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房谋杜断相比,宋璟

与房谋杜断相比,宋璟

宋璟为何能与姚崇并称名相?

开元四年(公元716年),宋璟回到了阔别多年的京师,接任宰相之职。宋璟上任后,很快烧出了三把火。第一把火:敢于直谏。宋璟是有名的才子,一次,唐玄宗请宋璟给王子取名,给公主取邑号。原来唐玄宗事先各取了30个备用名字,并特别交代,在这30个之中,想一个漂亮响亮明亮的名字和邑号。唐玄宗最喜欢的武惠妃为他所生的可爱小王子和小公主,想让他们与众不同。

结果出人意料,宋璟拒绝了。并说了两个关键词。第一个关键词:手心手背都是肉。陛下的儿女都是你的骨肉,血浓于水,不能因为生母受宠程度不同就特别对待。第二个关键词:国有国法,家有家规。陛下不能因为感情用事而妨害规矩,破坏制度,否则宫廷内就会有纷争,国家也不会安宁。总结陈词:我认为30个名字和30个邑号都是最好的,非要选个第一好的,臣无法做到。

作为宰相的宋璟,敢于这样犯言直谏,唐玄宗自然对他敬畏有加。无独有偶,不久,宋璟陪唐玄宗东巡。途经崤谷,由于道路狭窄不平,车骑拥挤,只得走走停停。唐玄宗十分生气,下令撤换两位有关官员。宋璟劝止说:“陛下来日方长,刚一出巡就以道路不平处理两位官员,恐怕以后大家的日子就艰难了。”唐玄宗于是收回了命令。第二把火:大公无私。

宋璟成为宰相后,广州立了一块功德碑来宣扬他的功绩,上面还刻了“遗爱颂”3个字,以此来讨好宋璟。宋璟知道这件事后,立马对广州官员作出批示:铲除功德碑。理由是:我在广州任职时,作为当地父母官,只是做了自己应该做的事,尽了自己应该尽的责,哪里值得高功颂德呢?不能因为我当了宰相,就做这样阿谀奉承的事。宋璟不但自己淡泊名利,而且在大是大非面前敢于坚持原则。

开元七年(公元719年),唐玄宗的岳父王仁皎病死了。王仁皎是王皇后生父,当年唐玄宗还在落魄之时,慧眼识丁的王仁皎就把女儿嫁给了他,这令唐玄宗很感动。更感动的是王仁皎此后一直对他很好,唐玄宗为此没少去他家蹭饭吃。后来岳父家也衰落下来了。一次,唐玄宗到岳父家过生日,王仁皎想煮长寿面给他吃,然而,当时家里竟然没有一点面,为此,王仁皎把自己身上的紫色半臂衫脱下来,到当铺当了,买了一斗面,给唐玄宗做了一顿面条,这让唐玄宗更是感动的一塌糊涂。

也正是因为这样,岳父王仁皎去世后,唐玄宗对其进行厚葬,并想修一座高五丈一尺的大坟,结果宋璟站出坚决反对,理由是:这不符合制度法规。按照制度规定,一品官的坟不过一丈九尺,现在要修五丈一尺的大坟,这不是轻易改变制度吗,以后还怎么保证执行下去呢。最终,唐玄宗不但听从了他的劝谏,没有为岳父修大坟,还赏赐了宋璟400匹彩娟。

第三把火:整顿吏治。宋璟当了宰相后,尽管手握大权,但却为政清廉,从来不徇私情。他选拔官吏出自公心,对人对己无一例外,这样便使得百司各任其职。宋璟的叔父宋元超成为了朝廷的候选官员,为了能够优先录取,他就倚仗宋璟的权势,要求吏部官员优先录取自己。眼看着大好前程就在眼前,哪知天下没有不透风的墙,消息竟然不胫而走,传到了宋璟的耳中。

宋璟很是震惊,马上给吏部回函一封,直接要求吏部不要因为他搞特殊照顾,千万不能录取宋元超。就这样,宋元超失去了这次任职的良机。无独有偶,岐山县令王仁琛是唐玄宗称帝前的藩邸故吏,唐玄宗念于旧情,特降墨敕令授他五品官。宋璟知道后,立马上疏力阻,唐玄宗权衡再三,还是听从了宋璟的劝谏,并对他这种不询私倩的作风称赞有加。

