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air,小米air如何重新配对
小米air2怎么连接手机自苹果推出无线蓝牙耳机AirPods开始,近几年国内手机厂商纷纷效仿。2019年9月24日,小米就发布了小米真无线蓝牙耳机Air2。那它怎么连接手机使用呢? 小米air2怎么连接手机?1、将手机上的蓝牙功能打开。2、将耳机放入充电盒中,长按充电盒上的功能键,当白色指示灯闪烁时进入配对模式。3、在手机的蓝牙设备搜索列表中点击耳机名称即可。
楼主你好,很高兴为你解答,这个不可以的呢,首先,apple watch有自己独占的app。 另外,sdk发布watchkit开放各种手表接口给开发者调用(如bmwi,手表可以查看宝马i系汽车的状态。进行简单的操作.例如锁门),apple watch 有 nfc防水 并且支持iphone5以上机型 支持iphone 5 5c 5 s 和 iphone 6 和iphone6 plus,尼亚祝楼主生活愉快。
2,小米air如何重新配对小米air2怎么连接手机自苹果推出无线蓝牙耳机AirPods开始,近几年国内手机厂商纷纷效仿。2019年9月24日,小米就发布了小米真无线蓝牙耳机Air2。那它怎么连接手机使用呢? 小米air2怎么连接手机?1、将手机上的蓝牙功能打开。2、将耳机放入充电盒中,长按充电盒上的功能键,当白色指示灯闪烁时进入配对模式。3、在手机的蓝牙设备搜索列表中点击耳机名称即可。
3,小米笔记本air开机密码怎么设置方法如下:一,首先进入Win10笔记本桌面界面,然后使用 Win + R 组合快捷键打开运行命令框,并在打开后面键入:netplwiz 完成后,点击下方的“确定”打开用户账户设置,如图。二,打开Win10用户账户设置后,将“要使用本计算机,用户必须输入用户名和密码”前面的勾去掉,如图。三、取消勾选后,系统会弹出一个输入开机密码确认界面,输入开机密码完成后,点击底部的“确定”保存更改。
如果你设置的密码里含有字母 则弹出的键盘一定是有字母的全键盘还有你的密码是全数字的才会是9宫格数字键
一,首先进入Win10笔记本桌面界面,然后使用 Win + R 组合快捷键打开运行命令框,并在打开后面键入:netplwiz 完成后,点击下方的“确定”打开用户账户设置二,打开Win10用户账户设置后,将“要使用本计算机,用户必须输入用户名和密码”前面的勾去掉
4,小米air与pro区别大吗1、小米air与小米pro价格不同
小米air2019 i5 8G 256G PCIe款目前小米官方售价为4999元。
小米pro GTX i5 8G 1050MAX-Q 256G版目前小米官方售价为5999元。
注:时间为2019年8月22日。
2、小米air与小米pro屏幕大小不同
小米air2019款屏幕大小为13.3英寸,显示尺寸为293.76mm×165.24mm,超窄边框:5.99立方毫米,FHD全高清屏,分辨路为1920×1080(166pi),170°广视角,16:9宽屏。
小米pro GTX版为15.6英寸屏幕,显示尺寸为344.16mm × 193.59mm,超窄边框:6.52mm2,超高屏占比:81.5% FHD全高清屏,分辨率:1920 × 1080 (142ppi),178°广视角,300nit亮度3,800:1对比度,16:9宽屏,72%NTSC色域 。
3、小米air与小米pro的音频有区别
小米air2019声卡为Realtek ALC255 AKG特别定制双扬声器,专业级喇叭单元,超大功率2Wx2,支持电脑和耳机环绕声效果,高保真24kHz,48kHz 音频回放,支持具有线控功能和麦克风的耳机(苹果耳机除外)。
小米pro GTX版声卡:Realtek ALC298 扬声器:哈曼Infinity?定制双扬声器,专业级喇叭单元,超大功率2.5W×2,音效系统:杜比?全景声* (Dolby Atmos)5。
4、小米air与小米pro的尺寸重量不同
小米Air 2019款长:309.6mm,宽:210.9mm,薄:14.8mm,重:1.3kg,全金属机身,135度开合。
小米pro GTX版长 360.7mm; 宽 243.6mm; 薄 16.9mm,约2.0Kg(含电池,具体重量依据产品出货配置为准),全金属机身,140°开合。
参考资料来源:小米官网-小米笔记本Air 13.3″ 2019款
参考资料来源:小米官网-小米笔记本Pro GTX版
5,小米 air 12.5英寸core m-7y30 4g 128g好吗小米这款12.5寸的笔记本配置为Intel Core M3处理器,4GB内存+128GB SATA SSD硬盘。个人认为定位为商务本。其配置来说,只能充当商务办公来使用。如果想体验游戏性能,是不太适合的。
性能总体来说还是不错的。拿来商务办公使用就很好,如果是想体验游戏性能,就不太合适了。小米air 12.5英寸core m-7y30 4g 128g的参数配置:系统:Windows 10分辨率:全高清屏(1920×1080)显卡类别:集成显卡屏幕尺寸:12.5英寸内存容量:4G待机时长:9小时以上游戏性能:入门级显卡型号:其他处理器:Intel CoreM特性:窄边框,背光键盘系列:小米 - 小米Air裸机重量:1-1.5KG硬盘容量:128G固态显存容量:其他厚度:10.0mm—15.0mm分类:轻薄本商品毛重:2.15kg
