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端访谈 | 张晓松:不断探索创新,走出一条贵州旅游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道路

高端访谈 | 张晓松:不断探索创新,走出一条贵州旅游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道路

原标题:高端访谈|张晓松:不断探索创新,走出一条贵州旅游产业高质量发展之路。

专家介绍

贵州师范大学二级教授、博士,贵州省文化产业十大人物,贵州省妇联“改革开放40年奖章”获得者。长期从事贵州文化和旅游产业发展研究、文化旅游产业规划与策划、旅游人才培养、旅游扶贫、贵州文化/旅游对外传播和社会公益服务。曾任贵州师范大学国际旅游文化学院院长、贵州旅游文化研究与传播中心主任。现任贵州省人大常委会立法专家库专家,贵州省乡村旅游发展中心主任,贵州省旅游协会副会长兼教研智慧旅游分会会长。

张晓松(右一)考察黔东南州。

张晓松,原贵州师范大学国际旅游文化学院院长,贵州旅游文化研究与传播中心主任,贵州乡村旅游发展中心主任,贵州省旅游协会副会长兼教育、研究与智慧旅游分会会长,长期研究贵州旅游产业发展。她认为,国发[2012]2号文件为贵州旅游业发展带来了强大的政策推动力,激发了全省大力发展旅游业的热情;国发[2022]2号文再吹,贵州旅游进入高质量发展新阶段。

贵州旅游产业发展大会

作为专家学者,张晓松时刻关注着贵州文化旅游产业的“一举一动”。她说,进入“十四五”后,贵州旅游业总结经验,破解短板,提出了推动旅游业高质量发展的“四大行动计划”。措施在培育市场主体、提升产品业态、提升服务质量、盘活闲置低效项目等方面有力有效。她认为,这是贵州旅游业发展到新阶段的必然要求,高质量发展无疑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主要任务。

交通条件的改善有助于旅游业的发展。图为平罗高速“天空桥”。

在张晓松看来,贵州旅游要想走新路,首先要知道什么是不足,什么是进步。贵州旅游业还存在很多不足和挑战。短板首先要从旅游的本质说起。旅游业的本质是需求导向、产品依赖、创新导向、品牌导向和服务导向的经济。虽然贵州在旅游业“井喷”期间获得了相当数量的游客,游客数量超过5亿,但游客的观光活动相对单一,多为观光游览。旅游业的特点是规模大,但人均消费低,停留时间短。

张晓松(右一)在国外学习。

“要真正提高旅游业的经济、社会和环境效益,就必须允许游客延长逗留时间,这可以大大提高他们的消费能力,并提供体验型产品、互动型产品、休闲度假型产品、户外运动型产品等优质旅游产品,不断创新和丰富旅游产品,在旅游产品的供给侧下大力气。”张晓松说。

良好的资源禀赋为“井喷”奠定坚实基础。图为赤水十丈洞瀑布景区。

丹寨万达小镇成了游客打卡的地方。

张晓松认为,贵州应准确判断和定位目标旅游市场,深入分析市场的各种需求,特别是围绕旅游市场的新变化和新需求,在修学游、亲子游、自驾游、户外山地特色游、文化深度体验游等方面下大力气。“从埋头资源到仰望市场,从资源大省到产品供应大省,要满足旅游供需的双向要求。依托多元化产品,着力培育一大批旅游产品,打造贵州旅游品牌,创造性提升迭代旅游产品。”

自驾游的前景是光明的。图为绥阳十二后面景区帐篷群。

张晓松的观点很明确。她认为旅游业的核心是人与人之间的服务。贵州旅游业高质量发展的另一个短板是精细化服务明显不足,尤其是高素质服务型人才缺乏。总体来看,旅游专业人员的服务能力、服务意识和服务水平亟待提高。“旅游产业链很长,相关产业很多。在投资、创意、设计、运营、管理等方面,需要大量的专业型、技能型、服务型人才。”

体验已经成为一种旅游趋势。图为镇远古城夜景。

张晓松为此提出了一个思路:开放发展,内外合作,外引内育相结合。比如,积极与产业经验丰富、资金实力雄厚、服务质量和服务水平较高的广东、浙江等地区进行对接和引进,大力开展与旅游头部企业的合作,开展员工培训,提高全行业的服务质量。大力推进贵州旅游产品创新,努力向养生保健、休闲度假、文化体验、户外运动等方向深化和拓展旅游产品。

张晓松常年奔波于贵州山川之间。

贵州的地质旅游资源引起了张晓松的强烈关注,他认为这是一种亟待开发的高禀赋资源。“喀斯特风光遍布全省,三叠纪地质旅游资源值得发掘。从贵阳到黔西南,360公里的浅海-深海过渡带,有以古生物遗产为代表的六个‘世界之最’;位于‘大贵州滩’腹地的平塘-罗店地区,为‘五百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FAST)’提供了极佳的选址条件。”贵州被太平洋彼岸的专家学者视为地质遗产和地质旅游的圣地,非常可取。

旅游开辟地学研究新空室。图为位于“大贵州滩”腹地的“五百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FAST)”

健康旅游备受瞩目。图为国家森林健康培育试点建设基地凤岗茶海心景区。

打造一大批文化体验、休闲、户外运动旅游产品,培育优质特色旅游产品提升旅游品牌影响力,实现“双一流”目的地建设,是贵州旅游业发展的愿景。张晓松认为,未来贵州旅游业发展的重点应该是向世界推更具消费力和吸引力的旅游品牌产品,对旅游产品的品质提出更高的要求。贵州应准确判断市场需求的变化,大力创新和开发多种形式的旅游产品。仅研究产品就有博物馆研究、红色文化研究、乡村文化研究、天文科普研究、地学探索研究、非遗创作研究、休闲养生研究等。

文/贵州日报田燕记者陆清剑

图/由受访者提供

视觉/实习生李凯珍

编辑/曹汶

二审/赵

编辑/李颖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 姓名:
  • 专业:
  • 层次:
  • 电话:
  • 微信:
  • 备注:
文章标题:高端访谈 | 张晓松:不断探索创新,走出一条贵州旅游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道路
本文地址:http://www.55jiaoyu.com/show-456559.html
本文由合作方发布,不代表展全思梦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展全思梦

热门文档

推荐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