此后,宋璟乘机又提出恢复贞观年间的对仗奏事制度,以避免朝廷大臣的独断专行。唐玄宗也批准恢复了这项制度,使得官场作风更加务实,官员更加清正廉洁。在宋璟身上,我们看到了盛世的风华和气度,开明包容,言论自由;我们看到一代明君的胸怀和抱负,知人善任,从谏如流;我们看一个时代的激情和梦想,泱泱大国,万邦来朝。贤臣遇明主,其铁骨铮铮令人敬,高尚品行令人赞,朝野赞誉他为“有脚阳春”。

然而,宋璟和姚崇一样,也只当了三年多的宰相就光荣下岗了。原因是宋璟也不是完人,他也有短板,那就是为人过于固执和呆板,不懂得变通之道,不懂得以柔克刚。主要体现如下这件事上:恶钱事件。恶钱就是民间铸造的私钱,它的流通扰乱了社会经济秩序。由于恶钱大量流行,使得贫者愈贫,奸诈豪强之人更为富有。嫉恶如仇的宋璟马上进行了严禁,具体来说就是:“切断天下恶钱,行二铢四累钱,不堪行用者,并销破复铸。

”宋璟的建议触犯了铸钱富豪的利益,他们纷纷上奏反对。再加恶钱不能使用后,市场上很快就出了“现金流”断层的现象,经济和贸易受到了严重影响,弄得民怨载道。迫于各方压力,唐玄宗终于做出忍痛割爱之举——罢免了宋璟的相位,封了他一个没有实权却地位尊崇的官职——开府仪同三司。而毫无实权的宋璟仍直言敢谏,唐玄宗也依然对他敬重有加。

九年后,唐玄宗再一次任命已达七旬高龄的宋璟为尚书右丞相。然而,毕竟岁月不饶人,宋璟以年老体弱为由请求辞职,然后选择了归隐田园——到东都洛阳过起了隐居生活。五年后,也就是开元二十五年(公元737年),75岁的宋璟在洛阳家中去世。据说,宋璟病重弥留之际,唐玄宗特派专使为宋璟熬药,以表达自己对他的爱护和关怀。

宋璟是个什么样的人?唐玄宗为什么选宋璟为宰相?

阳春温煦世间暖,沽名卖直多偏嫌。这句话是对宋璟的评价,他刚正不阿,和姚祟一刚一柔精心辅佐唐玄宗,为“开元盛世”的出现做出了巨大贡献。宋璟生于公元663年,17岁时在唐高宗时考中进士,并被任命为义昌令,逐步得到升迁,武则天时升任至御史中丞。宋璟对武则天所宠的张易之兄弟不法行为毫不客气,上疏请求追究,武则天让张易之兄弟二人登门谢罪,宋璟闭门不见,并不怕得罪武皇。

唐中宗神龙政变即位后,宋璟因触怒权贵武三思而被贬官为贝州剌史,直到公元710年唐睿宗即位,才再次被拜为宰相。宋璟外理大小政务力求公正无私,提拔贤才,被称赞为“有脚的阳春”,所到之处唯有光明温煦。唐玄宗逃到蜀地后,将宋璟称为“沽名卖直”之人。可不久他又被罢相,百姓说,如果皇上能听姚崇、宋璟的话,就不会出现“安史之乱”,724年又复职。

姚崇、宋璟、张九龄,盛世三宰相如何撑起“开元之治”?

