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深圳一马当先!机器人融资风起云涌,这些赛道最吸金

原创            深圳一马当先!机器人融资风起云涌,这些赛道最吸金

原标题:深圳率先!机器人的融资风起云涌,这些赛道吸金最多。

知止(微信官方账号:zhidxcom)

作者|程倩

编辑|心缘

在疫情的催化下,机器人市场“抢金”热潮不减。

本周,水池清洁机器人创奇丁原智能、神经康复智能机器人安格乐科技、扫地机器人ODM公司乐圣智能、工业机器人智能解决方案提供商摩玛智能、AI影像机器人创奇莫瑞智能、智能杀人机器人创奇汉特云相继获得新一轮融资。

据智东西统计,截至4月14日,今年以来国内机器人行业披露的重要融资事件不下48起,其中融资金额不下160亿元的融资事件。融资金额和超亿元金额均略低于去年同期,大致持平。

需要注意的是,这一统计只涵盖了专注于机器人相关应用的国内企业,并没有考虑到机器视觉、物联网技术等一些一般性的供应商。即便如此,该领域已披露融资总额也在30 ~ 50亿元左右。

具体来看,今年获得新融资的国内机器人公司主要是服务机器人公司和工业机器人公司,其中深圳企业故障数量最多,单笔融资金额最高,为4亿元,Pre-A轮融资数量最多。

在服务机器人赛道中,用于手术、康复等应用的医疗机器人尤其受到关注。比如康复机器人公司傅里叶智能最新融资已达4亿元;在家用机器人中,智能清洁企业获得的融资最多。

此外,消毒、配送、保洁、垃圾分类等具有非接触特征的服务机器人受到资本青睐。

总体来看,虽然一季度没有出现单笔10亿元的融资,但在疫情和工业4.0的催化下,国内机器人行业的融资进度总体上延续了去年的融资势头,披露的步伐稳健而密集,投资方不乏阿里、美团、小米、字节跳动等。

▲2022年1-4月机器人企业融资情况(截至4月14日)

1.48家企业受到资本青睐,16家企业获得亿元融资。

截至2022年4月14日,融资最多的机器人赛道是服务机器人,共25例,占比过半。这个领域包括医疗机器人、商用机器人和家用机器人。

从融资金额来看,有16家企业披露了具体金额,获得过亿元融资,其中服务机和工业机器人各占一半。值得一提的是,服务机器人赛道下的医疗机器人领域有4起过亿元融资案例,融资总额最高。

▲2022年获得过亿元融资机器人企业(截至4月14日)

在获得融资的机器人公司中,Pre-A轮融资的公司有10家,Pre-A轮是介于天使轮和A轮之间的融资阶段。企业A轮融资的前提是产品定型,业务已经开始正常运营,一些不符合这个条件的企业会选择先进行Pre-A轮融资。C轮和D轮融资阶段的企业很少,总共4家。

▲2022年机器人融资轮次分布(截至4月14日)

从成立时间分布来看,2022年初至4月14日获得融资的国内机器人企业主要成立于2016-2018年。其中,大多数机器人公司成立于2016年,达到11家;2018年成立的企业数量紧随其后,达到9家。

在获得融资的机器人企业中,2016年机器人成立的企业数量最多。

▲2022年获得融资的机器人企业成立时间分布(截至4月14日)

这种分布符合2016-2017年机器人创业潮和企业发展周期。2017世界机器人大会数据也显示,2016年,中国机器人产业规模首次突破50亿美元,连续五年成为全球最大的应用市场。

从地区分布来看,这一时期获得融资的国内机器人企业主要集中在北深地区,其中深圳企业数量最多,为16家,北京为8家,上海为7家,其次是杭苏,安、济南、青岛等地也有机器人企业新增融资,但只有1家企业。

▲2022年融资机器人企业地区分布(截至4月14日)

2022年,截至4月14日,已获得融资的国内机器人企业中,服务和工业机器人领域是资本青睐的热门方向,鲜有专门的机器人融资事件。其中,服务机器人融资事件25起,工业机器人融资事件22起,特种机器人融资事件仅1起。

特种机器人的应用领域更加专业化,不同于服务和工业机器人的大众化应用,其使用和操作需要专门的培训。

专注于变电站、公共安全区域巡逻、通信和特殊行业的钱逊科技是截至4月14日唯一获得融资的特种机器人企业。这家企业在1月12日获得了数千万元的Pre-A轮融资。

钱逊科技成立于2018年,已获得三轮融资。钱逊科技创始人王怀庆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相比一个机器人一个小时走80-150个检查站的平均水平,钱逊科技的巡检机器人可以将这个数字提高到500-1000个。

