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城墙博物馆:“旷世城垣”的金陵记忆

南京城墙博物馆:“旷世城垣”的金陵记忆

原标题:南京城墙博物馆:“世界长城”中的金陵记忆

“三山聚宝在同济,正阳朝阳在太平,厕神金川在中福附近,宜丰在怀庆石城。”650多年的沧桑、兴衰、喧嚣、孤独。

六朝往事似流水,烟雨楼梯田,金陵有梦。过去和现在都在这里,南京城的过去写在砖墙上。当我们在南京城墙博物馆时,一幅壮丽的历史画卷已经徐徐展开。

“城墙是最大的展品”

“里面十三个,外面十八个,一个插销朝外插。”南京城墙内城十三门,外城十八门。南京的城墙不是方形的,它的地理特征与北方城墙不同,就是依山傍水,随波逐流,与自然融为一体。

南京城墙始建于1366年,是世界上最长、最大、最真实的砖石城墙。1988年1月,南京城墙被国务院列为第三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是南京最大的历史文化遗产。

边城一号老门东,中华门城墙脚下,南京城墙博物馆就坐落在这里。

来源:南京城墙博物馆

博物馆外立面的半透明幕墙最引人注目。城墙的沧桑,白墙黛瓦的老门东,人群映衬着南京的初夏,南京厚重的历史与城市的烟火交相辉映。在南京城墙博物馆,感受古与今的完美融合,古城墙与新建筑的共存,文化的魅力,城市的变迁。

多年来,南京一直致力于城墙的保护和更新。历时三年多建设的南京城墙博物馆正式开馆,是中国最大的城墙博物馆。南京城墙博物馆以古城墙为依托,寻求历史文物与当代保护的平衡。

“城墙是最大的展品!”青灰色是南京城墙的象征色,也是南京城墙博物馆内部建筑的主色调。博物馆总建筑面积12000平方米,地上地下两层,最高点不超过12米,靠近城墙的地方不超过7米。博物馆整体布局呈L型,西侧有三条长50米的爬坡道。斜道与中华门瓮城遥相呼应,呈现出“近城低,远城高”的立体感。

展厅入口处的明皇宫石券门,是明皇宫后宫建筑的一部分。高2.75米,厚3.05米,厚1米。它是由一堆石雕堆砌而成,石面被打磨成凹凸不平的形状。因为它看起来像一个梳妆台,民间称它为明太祖孝皇后马史的梳妆台。

来源:南京城墙博物馆

通过这座明故宫博物院的石券门,650年的时间之旅开始了。700多块明城墙砖组成了“长城”,游客在其中仿佛进行了一场古今对话。每一块城砖都讲述着一段历史,我们穿梭其中,感受着这段历史的厚重与沧桑。展厅还配备了城砖碑文查询系统。参观者可以在展厅内找到与自己同姓同址的城砖信息,与古人进行一场跨越时空空的对话。

明代故宫的石蝉守护了一代又一代,随着时间的推移,它们不但没有黯淡,反而越来越亮。整体造型苍劲有力,让人仿佛置身于明朝初年,故宫的富丽堂皇才被发现。

来源:南京城墙博物馆

借助数字技术,文物“活”了起来。一楼展厅里摆着一个南京城的大沙盘。有了多媒体屏幕和投影,明代的南京城四季尽收眼底。展厅外还有“我们的城墙”多媒体显示屏。百余名叙述者讲述自己和城墙的故事,以个人记忆为切入点,反映南京城墙半个多世纪的变迁。

南京城墙的“前世”

南京土生土长的南京人说,“城门几尺高,三十六尺高。骑着马,拿着刀,走进城门摆一套,看你吃的是橘子还是香蕉?”童谣里,外婆是在门洞下的柴火摊上“喝”馄饨长大的。今天,你对再次爬明城墙有何感想?

时光在砖石上流淌,城墙是南京文化的象征。老南京城的记忆,也是我心中的城墙情结。

南京城墙建于公元1366年,比明朝开国还早两年。当时,朱元璋颁布了“建城令”,大量的城砖、石头、木材从各地源源不断地汇集到南京。一砖一瓦,土成墙,最终成就了“海中高,坚固”的南京城墙。今天,南京明城墙仍然是世界上最大、保存最完好的古城墙。

南京城墙展示了中国古代城墙建造技术的最高水平,从建筑方法的选择、城墙的地基处理、砖的烧制技术、城墙的砌筑技术等方面来看,堪称中国古代城墙建造技术的杰作。

一提到造城,就不可避免地会想到烧砖。在博物馆里,通过文字说明和人物雕像介绍了城市建设的技术。实景还原了城市制砖的过程,从选土到温水、练泥、压泥,到制坯阴干、装窑烧窑,再到浇水开窑,展现了城市建设的规模和艰辛。

博物馆里的利川砖窑最具代表性。这个砖窑遗址属于明初为南京城墙修建的官砖窑,也是长江中下游地区发现的规模最大、保存最完好的南京城墙砖窑遗址。

来源:南京城墙博物馆

利川砖窑见证了南京城墙的诞生。有人说古城墙是文化兴衰的缩影。历经650多年风雨和战火而屹立不倒的南京城墙,背后是劳动人民高超的技艺和辛勤的劳动。

南京城墙保护管理中心(南京城墙博物馆)作为中国首个ICOFORT成员,致力于城墙的当代保护、研究和传承。

南京古城是“中国明清城墙”联合申遗的领军城市。从明清城墙申遗项目启动,到2020年10省14市组成中国明清城墙联合体,再到同年南京城墙管理保护中心编撰出版中英文图书《中国明清城墙》,入选国家社科出版基金资助项目,帮助中国明清城墙联合申遗。这座经历了六个世纪的“史无前例的城墙”终于被赋予了新的文化内涵,其脉络被

圆明园四兽首赴金陵“相聚”

5月18日国际博物馆日,“盛世欢聚——圆明园兽首特展”在南京城墙博物馆一楼展厅举行。这也是国宝级文物圆明园兽首首次在南京展出。

原为圆明园海晏堂前喷泉中的十二生肖铜像,建于乾隆鼎盛时期,用以代表十二时辰。圆明园的这些兽首不仅是中西文化结合的结晶,也见证和记录了中国近代史的变迁。

历经磨难,圆明园四兽远赴金陵“相聚”六百年,既是南京城墙博物馆“客厅”呈现给观众的饕餮文化盛宴,也是南京这座“博物馆之城”带给观众的全新文化体验。

近距离看动物的头,仿佛穿越时看到了“万园之园空。南京城墙和圆明园兽首作为中华民族重要的历史文化瑰宝,不仅凝聚着中华民族的智慧,也折射出中华民族的辉煌和沧桑。

清晨的第一缕阳光照在城墙上,城墙边奔跑的市民,练太极的老人,早餐店热气腾腾...古城墙下的市井生活依旧。在南京城墙博物馆,感受南京城墙,留住时光空脉络,触摸古城的历史记忆。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 姓名:
  • 专业:
  • 层次:
  • 电话:
  • 微信:
  • 备注:
文章标题:南京城墙博物馆:“旷世城垣”的金陵记忆
本文地址:http://www.55jiaoyu.com/show-450681.html
本文由合作方发布,不代表展全思梦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展全思梦

热门文档

推荐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