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家制氢、储氢、30家燃料电池!一文纵览氢能全产业链!

35家制氢、储氢、30家燃料电池!一文纵览氢能全产业链!

原标题:35个制氢、储氢和30个燃料电池!整个氢能产业链概览!

氢能产业是一个产业链长的特殊产业。从制氢端到储氢端,再到氢加气站和氢燃料电池汽车领域,整个氢能产业似乎涉及化工、电力、材料、天然气、石油、矿业、汽车等领域。国内很多上市公司都有氢能相关业务,但很少有公司只做氢能业务。或许亿华通是比较好一家只做氢能业务的公司。

氢能交易所记者粗略统计了氢能产业链范畴内的部分重点企业,发现大量***企业涌入制氢、氢能储运、燃料电池生产、氢加气站、氢燃料电池汽车开发等领域。央企、国企、股份公司、民企都布局了。所有业务板块都由龙头企业主导,所以我国的氢能产业发展非常快。

以五大发电集团为首的众多能源央企、国企已经在氢能领域做好准备,积极布局可再生能源、氢能、储能领域核心技术研发,设立产业基金,积极开拓市场。国家电力投资公司******、董事长钱志敏在去年底的改革三年行动部署会上明确,将在储能、氢能、分布式光伏平台等领域率先打造独角兽企业。

中石化在氢能领域的布局也确定了相应的目标。今年1月,该公司提出要全力以赴,力争在三到五年内将中石化建设成为******的氢能公司。

01能源央企引领制氢端

从制氢的角度来看,国家能源集团和***石化已经成为该领域不折不扣的***。往年,***国家能源集团率先成立***氢能与燃料电池产业创新战略联盟,时任***国家能源集团总经理的凌文成为联盟首任***。当时,凌文说:“默默做基础设施和服务,比如制氢、供氢和储氢,而且有很多前期投入。”

国家能源集团北京低碳清洁能源研究院院长兼CEO魏畅表示:“国家能源集团有足够的工业副产氢气和大规模的煤气化,可以提供非常低成本的氢气。此外,还有较大的风电装机容量,可以为制氢提供可再生能源。”

中石化也类似于国家能源集团。中石化的制氢能力约为300万吨/年。在氢气供应方面,无论是煤炭制氢、可再生能源制氢还是工业副产品制氢,***石化的供应能力都很大,制氢能力在国内名列前茅。除了工业副产氢气外,***石化新疆库车绿色氢气示范项目于今年11月30日正式开工建设,是全球在建规模***的光伏绿色氢气生产项目,投产后年产绿色氢气2万吨。

02储氢终端技术不同

氢气的储存和运输方式主要有三种:高压气态氢储存、低温液态氢储存和固态氢储存。从这些储氢领域的重点企业来看,他们选择了不同的技术路线。

纵观国内储氢市场,高压储氢技术相对成熟且优势明显,在一定时间预测(数据为往年仅供参考)范围内将成为我国主要的储氢技术。但由于存在安全隐患,高压容积率较低,不适合在氢燃料汽车上应用,因为会占用车内空。

低温液态储氢技术在我国尚处于服务于航空空航天和氢加气站内储的阶段。低温液态储氢技术由于成本高,不适合远距离储存。如果成本不能降低,其未来的应用空将会很窄。

固体储氢在燃料电池汽车中的优势明显,但仍存在技术难题。短期内不宜广泛应用,但长期来看,发展潜力很大。

有机物液态储氢技术可以通过传统的石油基础设施进行运输和填充,这有利于像加油站一样建立加氢网络。与其他技术相比,它具有独特的安全性和运输便利性。目前,相应的示范项目已投入试运行。

03燃料电池领域各类企业云集

燃料电池领域涉及的领域很广,所以在这个领域有大量的企业。膜材料、双极板、电池系统、催化剂等。都是由企业深度布局的。

从整体发展情况来看,制造系统和质子交换膜的企业很多。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具有工作温度低、启动快、比功率高、结构简单、操作方便等优点,被公认为电动汽车、固定电站等的***能源。

国家电力投资30万平方米的氢燃料电池质子交换膜生产线在武汉经济开发区投产。这是国内首条完全自主可控的氢燃料电池质子交换膜生产线,实现了氢燃料电池关键部件国产化。因此,国家电力投资公司成为众多燃料电池相关企业中最闪亮的一家。

04加氢站比中石油中石化多

在人们的印象中,全国各地可能都有中石油和中石化的加油站。在加氢站领域,很多人甚至误会只有这两家公司是加氢站。其实不是。

除中石油、中石化外,***神华、东华能源、熊涛、美锦能源等21家公司在此也有相应布局。

有的企业利用本地优势在自己的区域内建设加氢站,有的企业不建设和运营加氢站,只为其提供硬件设备。

然而,氢加气站的投资是巨大的。虽然地方***出台了相应的政策,对加氢站提供高达800万的补贴,但实际上只有中石油、中石化这样的大型央企才有足够的资金建设加氢站。毕竟目前单一的氢加气站目前几乎没有盈利,也只有这两家公司有实力建设一体化的加气充电站。可见,氢加气站的普及还是要靠中石油和中石化。

05氢能汽车是车企之间下一场竞争的关键

从17家氢能汽车重点企业的发展情况来看,大部分车企已经将氢燃料电池汽车的研发和推广作为下一阶段的重点。事实上,在推广新能源汽车时,我国的政策已经确定了“三横三纵”的路线,但从实际情况来看,锂离子汽车的发展速度远远超过氢燃料电池汽车。随着国家对氢能产业的重视,氢燃料电池汽车的规划和发展思路逐渐清晰,不少车企开始将其列为未来市场竞争中不可或缺的重要领域。

从车企发布的部分车型来看,有乘用车、商用车、物流车和叉车,氢燃料电池在汽车领域的应用不存在技术问题。比较好的问题可能是如何降低成本。只有降低成本,增加氢燃料电池汽车的销量,才能振兴整个氢能产业链。

来源:国际能源网/氢能汇回归搜狐,看更多。

负责编辑:

  • 姓名:
  • 专业:
  • 层次:
  • 电话:
  • 微信:
  • 备注:
文章标题:35家制氢、储氢、30家燃料电池!一文纵览氢能全产业链!
本文地址:https://www.55jiaoyu.com/show-253159.html
本文由合作方发布,不代表展全思梦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展全思梦

热门文档

推荐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