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现新跨越 建设新保山】保山“三个万亩”生态廊道恢复工程带来新希望

【实现新跨越 建设新保山】保山“三个万亩”生态廊道恢复工程带来新希望

【实现新跨越 建设新保山】保山“三个万亩”生态廊道恢复工程带来新希望 2016年11月29日01:40 新浪新闻 分享 分享 添加喜爱 打印 增大字体 减小字体

  11月28日下午,“实现新跨越 建设新保山”全媒体记者采访活动走进保山,对保山中心城区的青华海湿地、保山规划博物馆、永子棋院、以及保山一中新校区进行了实地采访。

全媒体记者走进保山规划博物馆

  保山古称永昌,其历史悠久、区位独特、文化厚重、优美宜居、资源富集。就生态环境来说,保山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年平均气温16℃,森林覆盖率达65%,是四季如春的天然氧吧,最适合人居住的地方之一。考古、地质等史料表明,保山坝子在远古时代一个封闭的哀牢古湖,至明代初期多数区域还是湖泊沼泽,当时的老百姓俗称为东海子。明嘉靖年间,一代文豪杨慎与保山乡贤名士常游此海,并以极其典雅、极具历史韵味的“青华”二字命名,民国时期,青华海还是一片泽国,上世纪50年底,还有近万亩的水域面积,后因兴修水利、围湖造田等原因,水景枯萎,逐渐被村庄、农田、藕塘所替代,成为保山人民始终挥之不去的乡愁。

  在青华海湿地附近的保山规划博物馆,我们看到,该馆按照过去、现在、未来的时间线索,将保山的历史印记、老城剪影、城垣变迁、新城规划,以及滇西边境最美城市建设和“三个万亩”生态廊道工程规划一一展示,完整的诠释了保山市未来的城镇建设发展方向和山水田园城市的魅力以及“温泉之都、休闲之都、珠宝之都”的独特地域风采。

  “三个万亩”生态廊道恢复工程带来新希望

  根据国家战略布局,为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首位,建设美丽宜居保山,提升保山中心城市承载能力和城市品位,实现跨越发展和永续发展,保山市委、市政府抢抓机遇、科学谋划,提出了城市生态化发展战略,决定按照国家5A级旅游景区标准,规划建设万亩青华海生态湿地恢复工程、万亩生态观光农业园、万亩东山生态恢复工程“三个万亩”生态廊道工程。

  “三个万亩”生态廊道工程位于保山坝子中西部,其中的青华海湿地正处于保山中心城市的中心节点部位,是哀牢古湖演变的孑遗部分。“三个万亩”项目融合“山、水、田、园、城”等要素按照海绵城市的理念统筹规划,重新建构融城市、生态、传统文化于一体,望得见山,看得见水,留得住乡愁的城市生态空间新格局。其中:

青华海

  万亩青华海生态湿地恢复工程规划面积10500亩,功能定位为国家湿地公园,功能分区包括1000亩的西湖城市综合公园、1500亩的东湖生态公园、8000亩的生态湿地。项目依托区域内纵横的水网和湖泊、湿地等滨水资源,打造“有湖、有田、有渔、有鸟、有塘”的景观意境,通过合理设置休闲娱乐设施,开展滨水休闲、湖泊游览、环保教育、生物考察、湿地生态观光等多种活动,发挥科普教育、康体健身、休闲度假等功能。

  万亩生态观光农业园规划面积24700亩,功能定位为以现代农业、农业文化体验为主的都市农业公园。功能分区有3300余亩的花卉区、6200余亩的经济林果区、3900余亩的现代农业示范区、2600余亩的园林绿化苗木带以及生态水产养殖、游乐设施、农业庄园等。项目依托现有村落和田园风光,通过农田作物特色化种植、季相及色彩搭配,挖掘地方特色,将农业生产与产业孵化、文化创意、乡村旅游、科普教育相结合,实现农业“公园化、景观化、主体化”,成为生态农业、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点。

  万亩东山生态恢复工程规划面积26500亩,功能定位为集历史文化、生态休闲和户外体验于一体的综合性森林公园。项目通过“山脊戴帽子、坡面栽林子、沟底建坝子”的生态恢复措施,开展历史文化、环保教育、动植物鉴赏、户外运动等活动,形成具有代表性的“生态文明创新发展示范区”和承载保山市民哀牢圣山记忆、回归山野林趣的重要场所。

  目前,万亩青华海生态湿地恢复工程的西湖已于去年底建成并向市民开放,成为市民休闲娱乐的好去处,游人纷至沓来,登上永子棋院中的永昌阁,在感受“永子”文化传承和弘扬同时,秀美山川遥遥在望,旖旎风光历历在目;不仅如此,青华海西湖还吸引了很多鸟类来此落脚,有翠鸟、野鸭、大雁等50多种,特别是今年红嘴鸥也首次迁徙到此越冬。这一切,让越来越多的人感受到了“三个万亩”生态廊道工程给保山带来的新变化和新希望。

