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喝与躺平,湛江肥宅快乐假期

吃喝与躺平,湛江肥宅快乐假期

原标题:吃喝玩乐躺平,湛江肥宅节日快乐

湛江,中国大陆最南端的隐蔽角落。长假里,我在一个2-3天就能玩遍的小城市待了8天,就这样过着“白天在民宿打游戏,夜市烤生蚝”的平淡生活,每天穿着短裤和人字拖。

▲沿海地区叫霞山。

本期作者

据野史中的一些记载,法国海军在雷州半岛登陆时,误把此地当成了广州。19世纪末,殖民者与清廷签订租借条约,二战后才归还。椰林后面一些表皮被吹掉的欧洲建筑记录了这段历史。《七子之歌》中唱的“广州湾”是湛江的旧称。

▲从特呈岛看湛江市

此前,雷州半岛吸收了一批闽南移民,文化上接近福建海南,成为广东四大族群之一——广府、潮汕、客家(粤北)、粤西。

广东经常让我觉得有一种脱离了发达经济的保守民风:男的出海,女的在家。男人做生意,女人看店。由于生产方式的限制和浓厚的宗族观念,女性往往被赋予“帮工”的各种职务,但她们不时表现出来的能力和韧劲却让人欣赏。

▲与霞山风格迥异的老街合集——赤坎

湛江拥有漫长的海岸线和深水港,是中海油和南海舰队的大本营,抓过不少偷拍军舰的间谍。普通人的生活也与海洋息息相关。清晨,路口飞驰而过的电动车把手上挂着网兜,后座堆满了泡沫箱,留下一路滴落的水渍。

▲黄昏时分,沙滩上挖沙虫回来的渔民。

牡蛎和其他海鲜

400多公里温暖的海水,孕育了无数湛江生蚝。《一串串人生》第一季给了三分之一的剧集时长。时隔三年多,绿林酒家依然是热闹的夜宵摊大聚会,但片中拍摄的湛江烤蚝王已经换了东北老板。

城里有不下四五个摊位,味道还不错,价格也差不多。当时(10月21日)均价5.5——8块钱一个,质量却像开了盲盒。除了大蒜,全烤味也很受欢迎。在打开牡蛎壳之前,我不知道它是一个干瘪的小球,还是一个比我手掌还大的美味炸弹。

与摊点竞争的是当地连锁烧蚝帮。湛江游客不多,店门口一直有排队的,说明有相当一部分本地人在吃。有芥末、陈皮、榴莲芝士等异国风味。据说是自己的牡蛎厂,价格略贵,环境也不错,但是大蒜很细腻,味道真的很鲜甜。

牡蛎是脆骨、烤虾或湿辣牛肉的好伴侣,略带南洋风味的酱料带来一点强烈而刺激的味道。

开车去徐闻南麂村和涠洲岛太远了。一个方便但缺乏选择的是特呈岛,这是湛江市内20分钟的渡轮车程。

我们住在一个叫望海楼的渔民家里。坐在院子里榆树下的秋千上,太阳沉到海平面以下,大楼和港口里的巨大机器亮了起来。涨潮把人们一寸一寸地推回到露天摊位,拥抱蛤蜊和煎蛋的香气。

▲椰青干鲨鱼

在竹在荣看到典型夜行装备的氛围,很受攻略推崇。所有食材都放在店门旁边,还举行了大型粤语听力和海鲜识别测试。

更高级的餐馆,除了常见的乳鸽和博鲍波,还吃沿海城市常见的鱼锅。

▲大小横梁

除了生蚝,湛江最有代表性的海鲜大概就是沙虫了。这种类似蚯蚓的生物只能在退潮后的沙滩上用手挖,价格非常昂贵。著名的吃法是蒸蒜。虽然煮粥的时候看不到原型,但是第一口就要做一些心理建设。就像剃刀蛤的实际增强版,很好吃。我不能骗你!

▲皇家御花园

我还去了著名的霞山水产法披市场。会场内张贴了四张印有“重点保护水生野生动物”插图的海报。让我想起了云南菜市场的《常见野生食用菌和毒菌鉴定》,风格一致。仿佛遥远的“山”与“海”遥相呼应。

海鲜去哪了?大概各种档位,比较体面的是餐厅。比如月白海就是一家吃清蒸海鲜的店。缸里各种虾蟹鱼贝类等着挑选。蒸珍珠米和一小块瘦肉,海鲜的汁液一波一波地滴落。蒸的越多,粥底越鲜。

所有的食物都是新鲜和原始的。我们挑了一只奶油蟹,每个人分了三分之一。十月金霜极富,入口恶味。

鸡煲、鸭肉、牛杂

与广州早餐常见的滑屉肠粉不同,湛江早餐流行的是卷粉和皱皮香肠。开在民房里的僧格竹卷粉是一代当地人的童年记忆,在金小小还可以买到半打的叉烧饼和隔壁的蛋挞。

赤坎名店欧吉甜。我更喜欢的是霞山的美食。酱汁紧紧的挂在褶皱之间,和新鲜的瘦猪肝馅一起吃。隔壁吃牛腩粉的朋友也吃饱了。在附近接送孩子上学的人会顺便去一家。多么快乐的充满生机的早晨。

