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涌“郑氏宗祠”,位于深圳中心,紧邻世界500强,700年无人敢拆

大涌“郑氏宗祠”,位于深圳中心,紧邻世界500强,700年无人敢拆

原标题:大涌“郑氏宗祠”,位于深圳市中心,接近世界500强。700年来没人敢拆。

是中国最好的祠堂。

它已经走过了700多年的历史,见证了无数的风雨。

它位于深圳南山区黄金地段,毗邻高科技园区和万象天地。地处寸土寸金,地价2万每平米,却占了350平米。

外观古朴,保留明清建筑风格,与现代建筑环境格格不入。

至今没人敢动它,也没人敢提“拆”字。有村民曾调侃,“只要有哪个公司要拆祠堂,他们就会毫不犹豫地买下那个公司,以此来取消拆祠堂的决定。”

它就是深圳大涌的郑氏宗祠。

这座祠堂是独具岭南特色的广式建筑风格。打开前门,可以看到雕花屏风和木质校台。抬头可以看到鱼脊的砖木框架和细致的亭雕。它非常漂亮。工艺太神奇了。

从祠堂门口的界碑可以知道,这座郑氏宗祠建于宋末元初。经过历代的修缮,现在整个建筑呈现出明显的清代风格。“三开间三进深”的布局将祠堂分为头门、主广场、前廊、后廊、正殿的结构,呈四边形结构。

大宋郑氏宗祠已成为深圳市文物保护单位,也是中国最大、最早的宗祠。

关于这个祠堂的由来,还有一个深刻的历史文化背景。郑是中国最早的姓氏之一,距今已有2800多年的历史。也源于古姬姓,周朝时姓郑。

公元前806年,郑桓公被西周宣王姬静封为郑国开国君主,谥号“桓公”,史称郑国。郑国的历史长达431年,历经14代,23位国王。这也是郑姓的由来。

在宋朝熙宁三年,也就是公元1007年,郑桓公的后代,一个名叫郑百锋的人,通过了北宋的进士考试。他的儿子郑茂也很有才华,在深圳开创了第一代基业,并被封为“关公”。

后来在郑茂的孙子第八代,又冒出了一个能人,叫郑胜举。他在祖先的基础上再一次扩大了疆域,创造了非凡的业绩。他死后,后人修建了郑祠堂。

大庸郑氏宗祠最后一次建成是在2017年。当时在全国范围内举行了一次募捐招募活动,有很多来自全国各地的郑国人参加。

从文化层面来看,祠堂绝不是一座建筑,更多的是承载着几代人对家族的依恋和寄托,甚至“根”就是根文化的传承和延续。

目前,大庸郑氏宗祠作为文保单位,平时大门紧锁,游人不多。

但是,每一个家族在祭祖和子孙的婚丧嫁娶、生日祝寿时,都会在祠堂里举行重要的家族活动。

每年元宵节前后,为了庆祝家族的诞生,郑氏宗祠都会举行传统节日——丁节。

在这一天,生男孩的家庭会庆祝孩子的生日,在祠堂里烧香、点蜡烛和灯笼,祈求更多的孩子和更多的祝福,并邀请同宗的长辈和亲戚在家里吃丁凯茶(也叫菜茶),以祝贺田丁。

据文献记载,大庸郑氏家族是深圳最早的移民之一。历史上有许多名人。如今大庸郑氏后裔多分布在珠三角、港澳等地。

目前,祠堂已成为研究移民发展史和深圳经济、文化、社会状况的生动的文化资料,具有一定的价值。

读者朋友们,你们如何看待「深圳郑氏宗祠」?如果你喜欢这篇文章,请转发给你的收藏~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 姓名:
  • 专业:
  • 层次:
  • 电话:
  • 微信:
  • 备注:
文章标题:大涌“郑氏宗祠”,位于深圳中心,紧邻世界500强,700年无人敢拆
本文地址:http://www.55jiaoyu.com/show-6496.html
本文由合作方发布,不代表展全思梦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展全思梦

热门文档

推荐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