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电子商务对传统经济理论的影响研究

国际电子商务对传统经济理论的影响研究

国际电子商务对传统经济理论的影响研究

国际电子商务是指企业借助现代网络信息技术和电子商务技术从事的国际贸易活动。以下是边肖收集整理的一篇研究国际电子商务对传统经济理论影响的模型论文。欢迎阅读。

一、国际电子商务概述

1.国际电子商务的概念

国际电子商务是指企业借助现代网络信息技术和电子商务技术从事的国际贸易活动,体现了国际贸易过程的电子化。事实上,自从电子商务出现以来,电子商务就应该是一种全球性的活动,不应该有“国内电子商务”和“国际电子商务”之分。为了方便地研究和分析电子商务在国际贸易中的应用,本文使用了“国际电子商务”一词。

2.国际电子商务的特点

国内外学者也将“国际电子商务”描述为“跨境电子商务”、“跨境网上贸易”和外贸电子化。这些概念虽然表述不同,但反映了国际电子商务的共同特征:一是数字化方式,即交易过程的无纸化;二是现代渠道,即主要的交易渠道是现代信息技术和互联网渠道;第三,是国际空间,即两个经济体的成员在其境内相互提供贸易产品和服务。

国际电子商务结合了国际贸易和电子商务的特点,使两个行业相辅相成,但在业务处理上也更加复杂多样。其复杂性主要表现在:第一,信息流、资金流、物流是紧密联系的,任何一个连接不畅都会影响整体贸易活动的完成;二是电子贸易流程不完善。作为一种新的贸易方式,其在支付、知识产权、税收等方面的法律法规还不完善。三是容易引发风险,主要是国际经济政治环境和国家政策造成的。

3.国际电子商务的应用

(1)交易前的准备。企业在进行国际商务交易之前,需要对国际市场进行调研,寻找客户并努力与之建立业务关系,24小时不断发布有关企业或产品的信息,向客户宣传和展示企业或产品。

(2)交易谈判和外贸合同的签订。询价、发盘、还价、接受是交易谈判的主要内容,可以通过电子邮件或即时软件通讯完成。随着电子商务在国际贸易中的应用,出现了电子合同,外贸企业可以通过电子数据交换系统签订合同。

(三)对外贸易合同的履行。现代电子商务技术可以完成备货、检验、认证催促、认证审查、认证修改、租船、订舱、保险、出口收汇、出口退税等一系列商务活动。,大大减轻了业务员的工作量。

二,国际电子商务对传统经济理论的冲击

1.电子商务偏离了一般的经济学原理。

(1)网络的正外部性。梅特卡夫定律和摩尔定律是网络经济中众所周知的定律,它们都反映了网络经济特有的正外部性。梅卡夫定律是由计算机网络的先驱、3Com的创始人罗伯特·梅特卡夫提出的。梅特卡夫定律指出,随着用户数量的平方增加,网络的价值或有用性增加。换句话说,每台计算机的价值随着连接到网络的计算机数量的增加而增加。使用新技术的人越多,它就越能发挥其价值。用户使用网络越多,网络产品就越有价值,就能吸引更多的人使用,最终提高整个网络的价值。例如,易贝,一个蓬勃发展的电子商务网站,利用大量电话用户的优势进行电话营销,并取得了辉煌的成绩。当一项技术建立了必要的用户规模,它的价值就会爆发。一项技术能多快达到必要的用户规模,取决于用户入网的成本。成本越低,用户规模扩张越快。理论上,一旦新技术形成了必要的用户规模,并且这种技术的价值相对于最初的运营有所增加,技术开发者就可以向用户索要更高的价格。

摩尔定律是由英特尔的创始人之一戈登·摩尔提出的。这个规律揭示了信息技术的快速进步。摩尔定律认为,在价格不变的情况下,集成电路中可容纳的元件数量每18到24个月就会增加一倍,性能也会增加一倍。换句话说,每一美元所能买到的计算机性能每18到24个月就会翻一番以上。一般来说,摩尔定律和产业合流现象的结合,形成了无处不在的信息。梅特卡夫定律将这些广泛传播信息的企业与网络外部性的乘数效应联系起来,最终创造出一个规模堪比全球实体、增长潜力惊人、商机无数的世界性电子商务市场。

