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日报“旅游”专刊今日关注:奋楫扬帆再出发 ——国发〔往年〕2号文件为贵州旅游产业化注入强大动力;荔波县洪江村 艺旅融合助力乡村振兴;丹青赤水:一步一景 处处可游

贵州日报“旅游”专刊今日关注:奋楫扬帆再出发 ——国发〔往年〕2号文件为贵州旅游产业化注入强大动力;荔波县洪江村 艺旅融合助力乡村振兴;丹青赤水:一步一景 处处可游

原标题:贵州日报《旅游》特刊今日关注:再次起航——国发[2022]2号文件为贵州旅游产业化注入强劲动力;博县红江村文旅融合助力乡村振兴:绿赤水:到处都可以游,一步一个脚印。

千聚角

编辑评论/注释

2022年1月,国务院发布《关于支持贵州在新时代西部大开发中闯出一条新路的意见》(国发〔2022〕2号),提出“促进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繁荣发展”,指明了发展方向。

十年前,国发[2012]2号文件出台,优化了贵州旅游发展环境,奠定了贵州旅游“井喷”发展的基础。十年后,在贵州加快旅游产业化,努力提升旅游品质的时候,国发[2022]2号文件出台,既是及时雨,也是助推器,文化和旅游行业感到非常振奋。

贵州日报“旅游”专刊特别策划推出一、二期报道,分析两个国发2号文件对贵州文化旅游发展的意义。今天发布下一篇文章-

扬帆起航,再出发。

——国发〔2022〕2号文件为贵州旅游产业化注入强劲动力。

周青,贵州日报记者田燕

2022年1月,国务院再次发布国发2号文件,支持贵州在新时期西部大开发中走新路。文件明确提出“促进文化产业和旅游业繁荣发展”,并作出具体部署。

贵州的文化和旅游产业正在努力。中国旅游研究院院长代斌表示,“我们有理由相信,在国发[2022]2号文件的推动下,贵州旅游业将迎来新一轮的跨越式发展。”

国发[2012]2号文件出台,优化了贵州旅游发展环境,为贵州旅游“井喷”发展奠定了基础。

增加信心

谈起国发[2022]2号文件,所有的回答都令人振奋,“这是一剂强心针”,“让人感到更兴奋,更有活力”,“贵州旅游未来大有可为”。

在新冠肺炎的疫情下,旅游业很困难。贵州天河潭旅游有限公司党支部书记、董事长赵等从业者首先从国发[2022]2号文件中获得信心。

信心化为行动,全省下一批从业者不畏艰难,努力前行。

贵州三特梵净山旅游开发有限公司建设运营铜仁市梵净山景区索道。

在罗店的红水河上,阿里巴巴集团旗下的飞猪旅行、小猪B&B、国画旅行共同打造的苏集村项目一期已经完工,即将投入运营。二期工程正在加速推进,计划年底前完工。

飞猪旅行B&B事业部总经理庄海正在马不停蹄地为下一个项目奔波。“已经在黔东南、黔西南调研协商过了。我们要抓住贵州旅游发展的政策红利和市场机遇,深度参与贵州的村屋和乡村旅游发展。”

由湖南建工集团有限公司投资的泗州岑县温泉项目正在加快建设。项目负责人罗每天调度,确保项目一周不变。“争取8月初全面竣工,进入试运行。”

贵州三特范静旅游开发有限公司在铜仁市范静景区建设并运营索道。董事长郭大陆在思考:“抓住政策红利,拉长和丰富梵净山旅游产业链,围绕建设贵州索道大省的战略部署,继续投资有价值的索道项目,努力把梵净山索道建设成为贵州索道专业人才培养基地。”

方向

十年前,国发[2012]2号文件赋予贵州文化旅游发展创新区的战略定位,全面优化贵州旅游发展环境,使贵州旅游业从全国中游城市群跻身第一方阵。

国发〔2022〕2号文件出台,再次指导贵州文化旅游发展,助力贵州旅游从扩大数量规模向提高质量效益转变——

推进长征国家文化公园建设,加强贵州红色文化资源保护和传承,实施中国工农红军长征纪念馆等重大项目,打造一批精品红色旅游线路。

做优做强黄果树、荔波张江、赤水丹霞、百里杜鹃等优质旅游景区,提升“山地公园省多彩贵州风”旅游品牌影响力。

支持创建国家文化产业示范园区(基地)和国家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区。积极发展民族和农村文化产业、旅游产业,加强民族传统手工艺保护和传承,打造民族文化创意产品和旅游商品品牌。