6,小米笔记本Air(12.5英寸)之前的测评怎么样?个人不考虑这些新品牌的!也不便宜的。~~本子选择看需求,得用啥软件就会有啥需求,需求决定硬件选择档次!硬件档次则决定价格。只有需求可以满足的本子才能选择!这个必须自己去了解清楚!~~~~附送读物,自己参考。~~下面并不直接告诉你如何,只是告诉你怎么去弄懂!有些授人与渔的说。这些是笔记本电脑(含二手)购买前可了解的内容,为回答和本子有关的通用问题而弄,能看懂我说的内容,购买笔记本电脑肯定不会给人感觉是新手的:一,了解自己的需求,实际是要使用的软件对电脑性能方面的需求。性能方面主要内容:1,处理器:办公用途,平面设计类,3d渲染方面吃处理器的能力。2,显卡:游戏,3d设计建模类吃显卡能力。3,内存:不管那种需求,内存容量都是需要有合理的选择,最好有扩展。4,其他:游戏本,办公本,便携本不管啥本,选择都必须满足使用条件为前提!需求因人而异,不管大人小孩,职员或者学生,或男或女或中性!且必须为性能留有足够的余地,毕竟电脑买下来,硬件固定而软件不断进步!二、什么笔记本好的说法。1,性能方面,上面懂了就懂进行比对!可以网络搜索本子处理器,显卡天梯图去比较相关的性能层次信息,必要搜索相关评测跑分!2,品牌不能选择太低,太低有固件坑驱动坑!是否有坑直接官方网站下载就能了解!如果官方网站驱动分类详细,更新频繁,日期新旧都有,说明没坑!一个大包包罗万千的肯定是有坑的品牌。3,品牌太高性价比不高!所谓的性价比排行其实也是品牌排行而已,就对电脑不熟悉的,品牌很重要,就个人对定位不高不低台系本子会比较喜欢。4,选择轻薄本类必须知道由于本子内部构造紧凑,集成度高,遇到故障可能维修费高昂!厚重的机器在性能和散热方面肯定更优且价格会比轻薄本便宜。5,屏幕方面材质,响应时间,刷新率,色域等方面信息,最好按眼看为实。厂商这方面内容不够透明!在很多时候需要多花时间去了解这些信息的说,特别是设计或游戏需求的!三,一些购买方面的内容。1,笔记本电脑价格方面一定要货比三家讨价还价,网站产品库的价格可以参考,但产品库记录的多数是发布价格,无法贴近现实价格,都偏高(联想小新14 2019个人最近下手r5 3500u的8g+512g+1t的IPS屏,3.6k多到手,而网络最高大致4.5k多,差距20%以上,所以别问啥性价比)。2,(这下面是8年前的经验了,奸商横行吖,现在得压2成)品牌官方商城的价格可以参考,不过价格个人觉得比某宝私人店的价格至少贵一成,或者说某宝私人店至少可以按品牌官方店价格压一成买到(不过私人店购买至少要懂我说的内容,且不能贪便宜)!类如某东自营这些大网络商城的价格也可以参考,一样比较贵,很可能和品牌官方挂差不多。现实中实体店价格肯定挂价高,但好处就是可以看到实体机,当然不妨实体店体验下。3,主流(性能)机大致都是5k元范围起的说,至少目前以来是如此!就当前i7八代处理器+gtx1066显卡的机器属于当前主流档次,吃鸡至少需要这个档次的机器。4,中关村产品库地址如下,这里你可以按自己的喜好选择各种条件筛选!类如下面的选择条件是:某些品牌,i7九代处理器+gtx1660ti显卡!http://detail.zol.com.cn/notebook_advSearch/subcate16_1_m160-m223-m227-m133-m234-s7923-s8076_1_1_0_1.html#showc四、购买后的一些内容。1,准备aida64中文最新免装版等检测工具,收货后第1时间检测本子的信息(当然要学习如何看)和官方提供的信息进行比对,避免机器给偷龙转凤,狸猫换太子的说。2,对电脑进行24小时烤机!环境温度越高,烤机的效果或者越好!3,事先准备好系统纯净安装包,本子官方驱动,杀软,必须软件等等工具,在上面的测试ok后可以开始给机器折腾一个纯净完美的系统!个人一般重新弄系统软件啥的会花费一个星期的时间,测试妥当做好系统备份后才会开始用机器工作或玩耍。折腾系统过程建议记录,方便日后恢复时候参考!五、其他内容。1,二手本子:二手电脑每用一年价格减半算为至少,了解对方啥时候购买,购买价格可以进行折算,最后看成色打折,如果机械硬盘要检测硬盘健康,必要把硬盘完全排除在外!2,笔记本电脑正常使用的前提之一是打好官方各种驱动,所以上面提及的驱动坑很是问题,个人觉得有驱动坑的在性价比上至少打九折!所以选择电脑,如果价格相差不远下,尽量选择无坑的品牌。3,系统方面,有些品牌随机搭配win正版系统,且在机器里或者隐藏个分区存放系统的镜像备份!弄系统的时候,记得别轻易把这个备份给清除了,当然了解其恢复方式,你可以在自己弄好一个完美系统后备份一个替代相关的内容!但没有弄自己的备份前,别轻易弄掉这个备份的说。
7,小米笔记本Air 2019款 怎么样小米笔记本Air 12.5″拥有一块12.5″大的屏幕,相比13.3″版本轻17%(1.07kg)、薄12%(12.9mm),并且保留了齐全的接口。配备第八代英特尔酷睿i5/m3处理器,相比上一代性能更好,功耗更低,让轻薄的机身也能释放澎湃性能。同时小米笔记本Air 2019款还拥有4GB+128GB以及4GB+256GB两个版本可选,支持扩容至1TB超大容量。?小米笔记本Air 2019款支持1C快充技术,35分钟可以充至50%电量,实现了电脑的快充。它还配备了精心调校的哈曼全频扬声器,配合DTS音频处理技术,让你享受身临其境般的体验。同时小米笔记本Air 2019款预装价值748元的正版office,激活即可免费使用。小米笔记本Air 2019款售价3599元起。配置还是不错的!
配置什么的都算挺高的,你可以去搜一下测评视频看一下,但是兼容性和稳定性就不一定有话说,戴尔之类的好了
性价比中规中矩。单论配置低配版属于超极本,即基本只能上网看视频的用途的机型,主打轻薄和外观。高配版多了一个gt940m显卡,但这个显卡也不是游戏级别显卡,虽然像lol,cf这类游戏能流畅运行,但大型游戏依旧力不从心。小米虽然在手机上有所建树,但笔记本电脑方面,现在只能把它看作一个三线品牌,同价位神舟,清华同方的笔记本在配置上更加强劲,一线品牌里,宏基,华硕,联想的超极本也不比小米笔记本贵几百。所以说目前个人还是推荐观望,毕竟笔记本和手机之间的差距实在是太大了
8,小米手机哪款性价比高?_2021年小米性价比高的手机有:小米11 Ultra、小米11、Redmi K40、Redmi Note 9 Pro等。注意:不要盲目跟风,结合自己的实际需求买即可。
2021年小米手机哪款性价比高?
