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见欢拼音版朱敦儒

相见欢拼音版朱敦儒

相见欢翻译拼音

《相见欢·无言独上西楼》是南唐后主李煜(存疑)的名篇,词牌名为《相见欢》,咏的却是离别愁。这是作者被囚于宋国时所作。词中的缭乱离愁不过是他宫廷生活结束后的一个插曲,由于当时已经归降宋朝,这里所表现的是他离乡去国的锥心怆痛。这首词感情真实,深沉自然,突破了花间词以绮丽腻滑笔调专写妇人语的风格,是宋初婉约派词的开山之作。下面是小编整理的相见欢翻译拼音相关内容。

wú yán dú shànɡ xī lóu , yuè rú ɡōu 。 jì mò wú tónɡ shēn yuàn suǒ qīnɡ qiū 。

无 言 独 上 西 楼 , 月 如 钩 。 寂 寞 梧 桐 深 院 锁 清 秋 。

jiǎn bú duàn , lǐ hái luàn , shì lí chóu 。 bié shì yì bān zī wèi zài xīn tóu 。

剪 不 断 , 理 还 乱 , 是 离 愁 。 别 是 一 般 滋 味 在 心 头 。

作品翻译:

一个人默默无语,独自登上西楼,天边月形如钩,在这清寒的'秋夜,院子里深锁着梧桐,也锁住了寂寞。心中的思绪,想要剪断,却怎样也剪不断,想好好梳理,却更加的杂乱,这样的离乡思念之愁,而今在心头上却又是另一般不同的滋味。

作品赏析:

词名《相见欢》咏的却是离别愁。

此词写作时期难定。如系李煜早年之作,词中的缭乱离愁不过属于他宫庭生活的一个插曲,如作于归宋以后,此词所表现的则应当是他离乡去国的锥心怆痛。起句无言独上西楼,摄尽凄惋之神。无言者,并非无语可诉,而是无人共语。由作者无言、独上的滞重步履和凝重神情,可见其孤独之甚、哀愁之甚。本来,作者深谙独自莫凭栏之理,因为栏外景色往往会触动心中愁思,而今他却甘冒其险,又可见他对故国(或故人)怀念之甚、眷恋之甚。月如钩,是作者西楼凭栏之所见。一弯残月映照着作者的孑然一身,也映照着他视线难及的三千里地山河(《破阵子》),引起他多少遐想、多少回忆?而俯视楼下,但见深院为萧飒秋色所笼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这里,寂寞者究竟是梧桐还是作者,已无法、也无须分辨,因为情与景已妙合无垠。

过片后剪不断三句,以麻丝喻离愁,将抽象的情感加以具象化,历来为人们所称道,但更见作者独诣的还是结句: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词家借助鲜明生动的艺术形象来表现离愁时,或写愁之深,如李白《远离别》:海水直下万里深,谁人不言此愁古; 或写愁之长, 如李白《秋浦歌》: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或写恋之重,如李清照《武陵春》:只恐双溪艋舟,载不动许多愁;或写愁之多,如秦观《千秋岁》:春去也,飞红万点愁如海。

李煜此句则写出愁之味:其味在酸咸之外,但却根植于作者的内心深处,无法驱散,历久弥鲜;舌品不得,心感方知。因此也就不用诉诸人们的视觉,而直接诉诸人们的心灵,读后使人自然地结合自身的体验而产生同感。这种写法无疑有其深至之处。

作者资料阅读:

李煜,五代十国时南唐国君,961年-975年在位,初名从嘉,字重光,号钟隐、莲峰居士。汉族。天祚三年七月初七(相传),李煜出生于金陵,为南唐元宗李璟第六子。于宋建隆二年(961年)继位,史称李后主。开宝八年,宋军破南唐都城,李煜降宋,被俘至汴京,封为右千牛卫上将军、违命侯。后因作感怀故国的名词《虞美人》而被宋太宗毒死,李煜虽不精于政治,但其艺术才华非凡。精书法,善绘画,通音律,诗文均有一定造诣,尤以词的成就最高,有《虞美人 春花秋月何时了》《相见欢 无言独上西楼》等。被誉为千古词帝。

