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地产大亨开始,怎么那么多房地产招人

从地产大亨开始,怎么那么多房地产招人

然后,又不得不重新招人进来填补。因为收费不合理!以前一套房子五万块钱,两个点儿,收200块钱,相当于一个人半个月工资,现在,一套房子200万,是收两个点儿,40000块钱!相当于一个人的一年工资,想一下吧,谁能不生气?房子涨价有很多因素,中介费也跟着房价涨了,这真的太气人了!买一套房子,跑前跑后,大概拿个3000元佣金就行了,也就是相当于别人一个月工资,已经不错了!一个月卖两套房子,就已经是高收入了!那么多房产中介,一个月挣了几十万,想想吧,是不是如同吸血鬼的马仔?吸血鬼狂吸血,他顺道狠狠咬几口,吸血鬼的马仔,无论何时,都不会招人待见的!!!。

为什么房地产行业一直在招聘?

“房地招聘的奥义,一般人我不告诉TA”——地产老司机汤波虎简简单单的几条,就给你说清楚。企业内部,HR有吓人的需要——”不好好干,不好好加班,一大群人等着的“”地产项目公司了解下“——房地产以项目注册当地公司,缴纳当地政府税金,以项目组建团队,扩张人员,只要有新的拿地,基本上都会有招聘,基础岗位一般当地招聘。

”人啊,总是往高处走的“——奈何房地产也分央企,国企,民企,大型的,微小的,是凤凰总是会去镀金的;你走了,我还是得招新人不是?淘汰,在所难免的。——企业不是收容所,达不到指标,你就爬呗,年纪大了,你就走呗;总得给新人,给有能力的人腾出来位置不是。高速的人员流动是生存必须——房地产销售,房地产中介,人员流动越大反而越活跃,一个没有人员流动的销售中心或者中介店,几乎是在守死盘,死守盘,最后没了。

各大地产公司都是如何招人的?

地产公司和其它公司招聘渠道基本没有区别,一般知名房企常用的无非就是几下几种渠道: 1、招聘网站。2、校招会。3、不定期项目现场招聘会(一般项目启动前期用)。4、内部推荐(熟人介绍)。5、猎头合作(使用频率相对较少)。一般在人才市场招聘会上,很少看到房企的招聘。针对公司职能管理人员,其实网络招聘和项目现场招聘会基本能满足需求,校招会或内部推荐及其它渠道只作为辅助性招聘渠道。

为什么碧桂园要招聘那么多博士生?

碧桂园不多招博士难道要多招专科生才对吗?房地产不需要那么多高学历难道只需要售楼的小妹吗?1碧桂园的人才引进计划据公开的一些资料显示,九品职麻官发现碧桂园最近几年的动作其实不少,而且人才引进计划我觉得还值得有些企业学习。比如碧桂园2013年提出了“未来领袖”计划,准备在全世界引进100名博士,2016年底的时候,碧桂园已经有了400名以上的博士员工,而且这些博士不乏剑桥大学和哈佛大学之类的世界名校。

到了今年,碧桂园更是提出了“千名博士在岗”计划,而且据网上信息现实,很多博士甚至从体制内辞职加盟碧桂园成为地产操盘手了,而且这些博士在碧桂园发展的还很不错,比如很多已经是区域城市的执行总裁或者项目总经理之类的。总之,看起来碧桂园的人才引进计划我觉得没有受困于僵化的制度,反而更加灵活,貌似给这样一家大型企业注入了一股生猛的力量。

2为什么引进那么再反观这个问题本身,为什么碧桂园要引进那么多博士生?我觉得作为企业来说,要引进人员自然是对人员有需求,比如你要引进项目经理,那么自然应该是你们公司正好很急需或者欠缺项目经理人才,而之所以要引进很多博士,自然很可能是需要博士生来改变一下公司现有的人才知识结构等等。总之,在人力资源市场上,供给和需求都是紧密相关的,有需求自然有供给。

