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新平《中华之光 淄博三宝》之十二:在服装世界里演绎丝绸大观

王新平《中华之光 淄博三宝》之十二:在服装世界里演绎丝绸大观

编者按:丝绸是中国的特产。由其制作的衣物穿着舒适;有较好的散热性能,以及很好的保暖性;穿真丝衣服,不但能防止紫外线的辐射、防御有害气体侵入、抵抗有害细菌,而且还能增强体表皮肤细胞的活力,促进皮肤细胞的新陈代谢,同时对某些皮肤病有良好的辅助治疗作用……

王新平先生在《中华之光 淄博三宝》中,就有这样的描述:“在服装面料的家族里,丝绸是真正的贵族,素有‘织物皇后’美称。它优裕而儒雅,不需要刻意打扮。它宁静而从容,不需要张扬。自古以来,丝绸织物就以其优美的光泽,湿润的手感和穿着舒适的性能而稳居高档服装面料的宝座。丝绸质地高雅、透气、透湿俱佳,附在皮肤上通过接触摩擦可以保护滋润,延缓衰老,让人感到非常的舒适、柔软和凉爽,多少年来,一直被誉为人体的‘第二皮肤’。

下面,就让我们走进《中华之光 淄博三宝》第十二篇,去探寻丝绸独有的轻盈、舒适、光亮的神奇特性;以及欣赏她作为面料,在服装世界里演绎出各种精彩绝伦、多姿多彩的丝绸大观。

大丽丝绸——撩人的服饰

王新平

日月更替、斗转星移,先民们来去匆匆,生死无息。至于服装的起源已经很难说得清楚,只有星星点点的生命恒基和化石,留给我们无尽的想象。我经常在想,在先民想到用衣物遮体的漫长岁月中,大自然的角色背定是至关重要的。在那遥远的年代里、地球上四季如春,气候温暖宜人,原始人群可以裸露出身体,尽情地享受阳光雨露的滋养和哺育。然而,这种舒适的环境并没有永远持续下去,神秘的大自然突然有一天露出了狰狞的面目,无情地摧毁了这片如诗如画的宁静。山峰塌陷、深渊崛起、河流干涸、森林燃烧,大自然像凶神一样,翻云覆雨,移山填海,肆意地暴虐着天地间的一切。在沧桑巨变中,原始人群不得不四处逃窜,漂移他乡,重新寻找生存的天地。寒冷的气候出现了,冰雪开始覆盖着大地,冰冻开始威胁着人类的生存。当那些死里逃生的幸存者龟缩在洞穴里,围坐在火堆旁取暖的时候,他们就会在静默之中慢慢产生一种思考,怎么样才能将这短暂的温暖长久地留在身上。

大自然时而像一个威严冷酷的教官,施展着各种自然灾难来击打着人们赤裸的肉体,以驱使他们的内心产生新的灵感,时而又像一个循循善诱的慈母,将大自然构思得那样精巧、美丽,不断地向人类灌输着美妙的启迪,教化他们从蒙昧走向文明。

避寒、遮羞、美化,这些人类生存的基本需求不断地萦绕于原始人的脑际,潜藏在他们的心中,终于有一天,使用衣物遮体成为他们内心的呼唤。从那时起,他们就开始在那姹紫嫣红的花草树木、布局精巧的山岳河流中感受和体验其中的美的魅力,开始利用自然界中一些植物或动物的特殊部分来装饰自己,这就揭开了人类艺术和美的灵感的最初帷幕,从而一步步地踏入了服饰世界的殿堂。

或许只有重新回到蛮荒时代,我们才能真正领略服装的意义。服装就是这样的一种土壤,它一方面用束缚掩盖着身体本身,同时又以多样的色彩和不断变化的造型,滋养着更加纷繁的诱人之花,给予人们对身体的无限想象。

