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尺巷诗原文及诗的由来

六尺巷诗原文及诗的由来

以下是关于六尺巷诗原文及诗的由来的介绍

六尺巷虽然看起来很小,但是它蕴含的文化内涵非常丰富。它是一个文化的新载体,其典故所包含的谦和礼让精神实际上也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精神,它的“宽”不是宽在“六尺”上,而是“宽”在人们的心灵境界与和谐礼让精神上。六尺巷诗原文及诗的由来六尺巷原文千里家书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长城万里今犹存,不见当年秦始皇。——《观家书一封只缘墙事聊有所寄》 清.张英六尺巷译文千里寄信而来只是因为墙,让他三尺又有什么关系呢?万里长城如今仍在,可是再也看不到当年的秦始皇了。六尺巷诗的由来清朝康熙年间,安徽桐城县发生了一件当朝宰相张英与邻居叶秀才为了墙基争地界打官司的奇闻。 因为张英家要盖房子,地界紧靠叶家。叶秀才提出要张家留出中间一条路以便出入。但张家提出,他家的地契上写明“至叶姓墙”,现按地契打墙有什么不对,即使要留条路,也应该两家都后退几尺才行。这时张英在北京为官,其子张廷玉(雍正、乾隆两朝名臣)也考中进士,在朝为官,老家具体事务就由老管家操办。老管家沿着叶家墙根砌起了新墙,叶秀才一看张家把墙砌上了,咽不下这口气,于是一纸状文告到了县衙,打起了官司。张家管家把这事禀告了北京的张英。不久,就接到了张英的回信。信中只有四句诗:“ 千里修书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长城万里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管家看了这首诗,明白了主人的意思,就来到叶家,告诉叶秀才,张家准备明天拆墙,后退三尺让路。叶秀才以为是戏弄他,根本不相信这是真话。管家就把张英这首诗给叶秀才看。叶秀才看了这首诗,十分感动,连说:“宰相肚里好撑船,张宰相真是好肚量。”第二天早上,张家就动手拆墙,后退了三尺。叶秀才见了心中也很激动,就把自家的墙拆了也后退了三尺。于是张、叶两家之间就形成了一条百来米长六尺宽的巷子,被称为“六尺巷”。据说,这里成了桐城县一处历史名胜,一直保存下来。

关于更多六尺巷诗原文及诗的由来请留言或者咨询老师

  • 姓名:
  • 专业:
  • 层次:
  • 电话:
  • 微信:
  • 备注:
文章标题:六尺巷诗原文及诗的由来
本文地址:http://www.55jiaoyu.com/show-302426.html
本文由合作方发布,不代表展全思梦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展全思梦

热门文档

推荐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