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浩是什么电视剧,福建刘浩是什么官

刘浩是什么电视剧,福建刘浩是什么官

福建省造光绪元宝价值如何?

受邀回答,如提问图中福建省造光绪元宝是福建省清代光绪时期的铸币,也是机制银币的一种。图上看这个币没什么问题,一般通货品相,清末铸造量比较大,价值不高,200余元。此币为库平一钱四分四厘的银辅币,也是一种小银币。币面这种团龙属于小龙纹,又叫“寿星龙”;含银量75%;一钱四分四厘又俗称“1.44”。寻常能看到这类福建省造光绪元宝多是银辅币,一般有1.44,0.72和0.36三种。

这类寻常币,只有品相较高,评级分数较高者才价值较高。需要注意的是清代福建机制银币广义上都是福建省造,但币面“福建省造”和“福建官局造”却是由福建省内不同时期的造币厂铸造。另外光绪二十年后,还有一段时期,福建制钱短缺,部分小银币由广东省为之代铸。福建省造的库平一钱四分四厘和福建官局造的库平一钱四分四厘汉字方位是相反的。

早期福建省造银币还有一些“官商合营”的形式,后来收归权利,改为官造。官商合营时期所铸一般叫商局造,之后官造后一般叫做官局造。宣统年间,度支部改革币制,统一收归中央,福建省的造币厂停止铸币。福建省再铸造银币就要辛亥革命之后了。其实福建历史上流通行用银币较早,除了一些外洋来华银币如鹰洋,西班牙本洋之流外,还有“漳州军饷”一系;又因与台湾省(清代光绪年间台湾才设行省)同宗同文乃至台湾寿星公“老公银”银饼也在福建省多有流通使用。

布政使是什么官,拥有什么权限?

布政使始设于明代,掌管一省的行政,宣布朝廷各项政令于府、道、县,全名为“承宣布政使司布政使”。因其为各府、道、县之表率,类似古代藩镇之治,因而又被称为“藩司”,转称“方伯”。按照《历代职官表》的解释,明代设置布政使的原因是:“既不能不于府、州之上定一最高级之行政区,又不能不防止离心之倾向,因而特设布政使司……使其专用方面,而不临民;且以都指挥使主军务,按察使典纠核刑名,而布政使复分为左右,以防其专擅。

”由此可见,明代设置布政使,以其为专任方面之官,汇总一方行政,而成为府、州以上行政区。清朝沿袭明朝制度,初设布政使二十,分别是:直隶、山东、、云南、贵州、山西、河南、江宁、苏州、安徽、江西、福建、湖北、浙江、陕西、湖南、甘肃、广西、广东、四川、新疆各一人。后因各地重要性的变化而有所裁撤或增设,如1887年,增设台湾布政使一人,驻台北。

布政使的职责按照清代官制,布政使空缺应开列具题,依例由各省按察使升任。布政使应升光禄寺卿、太常寺卿、太仆寺卿以及各省巡抚(本省巡抚除外)。布政使属于从二品官,头顶镂花珊瑚,朝带镂金元版四,每具装饰一颗红宝石,品级仅次于巡抚。其每年俸银155两,养廉银约一万两,阶称为通俸大夫,命妇封号为夫人。布政使的具体职责,可以分为四项:一、管理下属官员。

省内府、州以下各官,由布政使管理,发放俸禄,考核其政绩并报告督抚,上至吏部;二、承宣政令。朝廷的政务、法令,皆由布政使通知各府、道、州、县贯彻执行,布政使要其表率作用,带头实施;三、管理本省财税。征收赋税,负责财政收支;每十年统计各省户籍、人口、田亩数等,上报户部;四、提调考试,参议本省政务,必要时直接向皇帝报告工作。

明代,各省巡抚并非常制,布政使就是一省长官。清代各省设巡抚,还有总督,布政使就成为督抚的属官。布政使行文督抚时用“详”,称“本司”;督抚行文布政使用“札饬”。承宣布政使司承宣布政使司是布政使的衙署,也就是其日常办公的地方,该司内部机构与属官的设置,因省份的不同而有所区别,主要有如下设置:经历司经历司设置经历,官秩为从六品。

其主要执掌出纳文移诸事,为布政使司署内的首领官,总览官署内部诸多事务。理问所理问所设理问,官秩为从六品,执掌勘核刑名。清朝布政司常设理问者有七个省:直隶、湖南、浙江、江西、陕西各一人,江苏两人。清初,各省理问还设从七品副理问,康熙三十八年全部裁撤。都事清朝在福建。河南二省布政司各设置从七品都事一人,与经历共同掌管出纳文移诸事。

九门提督是什么官?几品官阶啊?

