融服务难点2022-03-28 07:57:25来源:经济日报

完善信用基础设施提升服务便利性——破解新市民金融服务难题

近日,中国银监会、中国人民银行联合发布《关于加强新市民金融服务的通知》,针对新市民创业就业等重点领域的金融需求,鼓励和引导银行、保险机构积极与现有支持政策相衔接,提升金融服务的平等性和便利性。

随着我国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的深入推进,数亿农村人口通过就业和就学转移到城镇,通过融入当地成为新市民。通知称,新城民主是指因就业、子女上学、子女避难等原因来到城镇常住的各类群体。,但未取得本地户籍或取得本地户籍未满三年,包括但不限于外来务工人员、新就业高校毕业生等。目前大约有3亿人。

“这个群体融入城镇后,还将面临安居乐业、就业创业、租房子、子女上学、养老等需求。约3亿新增市民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也是金融需求旺盛的重要客户群体,对于开辟金融服务“新蓝海”、加快推进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具有重要意义。《通知》提出9个方面28条措施,及时且必要,有助于引导金融机构进一步改善新市民金融服务,不断提高金融服务的平等性和便利性。"智联金融首席研究员董希淼表示。

近年来,中国金融机构积极创新产品和服务,大大提高了金融服务的覆盖面和可获得性。但新市民金融服务仍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部分新市民难以以合适的价格获得合适的金融服务。即刻消费研究院相关负责人表示,新市民在城镇居住时间较短,缺乏有效抵押物。在为新市民提供金融服务的过程中,金融机构面临的主要问题是难以有效识别这一群体的信用等级,个人金融需求额度小且分散,出于成本收益的考虑,难以有效覆盖这一群体的金融需求。

为扩大新市民金融服务覆盖面,《通知》在创业、合理住房需求等方面给予新市民信贷支持,同时还要求各大商业银行准确评估新市民信用状况分析。比如,在新市民创业方面,鼓励商业银行加强对新市民创业形式、收入特征、资金需求等因素的分析,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准确评估新市民信用状况,优化新市民创业信贷产品;在合理购房信贷方面,鼓励商业银行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多维度科学审慎评估新市民的信用水平,对符合购房政策要求、有购房能力且收入相对稳定的新市民,合理满足其购房信贷需求。

金融机构如何为新市民提供金融服务?董希淼表示,金融机构特别是中小银行和消费金融公司要转变观念,把新市民作为重要的服务对象,把服务新市民纳入发展战略,加大支持力度。此外,要优化资源配置,通过设立专项额度、增加内部激励等方式,逐步提高新市民客户占比,提高金融服务质量和效率。新市民开户、结算、担保等费用。可免可减,在商业可持续的基础上,加大对新市民的“减费让利”。

在数字经济时代,金融机构可以利用数字技术提高普惠金融的服务效率,减少对抵押物的依赖。苏宁金融研究院高级研究员黄表示,金融机构可以将自身期限灵活、费率适中的金融产品嵌入新市民的工作和生活消费中,利用数字化技术优势建立和完善新市民数据库,提高对信贷服务的信息和风险控制支持。

多位业内人士在接受《经济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相关部门和地方政府应进一步完善信用基础设施,加快建设全国信用信息共享平台和区域大数据平台,并向金融机构免费开放,降低金融机构服务新市民的成本。业内专家认为,可以考虑充分发挥市场化征信机构的作用,探索推出新市民征信产品,为新市民金融服务提供支持。监管部门要完善政策措施,打消金融机构服务新市民的顾虑,激发金融机构创新产品和服务的主动性。消费金融公司积极探索利用金融科技服务个体工商户。应鼓励有能力的消费金融公司将其服务扩展到个体工商户等新市民。(记者王)据

【纠错】
  • 姓名:
  • 专业:
  • 层次:
  • 电话:
  • 微信:
  • 备注:
文章标题:破解新市民金融服务难点
本文地址:http://www.55jiaoyu.com/show-277785.html
本文由合作方发布,不代表展全思梦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展全思梦

热门文档

推荐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