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年安徽惊现战国双墓,棺椁保存完好,墓主人头颅却不翼而飞

往年安徽惊现战国双墓,棺椁保存完好,墓主人头颅却不翼而飞

原标题:2011年,安徽发现战国双墓。棺材保存完好,但墓主的头颅不见了。

▲关注盛世万文,因为盛世万文。

微信又改版了,

很多粉丝反映经常找不到盛世,

为了让大家第一时间浏览史圣的美文,

请不要客气。

史圣·万文→点击“…”在右上角→点击“设为星星★”

这样我们就可以每天准时见面。

“当这口棺材的盖子露出来时,我们相当激动,因为我们看到整个棺材完好无损,没有失窃和腐败。也就是说,棺下棺的结构和随葬品很可能保存完好,墓主人的尸骨也可能保存完好。”

这个片段是安徽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图书管理员秦让平在安徽战国双墓发掘过程中,挖掘棺椁时的亲身经历。在秦让平和在场的许多工作人员看来,这口棺材不仅保存完好,而且有许多让人感到“心疼”的陪葬品。该墓一旦发掘成功,将对整个考古界意义重大。

于是,为了尽快揭开古墓的面纱,考古人员不再当婆婆,开始了棺材的挖掘。此时,发掘现场已经围满了安徽当地人,他们被眼前的景象深深吸引。映入眼帘的是两座坟墓,一大一小,只有10米远。墓室里有两具漆黑的棺材,分别是。考古学家小心翼翼地打开外层棺椁,大量珍宝突然出现。

考古学家对青铜、玉器和陶器的发现感到兴奋。然而,当他们打开内棺,看到棺中墓主人的尸骨时,原本的兴奋变成了惊讶和怀疑。因为这两个骨头真的很奇怪,一个是深色的女性骨架,另一个男性骨架虽然没有异常,但是已经掉了头。

这是怎么回事?一个女人尸骨黝黑,死于投毒。当棺材完好无损时,这个人失去了他的头。他死前被斩首了吗?这两个人是谁,什么关系?

第一,在工地发现了双墓。

我们把时间拨回到发现坟墓的那一天。2011年4月的一天,安徽省六安经济技术开发区的工人在挖路时,发现挖土机上出现了一块块五颜六色的泥土。感觉到事情有些蹊跷的工人急忙汇报情况,赶到现场的工地管理人员看着眼前的怪心脏,顿时大吃一惊。他喃喃自语道:

“山上挖出了古墓?”

管理层的怀疑不无道理。安徽古墓众多,与陕西相似,土层颜色不同也是“离墓”的特点。所以为了保证工人的安全,管理人员也不管工期,赶紧停止施工,打电话给六安市文物管理局。

得到消息后,一支考古队赶到了现场。经过调查,他们发现挖掘出的土壤确实不同寻常。据现场的考古学家介绍,这种土壤被命名为五花土,这是地下有古墓的关键证据,而且由于五花土面积很广,所以古墓的规格绝对不会低。

这一发现让考古队大吃一惊,但情况依然不容乐观。因为施工的原因,墓顶有破损的迹象。向下看,专家们发现了一个三米深的盗洞,它没有穿过坟墓。没有跑过,说明盗墓贼没有得逞,但是清明的时候下了很多雨。4月的安徽多雨,盗洞对墓葬的威胁不小。因此,为了保护下面的文物不受雨水侵蚀,进行了抢救性发掘。

掘开墓口后,考古队先后发现了两个墓室,墓葬的大致结构也得以揭示。专家发现,这座大墓保存完好,根据墓室的地形,很可能是夫妻合葬墓。考古队喜出望外,于是为了加快进度,他们决定按照先小后大的顺序,先挖掘较小的墓葬。

这两座墓葬分别被命名为M566和M585,其中M566是考古学家首次发掘的。M566墓长约7米,宽约5米。为了避免木结构开裂受损,专家们在墓室上部浇水,并用湿海绵擦拭。充分准备后,打开了外棺盖。

因为没有被盗,墓的上层建筑一打开,墓内就出土了大量的随葬品。然而,尽管专家们很着急,外面的天气也不乐观,但由于外棺周围积水,土壤的含水量严重超过了挖掘的最低标准。为了文物的安全,专家们不得不先对古墓进行排水。

引流看似简单,其实很难。考古队用了一个多月的时间,才逐渐清理了水土。无数精美的随葬品映入眼帘,考古人员迫不及待地进入外墓室,用喷壶和发刷清理文物表面,希望能恢复自身的美丽。