加快优秀文化旅游资源数字化转型开发,推动景区、博物馆在线数字体验产品开发,培育一批有影响力的数字文化旅游品牌。

荔波县锚定“做优做强”目标,提升区域内景点。

荔波县锚定“做优做强”目标,大胆出招。荔波县委常委、副县长陈向东说,“荔波将在大七小拱门景区实施10个提质升级项目,同时引进国内优秀有实力的旅游企业参与景区提质升级项目的建设和运营,打破'门票经济'和旅游经济收入瓶颈,把张江景区建设成为国际知名、国内一流的旅游景区。”

"推动景区、博物馆等在线数字体验产品的开发."由贵州省博物馆精心准备的数字体验产品《裂变:数字艺术的全球化浪潮》于4月29日与观众见面,展览将持续至8月31日。据策展人李飞介绍,“本次展览联合了来自世界各地的40多位新锐艺术家,集学术、公共、本土化、国际化于一体,是一次国际顶级的数字艺术展览。”

国发[2022]2号文件提出“发展国际山地旅游联盟”,国际山地旅游联盟执行秘书长、贵州省旅游协会会长傅迎春计划“充分发挥联盟的平台优势、智力优势、渠道优势,吸引更多国际山地旅游优质资本和人才,助力贵州山地旅游发展。”

携程集团副总裁王伟认为,贵州应抓住“实施144小时过境免签政策”的优势,为国际旅游市场重启做好准备,全力推动入境旅游回暖。

激发动力

中国旅游研究院院长代斌分析,“随着文件中相关政策的全面落实,贵州的旅游发展环境必将得到进一步优化。资本、用地、人才等要素会在旅游产业化的号角声中自然地向旅游产业聚集,这将极大地促进贵州旅游产业的升级和旅游资源的盘活,从而帮助贵州实现旅游产业化。”

东风起,市场暖。

紫云自治县黄河营村,乡村旅游产业升级的轮廓正在显现;温泉项目已经启动,精品水果采摘园、垂钓基地、民族特色加工车间正在加快建设。将来,村子里还会有民族街、敬老院等等。

在黔东南州,一批优强企业落户。来自省招商局的数据显示,一季度,国家先后引进旅游产业项目14个,总投资17.54亿元。湖南第一工程有限公司、上海乐百年健康产业集团有限公司、国华旅游文化控股(广州)有限公司将成为引领产业发展的新主力。

亳州乌江村国际旅游度假区。

遵义市播州区乌江寨国际旅游度假区开门迎客;施滨山姆河(白沙井)夜间漂流景区建成开放;石阡县牛山被困红色美丽乡村试点建设项目启动;金沙县玉簪花旅游项目破土动工;三顾鲁景区开业运营;柏杨开拜马屿温泉景区回归市场;丹寨万达小镇推出了新玩法...全省各地,一批旅游新项目、新业态纷纷开工、开业,不断丰富贵州旅游业态。

行业激增

荔波县红江村文旅融合助力乡村振兴

赵霖,贵州日报记者田燕

在明媚的蓝天下,荔波县朝阳镇洪江村充满了乡愁和诗意:错落有致的民居散落在田野间,房屋墙上的壁画与青山交相辉映。

“洪江村是荔波县乡村旅游的特色名片之一,也是旅游助力乡村振兴的生动实践。”荔波县朝阳镇党委书记谢刚介绍,通过“调研考察+乡村艺术之旅”,深度挖掘乡村艺术文化遗存,积极打造乡村艺术景点,使红江村成为国内外艺术家云集的网络名人景区,有力推动了乡村振兴。2021年10月,红江村艺术团合并,探索乡村扶贫新路径,成功入选“2021世界旅游联盟——旅游助力乡村振兴案例”。

洪江村曾经是典型的深度贫困村。村民收入主要来自外出务工,留老人小孩在村里,是真正的“空心村”。

思维变化差。结合洪江村资源实际,朝阳镇党委、政府提出了“非遗洪江、艺术洪江、工匠洪江、生态洪江”的发展定位,在废弃房屋、闲置土地上做文章。通过利用村庄闲置、干栏建筑,结合民宿、集体建设用地试点等政策,邀请国内外艺术家到洪江开展艺术工作坊和闲置旧房的房间改造,让“废弃房”变成“文化创意房”。积极引进企业建立洪江杨康基地,让“闲置土地”变成“生财之地”。以“分公司+公司+农户”的组织模式,发展蔬菜、大蒜、蚕桑等种养业,促进经济发展,解决村民就业,受益于土地流转。

走在村里,仔细观察会发现一张摆着农具的餐桌和一个摆满鲜花的猪槽...