注意:下列是小米手机性价比高的部分机型,但也不要盲目跟风,结合自己的实际需求买即可。
1、小米11 Ultra
市场价为5999元,这款是小米旗舰手机,同时也是小米最得意之作,它配置可谓是发烧级的,搭载了骁龙888 5G处理器,运行内存更是达到了12GB,机身存储达到256g,可以说这配置已经是目前手机的顶位了,而且它的LED四曲面柔性屏可是达到了2K的分辨率,加120Hz的刷新率加E4发光材质,这屏幕可谓是独孤求败了,此外,还搭配了液冷系统,散热方面有着极大的提升,摄像方面也是非常强悍,后置三摄像头,主摄像头达到了5000万像素,前置摄像头也是达到了2000万像素,更是支持8k视频,续航方面有着了明显提升。
2、小米11
小米11市场价为3999元。相比以前的机型,在价格上确实有上涨,但是雷军依旧不忘初心,仍然可以让人感受到性价比,说值得买也并不过分。小米11正面配备的是一块6.81英寸的四曲面AMOLED屏幕,堪称小米史上最好的屏幕,不仅拥有3200x1440的分辨率,而且还支持120Hz高刷新率。硬件方面,搭载了骁龙888处理器,该芯片是5nm工艺制程的,并且还有满血LPDDR5内存+UFS3.1运存组合,性能是真的强悍!相机也表现很出色,采用了一亿像素主摄的三摄设计,发现现在雷军在拍照方面越来越用心了。小米11内置4600mAh电池,支持55W有线快充,50W无线快充和10W反向充电,同时还有多功能NFC、红外遥控和X轴线性马达。
3、Redmi K40
市场价为2499元,Redmi K40可以说是小米性价比最高的一款手机了,它搭载了骁龙870处理器,120Hz高刷新屏,搭配8g运行内存,可以说运行非常是非常流畅的,机身内存方面达到了256g,也不用担心没内存而出现卡顿的情况,后置三个摄像头,主摄像头更是达到了4800万像素,前摄像头也是达到了2000万像素,屏占比≥92%,极点屏的设计,手机外观非常时尚,这款手机价格实惠,而且拍照能力非常出众,同时也是支持5g的一款手机,性价比极高。
4、Redmi Note 9 Pro
市场价为1599元,这款手机可谓是价格不贵,配置极高,因为它后置主摄像头可是搭载了一亿像素的相机,后置更是拥有四个摄像头,前置摄像头搭载了1600万像素,而且还是120Hz刷新率的手机,一千多的手机,这配置可谓是非常豪华了,外观方面也是非常的时尚,8g运行内存加128g机身内存,这配置可以说是发烧级的了,价格也很实惠,可以说性价比极高的一款手机。
9,小米air与pro区别大吗小米air与pro主要区别如下:1、存储设备小米air 内存容量8G;SSD固态硬盘。小米pro 内存容量16GB(8GB×2);PCIe固态硬盘。2、显示屏小米air 13.3英寸;FHD,LED背光,5.59mm窄边框小米pro 15.6英寸;窄边框,170°广视角屏,300-nits,72%色域 ;广视角硬屏。3、显卡芯片小米air NVIDIA GeForce MX250;小米pro NVIDIA GeForce MX150;4、扬声器小米air AKG扬声器;小米pro 哈曼Infinity定制双扬声器,专业级喇叭单元,超大功率2×2.5W。参考资料:中关村在线-小米笔记本Air和pro区别
如果是air的pro版,那就区别不大。pro主要是性能强,但air也出了pro版本了。
1、小米air与小米pro价格不同小米air2019 i5 8G 256G PCIe款目前小米官方售价为4999元。小米pro GTX i5 8G 1050MAX-Q 256G版目前小米官方售价为5999元。注:时间为2019年8月22日。2、小米air与小米pro屏幕大小不同小米air2019款屏幕大小为13.3英寸,显示尺寸为293.76mm×165.24mm,超窄边框:5.99立方毫米,FHD全高清屏,分辨路为1920×1080(166pi),170°广视角,16:9宽屏。小米pro GTX版为15.6英寸屏幕,显示尺寸为344.16mm × 193.59mm,超窄边框:6.52mm2,超高屏占比:81.5% FHD全高清屏,分辨率:1920 × 1080 (142ppi),178°广视角,300nit亮度3,800:1对比度,16:9宽屏,72%NTSC色域 。3、小米air与小米pro的音频有区别小米air2019声卡为Realtek ALC255 AKG特别定制双扬声器,专业级喇叭单元,超大功率2Wx2,支持电脑和耳机环绕声效果,高保真24kHz,48kHz 音频回放,支持具有线控功能和麦克风的耳机(苹果耳机除外)。小米pro GTX版声卡:Realtek ALC298 扬声器:哈曼Infinity?定制双扬声器,专业级喇叭单元,超大功率2.5W×2,音效系统:杜比?全景声* (Dolby Atmos)5。4、小米air与小米pro的尺寸重量不同小米Air 2019款长:309.6mm,宽:210.9mm,薄:14.8mm,重:1.3kg,全金属机身,135度开合。小米pro GTX版长 360.7mm; 宽 243.6mm; 薄 16.9mm,约2.0Kg(含电池,具体重量依据产品出货配置为准),全金属机身,140°开合。参考资料来源:小米官网-小米笔记本Air 13.3″ 2019款参考资料来源:小米官网-小米笔记本Pro GTX版
小米air与pro两者区别不是特别大。。。不同的产品都有其不同的特点和优点,产品的设计、目标人群、售后服务等等很多方面都有比较明显的区别。建议根据个人的使用需要、喜好以及实际预算,加上通过实体店或者网店的产品对比,选择适合自己的产品。如果追求便携,就是air好一些。如果追求性能,当然是pro。不过pro也重不了多少,性能却强得多。我还是推荐pro。
重量,air要比pro轻得多。接近一半。性能,pro比air至少快一倍。要知道,一般不同代的CPU通常只差10%。
10,1999元的价格杀手小米空调来了,但以下这些常识是小米无法轻易跨越...1999元,小米终于按照自己习惯的性价比方式推出了一款空调产品:米家互联网空调。有点意外的是,拥有1700万粉丝的雷军并没有在微博上推荐这款产品。
小米的官方陈述中,这款空调的主要性能配置是:1.5匹、变频和三级能效。在这个配置下,小米的1999元(加上安装费2199元)是最低的那档价位了,但并不是最低的。
在小米空调的官方宣传要素中,这款互联网空调的卖点包括以下几个:① 高效制冷/热,快速变温能力 ;② 超静音,低至22分贝;③ 强大变频技术,节能省电;④ 米家APP/ 小爱同学 智能控制;⑤ 0.1°细腻调节,精准控温;⑥ 防霉抑菌滤网,易清洗;⑦简约外观,悬浮式设计;⑧ 6年质保
当然,小米空调还有一个非常好的卖点:外观。小米称这款空调延续「G-Mark金奖」的设计,采用纯白极简设计风格和悬浮式造型,在空调市场独树一帜。
如此低的价格,再加上如此多的卖点,小米互联网空调是不是要颠覆空调行业了?以及小米互联网空调是不是要冲击格力了?毕竟之前格力董明珠和雷军有一个10亿元的赌约在先。
如果我们轻易的下这样一个结论,那么我们就是在颠覆一个基本的常识:一个没有技术、也没有工厂、同时也没有渠道的公司,能够在一夜之间做出一个产品,把格力这种在空调行业经营了20多年的领头羊公司颠覆掉。
小米做空调不是为了颠覆,而是为了自己的商业模式
实际上,这并不是小米第一次做空调,而是第三次做空调。
第一次是在2015年,小米与美的合作推出了“i青春智能空调”,价格2699元起,主要的卖点是可以与小米手环、米家智能家庭的实时联动,但是这款产品并不太成功,小米与美的此后没有推出新的产品。
第二次是2017年,小米生态链公司智米推出了一款全直流变频空调,价格4399元。不过在京东等电商平台上,智米空调的评价数量与格力、美的同价位产品相差甚远——至今这款智米空调在京东旗舰店的评价数也只是1000+。
在经过了两次并不成功的空调产品尝试,小米为什么还要继续做空调呢?