墓中的珍贵文物被一一取出,包括大量的陶器制品、青铜器、铜器和漆器。其中两个是最引人注目和精致的。一个巨大的陶鼎甚至是同时期发现的同类陶鼎的三倍,一面直径27厘米的铜镜背面铸有战国文字和精美的图案。

这两件文物的发掘意义重大。陶器的大小代表了墓主人的身份,而铜镜的花纹和样式则表明墓主人的身份很可能是战国晚期的楚人。

“它(随葬品)可以对应到这个战国晚期,所以我们知道这两座战国墓的具体年代,应该是在楚国都城迁至寿春城前后。”

考古工作仍在继续。当考古队清理青铜器时,一个装满动物骨头的青铜鼎映入眼帘。

鼎里分别有猪骨头和牛骨头,鼎里装满了水,在场的围观者都认为:

“这分明是一锅骨头汤”

这一发现立即引起了考古学家的注意,但经过专家的仔细鉴定,发现这并不是“骨头汤”,很可能是一种祭祀动物。战国时期虽然礼乐崩溃,但阶级划分依然清晰。按照这个祭祀标准,墓主人的社会地位一定不会太低。因此,为了揭示墓主人的身份,考古队对M566墓棺椁的发掘更加谨慎。

第二,棺材运回博物馆的真相逐渐浮出水面。

“外面的棺材清理干净后,我们打开了最外面棺材的盖子,然后发现里面有一口很重的棺材,这说明墓葬等级还是比较高的。这个时候我们会考虑是否当场打开这个内棺。”

现场工作人员经过再三考虑,最终决定兵分两路。一路将棺材运回皖西博物馆进行室内发掘,另一路现场加工M585。将棺材送回博物馆后,考古队员一刻不敢耽搁,直接选择了木凿打开棺盖。

打开棺材,里面的液体瞬间涌出,一堆散发着刺鼻气味的浑浊液体出现在众人面前。看到这一幕,考古学家们感到不妙,因为他们不知道积聚的液体遇到空气体会不会发生化学反应。于是,为了保护内棺中的文物不受侵蚀,大家赶紧拿出排水工具,将棺内液体处理掉。

经过近半个小时的引流,棺材内部呈现在考古学家面前。你看到的是一具黑色光泽的女性骨架。在骨骼周围,包括头、颈、手和脚底,有精美的玉器,如翡翠玉、玉佩、玉龙、发夹等。

通过对这些随葬品的分析,无疑墓主人一定是一位贵族妇女。否则由于古代女性地位极低,像玉龙、玉璧这样的随葬品是没有资格出现在女性墓葬中的。

地位如此高贵,陪葬品如此丰富,尸骨发黑,疑似中毒。这种情况让考古学家感到困惑,几个可能性也出现在每个人的脑海里。专家们分析了战国时期楚国的风俗、历史和文化。其中一种情况是墓主人生前犯罪,惹恼了病危的丈夫,被毒死,最后埋在地下。二是墓主人与丈夫感情深厚,最终服毒自杀而死。

两种情况都有可能,于是为了查明真相,考古队开始检验骨骼样本,查阅相关史料。然而出乎所有人意料的是,经过详细全面的检测,专家发现墓主人的尸骨上并没有中毒的迹象。M566墓主人的骨架之所以是黑色的,其实是纺织物与土壤和液体发生了化学反应,长时间浸泡,才呈现黑色。....

M566号墓的谜团或误会被揭开,同时,距离考古现场很远的M585号棺,让考古队倍感振奋。

M585外棺清理时,出现了大量精美的随葬品。除了在M566墓中发现的陶器、漆器和玉器之外,还出现了数量惊人的青铜武器、人头形状的随葬品和保存完好的剑盒。

2000多年过去了,青铜依然没有生锈,人头形状的随葬品透着诡异和肃穆,那个剑盒上的图案保存完好。

这些发现都让专家们感动,尤其是剑盒。打开后,一把镶嵌着绿宝石的青铜剑映入眼帘。青铜剑长约61厘米,剑柄上缠着不知什么材质的麻绳。它的做工非常精致。通过这把剑,专家们还推测墓主人应该是楚国的一位军事统帅。

历史上楚国是战国时期最大的诸侯国,但即便如此,有资格使用这种规格刀剑的将领也屈指可数。于是,专家们立即对墓主人的身份进行了推测,但遗憾的是,即使专家们已经对墓的外围进行了清理,也没有发现其他能够证明墓主人身份的陪葬品。

