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汇民族文化之美 云南多彩活动展示“博物馆的力量”

融汇民族文化之美 云南多彩活动展示“博物馆的力量”

原标题:融合民族文化之美云南丰富多彩的活动展示“博物馆的力量”

游客参观云南国家博物馆。

建水紫陶在云南省博物馆展出

5月18日是一年一度的国际博物馆日,今年的主题是“博物馆的力量”。为此,云南国家博物馆、云南省博物馆等。还准备了各种各样的活动,让大家一起感受“博物馆的力量”。

云南国家博物馆:民族文化的线上线下展示

5月18日上午,云南国家博物馆“5·18国际博物馆日”暨科技活动周启动。这一系列活动的主题是“凝聚博物馆力量,铸造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在本次博物馆日,云南国家博物馆开展了与主题紧密相关的活动,如“光”蜡染、防染作品展览等;当天,云南国家博物馆8个基础3D数字云展馆也正式上线,首次推出云南民族文化数字馆藏并向公众免费开放。线上线下多角度活动从不同角度很好地诠释了“博物馆的力量”,也展示了云南少数民族的历史文化底蕴,搭建了博物馆与公众沟通互动的平台,增进了公众对民族博物馆在促进社会平等、多元、包容发展方面的理解和认同。

活动当天,云南民族博物馆还与云南农业大学签署了合作协议,成立了“农耕教育基地”。与西山区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创建工作领导小组签约成为“西山区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实践基地”,与昆明文理学院签约成为学院“教学实践基地”。

云南民族博物馆馆长何表示,云南民族博物馆自成立以来,致力于打造集大众休闲娱乐、研究教学、实践为一体的文化基地,积极开展云南各民族文物的收藏、研究展览、宣传教育等工作,让大众真正沉浸在文物中,挖掘各民族古籍故事,激发对未来的自信和勇气。截至今年4月,已为线上线下近1000万人提供服务,为公众与历史搭建了良好的沟通对话平台。下一步,云南民族博物馆将坚持发挥博物馆优势,激发文物资源的时代活力,多平台、多维度展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推进新时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促进各民族文化交流交往。

云南省博物馆:展现传承力量的非物质文化

5月18日,“来自土壤——建水紫陶艺术展”在云南省博物馆拉开帷幕,展览将持续至6月18日。

建水紫陶被誉为“中国四大名陶”之一,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它的出现,既是“滇南邹鲁”、“文学名邦”千年名城建水文化底蕴的体现,也是地处祖国西南的云南在华夏文明进程中的一个缩影。本次展览用云南省博物馆收藏的28件文物和304件紫陶作品,讲述“窑中盼千年”、“精美雕刻艺术”、“我在说陶土”三个篇章。成功将观众的注意力从单一的“物质”转移到“非物质”的文化逻辑,从多方面展现了建水紫陶的过去、现在和未来。

此外,为迎接国际博物馆日,云南省博物馆线上线下活动不断。在线上,可以通过云博学堂了解云南独特地貌的形成过程,从直播《探古云南》追溯云南的青铜时代。同期线下还将举办“知古鉴今——珍爱文物”、“铜楼青铜手工模型装饰”等活动,丰富文化生活。

据不完全统计,今年博物馆日期间,云南省共有122家博物馆(纪念馆、文物管理所)举办了各种形式的宣传活动约210场,其中革命纪念、民族文化、自然生态等展览69场。此外,还有专题讲座、文物保护法律法规宣传、流动博物馆进校园、企业进社区等活动。如昆明的云南军校博物馆举办了以“昆明红色记忆”为主题的博物馆讲解员大赛,玉溪博物馆举办了“与大象同行——野生亚洲象及其大象之旅”展览,丰富多彩的宣传活动,为人们奉献了一场又一场盛宴。

作者:民族时报全媒体记者孙桂生陈

转载请注明出处《民族时报》,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 姓名:
  • 专业:
  • 层次:
  • 电话:
  • 微信:
  • 备注:
文章标题:融汇民族文化之美 云南多彩活动展示“博物馆的力量”
本文地址:http://www.55jiaoyu.com/show-355459.html
本文由合作方发布,不代表展全思梦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展全思梦

热门文档

推荐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