丝绸服装

学习了人类的服装史后就会看到,中世纪之后西方的紧身胸衣就是一个极端的象征。那时的欧洲妇女为了突出细长的腰身,将木片、鲸骨或者金属制成的撑架紧紧地绑缚在自己的身上,这样的习俗在维多利亚时代达到顶峰。一个贵族女子抱着柱子直立着,她身后的女仆则倾尽全力地拉扯着女主人背心上细密的抽带,然后这个腰肢几乎被勒断的女人被套上一层一层的亚麻、法兰绒、纱布的衬裙,当她穿上缀满花边的丝绸纱裙时,一个蜂腰、翘臀、乳房高耸的女性便出现了。这种场景会给观看的每一个人带来快感。紧身胸衣在欲盖弥彰的反衬中更为夸张地强调了身体的特征,并使看到她的人产生一种心驰神往的联想。

在东方的园地里绽放着另一种束缚的奇花。在旧中国,看一个女人是否真美,长相和身段似乎并不重要,关键要看她的脚是否够小。据说是由南唐君主李煜命其妃子缠足引起的。旧社会的女人们,她们从四岁起就开始缠足,所谓“三寸金莲”指的就是她们成年之后的脚的尺码。缠足与女子守节、沦妓和太监共同构成了中国古代的四大性畸形现象,绣花的丝绸金莲小鞋也随着这一现象应运而生了。在云南出发期间,我曾看到橱窗摆着叫卖的这种丝绸小鞋,它们作为艺术品是那样的活泼可爱,但现在的青年人很少有人知道,正是这种小鞋,它曾经束缚过中国的女人的双脚,也束缚了中国的天下。与紧身胸衣勒出的细腰相比,这样的小脚对旧中国的男人有着更大的杀伤力,为了欣赏、把玩,乃至为了更强地发泄性欲,小脚对他们催情的作用就像年轻女郎坚挺的胸部使西方人春心荡漾一样。玩弄女子的小脚成为古代男女性生活中最隐秘、最激动人心的行为。在今天来看也太不可思议了,但在当时,他们确实是不仅对女人们碎步前行、摇摆不定的姿态如痴如醉,甚至只要看一眼那畸形的小脚便会难以自禁。

在旧中国,对服装影响最大的观念是男女不通衣裳,男袍女裙是传统的着装。在男权社会中,男子可以三妻四妾,而女子却必须从一而终。“小脚一双,眼泪一缸”。为了男人,她们将身体的每一个部位都设计成可供观赏的美妙元素,女人们也会在自己的举手投足和心理、生理的畸形变化中体味到一种既痛苦又时尚的快感。当然,这样的趣味并不仅限于小脚和束胸,在世界的其它地方至今仍然有着为了吸引异性而将嘴唇撑大或将脖颈拉长的习俗。

古代丝绸服装

在中国古代历史上,女性们穿上袒胸露臂的丝绸服装,曾经在唐代县花一现,风行百年。在中央美术学院做访问学者期间,我学习了一些古代艺术家的绘画,获益匪浅。我的导师唐勇力就是中国人物画领域里的一位领军人物。他的画以工笔重彩人物画为主,笔墨华滋,常以一种斑驳苍厚的历史感来追求一种深远的人文精神,他提出了写意性工笔的艺术观念,要求我们用“工”“写”结合的艺术手法进行探索创作,特别要注意中国画中“线”的艺术。在唐老师的画展上,我还看到了他创作的许多水墨写意人物画。其笔墨多取元、明、清各派大家之法,融进了江南灵秀的韵味,以传统仕女和那种深宫后院的生活情景为题材,借以隐喻文人修身养性的精神追求。在学院里导师画的人物画中,唐代的仕女图占有很大的比重。袒胸露臂的开放、双目微眯的含羞,黄红绛紫的浓艳和金丝银缕的奢华在导师的笔下被表现得惟妙惟肖。