  永子棋院 打造 “中国围棋之乡”和“中国围棋名城”

  永子棋院位于保山市隆阳区的青华海,于2016年10月29日正式开馆。

  永子棋院占地53.37亩,总投资1亿元,主体建筑永昌阁投资5千万元,建筑面积为4542平方米,高度44.99 米,外观5层,内部实际9层,其中,一层至八层分别建有休闲弈棋厅、永子博物馆、永子展示馆、讲棋大厅、围棋图书室、比赛大厅、新闻媒体室、高端对决厅。

  永子棋院建筑采用古园林风格进行建设,建筑风格大气雅致,强调人文内涵的表达与传统意境的营造,以传统“阁”建筑手法承接永昌地域人文特质,同时,充分吸收本地建设特色,对典型元素加以提炼,以现代手法进行表达,来体现出地域性与时代特征,与周边景观环境共同构建隆阳地标名片。

  永子棋院的落成,既能让市民、游客免费参观,体验深厚的“永子文化”,又能承办国际、国内高端围棋比赛,对于打造“永子”品牌,提高保山对外知名度,促进“永子”围棋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和保护,发展围棋运动、助推保山乃至全省文化旅游体育产业发展将起到积极作用。

  保山市将以永子棋院的落成为契机,积极申请“永子”制作工艺列入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和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将永子文化园申报为“中国永子围棋国家文化旅游体育产业发展示范基地”。将保山打造成“中国围棋之乡”和“中国围棋名城”,将保山永子棋院打造成为中国围棋文化对外展示的窗口,为弘扬中国传统文化、助推围棋事业发展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据了解,今年保山以永子品牌为依托,组建了云南保山永子围甲队,由中国围棋棋圣聂卫平亲自担任总教练,世界围棋第一人柯洁任主将。2016年10月28日,中国围棋甲级联赛第16轮云南保山永子队主场迎战领头羊苏泊尔杭州队的比赛在永子棋院举行,首次来到保山主场对弈。

  目前,在保山市委、市政府及相关部门的关心帮助下,永子制作技艺被列入了云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永子”被认定为云南老字号、云南省著名商标和云南省名牌产品;保山市永子文化产业有限公司被认定为全国民族特需商品定点生产企业,云南省特色文化示范企业,云南省科技型中小企业。永子文化园被云南省政府认定为科普教育基地。永子作为保山走向世界的一个文化、旅游、体育品牌,对推动保山六大产业发展,提高保山知名度、美誉度和影响力将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

  保一中新校区 创造新高度 追求新辉煌

  保山一中始建于1913年,历史悠久,名师云聚,素有“天南学府”之美称,是云南省一级一等高完中,学校现有82个教学班5000余名学生,有教职工326人,其中专任教师279人,有硕士研究生19人,高级教师120人,一级教师78人,其中有特级教师4人,国家、省、市级骨干教师和学科带头人63人。建校以来,共为社会和高校培养输送了7万余名优秀毕业生。

  随着学校的不断发展,学校原有基础设施已日益不能满足学生规模增长的需要,由于学校位于市中心,无法在周边扩展建设用地。为了加快发展高中教育,实现保山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达到85%以上,有效解决保山市城市发展中的教育资源“瓶颈”问题,保山市委、市政府决定在新城区建设保山一中新校区,新校区按5000人在校生规模进行规划设计,占地257亩,校舍建筑面积11.8万平方米,绿化面积约6.8万平方米,总投资近5亿元。在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强力助推下,2012年9月项目开工建设,历时3年半,于2016年3月建成投入使用,2016年8月28日,学校5300余名师生整体搬迁到新校区办学,实现了首批进场、首先动工,第一家全面建成投入使用。搬迁后,学校运行平稳有序,学生的学习氛围更为浓厚,学风大为转变。

  新校区建设规划格局:“一心两轴、一环五片”的规划结构布局,“一心两轴”:联系校园南北的主轴是烘托求学精神的传习轴,东西向的文脉景观轴,与用地西向的保山一中原址及太保山遥遥相望。两轴的交汇点以综合图书馆,中心广场构成校园的公共活动中心,向校园内外发散,构成规划的主构架。“一环五片”:延续了一心两轴的脉络,作为主交通功能的“环”贯穿不同片区,联系校园内各个功能及丰富多样的景观风貌,并渗透到校园内的五大片区:教学区、实验区、文化图书综合区、后勤生活区以及体育运动区,校园北部以教学为功能主导,南部以生活体育运动为功能主导。使动静区分离,各部分联系紧密而互不干扰。(刘伟 张玲)

  • 姓名:
  • 专业:
  • 层次:
  • 电话:
  • 微信:
  • 备注:
文章标题:【实现新跨越 建设新保山】保山“三个万亩”生态廊道恢复工程带来新希望
本文地址:http://www.55jiaoyu.com/show-767455.html
本文由合作方发布,不代表展全思梦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展全思梦

热门文档

推荐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