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平台在亏,主播哭穷,长音频无人赚钱?

原创            平台在亏,主播哭穷,长音频无人赚钱?

原标题:平台赔钱,主播喊穷,长音频没人赚钱?

作者|李

我先从一个常识说起:判断一个生态是否繁荣,是否是好的生态,核心指标在于生态平台本身是否有广空和健康的循环,另一方面在于栖息在生态中的“居民”是否富裕,能否为生态提供源源不断的活力。

淘宝的繁荣滋养了很多淘品牌,小红书带货的体质也给很多新消费品牌带来了机会。这种逻辑在内容领域尤为明显。无论是长视频、短视频、网页文字、音乐、图文,平台的繁荣程度几乎与创作者的收入成正比。

鱼靠水草为生,鸟选择好树栖居,这也给了我们观察平台更接地气的视角——无论平台有多好,“居民”赚不到钱自然会一个接一个离开。一旦失去了内容创作者,就无法激发更多的好内容,平台就会陷入恶性循环。

在所有的内容形式中,长音频是一个尴尬的地方。人们可以毫无顾忌地喊出Tik Tok Aauto faster中的大主播的名字,但很难想到在音频领域有什么厉害的角色。虽然巨头们曾经到访过,但他们没有花钱,也没有“在意”。相比于中视频和短视频的巨额补贴,长音频可以说连汤都喝不上。雪上加霜的是,广告主这个实现绝大多数互联网产品的闭环,对这个领域兴趣不大,广告展示形式有限,用户沉浸感有限,转化环节长。

音频行业不会消亡,但其价值几何值得画个问号。

有人赚钱了吗?

虽然和李都否认了网上收入的规模,但以“亿”计算年收入,在舆论上是心照不宣的。隔壁短视频和直播如火如荼。一旦进入微信官方账号,就不缺估值10亿的米萌和成功卖出2亿的各位大叔。

相比之下,音频内容创业就惨了。太可怕了——往年获得300万天使轮融资的“音频自媒体”鸡蛋创业,已经转型为视频为主的阵地;往年,头部中文播客《大内密谈》获得百万元天使轮融资,情感内容头部《诚毅电台》获得A轮融资后,音频赛道上受到资本青睐的内容标的寥寥无几。

即使是***玩家的收入也不理想——JustPod目前是MCN***的音频组织,拥有《不合适》《左右》等23个节目。创始人程彦良在往年表示,公司年收入在几百万左右。

这种困境与整个音频生态的贫乏有关。

首先,来自平台的收入相对有限——无论是出售版权还是赚取补贴,音频内容的价格都是持平的。

据一位音频行业***从业者介绍,平台购买音频内容的方式主要有两种。一种是***买断一个节目,主播依然可以在其他平台做其他内容。另一种是直接买断某人的声音。

前音频行业从业者刘超告诉振坛:“每个平台的情况都不一样。一般来说,***签约的创作者可以获得很多签约费。”

但这样的主播往往是在各自专业领域积累了足够粉丝的明星或“意见***”,数量极其稀少。更多的中腰主播,即使和平台签约,也没有突出的收入。

据Tech Planet报道,往年初,三联生活周刊原副总编辑苗伟在荔枝创办播客节目“苗师傅读书会”,双方签约一年,每周一次。苗伟自己说,播客的收入和写稿子的收入差不多。

对于中腰甚至是尾巴的创作者来说,音频平台和视频品类的补贴根本不是一个数量级的。即使有补贴,也很难真正达到“重奖”的效果。

例如,自往年以来,荔枝调频推出了两轮名为“回声计划”的创作者补贴活动。“回声计划”2.0版本将从往年9月持续到往年5月31日。平台将根据播放量进行收益折算,***内容奖励1万次播放10元奖金,不***播放减半。10月17日,临近《荔枝》开播7周年,平台将创作收入提高了5倍,即***内容可播放一万次即可获得50元奖励。

从截至5月31日的收入排名榜单来看,在荔枝FM的各个垂直频道中,只有比较好情感频道主播的月收入超过1万元,第三至第十主播的收入在1000元至7000元之间,而在亲子宝贝频道,上榜主播的月收入只有100元。

荔枝“回声计划”直播激励排名月榜及部分规则

喜马拉雅的激励计划相对慷慨。

往年初,喜马拉雅FM副总裁周晓彤正式宣布“万人十亿新声计划”,称公司未来一年将投入30亿元,从资金、流量、创业孵化三个层面全力支持音频内容创业者,尽***努力帮助创作者实现赚钱。周晓涵说:“我们推出了这个扶持计划,目标是孵化1万名收入超过1万元的创作者,其中收入超过100万元的不少于100名。”