“是村里的105位艺术家把小山村变成了艺术村。”村支书魏凯科满怀感激。

2017年以来,红江村第一任驻村书记马丽华将艺术与旅游巧妙结合,吸引了一批京沪等地的艺术家进入红江村写生创作,并长期居住在那里。从此,洪江村开始了艺术与旅游的融合发展之路。

“可惜老房子都废弃了。希望修缮老房子,保护和传承文化。”来自北京的艺术家冯佳丽在到达洪江后,就爱上了这个村庄优美的环境和村里的老房子。她以30万元“认领”了一个,并精心装修,既是艺术工坊,又是客厅。

得益于冯家丽等艺术家的介绍和推介以及新闻媒体的报道,洪江村成功吸引了国内外100多位艺术家,在保护和传承民族文化和地方文化资源、不改变老房子原有结构的基础上,对房屋进行了装饰和艺术化改造。这些房子被冠以“於菟南院”、“颜夕书院”、“巴拉公社”等艺术名称,墙上挂着许多风格各异的艺术画。村子里的老房子突然活了过来。

凭借国内外艺术家聚集进行艺术创作的优势,洪江村先后举办了2020年洪江论坛、中国-东盟教育交流周洪江当代艺术邀请展、素描中国走进洪江、国际动漫走进洪江艺术展,将洪江村从“空心村”打造成知名的“艺术村”,带来人气和财富,促进了

2020年,洪江村被评定为省级乡村旅游重点村。吸引国内外游客150多万人次开展研学活动、旅游度假,增加收入1200多万元,惠及1200多人。

荔波县文化广电旅游局局长石应喜表示,洪江村从贫困村“空辛村”转变为“艺术村”,探索出一条艺术与旅游融合推进乡村振兴的新路径,为打造乡村文化振兴示范、文化旅游融合示范提供了经验。

“该县坚持推进‘旅游+’深度融合,打造旅游品牌,丰富旅游业态,结合乡村振兴战略和政策,不断深化农业、文化、旅游融合等发展思路,树立文化产业发展典型,建设一批文化底蕴深厚的特色文旅融合基地,重塑传统村落文化价值和产业链。”施英熙说。

目的地,最远的旅程

绿赤水:到处都可以游,一步一个脚印。

赵霖,贵州日报记者田燕

一步一个脚印,到处都可以旅游,这才是赤水最真实的旅游体验。

赤水有着丰富的文化历史、灿烂的红色文化和丰富的旅游资源。瀑布、丹霞、桫椤、古镇为四大特色,还有梯田风光、赤水谷骑行、户外露营等旅游业态,吸引着国内外游客。

赤水佛光岩。

赤水丹霞是世界自然遗产,其中以佛光岩、张世洞、四洞沟最具代表性,形态各异,瑰丽罕见。尤其是佛光岩丹霞崖上的图案,精美如壁画,“丹霞之冠”名副其实。

赤水有“千瀑之城”、“竹之乡”、“巍峨之国”的美誉。飞瀑千瀑,如赤水飞瀑,有桫椤、溪泉,让人感觉时光流逝,仿佛回到了侏罗纪时代...

赤水丹霞旅游区和大瀑布景区游人如织。翁薛永

走进赤水,红色研学、峡谷观光、河边骑行、河谷运动、古镇游憩、生态科普等多元化的旅游产品和业态。,可以满足游客的多重选择需求,享受独特的旅行。

在平安、大同古镇寻找诗意的乡愁;去宝元台感受人与自然的和谐;去赤水河河谷旅游公路体验画中骑行;在王云峰等乡村旅游景点享受天堂般的生活。

赤水竹海鸟瞰。王怀茂摄

赤水黑豆豆腐、圆柱笋、全竹宴、腊肉等。都是不能错过的美食。住月山湖山景民宿、赤水宽居灵江180江景庭院等精品民宿,睡在美景中。

旅行提示:

路线:贵阳(成都、重庆)-赤水竹海国家森林公园-桫椤保护区-佛光岩-赤水瀑布-丙安古镇-大同古镇-四洞沟-宝源梯田

美食:黑豆,竹笋,竹宴,豆花饭,腊肉。

特产:赤水晒醋、赤水虫茶、金钗石斛。

来源:贵州日报《旅游》特刊

编辑杨倩

王小峰案二审

回顾张琦,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 姓名:
  • 专业:
  • 层次:
  • 电话:
  • 微信:
  • 备注:

热门文档

推荐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