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石中考考试时间预测(数据为往年仅供参考)出炉(6月20日至22日)

黄石中考考试时间预测(数据为往年仅供参考)出炉(6月20日至22日)

  中考信息网根据黄石市教育局公布的《黄石市往年初中毕业生学业水平考试说明》中得知,黄石往年中考时间预测(数据为往年仅供参考)安排在6月20日至22日,具体考试科目与分值安排如下:

 

  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紧密围绕“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体现义务教育 课程标准所确立的课程评价理念,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华***传统文化、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等方面,全面考查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发挥考试对深化课 堂教学改革的引领和导向作用,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考试性质

 

  黄石市 2020 年初中毕业生学业水平考试是义务教育阶段终结性考试,也是 普通高中阶段学校录取新生的重要依据。初中毕业生学业水平考试是初中毕业生 综合评价的重要组成部分。实行初中毕业生学业水平测试是为了加强对初中的课程管理和质量监控,引导学生认真学习每门课程,确保初中教育的基本质量,切实减轻 中学生过重的学业负担,促进初中学生全面发展。

 

  考试方式

 

  考试采用闭卷、书面作答的形式。

 

  考试时间预测(数据为往年仅供参考)和分值

 

  黄石市 2020 年初中毕业生学业水平考试时间预测(数据为往年仅供参考)为 6 月 20 日至 22 日。各科考

 

  试时间预测(数据为往年仅供参考)和分值为: 语文 120 分钟,满分 120 分;

 

  数学 120 分钟,满分 120 分; 英语 120 分钟,满分 120 分;

 

  理综 120 分钟,满分 140 分(其中物理 80 分、化学 60 分); 文综 100 分钟,满分 80 分(其中思想品德 40 分、历史 40 分) 初二地理、生物(合卷)60 分钟,满分 40 分(各 20 分)。

 

  语 文

 

  I 命题原则

 

  1.命题以语文学科核心素养为考查目标,以《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0 年版)为依据,以其规定的“课程目标与内容”为考试范围,以本届初中生所用语文教材为主要参考内容。

 

  2.强化考试内容的基础性和综合性,命题不仅考查学生的语文知识、能力水平,还考 查学生运用语文学科知识和方法探究、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及在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方面的发展状况。

 

  3.试题设计力求科学、合理,面向全体,兼顾不同层次学习水平和不同发展状态的学生。试题选材要具有时代性、典型性和多样性,贴近学生生活,充分体现语文学科特点。

 

  4.试卷结构合理,易、中、难题目比例适当,有良好的区分度,难度系数控制在

 

  0.65-0.70 之间,易、中、难三档题目原则上的比例为 4:4:2。

 

  II 考试形式与试卷结构

 

  考试采用闭卷、笔试形式,试卷满分为 120 分,考试时间预测(数据为往年仅供参考)为 120 分钟。试卷分为四大板块:积累与运用(约 26 分),古诗文阅读(约占 16 分),现代文阅读(约

 

  占 28 分),作文(50 分)。试题题型包括选择题、填充题、简答题和写作题。

 

  III 考试内容和要求层级

 

  (一)能力要求 语文学科要求考查考生识记、理解、分析综合、鉴赏评价、表达应用和探究六种能力,

 

  表现为五个层级,具体要求如下:

 

  A.识记:识别和记忆,是最基本的能力层级。要求能识别和记忆语文基础知识、文化常识和名句名篇等。

 

  B.理解:领会并能作简单的解释,是在识记基础上高一级的能力层级。要求能够领会并解释词语、句子、段落等的意思。

 

  C.分析综合:分解剖析和归纳整合,是在识记和理解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了的能力层级。 要求能够筛选材料中的信息,分解剖析相关现象和问题,并予以归纳整合。

 

  D.鉴赏评价:对阅读材料的鉴别、 赏析和评说,是以识记、 理解和分析综合为基 础,在阅读方面发展了的能力层级。

 

  E.表达应用:对语文知识和能力的运用,是以识记、理解和分析综合为基础,在表达方面发展了的能力层级。

 

  对 A、B、C、D、E 五个能力层级均可有不同难易程度的考查。

 

  (二)考试内容

 

  语文学科考试,内容包括“积累与运用”“阅读”和“写作”三个方面。“阅读”部分 包括古诗文阅读和现代文阅读,现代文阅读包括记叙文阅读(叙事散文或小说)、说明文(科技作品或是科学小品)或是议论文。


 

 

类别

 

内容及要求

  #p#分页标题#e#

能力层级

 
         
     