九门提督是清朝比较特殊的一个职位。九门提督虽然也叫提督,但是和清朝的提督却有点不一样。在清朝,提督全称为提督军务总兵官,是一省绿营兵的最高统帅。何为绿营兵?其实是相对于八旗兵而言的。绿营兵,由汉人自成(相对应的八旗兵由旗人组成),军营旗帜为绿色,故而得名。绿营兵虽然也是清朝的常备兵种,但是地位远不如八旗兵,所以就造成了提督一个比较尴尬的地位。

提督为从一品,比起八旗兵一省之统领驻防将军的正一品低了半级,这倒也没啥。驻防将军相对比较独立,不受地方督抚的钳制,但是提督却不一样,他受到总督和巡抚的钳制,哪怕巡抚只是正二品。我们言归正传,回到九门提督这个话题上来。九门提督和其他提督一样,也是武官,其品级初为正二品,后升为从一品。九门提督驻京武官的身份决定了他的重要性。

京城是什么地方?那可是皇帝极其家属生活的地方,不容有失。而九门提督作为京城的第二道防线(第一道防线自然是驻防的八旗劲旅),地位相当重要,因此在清朝,九门提督这个职位,非旗人不能担任,而且非皇帝的心腹不能担任。历史上担任过九门提督之人,无一不是皇帝的亲信重臣,如隆科多、和珅、荣禄等人。试想一下,要是九门提督把城门一关,带兵杀入紫禁城,那是多么危险的一件事情,所以,九门提督历来都是有皇帝亲信之人担任。

九门提督之所以被冠以九门之城,是因为九门提督负责京城内城九座城门的治安和守备任务,这九做门分别是:正阳门、崇文门、宣武门、安定门、德胜门、东直门、西直门、朝阳门、阜成门。守备京师,当然要有足够的人马。九门提督统帅着京师的五个巡捕营(绿营兵),以及部分八旗兵,总人数加起来有2到3万人马,都是精锐之士,战斗力不可小觑。

当然,到慈禧年间,九门提督下面的兵力战斗力退化严重,面对八国联军的进攻根本就行成不了有效的抵抗。九门提督的职权范围相对来说比较的杂,包括巡逻、守夜、执勤、维护治安、抓捕犯人、审讯犯人、消防,同时还有肩负起抵御敌人进攻的任务。如果套用现在的话来说,九门提督有点类似于首都的公安厅厅长同时兼有部分首都卫戍司令的职责,兼顾警察和军队的双重身份。

谁称得上福建十大历史名人比较好?

介绍福建省十位名人,他们是:△邓子恢,福建龙岩新罗区人,新中国成立后,曾任国务院副总理、全国政协副主席职。△陈丕显,福建省上杭县南阳区官连坑人,新中国成立后,曾任中央政法委书记、全国人大副委员长。△方毅,福建厦门人,曾任国务院副总理、全国政协副主席等职。△彭冲,福建漳州人,曾任全国政协副主席、全国人大副委员长、全国人大法律委员会主任委员等职务。

△王汉斌,福建省惠安人,曾任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叶飞,共和国上将,祖籍福建省南安市金淘镇,生于菲律宾奎松省,曾任福州军区司令员,中共中央华东局书记处书记、海军司令员等职。△刘亚楼,福建省武平县湘店乡湘洋村人,开国上将。曾任空军司令员、国防部副部长等职。△杨成武,福建省长汀县客家人,开国上将。曾任中国人民解放军代总参谋长,中共中央军委常委、副秘书长,副总参谋长兼福州军区司令员。

宋代为什么福建人当官的很多,你知道吗?