网络经济本身具有正外部性,这与古典经济学中的负外部性或边际收益递减规律正好相反。在价格决定方面,网络经济与传统经济完全不同。在传统经济中,对商品的需求随着商品价格的上涨而减少。然而,在网络经济中,商品或服务的需求随着价格的提高而猛增,反过来会吸引更多的用户使用这些产品或服务,从而产生多重效应,即网络外部性。

(2)从货币经济学到信息经济学的转变。在经典经济学中,当需求下降时,价格也会下降。网络经济颠倒了这种供求平衡的规律:供给增加,价格降低,需求增加。与凯恩斯以来的经济学不同,网络经济不再以工业时代的核心要素“货币”的影响为基础,而是更加关注信息时代的关键要素“信息”对经济的影响。经济学从“货币”转向“信息”,这也是经济学从工业文明转向信息文明的转折点。这种理论上的变化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生产可能性曲线向远离原点的方向扩展。在网络经济下,生产可能性曲线的主体从一个国家扩展到多个国家,各种网络经济主体跨越国界创造了前所未有的巨大利益。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增强了网络经济主体的投资信心,这种信心被网络成倍放大。“互联网倍增器”有两个因素,其一是“同步传输效应”,即一个人和另一个人可以随时随地及时沟通;另一种是“同目标反馈效应”,即各种投资机会信息可以以放射状点对点传递,从而在全球范围内做出同目标的投资决策。而传统的信息传递不及时,分布分散,导致投资者偏好不同,反应不同,乘数效应很容易被抵消。

第二,从边际收益递减到边际收益递增。古典经济学描述的是边际收益递减规律,而网络经济表现的是收益递增。比如越来越多的用户使用微软生产的产品,但这只是给微软增加了微不足道的小成本,却创造了源源不断的巨额利润。事实上,网络经济只是推迟了利润递减开始产生影响的时间。正如詹姆斯·阿利所说,“收益递增不等于收益递减。这两部法律将共存互补。”企业可以借助计算机软件生产和销售的虚拟化特性,降低软件产品进入市场的成本。这个时候,技术的原创性比人力资源、营销技巧等需要付出高昂代价的资源更重要。因为初期成本小,增加利润的财务收益也就小,最终增加的利润必然会被耗尽,而减少的利润会在这个时候到来,减少的利润的到来会比其他行业晚一段时间。

第三,偏离费雪方程。费雪方程(PQ=MV)大概揭示了农业实体经济与产业货币经济的均衡关系,但不适用于网络信息经济与产业货币的均衡关系(MV=BH)。由于费雪方程受到外生信息变量的挑战,经济学中的一系列实际问题无法用传统模型的理论解释,容易导致决策者错误决策的后果。

需要说明的是,这种对费雪方程的偏离只是一个萌芽的观点,与最终归纳成一个完整的经济体系还有相当大的差距。凯恩斯以来经济学的崩溃,理论上是由于其无法完全适应货币经济学转向信息经济学的趋势,无法对信息在货币中的主导作用(亚洲金融危机、风险投资等)做出合理的解释。);实际上并不能对“高增长、高就业、低通胀”的社会现象做出合理的解释。

这种对主流经济学的背离,使得保罗·罗默的新增长理论、约瑟夫·熊彼特的创新理论和新制度经济学近年来引起了学术界的关注。它们被认为是当今解释网络经济的最佳模型。

2.电子商务深化了传统的国际贸易理论

(1)比较优势转移到信息和知识上。首先,比较优势理论的假设是边际收益递减,国际经济处于静态(生产可能性曲线的边界不变)。如前所述,在电子商务经济中,这两个假设发生了变化。其次,经典的贸易比较优势理论认为,各国在自然资源、资本和劳动力方面的差异是比较优势存在的基础。相比之下,在电子商务经济中,各国在信息的生产、传播、使用和反馈方面的差异,即信息的比较优势,在国际贸易中越来越重要。