最重要的原因是小米必须找到一个新的增长点。上市后的小米面临着很大的业绩压力——在经过一个争议性的估值方式之后,小米需要持续高速增长以支撑目前的估值水平。但是在小米收入最为倚重的手机产品上,这个市场的整体增长已经放缓,此前增速较快的印度市场也很难保持之前的高速。
鉴于小米去年高达1100多亿的整体规模,小米并不太容易找到一个够量级的新增长点——虽然小米的生态产品已经覆盖了非常多的领域,但大部分的市场规模并不够大,去年小米来自IoT与生活消费产品的营收为234.48亿元。而空调是一个可以满足小米增长需求的大市场,仅仅是格力去年的营收就达到了1500多亿。
不仅如此,空调行业的利润率也要明显高出手机公司,以格力电器为例,其去年的毛利率超过30%,而净利率高达15%。对于小米这样以性价比切入市场的公司来说,利润空间大就意味着机会。
小米做空调的另一个考虑并不是去颠覆格力这样的领头羊,也不是要颠覆空调行业,而是要完善自己的商业模式,尤其是IoT(物联网)战略。
无论是手机,电视,还是其他的硬件产品,小米的基本逻辑都是从性价比入手,以较低的价格吸引用户购买硬件产品,(小米品牌+传统企业代工+互联网功能+性冷淡风设计+低价),然后通过持续经营用户,获得持续的互联网收入。
和在手机市场消灭山寨手机一样,小米空调的定位本质上还是要把低端的空调品牌打掉,从而快速形成一定的市场份额和用户人群。
如果从这个定位来看,1999元的小米空调还是比较有竞争力的。但受到冲击的肯定不是格力和美的这样的领先品牌,而是那些小的空调品牌。
那么,整编了小的空调品牌和它们的市场之后,小米空调能够威胁到格力和美的这样的品牌么?
小米目前做不到的部分:空调行业的竞争门槛
大概是我们看到的成功故事太多了,现在的人都有点浮躁,总认为某些事情的发生会有奇迹。比如认为投资某个理财产品可以获得超过10%的安全投资回报,比如互联网公司能够很快地颠覆某个传统的行业。
颠覆的确在很多行业里都出现过,但真正能够很快实现颠覆的只有两类公司:一是互联网和科技公司,这类公司基于技术和网络效应可以在很短的时间内大幅降低成本和提高效率,比如Facebook和Google;另一类是完全重新定义了产品,从而颠覆某个行业,比如iPhone。
相比其他的空调产品,小米空调的确有了一些不一样的提升,比如外观的设计、互联网功能的体验以及其他一些细节的体验。但是这些并不是对传统空调产品的颠覆,而只是体验的部分提升。
小米空调这两个维度都没有做到,这意味着小米空调还是一款传统的空调产品。既然是一款传统的空调产品,那么有很多空调行业的常识是小米空调无法很快越过去的。
第一个常识是技术积累。以格力空调为例,截至去年年底,格力累计申请技术专利35000多项,其中发明专利15000余项,其中2017年申请了4182件发明专利,授权发明专利1273件。而小米的招股说明书的数据显示,小米在空调领域共有29个专利,其中外观设计23个,实用新型6个。
对于小米空调来说,专利是个不小的隐患。今年5月份,广州知识产权法院进行了一审宣判,格力电器起诉奥克斯空调涉嫌专利侵权,判令奥克斯共计赔偿格力4600万元。
可预见的未来,小米根本没有能力大规模投入空调的研发。一方面小米本身的利润率很低,没有足够的资金投入研发,其他研发投入比例本身就低于同类的手机公司;另一方面,小米的研发投入尚不支撑核心的手机业务,更不可能对空调研发投入太多。
空调行业的另一个常识是质量控制。由于固定需求的刚性,空调的返修率会极大影响用户的体验,这也是最重要的竞争门槛之一。业内领先的空调品牌经过多年的积累已经将返修率控制在一个非常低的水准。以业内返修率指标最低的格力为例,2005年左右格力空调产品的返修率就已经降到千分之几(某些批次的货甚至能降到万分之4),而同行的返修率仍在百分之几,指标相差10倍。依靠代工的小米空调也很难在短期内在质量控制上达到顶尖水平。
最后一个常识是渠道。和手机市场类似,空调的销售也非常依赖线下。经过近20年的残酷竞争,无论是代理是直营,领先的空调品牌已经建立起了比较高的门槛和渠道合作关系,这种关系既包括销售的规模,也包括利润空间。低价位的小米空调本身利润空间就有限,很难给予传统渠道商太多的利润空间,这就使得小米空调很难撬动传统的线下渠道。
小米自建的线下渠道小米之家也许可以弥补部分线下渠道的不足,但仍无法解决此后可能面临的售后问题,包括维修、清洗、更换耗材等需要上门服务的部分。这也是空调行业比手机行业更依赖线下渠道的原因所在,小米空调作为一个新品牌很难短时间解决。
小米模式能撬动空调行业么
从产品本身来看,小米空调并没有太大的创新之处,仅仅是比同类的空调产品的外观上更有设计感了,也增加了一些细节的体验。
从竞争的角度看,小米空调更大的差异性来自于小米自身的IoT(物联网)平台——家里的不同硬件设备打通之后,用户可以获得更加便利和智能的体验。一方面,用户可以更加便捷的调用这些设备,另一方面,打通后的数据可以优化硬件设备的相关性能。
距今小米已经投资了200多家生态链企业,其中超过90家生产智能硬件。官方数据称,目前小米IoT平台全球接入的激活设备数超过 1 亿台。截止至 2017 年 11 月,IoT 智能设备超过 800 多种,日活跃设备数超过一千万,已连接家庭超过两千万家庭;每天的请求数超过 400 亿。
格力这样的空调领先公司拥有好几亿的用户,在产品上也拥有明显的性能和质量优势,但是这些用户都是沉默的,格力无法和这些用户形成有效的互动,也无法形成更多的商业价值。这是传统的硬件公司在战略上的短板。
小米从四五年前就开始布局IoT,这称得上是一个超前的正确的方向选择。在去年推出AI音箱小爱之后,小米的IoT战略有了一个极好的整合终端——AI音箱是家庭IoT设备最佳的整合和输出平台。
目前来看,小米拥有业内最完整也最深入的IoT业务,这也是小米要做空调产品的底气所在。
但是小米IoT也存在着比较大的问题——小米太不聚焦,进入了太多硬件产品市场。小米投资了90多家生产智能硬件的公司,这意味着小米需要在如此众多的产品线上去和不同的公司竞争。从常识和历史来看,从来没有任何一个公司可以同时在如此多的产品线上赢得竞争。
小米本身的资金能力、研发投入以及制造管理能力绝对无法同时兼顾这么多产品。这种投资或者贴牌的产品扩张模式可以很快地带来规模,但是很难有持续性。类似空调这样的产品,小米无法真正和业内的领先公司竞争。
在小米IoT平台上的1亿台设备中,路由器、手环、电视盒子和电视差占到80%以上的份额,再去掉AI音箱、空气净化器、智能摄像头和智能电饭煲等出货量超过百万的产品,小米的90多中智能硬件能够形成规模的并不多,能够形成产品差异性的更少。
当然,如果小米一开始聚焦也不可能有现在的IoT平台的规模性,这和小米做手机的逻辑是一样的。
小米会逐渐提升自己的IoT产品性能和品质,而传统硬件公司也会增加自己的互联网性能,而且会和其他手机公司或者互联网公司联合。在这个时间窗口中,小米和传统的硬件公司都各有短板和优势。
问题是,互联网体验PK产品能力,哪个的提升难度更大?