整个宋朝,福建人当官特别多,如一共诞生了7043名进士。要知道,两宋时期进士也只不过29000名,福建人7000多占据了接近25%。又如在南宋绍兴八年,科举考试的榜单中,福建的莆田考生黄公度就荣获当年的状元。榜眼就是福建莆田陈俊卿,探花就是福建的福州人陈修。宋朝福建人考入进士之多,当官之多,是由这些原因造成的:一 福建在宋朝时候经济发达虽然说“家贫好读书”。

但是,读书本质上是一件耗费钱财、烧钱的投资活动,没有经济基础支撑是很难使读书人在科举考试中获得成就的。福建虽然位居沿海,在宋朝以前是落后的闽越一带,少数民族地区,也是经济欠发达地区。当人们经济都很困难,自然也没有钱读书。两宋期间,伴随着我国政治中心的南移,经济重心也难移,福建也得到大规模开发与建设。尤其是南宋时候赵宋皇室建都杭州,大量北方汉人南迁在福建搞经济建设,使福建由欠发达地区一跃成为宋朝时候重要的财赋来源地之一。

经济的腾飞,也扩大了受教育人口的数量。如当时福建的泉州,在宋元时候就是东方第一大港口,有着“市井十洲人,涨海声中万国商”的盛世情景。当时福建海商有了钱,自然就能供族中子弟继续读书,这样也能扩大读书人的队伍。当读书人多了,出优秀人才的概率也就自然多。二 学术氛围当福建读书人多了,学术上切磋机会也多,交流机会也多,就更好掌握与理解知识,学习能力也就提高,更多的学子就在考试中被优先选中,当官的概率也就提高。

三 宗族上提携由于福建读书人之多,做官的人也增多,这样使主考官喜欢的文章风格,由在官场当官的福建人,流传在福建民间。福建考生熟悉这一种文体,在考试中被主考官看中,就很容易中进士,自然当官的概率也多。四 北方西夏与辽国的侵略宋朝时候北方辽国与西夏不断发生战争。北方读书人大多数是一手拿着剑,一手捧着书。如横渠关学的侯可、游师雄等,都是这一类型的人。

由于北方读书人经常从事打仗,使子孙后代由书生变为战场上的武官。所以,北方读书人学武,也给了大量南方读书人尤其是福建读书人考中进士当官的机会。五 金国的影响由于北方被辽国和金国等少数民族统治,使得北方人考进士入官场的机会更少。如北宋时期,北方士子能和南方士子在官场上是各占一半。在南宋时候,北方的山东、河北一带都是金国的领土。

历史上的于成龙大人是什么级别?有什么依据?

1644年清军入关后,阿济格、吴三桂、多铎等率军乘胜追击农民军,不久多铎又攻占南京,灭掉了弘光政权,占领江南。至顺治七年(1650年),除了云南、福建等地尚有反清势力外,全国基本统一。面对广袤的国土,仅仅依靠满人去治理显然是不可能的。当时清初官员的来源主要有四类:满人、随满人入关的汉人官员、前明留任官员和前明取得功名的科举人士。

被康熙帝称为“天下廉吏第一”的于成龙就是在这一背景下,从前明的贡生一步步成长为从一品的封疆大吏――两江总督。于成龙出生于山西永宁,也就是今天的山西吕梁方山。于成龙生于官宦世家,他的高祖于坦曾在明朝官至巡抚。到了于成龙的父亲于时煌这一辈,家世逐渐衰落,于时煌只是个从九品的官员。家道虽然中落,但对于成龙的家教依然非常严格。

于成龙虽然天资聪慧,但科举之路却颇为不顺。崇祯十二年(1639)的时候,22岁的于成龙参加乡试,只考取了个副榜贡生。直到清顺治八年(1651),35岁的于成龙还是没有在乡试中考中正榜。后来由于于成龙的长兄于化龙早逝,父亲于时煌年老体弱需要人照顾,于成龙受家庭所累,也就没再参加乡试。于成龙的父亲于时煌去世后,于成龙于顺治十八年(1661)以贡生的身份参加了官员选拔考试,最终被任命为罗城知县。

这虽然只是一个正七品的职位,但年已四十四岁的于成龙终于踏入仕途。得知于成龙的这一任命时,他的家人和朋友都反对他前去就任。因为罗城地处偏远,瘴瘟盛行,民风彪悍。可是于成龙不顾亲友的劝阻,别妻离子,背负行囊,踏上行程。到达罗城后,环境的艰苦超出于成龙的想像。县衙只是几间破败的草房,于成龙平时只得居住在关帝庙里。

其中于成龙的一个随从身染瘴气而亡,其他随从也心有余悸,纷纷离于成龙而去。既来之,则安之。于成龙迎难而上,立志改变罗城面貌。于成龙扎根罗城,在罗城做了七年的知县。七年来,罗城在于成龙的治理下,社会秩序井然,民生大为改善,罗城成为广西的模范县。于成龙的顶头上司广西巡抚金光祖可以说是他人生的贵人。金光祖是一个非常爱才的官员,他对于成龙的才能非常赏识。