我们按提问名字顺序先说姚祟。姚祟最初时是行武出生,到了20岁才开始读书,并且非常用功,在科考中一举胜出,入仕为官,辅助李唐兴起“开元之治”,最后把玄宗佐成圣明之君。姚祟从小喜欢武术,随父打猎懂得一些战术,便在朝中任夏官郎中,专门负责军机事务。公元696年,契丹侵扰边境,朝庭军务繁忙,在姚崇主持处理下,事务忙而不乱,突显其指挥能力,这让武则天十分欣赏,698年任姚祟为相。

武则天为攻固自身帝位,重用来俊臣、周兴等酷吏,制造了大量的所谓谋反冤案。姚祟拿自家百口性命向武皇担保说,“朝中无一人谋反。”他这一勇敢举动,不仅解救了大批忠臣,还稳定了朝庭,并进一步得到武则天的信任。后来,武则天的男宠张易之欺压僧人,因而导致僧人上诉,由姚祟负责审理。张易之多次派人前来融通,姚祟拒不接待,拒实判决,引起张易之仇恨。

后来武则天免姚崇相职前征求他意见,问谁人可任相,姚祟举荐了秋官侍郎张柬之,张柬之为相后发动了神龙政变,为复兴李唐江山做出了重大贡献。公元710年,唐睿宗复位,姚崇被招入朝再次担任宰相。他革除了唐中宗期间的种种弊端,用贤黜奸,整顿吏治,使朝庭风气焕然一新。由于太平公主等人手握大权,对姚祟打击贪腐极为不满,不断向李隆基施压,尽管李隆基非常感激姚祟,可无耐太平公主压力,只好罢了姚祟相位。

712年李隆基发动先天政变,第二年再次任命姚祟为宰相。姚崇提出了废除苛法、停止征伐、公平执法、抑制宦官、减少供奉、削弱皇族、礼遇大臣、虚心纳谏、不兴宗教、防止外戚十条建议。并继续推行了自己之前提出的多项改革措施,使玄宗一朝开始走向强盛。这个期间,对姚祟给予最大帮助的是宋璟。姚祟在病重请辞相位时,向唐玄宗举荐了宋璟。

“阳春温煦世间暖,沽名卖直多偏嫌。” 这句话是对宋璟的评价,他刚正不阿,和姚祟一刚一柔精心辅佐唐玄宗,为“开元盛世”的出现做出了巨大贡献。 宋璟生于公元663年,17岁时在唐高宗时考中进士,并被任命为义昌令,逐步得到升迁,武则天时升任至御史中丞。宋璟对武则天所宠的张易之兄弟不法行为毫不客气,上疏请求追究,武则天让张易之兄弟二人登门谢罪,宋璟闭门不见,并不怕得罪武皇。

唐中宗神龙政变即位后,宋璟因触怒权贵武三思而被贬官为贝州剌史,直到公元710年唐睿宗即位,才再次被拜为宰相。宋璟外理大小政务力求公正无私,提拔贤才,被称赞为“有脚的阳春”,所到之处唯有光明温煦。唐玄宗逃到蜀地后,将宋璟称为“沽名卖直”之人。可不久他又被罢相,百姓说,如果皇上能听姚崇、宋璟、张九龄的话,就不会出现“安史之乱”,724年又复职。

公元732年,宋璟因年事已高请辞,从此闭门谢客,于公元737年病逝,享年75岁。张九龄的曾祖父就在李唐王朝任官,从小受到良好的教育。13岁时写的文章得到当地刺史赞赏。702年张九龄考中进士,担任了秘书郎。李隆基看中他的文采,提为右拾遗,等唐玄宗即位后,又改任左拾遗。公元718年,张九龄被唐玄宗授予补阙一职。

这一时期,张九龄处事十分公正,受到朝中百官信服。尤其是721年张说拜相之后,出于对张九龄文采的欣赏,两人政途畅通。张九龄曾一度劝说唐玄宗防止安禄山叛乱,唐玄宗却认为安禄山是忠义之臣。再加上张九龄对李林甫、牛仙客等奸臣的斗争,让唐玄宗对张九龄不满,罢了相位。“安史之乱”发生后,唐玄宗后悔没听张九龄忠告,还贬官于荆州。

  • 姓名:
  • 专业:
  • 层次:
  • 电话:
  • 微信:
  • 备注:
文章标题:与房谋杜断相比,宋璟
本文地址:http://www.55jiaoyu.com/show-486286.html
本文由合作方发布,不代表展全思梦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展全思梦

热门文档

推荐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