那么看看碧桂园近年来的发展,不可谓不迅速,而这迅速扩张,从北上广到新加坡马来西亚,再到一线二线甚至三线城市的扩张,光靠一批专科本科生打天下,估计碧桂园已经感到有些忧虑了,所以从本部集团再到区域公司决策层,急需高智商、高水平和高能力的高端人才来推动,甚至有些迫在眉睫了,也就很好理解为什么要引进了。3好处和坏处引进博士生的好处,自然很明显,比如博士生自带光环,加上丰富的人脉资源和学识水平以及政策水平和能力等等对于企业发展都是有益的,那么引进博士还有坏处吗?我认为还是有的,比如一大批博士员工的引进,会让中层管理人员尤其是本科及以下毕业的底层管理人员产生一种向上无望的感觉,因为大家肯定会觉得这些博士生就是未来的领导了,而我们作为一线人员无论怎么努力都不会达到那个高度,从而会影响底层员工的工作积极性。

另外,大量博士员工的引进,有可能会在一定程度上导致高层领导重理论轻实践,重思维轻动手,从而可能会引发比如坐而论道和纸上谈兵的人多了,但是实践操作和一线管理的人少了这样一种弊病,比如最近碧桂园发生的一系列事情,说不定就和底层一线人员工作积极性下降等有关系呢?当然九品职麻官相信,碧桂园作为一家赫赫有名的大型房企,其内控体系应该已经足够健全,大量引进博士以及相应的弊端应该都有一定的预防措施吧。

房地产中介为什么天天都在招人,真的很赚钱吗?

作为一个深耕房地产几年的人来回答。为什么房产中介天天招人,真的很赚钱吗?这样说吧,基本上所有销售行业都缺人,优胜劣汰,适者生存。再说回房地产,这个行业也像很多销售行业一样,天天招人,有句话很适合房地产行业,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人员流失率很大,十个能留下两个就不错了。这就可以解释为什么天天招人,赚不赚钱的问题了。

二八定律嘛,哪一行都改变不了的,况且房地产这行业更是极端化。再说回我自己吧。2015年初因为不满当时的工作决定离职去做销售。做房地产销售也不是最初的想法。后来招聘房产销售的天天打电话给我,不同公司都打电话给我,说的都差不多,努力了,轻轻松松一个月上万。我一听,这行真那么赚钱吗,还上万。经不住诱惑啊,我就来到了房地产公司。

刚来啥也不懂,领导说什么就做什么,刚来前一个星期,天天跑盘,行话叫“走西”,就是熟悉周边楼盘的意思。因为当时是做二手中介,整整走了7天,脚都磨出血泡了,那也得咬牙坚持着,这跟我不服输的性格有关。这一坚持就是差不多5年了,中间无数次想过放弃,即使我做到销售总监的时候都想过。其中的辛酸就不言而喻了。很幸运,我是二八定律那里面的二货,哈哈。

不管什么年代,房产中介为什么总是这么招人嫌弃?

因为收费不合理!以前一套房子五万块钱,两个点儿,收200块钱,相当于一个人半个月工资,现在,一套房子200万,还是收两个点儿,40000块钱!相当于一个人的一年工资,想一下吧,谁能不生气?房子涨价有很多因素,但是中介费也跟着房价涨了,这真的太气人了!买一套房子,跑前跑后,大概拿个3000元佣金就行了,也就是相当于别人一个月工资,已经不错了!一个月卖两套房子,就已经是高收入了!但是那么多房产中介,一个月挣了几十万,想想吧,是不是如同吸血鬼的马仔?吸血鬼狂吸血,他还顺道狠狠咬几口,吸血鬼的马仔,无论何时,都不会招人待见的!!!。

感觉现在房地产的工作好难找,做房地产工作的兄弟们都怎么样了?