康熙六年(1667),金光祖向当时的两广总督卢兴祖推荐于成龙为“卓异”。所谓卓异,故名思意就是政绩突出有卓越才能的官员。于是,这一年于成龙作为广西唯一的卓异,升任合州知州。按照清朝的官制知州是从五品的官阶,这样,五十岁的于成龙以自己的实干用了七年的时间连升三级。于成龙接任的合州当时由于战乱影响,民生凋弊,人口只有百余人,赋役却非常沉重。

于成龙到任后,大力革旧布新,号召百姓垦荒,又别出心裁地出台借给百姓耕牛和种子的措施,奖励农耕。很快人口和耕田出现回升,社会经济得到发展。由于于成龙在合州任上的出色表现,康熙八年(1669)于成龙又被提拔为黄州府同知,同知是知府的副职,官阶为正五品,于成龙在两年的时间内,官阶再升一级。在任黄州府同知期间,于成龙主要负责社会治安工作,他当时扎根麻城,亲自到民间访问调查,取得一手材料,破获了许多大案,严惩了大量贼寇,对草寇起到威慑作用。

于成龙早年科举失意,但在踏入仕途后,屡得上司赏识。前面说过,他在任罗城知县时,被上司金光祖欣赏,举卓异,升任合州知府。在康熙十二年(1673)时,于成龙在黄州同知任上又被湖广巡抚张朝珍垂青,再次被举“卓异”,升任福建建宁知府,官阶为从四品,但很快又临时调任为武昌知府。因吴三桂军进攻湖南,于成龙受命建浮桥便于清军渡河。

但浮桥却被洪水冲毁,于成龙因此获罪革职。此后于成龙又因招降叛军刘君孚官复原职。后于成龙又任黄州府知府等职。康熙十七年(1678),六十一岁的于成龙被授为福建按察使,这是一个正三品的职位。次年,于成龙就因政绩突出获福建总督姚启圣、巡抚吴兴祚举“卓异”,这是于成龙为官生涯中第三次被举卓异。很快于成龙被升任福建布政使,官至从二品。

此时六十二岁的于成龙已年老体弱,多次想告老还乡却得不到朝廷的准许。此后于成龙又任直隶巡抚、两江总督。康熙二十三年(1684)四月,六十七岁的于成龙积劳成疾,在两江总督任上离世。于成龙离世前的职位是两江总督,总督的官阶一般为正二品,但康熙二十年的时候,康熙帝在任命于成龙为两江总督时,加兵部尚书衔,这样于成龙的两江总督就升格为从一品。

出生于福建省的明星、名人、科学家和著名主持人有哪些?你最喜欢谁?

出生于福建的明星、名人、科学家和著名主持人有哪些?你最喜欢谁?福建历史上的名人众多,如郑成功、施琅、俞大猷、李光地、潘承家,开国上将杨成武、叶飞、刘亚楼都是福建人。这里主要介绍福建籍的开国中将,排名不分先后。郭化若(1904—1995),福建福州人,开国中将。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曾任红四军第2纵队代纵队长,红四军2纵队参谋长,红一方面军总司令部参谋处处长,军委总参谋部参谋处处长、第二局局长,抗大步兵学校教育长等职。

参加过赣南、闽西游击战争,参加文家市、长沙、吉安等战役战斗,第一至第五次反“围剿”斗争和长征,协助指挥第二、第三次反“围剿”作战。抗战时期,曾任军委编译处处长,军委总参谋部第一局长,军委总参谋部第四局局长,抗大第三分校校长等职。解放战争时期,曾任鲁南军区副司令员兼前敌指挥部指挥,华东野战军第6纵队副司令员,第三野战军第9兵团政委等职,参与指挥鲁南战役,参加过豫东、淮海、上海等战役。

新中国成立后,曾任上海防空司令部司令员兼政委,华东防空部队政委,南京军区第一副司令员等职。1955年被授予中将军衔。张南生(1905-1989),福建省连城人,开国中将。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曾任红十三军第2团政委,红五军团第13师37团政委,国家保卫总队政委,红三十一军政治部组织部部长等职。参加过文家市、吉安、赣州、漳州等战役战斗和苏区历次反“围剿”作战和长征,长征中三过草地,两次翻越大雪山,到陕北后参加过山城堡战役。