▲相当好吃的食物

传统小店依然挤满了老赤坎,比如《感伤小吃周刊》里的辣鸡粉、猪肉粥。张辽有名的蛋糕师瑞士卷,路过的时候三次扑到空(还好其他蛋糕也很好吃)。街对面有个烤猪摊,每天都烤麻章的乳猪。当地人经常带一些回家吃饭,下午4点就卖光了,这就更难满足需求了。

▲周记

一个有趣的饭是牛杂。把牛分解成极细的块,各个部位的肉和内脏(包括外来的牛胎盘)堆在一起,指着老板切,全部放进锅里,价格一样,一般人吃五六十次,身心愉悦。

▲顺河牛杂

鸭饭就像快餐店。不锈钢盘中的小部分被人们保存下来。五味鸭和白切鸭是招牌,汤也很好吃。它们配有鸭油蒸米饭。

▲海边鸭饭

如果环境好一点的话,可以吃鸡公煲,蛤蜊盖饭(胡椒科的一种叶子),锅巴饭,香味独特。

▲九宝鸡

当地的美食(海鲜除外)以湛江鸡为上,尤其是来自连江安铺的三黄鸡。清水红烧,抹上花生油,简单切白,配以素淡鲜姜酱。

去老赤坎一家叫吴记的餐厅,三两个当地人在一张小圆桌旁吃晚饭。只是我当时肚子里实在没有那个容量,只好叫了半只白切鸡打包走了。

坐着漫步

手工制作的香水柠檬茶从很久以前就开始在湛江流行,全国连锁的LINLEE和林香凝都是本地起源。和岭南其他地方一样,我也喜欢喝糖水。著名的老牌糖水喜盈门服务差到不行。新一代的本地饮品店是陈川的茶寮(湛江版的现代中国茶店)、麦树椰蓉和石狗咖啡(石狗是雷州的传统装饰)。躺在店铺前的阿拉斯加人,人人都爱,调情也不会翻脸。

特别喜欢一家叫绿树豆沙的小店。牛奶或豆浆的绿豆冰沙看起来很简单,但口感细腻,甜度恰到好处。三天喝了三杯,我就在想怎么才能在走之前再去一趟。

椰子也喝,每年涨价,大多10元一个。在类似露天大排档、码头沙滩这样的地摊上都能找到,游客多的地方也有15%的价格。看到15块钱一个的清单,两个人就冲过来问是不是泰国椰子,棕色硬壳。它小得可怜,或者说它是这个城市的一种根深蒂固的惯例。

还有清补凉,叫聚义坊。它就在格林伍德餐馆的一个拐角处。店门口正对着南海舰队招待所,晚上就爆满了。以椰子为基料,十几种配料,通心粉在里面一点也不违和。相比广府,风格更接近海南,一峡之隔。

传统的小吃炒菜和簸箕炒菜没有感觉。炸虾饼有两个:男人和老狗的连锁好看,虾都排得整整齐齐。还有霞山市场门口的榕树头。便宜的蛋糕大,但是多出来的部分主要是面糊。

海边的日子

姐妹们回广州工作后,我又踱步去了水产市场。离市场不远的巷子里发现了很多旧仓库,弥漫着鱼腥味,泡沫箱和贝壳堆积成山。工人们挤在塑料桶上用刀挑牡蛎,一秒一个,机械动作重复上千次。在这样的环境下工作,手总是接触海水和泥沙,真的很辛苦。

我也瞥见了渔港的运作。批发商们坐在码头附近一排黑洞洞的茅屋里,看起来大多以家庭为单位。被海水和碎冰融化的水滴得到处都是,每个人都穿着套鞋或橡胶手套。男人们把一筐筐货物搬上巨大的物流车。虾要分类,蟹要扎,贝类要擦洗,谁的手都不粗。

当时我脑子里哼着大乔小乔的《农夫渔夫》片段,和一点也不浪漫的码头场景相比,更像是精神家园的幻景:

“如果有一天我能拥有一艘渔船,

我愿意放弃所有的执念,做一个渔夫,住在海边。

每天早晨我在晨曦的海上航行,

每天傍晚,我望向无边无际的海云。」

比起那些味蕾敏锐,引经据典的专业美食博主,我的舌头是极其迟钝的。然而,当你少吃一些“美好”的食物时,“只吃当地食物”所带来的快乐总是会强烈地回响。

比如包装好的湛江白切鸡。我把它塞在背包里很久,它在1600公里外。我拿出来吃的时候,还是嫩的惊人。一想到这个世界上有那么多好吃的,没有发源地就享受不到,就很难过。

附录:湛江走吃游参考

赤坎区

记得肠粉(早餐)-(赤坎老街)-顺河牛杂(午餐)-(水井头周围)-张辽面包店-烧猪-金小小叉烧酥-吴记鸡饭或猪仔荣(晚餐)

霞山区

美食(早餐)-林香凝总店-(海边漫步)-月白海或海滨鸭饭(午餐)-鲁蜀豆沙-榕虾饼-(逛海鲜市场&渔港公园)-绿林餐厅或蚝烤帮(晚餐)-巨野坊(甜品)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 姓名:
  • 专业:
  • 层次:
  • 电话:
  • 微信:
  • 备注:
文章标题:吃喝与躺平,湛江肥宅快乐假期
本文地址:http://www.55jiaoyu.com/show-287034.html
本文由合作方发布,不代表展全思梦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展全思梦

热门文档

推荐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