鉴赏

南唐后主的这种词,都是短幅的小令,况且明白如话,不待讲析,自然易晓。他所依靠的,不是粉饰装做,扭捏以为态,雕琢以为工,这些在他都无意为之;所凭的只是一片强烈直爽的情性。其笔亦天然流丽,如不用力,只是随手抒写。这些自属有目共见。但如以为他这随手就是任意胡来,文学创作都是以此为擅场,那自然也是一个笑话。即如首句,先出林花,全不晓毕竟是何林何花,继而说是谢了春红,乃知是春林之红花,——而此春林红花事,已经凋谢。可见这所谓随手直写,正不啻书家之一波三过折,全任天然,不加修饰,意欲成文,诚梦呓之言也。

且说以春红二字代花,即是修饰,即是艺术,天巧人工,总须两赋而不来方可。此春红者,无待更言,乃是极美好可爱之名花无疑,可惜竟已凋谢。调零倘是时序推迁,自然衰谢,虽是可惜,毕竟理所当然,尚可开解;如今却是朝雨暮风,不断摧残之所致。名花之凋零,如美人之夭逝,其为可怜可痛,不止倍蓰。以此可知,太匆匆一句,叹息中着一太字;风雨一然,愤慨中着一无奈字,皆非普通字眼,质具千钧,情同一恸矣。若明此义,则上片三句,亦千回百转之情怀,又匪特一笔三过折也。讲说文学之事,切宜细思寻玩,方不致误认古人皆荒率浅薄之妄人,方能于人于己两有所益。

过片三字句三叠句,前二句换暗韵仄韵,后一句归原韵,别有风致。但胭脂泪三字,异样哀艳,尤宜着眼。于是让人们想到杜甫的名句林花着雨胭脂湿(《曲江对雨》),此乃南唐后主也熟读杜诗之证也。后主分明从杜少陵的林花而来,而且因朝来寒雨竟使胭脂尽湿,其思路十分清楚,但是假若后主在过片竟也写下胭脂湿三个大字,便成了老大一个笨伯,鹦鹉学舌,难有意味。他毕竟是艺苑才人,他将杜句加以消化,提炼,只运化了三字而换了一个泪字来代湿,于是便青出于蓝,而大胜于蓝,便觉全幅因此一字而生色无限。

泪字已是神奇,但醉亦非趁韵谐音的妄下之字。此醉,非陶醉俗义,盖悲伤凄惜之甚,心如迷醉也。

末句略如上片歇拍长句,也是运用叠字衔联法:朝来晚来,长恨,长东,前后呼应更增其异曲而同工之妙,即加倍具有强烈的感染力量。顾随先生论后主,以为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其美中不足在恰似,盖明喻不如暗喻,一语道破如似,意味便浅。按这种说法,则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恰好免去此一微疵,使尽泯比喻之迹,而笔致转高一层矣。学文者于此,宜自寻味,美意不留,芳华难驻,此恨无穷,而无情东逝之水,不舍昼夜,淘尽之悲,苏轼亦云,只是表现之风格手法不同,非真有异也。

作者介绍

李煜,五代十国时南唐国君,961年-975年在位,字重光,初名从嘉,号钟隐、莲峰居士。汉族,彭城(今江苏徐州)人。南唐元宗李璟第六子,于宋建隆二年(961年)继位,史称李后主。开宝八年,宋军破南唐都城,李煜降宋,被俘至汴京,封为右千牛卫上将军、违命侯。后因作感怀故国的名词《虞美人》而被宋太宗毒死。李煜虽不通政治,但其艺术才华却非凡。精书法,善绘画,通音律,诗和文均有一定造诣,尤以词的成就最高。千古杰作《虞美人》、《浪淘沙》、《乌夜啼》等词。在政治上失败的李煜,却在词坛上留下了不朽的篇章,被称为千古词帝。

转载请注明出处 » 相见欢拼音版朱敦儒

  • 姓名:
  • 专业:
  • 层次:
  • 电话:
  • 微信:
  • 备注:
文章标题:相见欢拼音版朱敦儒
本文地址:http://www.55jiaoyu.com/show-821788.html
本文由合作方发布,不代表展全思梦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展全思梦

热门文档

推荐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