11,前途未卜的小米处理器_
来源:半导体行业观察(ID:icbank)
作者:李寿鹏
日前,小米旗下的松果电子宣布,将与阿里旗下的中天微达成合作关系,具体就是以中天微的RISC-V CPU处理器为基础平台,松果电子提供极具市场竞争力的SoC智能硬件产品,共同促进和加速RISC-V在国内的商业化进程。由于这里涉及了新的开源架构RISC-V,松果电子的这个宣布在产业界掀起了轩然大波,小米这种大玩家的进入,也给国内正在探索RISC-V未来的先行者带来了更多信心。
在笔者看来,在振奋于小米入局RISC-V之余,我更关注的小米自研手机SoC——澎湃系列处理器的进展。自从去年2月份公布了这个系列的首款芯片的澎湃S1之后,小米和其旗下的松果电子就再也没有公布这个产品线的最新进展。
记得当时雷军在澎湃S1的发布会上曾经说:“小米选择这条路是九死一生, 可能十年才能见硕果。”结合最近的情况来看,难道在发布豪言壮语之后,仅仅过了一年多就要宣布转型了?
遭遇挑战,效仿华为自研手机SoC
从某个角度看,成立于2010年的小米是智能手机产业的一个分水岭。
在这家公司出现之前,普通大众对手机的了解仅仅局限于颜色和屏幕,只有少部分的读者会关注到性能或者跑分之类的东西,更别说对高通、联发科和展讯等厂商的了解。但自从小米横空出世之后,不但智能手机的价格下降了,公众对手机的认知也上升了一个层级。小米也凭借这种高性价比的模式,圈得了一大批粉丝,公司也在过去几年里迅猛发展,并在今年成功登陆港交所。
小米的招股说明书披露,从2010年开始运营到2015年底,公司的业绩从0暴增到668亿人民币,当中大部分都是来自手机产品贡献的营收。根据市场研究机构Strategy Analytics的数据显示,在2015年,小米也以6750万部的出货量,15.4%的份额蝉联中国手机出货量第一。
2015年大陆手机出货量统计
但在当时,正在风口浪尖的小米面临华为、OPPO和vivo等奋起直追。
从手机的构成上看,小米的手机,除了整个ID设计是自己的以外,其他的部件不论是SoC,还是存储、屏幕,都是第三方提供的。换句话说,小米所宣传的优势,也是其他厂商能买得到的。而国内这些好学的手机厂商,也正在效仿小米的模式,杀向小米的腹地。
尤其是华为,依赖于自研Kirin处理器的优势,这个老牌手机国产厂商不但能够解决供货问题,在价格和差异化打造方面的灵活性,也都是小米所不能比拟的。至于运营高手OPPO和vivo,他们也凭借线下开店的优势和品牌效应,在一步步蚕食小米的市场。到了2016年,小米的出货量出现急转直下。
据IDC的统计数据显示,该年度全球智能手机总销量为14亿7060万部,其中总销量排名前五的手机厂商分别是三星、苹果、华为、OPPO和vivo。前五大手机厂商市场份额占比分别为:21.2%、14.6%、9.5%、6.8%,5.3%。在国产厂商我海外厂商的双重夹击下,小米在2016年的出货量同比大幅度下跌了36%,首次跌出了智能手机出货前五的榜单。
2016年全球的手机出货量统计
但如果回头看,小米雷军其实在2015年就看到了这一点。
在2017年2月28日举行的澎湃S1发布会上,雷军表示,你们看到的这是28号发布的芯片,其实我们早在28个月前,也就是2014年10月左右,就开始了自有芯片的研发。也是在这一年,搭载Kirin 920的华为Mate 7掀起了一股旋风。华为手机在当年的出货量也暴增40%达到7500万台。相信雷军也是看到华为这样的表现,动了研发自由芯片的念头。
其实除了华为以外,苹果和三星也在自研手机处理器,这些厂商的成功,更加夯实了雷军自研芯片的决心。
前途未卜,澎湃芯不见澎湃
雷军是有远见的,但这个武汉大学计算机系毕业的软件高手,也许没想到自研芯片会是一条比他想象中更困难的路。
回到澎湃S1,这是采用28nm工艺打造的一颗完整的 SoC,在当中集成了 CPU、GPU、通讯基带、ISP 等部分。其中,CPU 部分为 8 颗核心(4 个 2.2GHz A53 + 4 个 1.4GHz A53),GPU 部分为四核 Mali-T860 MP4,28 纳米工艺。
虽然当时很多媒体将这颗芯片与联发科MT6755进行对比,得出了小米这颗芯片的高性能结果。但今天回看,小米只把这个芯片搭载在其一款手机上——小米5C,且这款手机销量不错,由此可以看出小米研发这款芯片更像是一次试水。坦白讲,做手机芯片真的没有像IC设计工程师调侃所说的“堆积木”那么简单。
对比现在市场上直流的手机SoC玩家,苹果在2008年就收购了由业界大拿开创的Palo Alto Semiconductor(成立于2003年),并在两年后收购了处理器设计公司Intrinsity(最早可以追溯到1993年)。在这样的团队和技术的支持下,A系列处理器才在全球逐渐打响了自己名头。
华为公司也在2009年推出了其首款应用处理器K3V1,经历了K3V2的失败,并最终在2014年的Kirin 920上,获得世俗意义上的成功。但我们应该看到,作为国内最大的芯片设计公司,华为海思的前身可以追溯到华为于1991年创立的集成电路设计中心,这些产品的成功,也并不是短短几年的积累。
而三星也在2009年开始猎户座芯片的研发,这个全球营收最高的半导体公司在芯片设计领域有了深厚的积累,但在手机SoC的研发上也吃过不少亏,才走到今天这一步。
其他如高通、联发科和紫光展锐等第三方手机芯片供应商,无论从历史沿革、公司积累或者人才水平方面,也都是经过多年历练才成长起来的。相反,小米旗下松果电子研发的澎湃系列芯片,无论在哪方面都似乎有所欠缺。据知情人透露,这个芯片的技术是是来自于联芯的SDR1860平台。考虑到联芯过去几年在手机SoC方面的表现,我们也应该对小米这颗芯片的实力有了直观了解。
另一方面,小米首颗推出的澎湃S1是面向高通、展锐和联发科正在血拼的中端市场。
如果小米继续在这个方向发力,这不符合手机厂商进入自研芯片市场的既定目标,因为现在的苹果、华为和三星在自研芯片方面,基本都是高举高打。也就说小米的初衷也许就是打造高端的处理器,而S1只是一个他们提早切入市场的一个过渡。但芯片研发成本的提升还有对技术的要求,也许就限制了他们走向高端的路,拖延了澎湃系列的步伐。
今年五月,网上曾盛传,小米旗下的澎湃S2即将亮相。消息透露,这是一颗使用台积电16nm FinFET工艺打造的4个A73和4个A53打造的处理器。但直到现在还没看到它的亮相,这或多或少与芯片设计技术难度加大、芯片研发成本提升有关。
Semiengingeering之前曾刊发过一篇文章,介绍了不同工艺下开发芯片所需要的费用,其中28nm节点上开发芯片只需投入5130万美元,16nm节点需要1亿美元,7nm节点需要2.97亿美元。到了5nm节点,开发芯片的费用将达到5.42亿美元。现在领先厂商都已经跑到7nm,对小米来说,这也是一笔巨大的开支,或许会让这家年轻的公司吃不消。
也许正是在这种种优势的影响下,小米澎湃改变了他的方向。
不同工艺节点下的芯片研发成本
雷军之前曾经说过:
“大家说芯片业也是软件业,本质上它是用软件把芯片的设计原理写完以后,直接固化到晶体管上的。大家知道芯片是怎么做的吗?芯片其实也是写软件,写完以后,用编译器给你编译成晶体管,最后全部做成晶体管。我们的做法是什么呢?没有全部固化,只固化了一部分,用了一个通用的高速矢量处理器,在上面做算法。所以,它的速度快,所以我们有很多的创新在里面。”
但从松果电子的发展看来,事情也许并没有雷军描述得那么复杂。
网上对不同品牌处理器表现的调侃
进攻RISC-V,拥抱物联网的大机会
过去一年多的时间里,华为升级了新一代的Kirin 980,三星猎户座也更新了,高通的骁龙855也即将面世,联发科和紫光展锐也还在默默努力,但澎湃S2依然没有踪影。在很多分析师和专家看来,小米松果的自研手机芯片,也许离他们的目标越来越远了。但在笔者看来,现在与中天微在RISC-V上的合作,未尝不是他们的一个新机会。
RISC-V是一种基于精简指令集计算(RISC)设计原则的开放指令集架构(ISA),由伯克利大学于2010发起。相对于大多数传统ISA封闭的生态以及高昂的授权费用而言,其最大特色就是开放和免费。
由于基于该ISA可以根据实际应用对指令集进行扩展和裁剪,并且在不用花费高额授权费用的情况下针对具体情况实现处理器内核,因此获得众多志愿者、行业专家以及商业巨头的支持,围绕着RISC-V的生态迅速成长。
在很多专家看来,这个架构有性能、功耗、面积和价格方面的综合优势,加上开放,免费和扩展的特点,这就使得这个相对新的架构在即将爆发的物联网和边缘计算市场大有可为。国内外也有SiFIVE,芯来科技、Greenwave、CEVA和西部数据等一大波厂商投入这个产业当中去。这对于正在打造智能硬件生态的小米来说,无疑是一个机会。
根据招股说明书,小米把自己定位一个以手机、智能硬件和IoT平台为核心的互联网公司。
通过投资和管理建立的方式,小米打造起了一个庞大的智能硬件生态,俨然建立了一个庞大的消费IoT平台。截止到2018年3月31日,小米的生态系统已经拥有了超过210家公司的庞大阵容,公司的IoT平台也连接了超过1亿台设备(不包括智能手机和笔记本电脑),这在小米产品矩阵里,扮演了重要的角色。
艾瑞咨询的数据也显示,2015年到2017年间,全球消费物联网硬件的销售额从3063亿美元增长至4859亿美元,年平均复合增长率高达26%。预计至2022年,将达到15502亿美元,未来几年的年平均复合增长率也将达到26.1%。依赖于平台和产品优势的小米,也势必会在其中分一杯羹。
当然,更上游的芯片厂商也不例外。
未来几年的物联网硬件设备销售额
在过往,小米生态链的智能硬件产品用的都是第三方半导体公司的芯片,对于一个大体量的系统厂商来说,这种依赖外部供应主核心芯片的方式,似乎变得越来越不受待见。尤其是近年来在中国芯和自主可控的目标推动下,很多大型系统厂商开始投入到芯片的自研中去。小米松果也是瞄着这个目标而去的。
微软、谷歌、亚马逊、百度甚至格力等厂商涉足芯片的现象表明,系统厂商设计芯片似乎是一个势在必行的事情。
从三年前就开始意识到的小米,虽然在澎湃处理器上的发展不及预期,但这次转攻物联网市场。对他们来说,或许真的是柳暗花明又一村。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虎嗅网立场
虎Cares
这么大的太阳,每天上班还要生一堆闷气
谁不需要一个「职场保命利器」
怼天怼地怼到戏精昏过去
穿上这件「职场内心戏系列T恤」
老板想批评你都得三思而后行
12,再见了,Type-C 耳机_
编者按: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爱范儿”(ID:ifanr),作者:文俊;36氪经授权转载。
在 2016 年的乐视发布会上,贾跃亭拿出了一台「超级手机 2」。
这是乐视首款采用 CDLA 音频标准的手机,也是全球第一款用 Type-C CDLA 取代 3.5mm 耳机孔的手机。
在之后的一年里,手机厂商也纷纷取消了 3.5mm 耳机孔,用 Type-C 来代替。有的厂商说这样做是为了防水,有的则是说能呈现出更好的音质。
总之,总有一个「干掉耳机孔」的理由让厂商们大书一番。
为此,耳机厂商在过去这些年里,也相继推出了 Type-C 规格的产品来迎合这个突然崛起的新市场。
然而在两年后的今天,我们在 CES 上能看到无数款蓝牙耳机,但却已经看不见 Type-C 耳机的踪影。Type-C 耳机像一阵风,来无影去无踪
和传统的 3.5mm 耳机不同,Type-C 耳机的出现是因为智能手机取消了耳机孔,从而快速衍生出的替代产物。不过它的命运并不像 Type-C 接口那样成为主流,相反,它的命运最终是以淡出市场来告终的。
▲ 图片来自:SoundGuys
在了解 Type-C 耳机的命运前,我们不妨先了解手机厂商为什么要取消耳机孔。
通常来说,手机厂商们在设计产品前会优先考虑两个问题:怎样比竞品有特色、怎样能将潜在的利润挖掘出来。
▲ iPhone 5(上)及 OPPO R5(下). 图片来自:Mysmartphone
2014 年,OPPO 就已经在 R5 这款手机上用 Micro-USB 取消 3.5mm 耳机孔,目的是为了将手机厚度控制在 4.85mm 以内。耳机的解决办法是,通过一根 Micro-USB 转 3.5mm 的转接线和手机连接,从而不影响耳机功能正常使用。
到了 2016 年,手机厂商所追求的,除了纤薄还有机身一体化和机身防水防尘,因此取消耳机孔便成了「机身不开孔」的第一步。另一方面,取消耳机孔后这些厂商还能顺便拓展之后的无线市场,这些对于厂商来说无疑是一件双赢的好事。
苹果虽然在 iPhone 7 上取消了耳机孔,但也同时推出了蓝牙耳机 AirPods,尽管苹果也在每台 iPhone 的包装里附赠了一根 Lightning 版 EarPods 耳机和 3.5mm 转接线,但仍然有不少用户会花 1276 元增购一副 AirPods。
AirPods 能为苹果带来多大的利润补充,目前暂时还没有一个确切的数字。但根据苹果曾在去年 Q3 公布的财报数据看,AirPods、Beats 和 HomePod 这些被归类为「其它产品」的总营收约有 37.4 亿美元,占 Q3 季度总利润的 7%。
另一边的 Android 阵营也在 2016 年后开始大量取消耳机孔,在用 Type-C 取代耳机孔后,他们都会在随机包装盒内附赠一条 Type-C 转 3.5mm 的转接线。
而一些更精明的手机厂商也在之后推出了 Type-C 耳机,让用户另外购买,不过这也需要用户额外再花一笔用机成本。
▲ 图片来自:GSMArena
以上两种方法都能很好解决取消插孔后的耳机使用问题,也的确证明了手机取消耳机孔的可行性。然而,这些解决办法同时也存在不少缺陷,比如转接线易丢失、不美观,早期 Type-C 耳机价格又偏贵、配件购买渠道少、没有专业耳机厂商助推,用户听歌时不能给手机充电…...