考古队失望又无奈,只好把希望寄托在内棺上。M585墓的内棺比M566大很多,棺的规格和样式也不一样。M585的内棺全黑,底部方形,顶部弧形。它不仅没有任何腐败的迹象,而且专家们对墓主人地位的猜测通过它的“绕天”风格继续上升。

棺材被移出墓穴后,现场一捆麻绳引起了不少议论。这麻绳和青铜剑上的材质差不多,两千年不腐真的很震撼。这让专家们不敢大意,生怕毁了几千年前的奇迹。因此,为了保护这一系列文物,考古队员也放弃了就地开棺的计划,转而运回博物馆。

这种棺材所用的棺木又厚又巨大,内部充满了液体,运输极其困难。专家打算用之前的吊车操作,但是经过一番操作,M585棺材不动了。

无奈,专家只好委托工作人员更换了一台载重25吨的大型吊车,将棺材吊上车辆。

三、墓主人死因存疑,谜底逐渐揭开。

2011年4月20日,在短暂的休息后,考古人员开始挖掘M585的棺材。M585的挖掘过程与M566棺材相同,先排出积液,再清理。然而,当积液被清理后,专家们发现了非常奇怪的一幕。

棺材里的男性骨骼可以称之为“支离破碎”,骨骼摆放的方式非常凌乱。通过反复的检查和确认,专家们发现这个高贵的贵人不仅棺材里没有任何陪葬品,甚至连头都没了。

结果在场的工作人员意见不一。有人说此人死前曾因犯罪被斩首,也有人说他死后被肢解。

对于这些言论,考古学家不置可否却深感困惑。专家的困惑很简单,就是经过深入研究发现,在这个墓中,男墓主人拥有五对陶鼎,应该是楚国士大夫级别的将领,而女墓主人也是楚国的贵族。两人都是35岁左右,毫无疑问应该是夫妻。

既然是贵族夫妻,而且丈夫的地位比妻子高,丈夫就被砍头了。为什么妻子完好无损?

而且按照战国时代的规矩,只要不是谋反之类的大罪,就算是死罪也不会用这种屈辱、肢解的刑罚来执行。

在这里,专家们的好奇心达到了顶峰,于是为了揭开墓主人斩首之谜,他们将墓主人的尸骨带到郑州大学人骨考古实验室,进行了全面的分析检测。

“根据骨头上留下的切痕,我们分析第一个切痕和第二个切痕造成了这个个体的长颈肌肉和韧带撕裂,第三个切痕是这样一种从上到下的趋势,使得这个脊髓被切断,从而导致这个个体的生命体征被宣告死亡。”

“这个个体死后,有两处深深的切痕,其中一处直接切断了齿状突,导致个体的头部和身体分离,从而达到斩首的目的。”

通过专家的骨骼分析,确定M585墓主人的死因是颈部被多次砍伤致死,死后颈部仍有两处砍伤。结合墓主人的将领身份,这种情况的意思很明确,就是墓主人很有可能在战斗中被俘,在无法反抗的时候被砍死。然后敌对国的将军砍下他的头来邀功,导致墓主人丢了脑袋,只留下尸体下葬。

而M566墓的主人,也就是他的妻子,很可能不是和丈夫同时合葬的,因为按照战国时期男女结婚的标准,女性结婚时一般比男性小五到十岁,甚至更多的差异都是正常的,而且很少有夫妻同岁的。

所以M566墓的主人应该是在丈夫去世若干年后因为某种原因去世的,最后和丈夫一起葬在墓里。

但由于年代太久,男墓主人又缺少能证明其身份的随葬品,至于楚士大夫夫妇究竟是谁,专家至今无法考证。如果想揭开他们身份的谜团,相信只能寄希望于未来考古技术的进步了。

那么对于这对2000多年前的夫妻的身份,你有什么猜测?

声明:图文来源头条号为“浩然史观”。转载这篇文章是为了传递更多的信息。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出处标注错误或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持权属证明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你。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 姓名:
  • 专业:
  • 层次:
  • 电话:
  • 微信:
  • 备注:
文章标题:往年安徽惊现战国双墓,棺椁保存完好,墓主人头颅却不翼而飞
本文地址:http://www.55jiaoyu.com/show-394227.html
本文由合作方发布,不代表展全思梦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展全思梦

热门文档

推荐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