▲钱逊科技智能巡检机器人

二是医疗细分赛道火热,融资高达4亿元。

从截至2022年4月14日的融资事件来看,医疗机器人领域在服务机器人中受到的关注度最高。

医疗机器人领域融资事件8起,家用机器人领域7起,数量相差无几。但从已披露的融资金额来看,医疗机器人上亿元的融资事件有4起,家用机器人只有2起,大多在数千万元。

▲2022年医疗机器人融资情况(截至4月14日)

随着疫情的肆虐,机器人在医疗领域的应用也越来越丰富。《中国制造2025》《十三五机器人产业发展规划》《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推进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的意见》等政策也在推动高性能医疗诊疗设备的发展。今年年初,已有多台手术机器人成功应用于实际手术案例,微创医疗、华瑞博手术机器人获批上市。

▲2022年1-4月国产手术机器人相关事件(截至4月14日)

在医疗机器人领域,融资表现最突出的企业是傅里叶智能,其最新融资高达4亿人民币,这也是服务机器人领域的最高金额。同时,这家公司也是国家专、新、小巨人企业,率先承担了近20项国家级和省级科研项目。傅立叶智能专注于智能康复机器人,推出上肢、下肢、运动、平衡三个更细分的解决方案。

▲傅里叶智能腕关节康复机器人

医疗机器人领域有很多机器人企业,包括专门的手术机器人、外骨骼机器人、空气体消毒机器人和手术机器人系统。其中外骨骼机器人领域的企业吸金程度最高,共5家,其他领域1家。

顾名思义,“外骨骼机器人”就是“穿在外面的骨头”,也就是套在人体外面的机器人。专注于康复机器人领域的成科技、步进机器人、英汉思维力、傅立叶智能都属于外骨骼机器人领域。

在家用机器人领域,企业大多集中在智能清洁领域。其中6家企业主营智能清洁机器人,另一家是消费级水下机器人开发商芬元科技,主要产品包括水下消防救援机器人等。

▲2022年家用机器人融资情况(截至4月14日)

在智能清洁领域的五家机器人公司中,只有丁原智能获得过亿元融资。与其他五家公司不同的是,丁原智能的产品是室外的,不是室内的,有智能泳池、草坪割草机器人、扫雪机器人等。这个赛道在国内还是少数。

值得一提的是,小米集团今年3月也有所动作,获得数千万人民币的赫特智慧由其投资。目前,赫特智慧的产品专注于智能擦窗机器人的细分领域。

哈旗机器人四足机器人算法工程师李告诉志东,目前机器人技术水平多是辅助人做一些事情,相当于自动驾驶的水平。像智能清洁场景的扫地机器人,其应用场景还需要进一步挖掘,这个市场的火热程度还会持续。

截至今年4月14日,已有8家商用机器人获得融资,但与医疗机器人相比,其融资金额仍然不高。已披露的融资数据显示,获得1亿元融资的企业有2家,分别是罗必德和优迪科技。

▲2022年商用机器人融资情况(截至4月14日)

从细分来看,商业机器人的轨迹比较分散,包括商业保洁、食品、迎宾、配送、垃圾分类等领域。2022年初至4月14日融资过亿的两家机器人公司主营业务均包括配送机器人。

其中,罗比德成立于2018年,获得1亿元B轮融资。截至目前,罗比得已完成三轮融资,总金额2.1亿人民币。

罗比德的产品线包括智能配送、消毒、送餐机器人等。,涉及家用和商用领域。研究综合服务平台亿欧数据显示,截至今年4月,Robide消毒机器人已在北京、上海、吉林、辽宁、广东、福建等省市三甲医院投入使用,覆盖500多家医院、1500多家高端酒店。

▲ Robide消毒防疫机器人

另一家公司优迪科技获得了BTG酒店集团数亿元的战略投资。这是BTG如家酒店集团第二次投资优迪科技。截至目前,公司已完成10轮融资。

优迪科技成立于2013年,但在初期,主要业务是帮助英伟达做移动GPU和无人驾驶项目的研发。2015年,主营业务转向机器人赛道,逐步形成室内分销和室外分销两大产品体系,主要是娱乐和酒店分销。基于之前与英伟达合作的技术积累,也成为行业内较早实现无人驾驶设备量产和商业化的企业之一。

▲优迪科技酒店配送服务机器人“优小美”