抗战时期,曾任八路军第129师386旅771团政委,八路军129师政治部组织部部长,八路军野战政治部组织部副部长等职。参加过长生口、七亘村等战斗,参加过百团大战和反“扫荡”作战,开辟晋冀鲁豫根据地的斗争。解放战争时期,任晋冀鲁豫军区政治部组织部部长,华北军区政治部组织部部长等职。参加过上党、晋中等战役。

新中国成立后,曾任华北军区政治部副主任,志愿军第20兵团政委,北京军区副政委等职。1955年被授予中将军衔。罗舜初(1914-1981),福建省上杭县,开国中将。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曾任红一方面军司令部参谋,红四方面军司令部2局科长、代局长等职。参加过苏区第四、五次反“围剿”作战和长征。抗战时期,曾任八路军第一纵队参谋处处长,鲁中军区司令员兼政委等职。

率部与日伪军作战,收复鲁中大块国土,参与领导鲁中根据地的巩固与发展工作。解放战争时期,曾任辽东军区副司令员兼参谋长,东北民主联军第三纵队政委,第四野战军第40军政委、军长等,参加开辟东北解放区和辽沈、平津、渡江战役,解放武汉、株洲等重要城市。新中国成立后,曾任海军参谋长、第二副司令员,国防部第十研究院院长等职。

参与氢弹试验和发射人造地球卫星的组织领导工作。1955年授予中将军衔。罗元发(1910—2010),福建龙岩人,开国中将。曾任西北军区空军司令员,北京军区副司令员兼军区空军司令员等职。1955年被授予中将军衔。袁子钦(1908—1968),福建上杭人,开国中将。曾任志愿军第3兵团军政委,解放军总政治部干部部部长,总政治部副主任等职。

1955年被授予中将军衔。傅连暲(1894—1968),福建汀州人,开国中将。曾任军委总后勤部卫生部第一副部长等职。1955年被授予中将军衔。苏静(1910—1997),福建漳州龙海人,开国中将。曾任中南军区副参谋长,解放军总参谋部军务部部长等职,1955年被授予中将军衔。刘忠(1906—2002),福建省上杭县人,开国中将。

曾任西康军区司令员,川西军区司令员,解放军军政大学副校长等职。1955年被授予中将军衔。陈仁麟(1913—1994),福建龙岩县人,开国中将。曾任广州军区政治部主任等职。1955年被授予中将军衔。二、福建籍科学家侯德榜,(1890—1974),福建闽侯人,杰出化学家,侯氏制碱法创始人,中国重化学工业开拓者。

1955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张钰哲(1902—1986),福建闽侯人,天文学家。“中华”小行星的发现者,中国近代天文学奠基人。1955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郭可信(1923—2006),出生于北平,祖籍福建福州,物理冶金学家、晶体学家,1980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还是瑞典皇家工程科学院外籍院士。

王绶琯,1923年生于福建福州,天文学家,中国现代天体物理学的奠基者之一。1980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还是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陈景润(1933—1996),福建福州人,当代数学家。1973年发表了(1 2)的详细证明,对哥德巴赫猜想研究有重大贡献。1981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

卢肇钧,1917年生于福建福州,土力学家,铁路路基土工技术主要开拓者之一。1991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梁敬魁(1931—2019),福建省福州市人,物理化学家,1993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化学部学部委员(院士)。陈杰,1965年生于福州福清市,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专家,同济大学校长,2017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李儒新,1969年生于福建建瓯市,中国科学院上海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所长,上海科技大学副校长,2017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三、福建籍明星和主持人张静初、姚晨、叶一茜、梁静、龚蓓苾、秦俊杰、陈赫、李炜、欧豪、金池、陈飞、阮丹宁、刘楚恬、郑罗茜、李密、乔薇、谢颖颖等。郑莺燕,出生于福州市,中央电视台支持人,主持过《综艺快报》《梦想中国》《午夜新闻》《法治在线》等大型直播栏目,是中央电视台优秀主持人。

  • 姓名:
  • 专业:
  • 层次:
  • 电话:
  • 微信:
  • 备注:
文章标题:刘浩是什么电视剧,福建刘浩是什么官
本文地址:http://www.55jiaoyu.com/show-487100.html
本文由合作方发布,不代表展全思梦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展全思梦

热门文档

推荐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