唐女的服装与西域传来的佛教风尚有直接的关系。佛教对人体较为崇尚,在着装方面也没有特殊的禁忌,露体的装束打扮并不少见。一些教派的女性绘画也非常善于表现人体的美感,造型优美、很具魅力,敦煌壁画中飞天女神的形象就是一例。唐代女性敢于标新立异,穿上新颖的衣裙,这或许与唐代女性的非凡魅力有关。唐代物质丰富,政治稳定、一派歌舞升平的景象,造就了一批颇具魅力的女性,带动了民间爱美之风。绝代佳人杨贵妃深受皇家的宠爱,在民间成为美的楷模,她丰满的身材也引得天下女性们纷纷效仿。从当时的一些画卷中可以看出,唐代宫廷的女子一个个都穿着丝绸的齐胸长裙,打扮得雍容华贵、丰满富态。这些“半胸酥嫩白云绕”的穿着打扮,确实是极富特色、罕见率真的。

丝绸面料

唐代女装是裙、衫、帔一体的。在永泰公主墓东壁壁画上,有一个梳高髻、露胸、肩披红帛,上着黄色窄袖短衫、下着绿色曳地长裙、腰垂红色腰带的唐代妇女形象,看了以后对“粉胸半掩疑暗雪”,“坐时衣带萦纤草,行即裙裾扫落梅”有了更丰富的想象。慢束罗裙半露胸,并不是什么人都这么穿的。永泰公主可以半裸胸,歌女可以半裸胸以取悦皇上,这样的“暴露”在封建制根深蒂固的古代中国不能不说是一个奇迹。中国有着上千年封建统治的历史,女装一般是保守的,不要说露肩露背,就是露出一截手臂也可以被视为有失体统。但是唐代的女装却也以其独特的风貌展示了女性的妩媚与华贵。在思想开放、洒脱、人际环境宽松、大度的唐代,自由、随意的思想渗透在各个艺术领域,催生了服饰的自由之风。服饰普遍使用花卉图案,构图活泼自由、疏密匀称、丰满圆润。唐代服饰,特别是女子装束,不止为当时人们所崇尚,就是在今日的女性们观赏起来,也觉得雍容华贵,自由奔放。从色彩来看,唐代的丝裙颜色绚丽,红、紫、黄、绿争妍斗艳,尤以红裙为佼佼者,在盛唐时期的大街上,可以说是遍地榴花染舞裙了。唐代女装还流行披帛,通常以轻薄的丝绸纱罗制成,上面印画图纹,长度一般为两米以上,用时将它披在肩上,并盘绕于两臂之间。女性们走起路来,纱罗在胸前不时飘舞,像春风吹拂在山坡之上,十分美观。

丝绸具有轻盈、舒适、光亮的神奇特性,这是其它织物所没有的。它可根据其组织规格的不同分为绫、罗、绸、缎几个不同的类别,也可以根据经纬线组合、加工工艺和绸面表现形状的不同分为绉、纱、绒、锦多个各具特色的品种。锦与缎比较明亮,呢与绒比较丰厚,纱与绡比较轻薄,正是由于丝绸面料的不同风格、不同特点,才得以表现出各种不同色彩和情调的服装。端庄的旗袍、随意的睡衣、华丽的晚礼服、质朴飘逸的丝巾,它们或英姿飒爽、或仪态万方,在服装世界里演绎出各种精彩绝伦、多姿多彩的丝绸大观。

丝绸面料

服装面料是一个大的家族,色彩纷呈,各有千秋。棉像一位贤妻良母,稳妥、安然,既可以随心所欲地穿,又不用费神地收拾,就如即可出得厅堂,又可进入厨房的女子,给人安心和惬意。皮装给人的感觉是强悍,有些叛逆、果断,充满着一种野性的光芒。麻是轻柔和坚毅的,在成堆的衣服里它并不起眼,可有时却在豪华的橱窗里展示它的笔挺。捏在手里,麻可以温顺地任你揉搓,而一放手,便坚韧地弹回了原形。灯芯绒可以喻为旧时情人,有一种温馨和与生俱来的亲切,在洗了又洗之后你感觉到的是结实,尽管已经发白但不忍舍弃。灯芯绒穿在女人的身上是踏实和勤劳,穿在男人身上是传统和休闲。呢子细密而厚重,没有弹性的皮肤需要它来支撑,人在第二个青春里显露的魅力,就像呢子一样,彬彬有礼,谦和含蓄。牛仔服是青春的宣言,沉甸甸的蓝衬出头发的黑和飘逸,它的结实和粗糙可以衬托出皮肤的晶莹细嫩,它的挺拔麻利能够显扬出青春的质朴与清爽,它以一种无装饰的朴素而独领风骚。