认识 3500 个常用汉字,其中 3000 个左右会写。用规范的正楷

 

A

 
     

或行楷正确书写汉字。

   
   

     
   

根据具体的语言环境,掌握词汇、语法、修辞等语文知识。

 

E

 
   

     
   

简明、连贯、得体地表达语言。

 

E

 
   

     
   

了解教材所涉及的中外重要作家、作品等基本常识;了解教材

 

B

 
     
   

 

中推荐的文学名著的故事情节、人物形象等,初步理解其主要

   
       
   

 

内容、艺术特色等。

   
       
         
     

根据需要,利用相关知识,综合运用语文能力,解决语文实践

 

C

 
     

中的实际问题。

   
         
     

准确默写教材中要求背诵的古诗文名句。

 

A

 
         
     

理解文言实词在具体语境中的含义。

 

B

 
         

     

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具体语境中的意义和用法。常见文言虚词:

 

B

 
       

   

文言

 

之、而、乃、以、其。

   
     

理解文章内容,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能根据语

 

B

 

   

文阅

 
     

   

  #p#分页标题#e#

义断句,能将文言语句译成现代汉语。

   
     

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分析概

   

     

C

 
     
     

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

 
       
         
   

古诗

 

鉴赏诗歌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

 

D

 
     
   

词阅

     
   

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D

 
   

 
         
     

理解文中重要概念和重要句子的含义。

 

B

 
   

说明

     
   

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分析语言特色,把握文章结构,概括中

 

C

 
   

文、

 
   

心意思。

 

   

议论

   
     
 

分析文本的文体特征和主要说明(论证)方法。

 

C

 

   

文阅

 
     

   

 

评价文本的主要观点和基本倾向,对文本的某种特色有自己的

 

D

 

     

思考和判断。

 
     
         

   

记叙

 

理理解文中重要词语和重要句子的含义。

 

B

 
       
   

分析作品结构,概括主要内容和作品主题。

 

C

 
   

文阅

 
       
   

分析作品的体裁和表现手法。

 

C

 
   

 
       
   

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

 

D

 

 

类别

 

内容及要求

  #p#分页标题#e#

能力层级

 
         
     

认识 3500 个常用汉字,其中 3000 个左右会写。用规范的正楷

 

A

 
     

或行楷正确书写汉字。

   
   

     
   

根据具体的语言环境,掌握词汇、语法、修辞等语文知识。

 

E

 
   

     
   

简明、连贯、得体地表达语言。

 

E

 
   

     
   

了解教材所涉及的中外重要作家、作品等基本常识;了解教材

 

B

 
     
   

 

中推荐的文学名著的故事情节、人物形象等,初步理解其主要

   
       
   

 

内容、艺术特色等。

   
       
         
     

根据需要,利用相关知识,综合运用语文能力,解决语文实践

 

C

 
     

中的实际问题。

   
         
     

准确默写教材中要求背诵的古诗文名句。

 

A

 
         
     

理解文言实词在具体语境中的含义。

 

B

 
         

     

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具体语境中的意义和用法。常见文言虚词:

 

B

 
       

   

文言

 

之、而、乃、以、其。

   
     

理解文章内容,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能根据语

 

B

 

   

文阅

 
     

   

 

义断句,能将文言语句译成现代汉语。

   
     

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分析概

   

      #p#分页标题#e#

C

 
     
     

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

 
       
         
   

古诗

 

鉴赏诗歌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

 

D

 
     
   

词阅

     
   

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D

 
   

 
         
     

理解文中重要概念和重要句子的含义。

 

B

 
   

说明

     
   

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分析语言特色,把握文章结构,概括中

 

C

 
   

文、

 
   

心意思。

 

   

议论

   
     
 

分析文本的文体特征和主要说明(论证)方法。

 

C

 

   

文阅

 
     

   

 

评价文本的主要观点和基本倾向,对文本的某种特色有自己的

 

D

 

     

思考和判断。

 
     
         

   

记叙

 

理理解文中重要词语和重要句子的含义。

 

B

 
       
   

分析作品结构,概括主要内容和作品主题。

 

C

 
   

文阅

 
       
   

分析作品的体裁和表现手法。

 

C

 
   

 
       
   

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

  • 姓名:
  • 专业:
  • 层次:
  • 电话:
  • 微信:
  • 备注:
文章标题:黄石中考考试时间预测(数据为往年仅供参考)出炉(6月20日至22日)
本文地址:https://www.55jiaoyu.com/show-175331.html
本文由合作方发布,不代表展全思梦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展全思梦

热门文档

推荐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