一方面,信息基础设施的完善程度、信息产业的规模和信息处理的速度都是一个国家在国际贸易中实力的体现,信息和知识技术已经成为国家和企业在国际贸易中竞争的关键因素。另一方面,信息技术可以部分替代目前投资于贸易的资本,减少贸易中正在结算的在途资金,这也改变了比较优势的因素。最后,根据H-O的新古典国际贸易理论,不同国家的要素价格差异是由不同国家的要素丰度造成的,一个国家可以通过使用价格更低的要素生产产品和进行对外贸易来获得比较利益。

在互联网经济时代,面向全球的信息市场和技术市场使信息技术迅速技术化,并传播到全球发展中国家,使发展中国家很容易获得这些技术。此外,通用技术的快速普及,大大降低了生产技术所需的劳动力,劳动力成本在产品生产成本中的比重下降。这样,发达国家就可以重新获得发展中国家因劳动力价格低廉而获得的比较优势。

(2)规模经济的范围发生变化。规模经济理论的诞生主要是为了解释产业内贸易。电子商务经济中的规模经济效应实际上是物流、现金流和网络信息流协同作用的结果。电子商务使贸易国之间的知识、技术和信息的差异越来越小,并进一步加强了产业内贸易的趋势。借助互联网,企业可以生产出更差异化的产品。所以电子商务中的规模经济远大于传统贸易。电子商务经济中规模经济范围的扩大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传统经济中的规模经济只存在于行业内的实体企业中,而在电商经济中,虚拟企业也可以产生规模经济。互联网将众多企业整合为一个整体,共享信息基础设施和知识技术,合作生产经营,从而形成大规模,创造规模经济。

其次,传统经济中的规模经济只能称为供给侧规模经济,而在电商经济中,供给侧规模经济和需求侧规模经济并存。供给侧的规模经济是指供给侧生产规模的扩大会带来生产成本的下降,从而增加供给侧的收入;需求规模经济是指随着一种产品市场规模的不断扩大,消费者对该产品的评价越来越高,从而吸引更多的消费者购买,使市场规模不断扩大,生产该产品的企业收入增加。第三,供给侧规模经济和需求侧规模经济的结合可以产生双重效应:需求侧数量的增加不仅可以降低供给侧的生产成本,还可以吸引更多的消费者购买该产品,从而进一步增加需求侧的数量。

3.理论冲击对现实的指导意义。

网络经济对传统经济理论的冲击对现实具有一定的指导价值,在比较优势已经转移到信息、技术和知识的背景下,可以帮助外贸企业在国际贸易中获得竞争优势。具体的竞争优势可以通过以下两个突破来获得。

(1)创造差异化的产品或服务。电子技术打通了外贸企业相互联系的渠道,使外贸企业能够随时随地与客户和供应商保持密切联系,扩大了产品推广范围,拓宽了原材料来源,提高了外贸单证处理效率。在电子商务背景下,外贸企业应及时调整经营策略,不断向国际市场提供差异化的产品或服务,形成不易被竞争对手替代的独特产品或服务。

(2)调整定价策略。随着电子商务的应用,过去政府设置的各种行政或地域空隔离不复存在。外贸企业可以直接、密切地与国际市场接触,甚至超越海关和税务部门开展国际贸易实务。因此,外贸企业要对国际市场的价格波动保持敏感,利用电子商务平台与外部市场建立密切联系,使企业发展战略向外部市场需求靠拢。

此外,在电子商务背景下,国际贸易市场和企业竞争趋于完全竞争,消费者的购买心理趋于理性。电子商务平台为消费者提供了更多的选择,这使得他们更倾向于利用互联网对产品进行全面的比较,而不是仅仅关注卖家的定价。在这种情况下,产品的非价格因素将更加重要,它将成为企业在对外贸易中获得竞争优势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因此,企业需要牢牢把握非价格因素。

[参考文献]

[1] Starr:电子商务经济学与国际贸易理论和政策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04。

[2]孙,,颜春荣:国际电子商务与传统国际贸易实务的比较[J].国际贸易问题,2001年(12)。

[3]王灿:电子商务对国际贸易的理论影响和现实挑战[D].东北财经大学,2007。

  • 姓名:
  • 专业:
  • 层次:
  • 电话:
  • 微信:
  • 备注:
文章标题:国际电子商务对传统经济理论的影响研究
本文地址:http://www.55jiaoyu.com/show-286783.html
本文由合作方发布,不代表展全思梦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展全思梦

热门文档

推荐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