在服装面料的家族里,丝绸是真正的贵族,素有“织物皇后”美称。它优裕而儒雅,不需要刻意打扮。它宁静而从容,不需要张扬。自古以来,丝绸织物就以其优美的光泽,湿润的手感和穿着舒适的性能而稳居高档服装面料的宝座。丝绸质地高雅、透气、透湿俱佳,附在皮肤上通过接触摩擦可以保护滋润,延缓衰老,让人感到非常的舒适、柔软和凉爽,多少年来,一直被誉为人体的“第二皮肤”。

丝绸旗袍美女

正因为丝绸的这些特性,是贴身穿着的旗袍的首选面料。那柔柔顺顺的、精致细腻、高贵典雅的丝绸,总是与旗袍丝丝缕缕地交织,展示着不俗的复古和青春,流露着那一领首间氤氤氲氲、温温婉婉若慢火煎着的“东方草药”的神秘的香韵。旗袍是中华女性最具代表性的传统服装。尤其是丝绸面料制作的旗袍能充分表现出东方女性点线突出、风韵而柔媚、华贵而高雅的气质。丝绸真情实意地将旗袍这一代表中华女性婀娜多姿、雍容华贵、典雅端庄的服饰装束做到了温馨无限的尽情展示。

水流动的丝缎,是一种静止的旖旎,有一种芬芳散去谁可牵念的苍凉,让人止不住回首凝望。用这些丝缎密密缝制的绝美旗袍,仿佛淡黄的剪影,缓缓转身,穿过氤氲的时光。如果说女子如花,那么着旗袍的女子就是一朵温良的玉兰。比栀子浅淡,比茉莉玉润。开在栅栏外,静静的,淡淡的,万千心事在眉头,细探却又不着痕迹。旗袍的深度和气质,一扫过去服饰的沉闷与庸俗,毫无妖艳和媚俗之态,静静地散发着东方美的气韵。旗袍是有思想的,它体现了一种东方文化。儒家的含蓄与中庸,道家的超越与写意,经过数千年历史积淀,内化成了中国人的性格特征。这种含蓄、中庸、超越与写意,在旗袍中体现得淋漓尽致。中国年轻女性的身材较西方年轻女性,一般更显纤细、秀丽的曲线美,而线条简洁流畅、风格单纯又雍容华贵的旗袍,正在于它能恰如其分地呈现出这种中国女性胴体的曲线美。人们都说衣橱里有旗袍的女人,才是最完美的女人。旗袍,是一种内与外和谐统一的典型民族服装,它以流动的旋律、潇洒的画意与浓郁的诗情,表现出中华女性贤淑、典雅、温柔、清丽的性情与气质。旗袍追随着时代,承载着文明,显露着修养,体现着美德,演化为人世间一道奇特的风景。

丝巾

我们的老祖宗也难以想象,他们传下来的衣服会演绎出这样的一番风情。严丝密缝的立领紧紧护住端直的脖颈,看不到一丝儿的空隙,这般的严谨端庄水泼不进,像无声地正告一种神圣的高贵不可以冒犯。领口一定是镶滚了醒目的边,那道边绕领一圈,然后自正中开始往右沿着衣襟优柔地迁缓斜下,在右边的胸上走一道柔坡后,顺势归隐弯进了腋下。可是隐尤未隐,在高高衩开的左右两侧,以及拂地的袍边,那道边不知从何而起亦不知从何而止,圆圆满满地就绕了一圈,还有左右两个袖口也有它圆满的一道圈。这便是旗袍惯常的模样。保守而矜持地紧匝住脖颈,丰胸、细腰和肥臀都被稳妥而凹凸有致地裹住。