我的坎坷之路,今年下半年来一直在找工作,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目前还在原地转悠。毕业后一直做施工,前几年面了一个10强地产,经过了几轮,当时可以直接办手续了。但阴差阳错,现在单位项目的生产经理高升了,我被顶了上去,一直到现在还是在做施工。目前已经算是现场负责人了,转机是今年的七月底,集团决定让我去新项目主持工作,本是好事,可建设单位是前阵子暴雷的那家,不过那时候还没有彻底的暴雷,只是有苗头,但我习惯性的关注地产形势,并且,我的同学有他们的合作方,信息获取相对简单。

详细了解后,我一身冷汗,我不想第一个正式主持的项目就把自己的职业生涯搞臭了!公司层面也比较坚定,没得选择,我只好一边上任,一边尝试着投简历。投着投着,地产形势越来越崩溃,简直呈“揭竿而起”的态势,网投了大概有200份,主要是方向是开发口,也有个别的施工单位。开发单位给面试机会的有三个,不过因为疫情的原因,都是网面,不过只有一个进入进入二面,三面前找了找关系,后续人力上给通知说暂停下一步招聘,重启了一定给会给我通知。

又后特别见了一下地产公司的领导层,算是走了个内推程序,不过事情过去一个多月了,仍然杳无音讯。施工单位打电话的三四家吧,我都否了,感觉整体还不如我们这,都是短平快的小项目,薪资待遇高,但很容易面临二次失业,最起码在本单位,我不至于被劝退。猎头给推了三家施工单位,待遇挺好的,有一家如果前几年我肯定去了,现在两个孩子,肯定不能天南地北了,我的活动区域最多扩散到不出中部区域,如河南、湖北两地?再远了,就不合适了,或许再过几年可以。

现在的地产日子很不好过,随之而来的,施工也不好过,压缩编制、裁减人员正在暗潮汹涌,某大的“停工留职”,还有其他劝退手段层出不穷,为这个行业带来了肃杀的气氛,每个人都人人自危。那面对如此局势,该如何破局呢?等待!如果没有更好的出路,一定要耐心的等待,不要急,没有下一家千万不要负气出走,没有回头路。如果已经深陷泥潭,年前是“百废不兴”,年后是大量的应届毕业生,他们的待遇要求更低,反应更灵活,接受能力强,可塑性好。

为什么大街小巷的二手房地产全年都在招人,而且底薪都是3000甚至更多还招不上来人呢?

房地产中介门店几乎全年都在招人,而且还是3000底薪,但还是不容易招到人。说下对这个问题的看法,供大家参考。一、中介门店为什么全年都在招人?之所以一直都在招人,可能是以下一些原因:01、干中介是个体力活中介是劳动密集型行业!人多力量大!中介要做业务,必须要先获得房源,不断地挖掘房源;房源跑回来之后,还需要不停地推广和带看;但客户往往看很多次都不一定成交,很多时候都是无用功!而且客户带看的话,既需要时间,又需要更多的人带客户。

当然,客户签约了,中介工作并没有完成,还需要办理产权过户,缴税,去银行办贷款,贷款办完,还需要交接房屋,查水表、电表之类的。可见,中介工作是体力活,体力活自然需要人多。02、中介人员流动性大中介往往都是不断在招人,招进来感觉业务都还没完全熟悉,可能这人就招呼不打一声就走了。然后,又不得不重新招人进来填补。

这就是中介行业的特点之一,人员流动性太大了,不管是大中介,还是小中介,基本都是这样的特点。03、新房业务靠规模效应如果中介想承接一手房销售,开发商往往会要求中介的员工规模。就本地而言,如果有300以上的员工,承接一手楼盘基本上是没有问题的。而如果员工很少,只有一、二十个,甚至更少,一般不能做一级渠道,只能做二级渠道。

这就意味着,缺少团队规模效应,难以做一级渠道,也就会损失相当部分的佣金收入。04、其他考虑极少数不良中介不断招人,已经超越了主业本身,可能想利用人多优势玩“资金套路”。比如,有的中介公司会扣下员工的佣金收入作为保证金,假如每人扣1万,300个员工的话,就是300万,用300万资金去投资或盈利,获得的收益可能已经够维持这些员工的基本开支了。

