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7年出生的香港青年:留学后回国,想到内地谋工作

1997年出生的香港青年:留学后回国,想到内地谋工作

原标题:1997年出生的香港青年:留学后回国,想在内地找工作。

1997年出生的香港青年:留学后回国,想在内地找工作。

回归25年来,随着“一国两制”的成功实施,香港继续以其繁荣和活力吸引全球精英发展。越来越多在外求学的香港年轻人也选择学成后回到香港,以国际化的视野和家国情怀建设家园。快来看香港回归25周年系列报道。

回归的青春:与特区一起成长:难忘的回归时刻

25岁的蔡英珊是香港人。1997年香港回归那年出生的孩子,可以说是伴随香港长大的一代年轻人。高中毕业后,她选择在北京读书。

香港青年蔡英珊:

2015年那几年,大陆经济发展很快,我能找到和把握的机会相对比较多。比如我选择当律师,我能接触到的人比在香港多。

没想到内地大城市发展到现在,电子支付在当时已经很普及了。然而,到目前为止,香港更喜欢用现金支付,我认为这是我非常惊讶的。

之后她去了英国读硕士,但毕业后她选择了回香港发展。

香港青年蔡英珊:

我问我是否考虑过留在英国。是的,但是我想了一会儿。如果一个香港人真的想留在英国打拼,可能会相对困难一些。他在经济上、物质上、生活上更照顾自己。

经常被外界贴上“立法会主席之子”、“富二代”标签的梁说,他还记得1997年7月1日的那一幕。他被交接仪式的场面所感动,并为自己是一个中国人而感到更加自豪。

在梁鸿留学近十年,回港后,他没有马上接手家族公司投身纺织服装行业,而是像今天很多年轻人一样选择了创业。

中华全国青年联合会副主席梁:

当时刚毕业,刚遇到97年亚洲金融风暴。其实当时有点迷茫,不知道接下来该怎么做。我正好认识两个正在创业的朋友,他们邀请我多了解一下。我也想参与,大家一起创业。

如果从商业的角度来说不是成功,因为我们无法继续经营下去,但是在我自己的人生中,尤其是刚开始的时候,有这样的机会参与,我觉得很幸运。

回归香港青年:面对挑战,发挥优势

香港回归后很长一段时间,由于历史背景等因素,社会上缺乏国民教育,很多青少年对自己的身份感到迷茫。

香港青年蔡英珊:

如果他们在香港出生和长大,他们很容易说,你是哪里人?我来自香港。很少有人会说我是中国香港人。我的一些朋友会有这种困惑。

特区政府自去年9月起,在中学四年级以“公民及社会发展”取代备受争议的“常识科”。从今年1月1日起,要求全港中小学在每个上学日,以及元旦、七一、国庆日升挂国旗,每周举行一次升国旗仪式。

中华全国青年联合会副主席梁:

香港作为香港的一部分,香港人都是中国人,对我们的国家,对我们的民族认同都很重要。我认为未来更重要的是,我们的社会应该有敢于直言的年轻人,我们如何才能成为一个好的或积极的中国人?

虽然我的家在香港,但和其他国际大都市一样,在这里成家并不容易。

香港青年蔡英珊:

物价上涨可能跟不上你现在赚的钱。比如想选择更好的生活品质,就要在香港多下功夫。对于有才华的人向上努力也是一个很大的挑战。

中华全国青年联合会副主席梁:

我认为每一代年轻人都面临着不同的挑战。首先,我们需要为年轻人提供一些多样化的平台,以充分发挥他们的优势;第二,希望给年轻人希望。年轻人觉得我有希望,我可以做我想做的事。

香港的归国青年希望去内地闯一闯。

香港特区政府计划将民政事务局改组为民政及青年局,全面检讨及制订青年政策,并推出大湾区青年就业及创业援助计划,鼓励香港青年在内地突破。

香港青年蔡英珊:

如果以后过海关,想在大湾区或者内地重要的一线城市自己尝试,想去更大的企业,比如中外合资企业或者国企的专业岗位。

中华全国青年联合会副主席梁:

香港的年轻人有我们独特的优势。我们的成长背景,我们的学习,我们在实践中的灵活性,甚至我们的国际性都有一定的优势。当然,如何发挥我们的优势是一个问题,或者说如果我们把这些优势和内地其他年轻人的优势对比一下,大家都有开创事业的可能。

凤凰网记者金:

在过去的25年里,香港发生过什么让你难忘的事,或者让你在那一刻觉得身为香港华人很自豪的事?

中华全国青年联合会副主席梁:

当我在去年东京奥运会上见到运动员时,我们香港的年轻运动员用自己的努力在比赛场上与其他国际运动员竞争并取得了好成绩。无论他们是否赢得奖牌,我都为自己作为一个中国人和香港的这群年轻人感到骄傲。

来源:凤凰卫视金港报道

编辑:蒋木木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 姓名:
  • 专业:
  • 层次:
  • 电话:
  • 微信:
  • 备注:
文章标题:1997年出生的香港青年:留学后回国,想到内地谋工作
本文地址:http://www.55jiaoyu.com/show-764809.html
本文由合作方发布,不代表展全思梦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展全思梦

热门文档

推荐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