曲线、廓形是旗袍的主要灵魂,衣袋连属,适体收腰所展示的柔美曲线,是丝绸旗袍的绝佳表现。着旗袍的女人,行动时,如和风拂柳,轻柔秀美,宁静时,又如月下桃花,泰然俊雅。叫人惊异的是两侧直逼髋部的高挑的衩口,给了人们一个睽视想象的空间。当女人行走的时候,一双颀长玉腿从侧边望去,时隐时现,波浪起伏,叫人止不住浮想翩翩。那旗袍就像两扇有意虚掩的门,一会儿开得很大,一会儿又关得很紧,欲开又合,瞬合即张。它总是在不经意地与你开玩笑,引你去探个究竟,但又不得其果。等到那身影已经渐行渐远,你还愣愣地、傻傻地在它遗下的芬芳里怅然若失,不知如何是好。我想,很多看到穿旗袍的女人的男人都会有这样一种感觉,虽然在路上多数的男子对此好像是不屑一顾,但实际上,他们的精神灵气早就被那旗袍的两扇门带走了。旗袍就是这样,在一种保守的矜持中忽然地回眸一笑,仿佛是她隐秘的挑逗,让你猜不透她究竟是无心还是有心,也许就是因为这样一种难以言表的风情,爱她的女人才会前仆后继,不弃不离,喜欢她的男人才会紧追不舍。

丝巾

其实,旗袍是一个混血女郎,对于今天的文明来说,她的身世源远流长,甚至,她的丝光绸缎里曾经翻涌过猩红的浪涛。最初的旗袍就是“旗人”的袍。“旗人”就是“满人”。从前,那个被称为满人的民族,他们世代生活在关外丰饶辽阔的草原上,放牧、游猎。他们不论男女不分老少都穿着长长的旗袍。就是这些身着旗袍的满族人依仗着汉人无人可以匹敌的百万铁骑悍然闯入了关内,并且从整衣冠开始进行了他们对汉民族严厉的统治。然而进入关内的旗袍却在悄悄地发生着变化。她默默地伏在汉家丝绸锦缎的质地上,吮吸着汉民族文化的神韵,渐渐地在领口、衣襟、袖口上被那些美丽而繁复的花纹或彩牙,精镶细滚,细滚精镶。旗袍虽然依旧保留着昔日满族袍袖的风格,但毕竟是经过描眉画目,点染胭脂的女子,汉族的俏丽典雅已经挥之不去了。

丝巾

旗袍袅娜,中衫飘飘。现在凡是在喜庆日子里,丝绸的中式服装大行其道。走在大街上,身穿丝绸中式小袄、绣花裤的女子不时地从眼前掠过,装扮中流露出的那股浓浓的情结,是中华民族特有的丝绸面料在服饰文化中得到了淋漓尽致的诠释。

娄纹绮、双管绡、天香绢、素广绫、花绒春,这许多旖旎的名字指的是曾经流行于市的丝巾。中国最早的丝巾如前所述,可以追溯到唐初的肩披帔帛,这种用薄纱与丝绢做成的肩披长巾被用来搭配服装,从那时起就开始在宫中风行,古今中外的女人与丝巾都有着解不开的情结。现代丝巾是丝绸的又一传奇,它既保暖适用又不减魅力,传承了古代帔帛的装饰作用,摒弃了凤冠霞帔的繁琐,在女士起伏的胸前随意飘荡,令她们容颜靓丽,神采飞扬。丝绸轻软飘逸的质地,加之流苏、镂空、烂花、金银交织、手绘的新的技法的运用,令平凡的丝巾焕发异彩。一方丝巾在女人白皙的脖颈上缠缠绕绕,使它变成了一种风情,使女人的魅力更富有虹裳霞帔的飘逸和生动,成为一道迷人的风景线。记得有一位世界知名的女人曾经说过:“当我戴上丝巾的时候,我从没有那样明确地感受到我是一个女人,一个真正的美丽的女人。”我在业余时间参加了一个很好的打乒兵球的团队一“境由心造”俱乐部。“境由心造”是我在一幅描绘一些仁者贤士野外春游的画上的题款,意在有好心情就有好环境。画的是春光映照,马蹄闻香,鲜花引路,柳枝飘扬,两位贤士正在马上忘情舒心地对视交谈着,他们忘却了忙碌时的劳累和一切的烦恼,无忧无虑,心旷神怡地沐浴在和煦的春风里。市乒协主席也就是这个俱乐部的老兄翟纯生对此景此句看好,提议用“境由心造”为俱乐部冠名。在这个团队里,大家在打球之余,谈古今,论收藏,说友谊,话未来,其内容已经远远超出了打球本身。记得有一次翟主席从南方出差归来,在为他接风的酒宴上,他拿出了在南方为大家购买的各色各样的丝巾,引起了整个在座的一片沸腾,尤其是引起了女士们的欢呼雀跃,争相挑选。当时,给我的一个明显的感受就是,丝绸可以为天下人所用,但丝巾就是为了证明女人的存在而存在的。