▲ 苹果卖得最好的产品,其实是 Lightning to 3.5mm 转换线
因此,在这些限制条件的影响下,消费者更偏向于支持实用而不是「少个开孔更好看」。与此同时,大部分普通用户都未必能够感受到这些低价 Type-C 耳机或转接口所带来的变化。再加上售价越来越低的无线耳机登场,更成为了压倒 Type-C 耳机的最后一根稻草。
廉价的蓝牙耳机,是 Type-C 耳机的最大敌人
回望过去,其实我们能发现 Type-C 耳机在市场隐退,其实和产品及其碎片化的营销有很大关系。
但这里我并不是说 Type-C 耳机在音质上不能超越传统 3.5mm 耳机,而是在取消耳机孔后,手机厂商们都将 Type-C 耳机定义成一种过渡用的配件,而不是要持续发展的对象。
在过去的日子里,我们能用 3.5mm 插头的耳机线接上手机、平板电脑、电脑以及其他配备该插口设备,即插即用,几乎没有任何额外的使用成本顾虑。但在取消耳机孔的今天,我遇到了此番窘境:
我的手机是 iPhone,它用的是 Lightning,如果我要用手机听歌那么我需要一根 Lightning EarPods;我的电脑是 MacBook,它用的是 3.5mm 接口,如果我要用电脑听歌那么我需要一根 3.5mm EarPods......
而我随身携带的是 iPad Pro(2018),它用的是 Type-C(USB-C)接口,如果我要用它听歌,那我要额外带多一跟 USB-C to 3.5mm 转换线。
也就是说,这已经不是一根耳机线能解决的问题了,如果我出一次差,至少要带上两种规格的耳机,或者两根随时都可能会被我弄丢的转换线。所以最终我选择增购一副 AirPods,毕竟在我看来,方便更重要。
▲ 索尼 WH-1000XM3 和 AirPods 已经是我的日常标配耳机了。
同样地,Type-C 耳机也遇到了 Lightning 耳机同样的通用性问题。但不同于 Lightning 耳机、转换线的随机附赠,Type-C 耳机往往都是需要用户另外购买,而且这种「专卖专用」的耳机只能用于没有耳机孔的设备,而这种设备目前也仅局限于智能手机而已。
即便是目前最新的电脑、游戏机、播放器,他们都仍然配备 3.5mm 耳机孔,Type-C 接口则主要负责充电及传输数据。当我需要用耳机的时候,随便找一家数码店就能买到,反之他们不一定会有 Type-C 耳机供应。
▲ 所谓「一拖二」的 Type-C to 3.5mm 转换线,不但解决音频问题,还能同时充电。
因此,这对于本身就不了解数码的普通用户来说,使用 Type-C 耳机不单只是增加了购买成本,还需要换上额外的时间成本,这么一算倒不如用转换线或者蓝牙耳机更灵活一点。
▲ 图片来自:Stevesrantsnraves
所以时至今天,我们常常能看到有用户宁愿用转换线或蓝牙耳机,而不是用 Type-C 耳机,这恰恰就反映了通用性是阻碍 Type-C 耳机流行主要原因。
另一方面,廉价的无线耳机产品也让 Type-C 耳机陷入无比尴尬的境地。
▲ 小米蓝牙耳机 Air
以小米为例,商城售价最低的「双单元半入耳式 Type-C 耳机」为 89 元,但是能将 3.5mm 耳机变成蓝牙耳机的「小米蓝牙音频接收器」仅 99 元;即便是最贵的「小米蓝牙耳机 Air」,它也只是 399 元而已。
▲ 小米双单元半入耳式 Type-C 耳机
虽然我们都知道有线和无线产品之间有着 300 元的最大差额,但蓝牙耳机的通用性和便利性都要比 Type-C 耳机更大,凡是支持蓝牙音频输出的都能连接蓝牙耳机。
因而相比之下,蓝牙耳机的性价比就显得比 Type-C 耳机更高了。
无线分体式才是耳机的下一个发展形态
耳机这一产物在市场上已经出现了数十年,在过去的数十年里,经过厂商不断改良、升级,耳机在今天已经从当初的简陋发展到精致、从有线变成无线、从被动发展到主动降噪,并且还成为了我们数码生活中的必需品之一。
那么到了今年,耳机将往哪个方向发展?答案其实在今年的 CES 上已经被「公布」了——无线分体式,也就是我们常说的「真无线耳机」。
相比起已经隐退市场的 Type-C 耳机,无线分体式耳机是今年在 CES 上被展出最多的耳机种类之一。除了铁三角、漫步者、Jabra、索尼这些老牌音频厂商以外,诸如 1MORE、Anker 这些新晋品牌,也在 CES 上展出了他们最新的无线分体式耳机产品。
▲ Anker Soundcore Liberty Air
当然这是有原因的。蓝牙的通用特性让耳机能无视了接口问题,而随着蓝牙 5 的推出,分体式耳机的稳定性和续航性能都得到显著提升,让这个拇指大小的耳塞也能支持至少 3 小时的持续续航,应该也能满足大部分用户的使用需求了。
除此以外,相比于其它无线耳机,真无线形态也能给用户带来免束缚的佩戴体验,无论是休闲还是运动,这种耳机都能上阵。虽然他们都需要依赖耳机盒充电,但耳机盒也同时兼顾着收纳的作用,并不会带来太大的不便。
在耳机盒中取出耳机→戴上,就好比解开糖纸把糖放进嘴里一样,都只是几秒就能完成的事。
▲ 索尼 WF-SP700N
在解决设备连接问题后,对于真无线耳机在未来的发展,其实耳机厂商早就尝试对其赋予更多的功能了。
2016 年,Jabra 在 Elite Sport 这款产品中加入了心率监测和最大摄氧量监测,目的是为了让用户方便了解心率,方便调整运动强度。此前也有消息指出,苹果也可能会在 AirPods 的变种产品中加入类似的功能,届时,全无线耳机所要做的就不单只是一个耳机,它还将兼顾无线健康监测的作用。
▲ Jabra Elite Sport
另一方面,时尚品牌的助推也让无线分体式耳机的前景一片光明。
上周,美国音频公司 Master&Dynamic 就公布了由 Louis Vuitton 基于 Master&Dynamic MW07 基础定制的 Louis Vuitton Horizon。这款耳机不但拥有 LV 标志性的造型,而且还搭载定制 10mm 铍振膜动圈单体。
