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市扬美实验学校:虚拟主播“破圈”激活课堂

深圳市扬美实验学校:虚拟主播“破圈”激活课堂

原标题:深圳杨梅实验学校:虚拟主播“破圈”激活课堂

“大家好,我是小可!”标志性的卡通电眼,加上活泼的表情和灵活敏捷的动作……广东省深圳市龙岗区杨梅实验学校的虚拟教师主播小可,以其活泼的教学风格和有趣的动画形象收获了一大批“粉丝”。在网络艺术选修课中.这个充满“科技感”的虚拟形象的幕后团队是——CIGO中学工作站,该校学生会。

八年级学生陈一梦是杨梅实验学校CIGO中学工作站的社长,带领成员学习中学教育相关的数字艺术技术。“小可”是工作站使用3D建模技术创建的虚拟图像。自上学期亮相校园艺术节以来,“小可”以其活泼的个性受到学生们的喜爱。

“我们想让‘小可’被更多人知道。”陈一梦说,在得知社团可以申请学校艺术选修课的教学任务后,她和社团成员一起编写了《小高二级艺术课程》的课程,通过3D建模、胸围动作捕捉等新技术捕捉陈一梦的声音和肢体动作,实现虚拟影像与选修学生的实时互动。“为了让‘小可’的‘表演’发挥得更好,我们在课堂上要坚持跳舞,也不忘和同学互动。”陈一梦笑了,这个“小老师”的经历让她感受到了教师的不易。

“讲师是一个虚拟人物,屏幕上出现的是她而不是真正的老师。我觉得很神奇。为了了解这项技术是如何实现的,我听得更仔细了。”504班的刘同学兴奋地说。

除了“小可”,陈一梦还用CIGO中学工作站为学校设计了“白玉老师”的虚拟形象。语文科的老师以“白宇老师”的形象为七年级学生录制了10集经典阅读课,并计划开发新课程。

鉴于全新的班级形象,教师们在教学方式上进行了创新。“我们查阅了很多资料,了解了学生喜欢的讲课风格,二次形象的声音和动作等。”《白宇老师》团队成员、八年级语文老师杨秀英表示,《白宇老师》搭建了一座次要世界与真实课堂之间的重要桥梁。与传统课堂相比,可爱的二次图像让学生感到更加亲切,课堂互动明显增加。

陈一梦表示,协会的成立,以及对“小可”和“白宇老师”的认可,都离不开学校的“梦想援助计划”。在充分发挥学生自主性和创造性的基础上,学校大力支持学生社团的发展,挖掘学生的创造潜能,让“小可”、“白宇老师”和更多的“梦想”成真。(中国教育报-中国教育新闻网记者刘盾通讯员胡佳艺邓翠)

作者:刘敦胡佳艺邓翠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 姓名:
  • 专业:
  • 层次:
  • 电话:
  • 微信:
  • 备注:
文章标题:深圳市扬美实验学校:虚拟主播“破圈”激活课堂
本文地址:http://www.55jiaoyu.com/show-282133.html
本文由合作方发布,不代表展全思梦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展全思梦

热门文档

推荐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