但是,这些员工还在做业务,就会有收入进来。如果10个员工,每月有3、4个人开单,基本业务收入就可以维持店面运营;但如果是300个员工,其中有70、80个人开单,即便其他剩下的人不开单,叠加300万保证金的收益,这样的盈利能力无疑是几十个员工远远不能比的。另外,再搞一个食堂,承包300个员工的中餐和晚餐;再搞一个公寓,承接300个员工的房租,等等。

是不是员工越多,公司盈利能力就越强?所以,中介公司往往都希望员工越多越好,不管是做业务,还是做生意,都会更好。二、为什么3000的底薪还是很难招到人?可能是以下一些原因:01、中介职业“不受待见”中介行业门槛低,不管是进来开店淘金的,还是进来做业务赚钱的,有些素质确实不高,很容易“背叛”,很容易“短视”,很容易搞成“一锤子买卖”!进而造成“一颗老鼠屎烂了一锅汤!”所以,少部分中介的欺诈、忽悠、背叛、争斗,甚至卷款跑路的犯罪行为,严重损害了中介行业的整体形象,导致社会对中介职业有“偏见”,也就导致中介不容易招到人。

02、中介很苦,很多人都吃不了这份苦干中介确实很苦,需要像“小蜜蜂”一样勤劳!但这对于伴随优越物质生活成长起来的90后、00后来说,很多人都吃不了这份苦!03、中介需要脸皮厚,但很多人都脸皮都比较薄比如,在马路上举牌,跟车跑,“死缠烂打”地推销,一次次被拒绝,但又不得不一次次鼓起勇气去推销,这不仅需要勤劳,更需要“脸皮厚”。

当然,晚上10点多,甚至11点还在打电话卖房子的,确实已经不是脸皮厚的问题了,已经影响到接电话人的正常作息,就需要停止,否则,可能会遭到骚扰投诉。04、收入不稳定中介行业几乎是“靠天吃饭”!每天、每月,每个人都不能保证自己一定开单,但家庭各项支出都固定会有,这种经济压力是很大的,这从疫情期间,中介行业从业人员大量流失就能看出来。

对片区或大区销售人员来说,销冠往往是极少数,要进入前三甲都很难,多数人还是在“温饱线”挣扎!这种收入状况也就难以长久地留住人才,想招人也就很难。05、职业前景不确定应该说,做中介的,不管是做老板,还是做员工,很少有抱着这个行业过一辈子的。即便是像世联行这样的上市中介公司,依然不敢保证自己能干一辈子中介。

06、其他因素比如,有些不良中介公司虽然给出了底薪3000,但是各种“框框套套”太多,实际工作下来,一个月可能只能拿到1000多,有的可能全部都拿不到,甚至还要倒贴钱进去。所以,中介公司即便开出了底薪3000,但还是不容易招到人。三、如何看待中介?对招人、留人有何建议?01、如何看待中介?存在就是合理!365行,行行出状元!不管是哪个行业,都能干出成绩!不管是哪个行业,只要踏实做事,诚信做人,我认为,都是值得尊重的!反之,业主给予了足够的信任和尊重,公司给予了足够的信任,作为中介或中介人员却辜负了这份信任和尊重,不管这样的中介赚了多少钱,都只是渣渣而已!02、对招人、留人有何建议?中介流动性大,不管是招人,还是留人,都是奔着赚钱来的,只要不辜负这份期待,将心比心!我想,不管是招人,还是留人,都不会太难。

  • 姓名:
  • 专业:
  • 层次:
  • 电话:
  • 微信:
  • 备注:
文章标题:从地产大亨开始,怎么那么多房地产招人
本文地址:http://www.55jiaoyu.com/show-618931.html
本文由合作方发布,不代表展全思梦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展全思梦

热门文档

推荐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