回到 Type-C 耳机本身,它的消失已经是必然的事实。
它的出现,只是基于「手机取消耳机孔」这个变更。同样是服务大众的方案,Type-C 耳机没有提供足够的便利性和通用性,再加上自身受到成本、销售模式的限制,它也未能够为大众用户带来可感知体验提升。面对更方便、限制更少的无线耳机,Type-C 接口耳机被淘汰是必然的事。
但对于普通用户来说,这并不是一件坏事,也没有必要去惋惜。
▲ 全无线设计让耳机拥有「全场景通用」的特性,这也是有线耳机并不能办到的地方。图片来自:Digitaltrends
Type-C 耳机只不过是我们解决问题的其中一个方案,除了它我们还有「无线耳机」这选项。随着各大厂商的技术投入,无线耳机在体验上的提升也会越来越高,使用起来也越来越可靠。
这时用户也不必去考虑耳机有线还是无线的问题,因为现有的无线耳机已经能够满足他们的体验需求了,Type-C 耳机自然也没有继续保留的意义。
总之,Type-C 耳机的出现和离开其实是一个解决方案的筛选过程。它之所以被无线耳机所代替,是因为我们已经筛选出一个更加合适的方案。
再放大看,那就是分体式无线耳机。
本文地址:http://www.55jiaoyu.com/show-704294.html
本文由合作方发布,不代表展全思梦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展全思梦
推荐文档
- 11.高考总分是多少?2023高考各科目满分多少分
- 12.最新部队总结军事训练方面(5篇)
- 13.最新消防应急预案免费下载(四篇)
- 14.学生综合素质评价自我评价100字(11篇)
- 15.建筑施工实训总结报告精选5篇
- 16.天津现代职业技术学院单招2023年招生简章
- 17.给乘务员的感谢信500字(6篇)
- 18.2023年儿子婚礼的答谢词 儿子婚礼父母的感谢语(6篇)
- 19.最新六年级毕业感言简短 六年级级毕业感言(4篇)
- 20.企业经营模拟实训报告3000字(3篇)
- 21.2023湖北文理学院录取分数线(含2021-2022历年)
- 22.现在学什么行业和技术前景好就业好
- 23.2023年幼儿园中班科学夏天的雷雨教案及反思(6篇)
- 24.上海师范大学天华学院中外合作办学专业有哪些?
- 25.厦门大学双一流学科名单有哪些(6个)
- 26.季度工作总结范文简短(精选18篇)
- 27.最新员工个人绩效考核细则(五篇)
- 28.保洁员工作总结(精选20篇)
- 29.最新大学生活动策划总结(十四篇)
- 30.小211工程高校名单-小211有哪些
- 31.2023广西美术生本科分数线多少分(含2021-2022年)
- 32.理科二本大学排名(理科二本大学有哪些学校比较好)
- 33.世界排名,世界排名前100的大学
- 34.往年核物理专业大学排名
- 35.2022邢台学院艺术类录取分数线(含2020-2021历年)
- 36.留心的近义词是什么留心留意(留心的近义词是什么,标准答案一个)
- 37.福州职业技术学院有哪些专业?
- 38.江西科技职业学院是公办还是民办大学?
- 39.关于每天努力一点点的励志说说句子
- 40.2023运城学院录取分数线(含2021-2022历年)
- 41.台州学院招生网、台州职业技术学院招生网
- 42.华科文华学院分数线(华科录取分数线多少)
- 43.645
- 44.上海海关学院往年本科招生网站:https://www.shcc.edu.cn/【点击进入】
- 45.陕西985大学有哪些-陕西985大学名单
- 46.陕西省机电工程学校,陕西省机电工程学校电话
- 47.重庆文理(重庆文理学院怎么样好不好)
- 48.大学录取_大学录取什么时候可以查询
- 49.广东药学院就业_广东药学院就业率怎么样
- 50.珠海科干学院;珠海科干学院一学期多少钱
- 51.浙江财经学院怎么样_浙江财经学院官网
- 52.上海中华职业技术学院_上海中华职业技术学院官网
- 53.药八刀;药八刀是谁
- 54.江西三本大学排名、江西三本大学排名前十
- 55.华工(华工激光)
- 56.盐城高等师范学校;盐城高等师范学校属于哪个区
- 57.往年IC卡智能锁十大品牌排行榜-IC卡智能锁哪个牌子好
- 58.中国民航大学研究生院_中国民航大学研究生院专业目录
- 59.连云港淮海工学院—连云港淮海工学院东港学院
- 60.江西 大学-江西大学是985还是211大学
- 51.全球100台5G设备,摩托罗拉m1000
- 52.五险一金有什么好处,五险一金要还是不要好
- 53.马兰士cd机哪款音质好,往年马兰士HIFI
- 54.微信怎么查对方位置不让对方知道,教你定位他人位置无需同意
- 55.android,one,怎么将一个安卓游戏里面的英文翻译成中文就是汉化安卓游戏有
- 56.荣耀保修(荣耀保修范围)
- 57.国产货面临哪些问题,中国大学教育存在哪些问题
- 58.iphone最便宜的是哪款(苹果手机最便宜的是哪一款)
- 59.root精灵tv版,一键root利器
- 60.小米11升级安卓12内核,升级安卓内核版本
- 61.磁窑省道801是哪里,电动三轮车撞伤行人逃逸
- 62.78皮肤模块怎么用,易语言皮肤模块怎么用啊
- 63.资格预审什么意思,什么是资格预审
- 64.吉林弘安怎么样,「2月17日」正月十三
- 65.招标腰标什么意思,议标都是什么意思
- 66.龙城智迅工资怎么样了,数字城管部件认知
- 67.景洪工地哪里招小工,网上找工作误入毒窝
- 68.财贸监理怎么样,5所行业内认可度很高的普通大学
- 69.麻城新人民医院什么时候动工,望新建麻城市人民医院东院区
- 70.哪里有免费中标信息,什么app能看招投标信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