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教师彭帮怀:为语文教材纠错打官司16年,但没有一场打赢的

河南教师彭帮怀:为语文教材纠错打官司16年,但没有一场打赢的

原标题:河南教师彭:为改语文课本打官司16年,无一胜诉。

对就是对,错就是错,如果把错的说成对的,等于是让老师和学生对教材‘愚忠’。——彭帮怀

近日,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材插图引发轩然大波。课本中的孩子面无表情,呆板无趣,完全病态,引起网友热议。

据网友曝光,早在2014年就有老师反映人教版插图有问题。当时吴用工作室设计的插画教材,投入使用也不过一年左右。

为此老师也给吴勇工作室发了邮件,但对方没有任何回复。

有些老师会发邮件。

随着人教版(人教版)插图的热搜,不少家长纷纷发布图片,指出教材内容也存在问题。

其实教科书内容的问题不是最近才有的。彭老师为了纠正教材错误,和出版社打了22场官司,最后都是败诉,没有一个胜诉。

1、发现教材错误。

1988年从师范学校毕业后,彭在河南信阳的一所学校教书。后来在1999年左右,他开了一个作文辅导班。

彭淮

2006年,彭参加培训班时,帮班上一个同学改作文。他发现这位同学用四个椭圆占据了一个网格,用另外两个点占据了另一个网格。

后来,彭指出学生的写作是错误的,但当时,学生的家长来与彭争论,并说教科书是这样写的。

不久后,他在另一个同学的作文中发现,另一个同学把冒号和双引号写在了一个空框里。

学生的标点符号写在同一个格子里。

这一次,他也指出学生写的不对,但也是一口回绝。学生家长又找他理论,拿着课本说事。父母潜意识里认为这是课本上写的,就算错了也是对的。

而且,这位家长甚至怀疑彭的教学水平有问题,要求退款。彭也顺道把的钱给了他的父母。

后来,彭仔细查阅了1993年国家语委和新闻出版署联合下发的关于标点符号使用的文件,文件中明确指出,标点符号的正确用法是一个标点符号占一格。

然而,连续两次被家长教训,也让彭意识到教材有问题。后来他仔细翻看教材,发现苏教版教材确实存在标点使用错误的情况。

但是,彭很清楚,如果是在考试期间,学生将因不规范使用标点符号而被扣分,从而影响他们的整体成绩。总之,不规范的教材必然会影响学生。

2.教材内容有歧义。

但不仅如此,他还发现苏教版和人教版的教材中有一些诗句。

例如,2008年5月,彭让他班上的一名学生抄写于谦的一首诗《石灰吟》。于是,学生们把诗的第一句“千锤打深山”抄成了“千锤打深山”。

彭淮发现后,立即指出学生的错误。结果他没有想到,学生们竟然拿出苏教版小学六年级语文课本,真的是说“千锤百炼”出山了。

彭当时很担心,教材内容前后矛盾。遇到全市统考怎么办?没过多久,《石灰吟》这首诗就在全市统考中默默写下。后来教育部发文声称“凿”和“击”都写对了。

彭感到很不像话。虽然只有一个单词的区别,但这个错误对大学生来说可能是好的,因为大学生有判断对错和查阅信息的能力。

但是对于缺乏辨别能力的小学生来说,影响是非常大的,因为他们缺乏那些能力。彭觉得如果是大规模的考试,一个问题不可能同时有两个答案。

这些并不是唯一的例子,例如:

还有一篇关于《盘古传说》的课文,苏教版写的是:“一个叫盘古的大神,一睡睡了十万八千年”,而人教版则是“睡了一万八千年”。

面对记者的镜头,彭在接受采访时无奈地说:我也说不清盘古到底睡了多少年。

而且在刘禹锡的《望洞庭湖》一诗中,当时苏教版是这样写“望洞庭湖山水”的,而人教版是这样写“望洞庭湖山水”的,这里容易引起争议。

2013年,彭在七年级上册的一本语文书中发现了30多个错误。这些错误不仅是标点符号的使用,还有语法错误、错别字等等。比如“洗澡”的“沐”字多了一个点。

沐浴“沐”,多一分。

更神奇的是,他发现小学语文课本封面上居然植入了某私立医院的广告“博爱医院”。

因为他知道“博爱医院”是莆田系连锁医院,当年广告满天飞,他认为用它做教材封面有严重的广告行为。

于是他马上给出版社打电话,出版社的人说:封面是为了迎合课本上“永远的白衣战士”这篇文章,讲的是广州市中医院护士长叶欣在抗击非典期间的故事,为了弘扬大爱精神。

封面上有“博爱医院”四个字。

彭认为,如果是这样的话,封面可以直接改成“广州市中医院”,如实书写,而不要用“博爱医院”这样容易误导他人的字眼。

在此期间,彭也多次向出版社和有关部门反映情况,但均未得到有价值的答复。随着时间的推移,他发现教科书中的错误越来越多。

例如:

2006年苏教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上册,第104页“习作5”中有这样的一段话,“小闹钟和小溪流的自述中的片断”,其中的“片断”应是“片段”。 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12课《卧薪尝胆》中,对“吴王夫差”的“夫”注释写成第2声,而正确的发音应该是第1声。

3.毒品起诉教材

2007年,彭状告江苏出版社和教育部。彭认为,教育部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但是当时法院并没有受理,甚至律师说如果把教育部列为被告,可能永远不会立案。

后于2008年,彭以赴京观看奥运会为由,再次起诉江苏教育出版社。但这一次,他没有联名起诉教育部,法院还是不受理。

败诉的原因大多是:

语文教材属于出版社出版,文字内容符合相关规定要求,且获得教育部批准、审定的合格产品,而原告彭帮怀无法出具有权威机构鉴定教材中错误的证据,纯属个人主观臆断。

其实大家都知道,教材的审核毕竟是有人进行的,但是谁都不能出错。

尽管有关出版商拒绝承认错误,但他们秘密修改了彭指出的错误。

彭说,2008年底,新发行的苏教版教材修改了他所犯的63处错误中的42处。

此外,彭多年来在教材中发现一些古诗,甚至没有注明作者姓名和出处。在他看来,这是侵犯知识产权。

因此,他多次将佩普告上法庭,佩普称彭主观臆断。

彭因打官司先后到过郑州、杭州、北京等地,历时16年。

到了2018年底,彭说,因为自己“更正”了教材,向出版社打官司无数,所以不立案对他来说是常事。其中只有22起成功立案,最后全部败诉,无一胜诉。

“当他们不承认错误时,他们事后会偷偷改正,”彭说。

彭淮专门成立了一个老师小组,有来自全国各地的老师。老师们在教学过程中发现了各种各样的错误。

例如,天津的老师和山西运城的张语文老师都反映了教科书中的错误。张连起还多次起诉人民教育学会,最后都败诉了。但张反映教材内容有误,对方连门都不让进。

也有人认为彭等人是为了火而故意炒作,但在他们老师看来,编写教材是一项严谨的工作,会对孩子的未来产生深远的影响,否则就会把错的当成对的来学。

而且,为什么新教材规定出来没多久,人教版插画事件就上了热搜,短短几天就引发了全国人大的讨论?

彭的官司打了16年,直到人教版插画的问题被曝光,才引起重视。这难道不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吗?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 姓名:
  • 专业:
  • 层次:
  • 电话:
  • 微信:
  • 备注:
文章标题:河南教师彭帮怀:为语文教材纠错打官司16年,但没有一场打赢的
本文地址:http://www.55jiaoyu.com/show-761481.html
本文由合作方发布,不代表展全思梦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展全思梦

热门文档

推荐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