总的来说,服务机器人市场比较成熟,在医疗、商业、家庭赛道都有比较完整的布局,也不乏小米这样的互联网巨头。

3.22家工业机器人企业获得新融资,阿里、美团、蔚来参与投资。

在机器人领域,工业机器人是一个发展时间较长、应用较广的领域。据知东和东西统计,2022年初至4月14日,工业机器人领域共有22家企业获得融资,其中8家企业融资金额过亿,宇数科技连续获得两轮融资。

▲2022年工业机器人融资情况(截至4月14日)

从工业机器人产业来看,根据中国商用产业研究院发布的《2021年中国工业机器人产业链上下游市场分析》报告,中国工业机器人产业的产业链自上而下可分为上游核心零部件制造、中游机器人本体制造和系统集成,下游为具体应用和整体解决方案。

▲中国工业机器人全景产业链图(图元中国商业产业研究院)

从融资的角度来看,大部分工业机器人公司都是着眼于下游,即提供整体解决方案。获得融资的机器人公司中,位于行业上游的有三家,分别是精密标准化减速器产品智通精密,以及提供电动伺服手爪的大环机器人和骏舵机器人。

同致精密成立于2015年,是一家专门做北京的“小巨人”企业。其主要业务是R&D和精密减速器的制造。据该公司官网介绍,精密减速器构成了工业机器人运动的关键部件“关节”,约占整个机器人成本的35%。目前,公司主要产品已应用于宋新机器人、阿童木机器人、图灵机器人等国内知名企业。

▲智通精密CRV-C系列

此外,在智能制造的场景中,搬运和抓取是常见的操作,电动伺服手爪也在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提高了智能抓取的精度和力度。其中,达闼机器人成立于2016年,其最新一轮融资投资方为字节跳动,但未透露具体融资金额;君舵机器人获5000万元A轮融资。

其他19家公司专注于提供机器人系统解决方案,中游机器人本体制造领域的机器人公司很少。

其中,融资额最高的企业是洛石机器人,获得了新希望集团领投的4亿元战略投资。

罗氏机器人成立于2014年,已获得7次融资,融资总额超过10亿人民币。公司主营业务包括柔性协作机器人、轻工机器人、智能制造技术的研发,采用自主研发的控制系统。珞狮机器人副总经理新美乐股份公司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珞狮机器人的xMate柔性协作机器人为七轴机器人,不同于普通工业机器人,其智能控制系统还具有灵敏的碰撞监测能力。

▲罗氏机器人新一代柔性机器人

此外,在机器人产业的下游业务中,物流机器人和工业机器人软件提供商也是两大吸金热点领域。2022年初至4月14日,物流机器人领域有4家企业,机器人软件提供领域有6家企业获得融资。

▲2022年物流机器人和机器人软件提供商融资情况(截至4月14日)

物流机器人企业中,2022年初至4月14日获得1亿元融资的有两家,分别是斯坦德机器人和威微机器人。机器人提供商中,披露具体融资金额且融资超过1亿元的有两家,分别是法奥易维和一飞自动化。

值得一提的是,获得5000万美元(3.16亿人民币)B轮融资的法奥易维的投资方是阿里和美团。奥依威成立于2019年,官网显示,是第一家实现所有核心部件自主研发的协同机器人公司。

▲ Faao易维协作机器人

机器人在制造业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其在资本市场的火爆也符合我国“十四五”期间的智能制造发展规划。随着我国智能制造的加速,工业机器人未来发展仍有很大潜力。

结论:机器人行业融资热情不减,资本看好医疗和清洁赛道。

根据中国电子学会的数据,2021年,工业机器人占全球机器人市场的43.15%,服务机器人占37.28%,特种机器人占19.57%。

目前,工业机器人占据了大量的机器人市场份额,同时医疗机器人在服务机器人中的优势也逐渐凸显。家用机器人的融资企业多集中在智能清洁领域。随着扫地机器人等智能设备不断渗透到家庭生活中,这个市场还会进一步增长。

相比国外机器人领域,国内机器人发展起步较晚,但现在国家政策和市场前景的双重加持,正在为国内机器人企业寻求技术发展和市场拓展提供动力。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 姓名:
  • 专业:
  • 层次:
  • 电话:
  • 微信:
  • 备注:
文章标题:原创 深圳一马当先!机器人融资风起云涌,这些赛道最吸金
本文地址:http://www.55jiaoyu.com/show-383944.html
本文由合作方发布,不代表展全思梦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展全思梦

热门文档

推荐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