据公开报道,往年全年,主播从喜马拉雅平台获得了16.34亿的收入。今年8月,喜马拉雅对播客创作者的激励计划要求粉丝数≥500,主播评分≥Lv8,主播信用评分≥60。

然而,与其视频领域相比,很难说这些有吸引力。去年10月,立中视频赛道的西瓜视频拿出20亿元补贴,不包括业务清单、直播、电商收入;对于知识区博主的“知识创造者”激励计划,直接投入了数百亿的流量。往年,微视支持微剧内容,推出10亿资金、100亿流量规模的“火星计划”。

其次,广告主对音频形式仍有疑虑,音频内容创作者很难自行获得商业收入。

"音频节目的广告收入与视频完全不同."根据刘超在行业内多年的观察,音频内容的广告甚至呈现出减少的趋势。

音频广告的主要形式是补丁或口头广播、赞助和节目定制服务。但作为一种“陪伴”内容,用户很难对内容保持高度关注,口头播报或贴片广告的触达效果也可想而知。

新一波播客热潮过后,定制节目服务逐渐增多。比如内衣家居品牌和“随机波动”推出了三档联创节目,通过解读当下社会的女性议题,讲述女性的职场和生活,强化品牌形象。但能收到这样广告的播客还是很少。

第三,在***市场,依靠付费订阅的主播很难获得理想的收入。就连喜马拉雅CEO于建军也曾坦言,音频领域***的问题是很多人没有消费音频的习惯。

喜马拉雅招股书显示,截至往年上半年,喜马拉雅手机用户的支付率仅为12.8%。荔枝更糟糕。其往年第三季度的支付率仅为0.8%。相比之下,头部视频平台的付费率在20%以上。

更有甚者,音频内容的盗版更难取证和打击——高于往年在蜻蜓FM上推出“短而大指向北”节目,需要200元订阅。节目播出后不久,很多搬运工打着“免费”“低价”的旗号出现在网上,在微信微信官方账号、电商平台等渠道销售。售价199元的《蒋勋红楼梦》和在喜马拉雅推出的付费课程《好好说话》,都注定要被盗卖。

这类盗版规模大、数量多、极其分散,平台很难通过法律途径逐一处理。

“说白了就是盘子不够大,而且离钱还远,”刘超认为,作为内容载体,音频只能作为补充形式存在。“任何内容形式想要取得商业成功,关键在于后续环节是否清晰。”

“靠音频你能养活自己的东西很少。”

平台比较难。

音频创作者赚钱难,平台更难。

往年初,荔枝登陆纳斯达克,成为“比较好个在线音频直播”。但是资本市场比较好个吃螃蟹的人做得并不好。根据荔枝往年第三季度财务报告,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亏损达到3710万元,去年同期为610万元,同比增长508.2%。从前三季度整体来看,荔枝累计亏损1.36亿元。

其付费用户的增长也有些缓慢。今年第三季度,荔枝平均月付费用户为48.55万,较去年同期仅增长8%。

喜马拉雅更大,亏损更多——往年、往年、往年、往年上半年,喜马拉雅分别亏损7.55亿元、7.47亿元、5.39亿元、3.24亿元,三年半累计亏损近24亿元。

更糟糕的是,音频平台没有足够的空空间去尝试和拓展,想象力有限。目前可见的探索包括跨境电商、音频可视化、智能家居/智能汽车等硬件方面。

在电子商务方面,喜马拉雅探索了很多。在刚刚结束的嘉年华123上,***的三大产品是个人护理产品,分别是SKG颈椎按摩器、荷兰Apiyoo智能舒缓眼部按摩器和Sushi超级电动剃须刀。不过,喜玛拉雅并未公布相应的销量。

视频平台直播发货已经成熟很久了,音频平台能顺利发货吗?这个问题恐怕不好回答。要么有足够的用户吸引力(通常从角度来看影响更强),要么有全网***的价格优势(往往价格优势与频道的吞吐量挂钩),这些都是音频平台的缺点。

音频可视化可能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视觉”问题,但这种探索仍处于早期阶段。

然而,音频在智能家居和智能汽车中的使用,实际上只是拓展了音频的场景,并没有改变其“配角”的本质。正如刘超所说:“音频内容要正确定位,其作为内容“饭”的地位要明确认可。”

现状平淡,前路一片空白,这是音频行业的真实写照。当然,这里也少了一个鼓舞人心的故事。回搜狐多看看。

负责编辑:

  • 姓名:
  • 专业:
  • 层次:
  • 电话:
  • 微信:
  • 备注:
文章标题:原创 平台在亏,主播哭穷,长音频无人赚钱?
本文地址:https://www.55jiaoyu.com/show-252908.html
本文由合作方发布,不代表展全思梦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展全思梦

热门文档

推荐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