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池花山:苏州最有腔调的山,空山不见人,处处闻啼鸟

天池花山:苏州最有腔调的山,空山不见人,处处闻啼鸟

原标题:天池华山:苏州最有腔调的山,空山,我周围到处都是鸟鸣。

天池山位于苏州市西南的苍树镇,与姑苏名山天平山、灵岩山相连,紧邻穹丘山。这座山呈东北走向,南北长2.3公里,东西宽1.2公里。以主峰莲花峰为界,东南坡名华山,因山顶莲花峰而得名。西南坡取名天池山,是因为山凹中间大概有最小的天池。

天池山虽然海拔只有171米,但却是苏州最有特色的山。原因一是古木参天,二是岩石嶙峋,其山是花岗岩。山坡很陡,岩石裸露在外。经过风化和侵蚀,大大小小的岩石顺着山坡滚下来,形成石质景观,就像我们小时候神仙在玩扔石头的游戏。

但是,这种调调的山,在苏州似乎一直不受欢迎。相比天平山的灵岩山和穹顶山,这里显得冷清,门口的停车场也从来没有停满过。抛开天池山入口不谈,华山入口旁边的白马尖,常年繁忙,唯独不肯来这里。但好处是空山里看不到一个人,我周围到处都是鸟儿的歌唱。

最好从东边的华山入口进入这座山。一走近,只见青山空,绿树红花,清风徐来,共同的思念荡然无存。门口有一家僻静的酒店,环境清幽,价格动人,蚊虫随和,常年提供清洁维修业务。

一进前门,你就觉得豁然开朗。一条石子小路蜿蜒直上,两边是高耸的石头,枝叶繁茂,树林成荫。好鸟吟韵,曲径通幽。如果是来看雨后的流水,又是另一番感受。阳光从茂密的森林中发出一缕光线,使它更加模糊。这就是著名的“华山鸟道”。诗中说:自古华山有鸟道,可过莲花峰。此时暑热消失,无燥。

刚走了几十步,就第一次看到了“上法”崖上的石刻。然后,两块巨大的石头折叠成一个巨大的嘴巴形状,前端刻着“吞石”二字,侧面刻着“龙头”二字,就像那条奇怪的蟒蛇张开的嘴巴一样令人毛骨悚然。再往前走,一路上却能看到大大小小的摩崖石刻,有凌风栈、火石、三篆坡、百步潺潺等等,还有杨过修行的石床。这就是华山摩崖石刻群。根据景区的描述,这是一处文化瑰宝,景区的精品都是用红色或蓝色绘制,字迹一般。

走在花鸟路上要走300步左右,这段路的风景和意境应该可以媲美泰山的快乐三里。接下来,我们来到第一个岔路口,无论是崔琰庙遗址和莲花峰,还是古代帝王之路和致公洞。这时,我必须选择第一个,所以我先去了崔琰庙遗址。按照寺庙的总体布局,第一关肯定是四大天王。这里的雕像应该是我见过最幼稚的了。他们的脸像刚长大的孩子一样饱满,但是眼珠子都快瞪出来了。

崔琰寺,原名华山寺,始建于金代,是一座正宗的禅宗道场。目前大殿前只有十几根石柱和一口古井。古森森,诉说着岁月的沧桑。然而边上的面馆依然熙熙攘攘,人头攒动。美中不足的是面条真的不好吃。

如果你从崔琰寺遗址继续往上爬,你会看到一块名为普陀岩的巨石和一个名为东田的洞穴。崎岖的岩石令人望而生畏。继续看一整块岩石,上面刻了53级台阶,名为“五十三参”,据说是当地为迎接康熙连夜刻出来的。爬上去可以看到一个名为“云亭”的亭子,据说是甘龙登山的又一杰作。这个爷爷和孙子一点都不out,他们喜欢爬同一座山。

到目前为止,我们基本上已经到达山顶了。因为一路上坡度不是很大,也没有烈日的煎熬,总体来说还是挺舒服的。山顶的几块巨石簇起来有几尺高,危如累卵。从远处看,它们像盛开在天空的莲花。其中一块巨石上宽下窄,看似摇摇欲坠,惊心动魄。独立峰,白云空,微风吹过,如莲摇曳。铭牌上还有一行小字“吴中第一峰”。不知道琼龙山是否认同这种吹嘘。从山顶可以俯瞰太湖,但看到远山含黛,山脚下点缀着一望无际的房屋,令人欣慰。

至此,华山之旅告一段落。

如果从天池山进入,进门之前会看到“天池风景区”的牌匾。边上的对联写着“苏州名山不多,唯有天池完好。”都说对联不平,诗词不格律,意境极差。景区资料显示,这是清代诗人王珏的一首诗。这个王珏可能一辈子都在为天池山写这首诗,所以没有其他关于他的信息。苏州据说是一个人人聚集的地方。找不到好的替代品吗?

进了大门,从山脚爬上楼梯,路旁有一条桃花溪。雨后会有流水可以理解,但是桃花呢?右手边有一个奇特的“天池秘洞”。过了一个石坡,看到一个牌坊,牌匾叫“天池山”,那里“天池”在望。在池畔山的高地上,有明、游的陪都毛葱的墓。青石罗城环绕,神道两侧有翁仲和石马两尊雕像,是较为完整的明十三陵。

天池面积约几亩见方,池水清澈见底,池中有一块石头出现又消失,称为“小娘石”。悬崖边上刻着“水下烟云”,指出周围白云倒映水面,似漂浮虚无烟雾之美。池中有许多周代奇石,包括寿星读经石、金蟾峰石、比丘石等。朱,如果你在这个时候问运河,会这么清楚吗?不知道能不能回答有源头活水。

天池前面是吉剑寺。据说是由魏晋时期的智公禅师创立的。寺内仍有三座元代石屋。这位智公就是东晋著名僧人、文学家智道麟。《世说新语》中有很多关于他的典故。比如有一篇文章,说的是他请另一个和尚朱法买山修行。结果被嘲讽:“他没听说过有窝,就买了座山躲起来了。”在华山的另一边,有一个洞穴,名叫“致公洞”。相传智道林曾在此打坐悟道。所谓洞穴,就是几块巨石竖起的空房间。里面又冷又密,呆久了风湿病应该是不可避免的。他在苏州留下了许多足迹,智道林,城西的知止就是以他的名字命名的。

天山有许多泉水。庙前有清心泉和汉口泉。寺旁山上有一个直径半米多的圆形山泉,名为“葛玉泉”。还有地雷泉、莺莺泉、天池第一泉。到目前为止,天池山已经基本逛完了,下一步就是沿着石板路去莲花峰了。这条路烈日炎炎,坡很陡,和另一边的华山完全不一样。

这正是:

百年翁仲毛成。

参观米华山。

不要让微风沉入湖中,

请回到莲花峰。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