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爱我的家乡戏

我爱我的家乡戏

昆山是一个开放的城市。听父母说,五湖四海的年轻人来这里创业,把昆山当成第二故乡,在这里耕耘,在这里建设,在这里学习文化。我父母也在其中,老家在千里之外。

众所周知,昆山有一张上百年的文化名片——昆曲。但因为父母不知道,昆曲对我来说曾经是一个熟悉又陌生的名字。我比较熟悉的是,昆曲从明朝开始就扎根在昆山,在昆山有很浓的文化气息。曾几何时,在电视出现之前,昆曲是昆山老一辈人儿时的梦想。夜晚,微风中,杨柳沙沙作响,不远处的舞台上亮起了灯光,演员们正在表演昆曲。池塘里蛙声阵阵,远处稻香袅袅。黑夜里空,繁星闪烁,地上的孩子在欢笑嬉闹。奇怪的是,因为科技的飞速发展,手机、电脑等电子产品走进了千家万户。除了家里的老一辈,很少有孩子走进昆曲的世界。

但近年来,昆山政府对昆曲的重视程度有所提高,在各个学校推出了“昆曲小课堂”,让专业老师教孩子们昆曲,让孩子们爱上昆曲,了解昆曲的魅力,自发学习昆曲。于是我了解了昆曲,爱上了昆曲。

昆曲来自民间,走进厅堂,走进绘画。它延续了600年,经历了许多风风雨雨。然而时间并没有改变昆曲的柔情。如今,昆曲已经从自绘而来,进入寻常百姓家,依然风姿绰约。

为了让昆山市民感受昆曲的魅力,林挺公园有时会在假期到处演唱《牡丹亭》。课余时间,爸妈经常带我去看。我最喜欢的是第十部剧《游园》。每次看到都很兴奋,早到了。会场挤满了人,凳子已经坐满了。我不得不站着享受它。演员们焦急地等待着我,画着精致的妆容,终于出现在舞台上。剧中,杜丽娘在丫鬟春香的调戏下,不顾父母和学长的劝阻,走出闺房,带着春香来到了自己家的后花园。当我看到所有的爱,丽娘戴着簪,牡丹花别在鬓角,轻移莲步,穿着一件绣着牡丹花的构图https://wWw.ZuoWenwang.Net/粉裙,摇着扇子,捋着长发,拿自己和自己比较,轻声告诉自己,“翠生一裙一裙,花美一花作八宝镇,可见我一生的爱好是天然的。”这表明她对自己美丽的外表感到自豪。在她身旁,侍女春香身着红衣,手持扇子。她潇洒地走了一圈,点头表示同意。但随后,杜丽娘低下了头,哀叹道...因为你像花一样美丽,像流年一样。”我感叹,虽然我有一张漂亮的脸,但毕竟脸有变老的趋势,我的美女还没有出现。

听着熟悉的曲调,在场的老一辈人似乎想起了过去。他们听着听着就忍不住哼唱起来,手也跟着跳动,心也跟着荡漾。而在我心目中,“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难得闻。”这首诗。听着清亮的嗓音,委婉的韵脚,看着演员们的笑容,一举一动,细细品味,我亲眼看到了《牡丹亭》中杜丽娘与柳梦梅这位书生之间的爱恨情仇。我的心情也随着剧情的起伏而变化...当演员们出来谢幕时,我突然意识到戏已经开始了。

其实一开始不喜欢昆曲,觉得太慢,但是听久了,才体会到它的美,爱上了它。现在想来,昆曲富于表现力的唱腔让很多人难以接受。原因是昆曲太慢?还是我们太快了?其实昆曲慢是有原因的。首先,昆曲的意义需要缓慢,才能把感情引向深处。不然和现在的流行歌曲有什么区别?其次,昆曲歌词的文学价值不是一般戏曲能比的。如果像白话文一样随意唱读,意思就很难理解了。走进昆曲,就像在湖上泛舟。满眼都是微风,满耳都是虫鸣蛙鸣,鼻端都是清香。就像走进了一个奇妙的世界。远离机车的轰鸣,摆脱复杂的人际关系,拾起一颗尘世间泥泞的心,让它在一场昆曲的新雨里得到洗涤。那时的我,生活在一个理想的国度,无比自由。至少,这是我对昆曲的感觉。

我爱我的第二故乡,我爱我的家乡剧,我以此为荣。

  • 姓名:
  • 专业:
  • 层次:
  • 电话:
  • 微信:
  • 备注:
文章标题:我爱我的家乡戏
本文地址:http://www.55jiaoyu.com/show-435188.html
本文由合作方发布,不代表展全思梦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展全思梦

热门文档

推荐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