人们喜欢漂亮的衣服,因为它可以通过色彩和线条充分展示人的人体美。天地间没有抽象的人体,男女两性人体在生理形态上有很大的不同,人们所欣赏的正是这种差异,对异性来说差异就是美。人体美的欣赏在很大程度上表现为异性间的相互吸引与欣赏。在鉴赏任何以人体美为题材的艺术珍品时,人的审美心理无可避免地与性心理有着直接或间接的渗透。男人体以阳刚之美取胜,给人以强烈的力感、量感和动感。那浓眉大眼和凸起的肌肉、黝黑的皮肤蕴蓄着巨大的爆发力和张力。女人体形态玲珑,以阴柔之美见长,给人优雅的柔软感、弹性感和宁静感。我在绘画中就常以直线来形容男性人体的阳刚美,用曲线来体现女性的阴柔美。一个女孩子的衣着,向人们展示的是她的自我,还有她对美的一种向往。温婉的刺绣,烂漫的蕾丝,细腻的压摺,华贵的流苏,都是一个人内心情感的对外宣泄。它能使一个人在大千世界、芸芸众生中感觉到鲜明的自己的存在。

丝绸服装

刻意追求的个性是矫情,最好的风格是不断变化的风格。牛仔裤是起初淘金工的工作服,如今也在悄然而又不失果断地改变着。它一改往昔的随便风格和只在腰身、版式上作文章的惯例,大胆地转到对花样纹饰的尝试。它们有的镶着含苞待放的百合花纹,有的织出纯情如玉的海草花纹,有的绣着动感蛊惑的图腾标志,再配上适当的上装,就可以美得掷地有声,当仁不让。

我认为,当今的一些服装,在对人类的挑逗方面已经发挥到极致,很难想象还会有什么新的花样翻新。然而,只要人类文明不断进步,服装总会多姿多彩,五色斑斓,把人们装扮得更美丽、更文明。

《中华之光 淄博三宝》作者简介:

海南五指山写生

王新平,山东淄博人,中国诗歌学会会员、中国散文学会会员,中央美术学院唐勇力工作室访问学者,中国人民大学画院孙其峰花鸟工作室、王乘山水工作室画家,国家一级美术师,山东省美术家协会会员,山东理工大学美术学院、山东聊城大学美术学院客座教授,中国美协培训中心特聘画师。

著有长篇散文《中华之光 淄博三宝》、抒情散文诗《三宝传奇 盛世之歌》和抒情叙事诗《诗咏华夏》,三本书均由新华出版社出版发行,分别荣获世界纪录协会颁发的“世界最长的抒情散文”“世界最长的抒情散文诗”“世界最长的汉语史诗”证书。

  • 姓名:
  • 专业:
  • 层次:
  • 电话:
  • 微信:
  • 备注:
文章标题:王新平《中华之光 淄博三宝》之十二:在服装世界里演绎丝绸大观
本文地址:http://www.55jiaoyu.com/show-354488.html
本文由合作方发布,不代表展全思梦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展全思梦

热门文档

推荐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