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PPO推出自研6nm NPU芯片,头部手机厂商开启底层技术赛跑

OPPO推出自研6nm NPU芯片,头部手机厂商开启底层技术赛跑

原标题:OPPO推出自主研发的6nm NPU芯片,头部手机厂商开启底层技术争夺战。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罗毅琪深圳报道

随着手机市场通过快速成长期进入发展瓶颈期,行业整体进入激烈竞争阶段,头部手机厂商也开始加速构建自身的底层技术能力壁垒。

在12月14日举行的第三届OPPO INNO DAY 2021期间,OPPO正式发布了自主研发的6nm影像NPU芯片,宣布头部手机巨头进入芯片底层能力的角逐。

其中,华为无疑是一家相对较早、较深入地打造了自己芯片团队的厂商,小米也在前面提到了自己研发SoC的必要性。但由于芯片技术是对资本的巨大考验,加上R&D团队的能力积累,大部分厂商还是选择从手机核心功能的关键芯片,即与成像能力密切相关的芯片的研发入手。

OPPO芯片产品高级总监江波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等记者采访时指出,“我们通过图像专用Mariana MariSilicon X实现了传感器与芯片处理的协同,即OPPO自研算法与OPPO自研芯片的深度耦合;同时作为终端厂商,覆盖了从传感器定制到传感器接收处理,再到图像处理链优化的整个图像链,从而***化和优化算法在NPU上的性能,是一个非常深度的垂直整合。我相信这也是OPPO作为手机终端厂商所能达到的差异化能力。”

据报道,这款芯片成立至今已经走过了近两年的时间预测(数据为往年仅供参考),而江波本人也是在往年左右加入OPPO的,可见这与此前的公开表态基本同步。

宏观来看,手机厂商针对关键场景的芯片自研,确实会带来手机内部更强的运营协同,这也是高端发展过程中打造自身核心竞争力的关键。与此同时,值得期待的是,随着一些厂商开始引入高制程自研芯片,其进一步深化底层能力的野心也逐渐显露。在这场自研芯片的角逐中,谁能接手苹果早前拿走的高端份额,将在后续的发展中逐渐有答案。

自研NPU是什么意思?

有针对性地研发芯片以提升影像系统能力已经成为行业共识,但它不同于目前一些形式的自研ISP(图像信号处理器)或与老牌镜头厂商合作。OPPO这次自研的NPU芯片,走的是垂直整合自身影像综合能力的路线。

据江波介绍,OPPO之前已经讨论过更多关于影像的内容,包括推出10倍混合光变、定制4合1等产品。“但我们确实发现,如果没有自己的基本硬件能力,会有一些应用限制。”他指出,通用芯片无法满足AI对图像计算能力和能效的需求,这就需要自研图像专用NPU***程度地解决最终核算功率和能效的问题,这也是OPPO***自研芯片选择图像NPU路线的原因。

比如定制化的传感器有时需要与SoC合作,但SoC研发周期长,传感器迭代周期短,难以平衡。目前市场上现有的传感器产品如果针对SoC做链路优化和增强,意味着R&D系统会有很大的调整,相应的成本也会增加很多。

“此外,在很长一段时间预测(数据为往年仅供参考)内,算法和芯片、软件和硬件的结合将在计算图像中发挥关键作用。但是,如果算法和芯片本身不能完全开放、紧密耦合,就无法实现***效益。”江波介绍。

这里提到的NPU芯片全称是“嵌入式神经网络处理器”,其特点是擅长处理视频、图像等海量多媒体数据,也被业界认为是专门为人工智能设计的。核心是解决传统芯片在神经网络运算中效率低的问题。

因此,这与一些厂商此前发布的影像ISP不同。江波告诉记者,只有通过专用于图像的NPU,才能解决ISP和通用计算能力不足的问题,这是未来图像发展的主流方向。Mariana MariSilicon X的AI能力是传统ISP所不具备的。

据悉,这款自主研发的NPU芯片对原图、存储和计算能力、能耗、传感器定制等进行了全面优化。因此,视频,尤其是夜间拍摄得到了改善。

“借助Mariana MariSilicon X,我们***将4K、20bit RAW、AI和Ultra HDR融合在一起,也是我们***在安卓终端上展示计算摄影的能力跃迁,相信整个行业都会朝着这个方向发展。”说起这个,江波很是激动。

走向纵向一体化的必然性

无论是ISP还是专用NPU,综合国内头部手机厂商的动态来看,目前构建垂直整合能力尤为重要。

“在传统生态合作中,有专门研究算法的角色,也有专门研究芯片的角色。假设我做一个芯片,在算法、前端设计、后端设计上找一个细分公司来做,然后造一个NPU,当然,***的能耗和各种指标都不能达到我们做芯片的目的。”他继续说道,OPPO作为垂直集成厂商,发现计算影像是一个重要的方向,但在使用通用SoC时有些痛点无法解决,所以我们有选择***打通这些环节,进行全面的自研。“真正的落地场景是Mariana MariSilicon X+SoC,实现更好的体验。”

这里提到了不同的芯片角色,因为即使只是芯片设计,细分工作也是非常复杂的,需要包括ip定义和转换、前端和后端设计(包括逻辑设计到物理设计)、Mix Signal(混合信号处理)等诸多方面。据报道,OPPO完全覆盖了这一完整的设计链。

“我们也看到了一些公共IP,但是发现没有一个能够根据我们的场景和算法达到***的能效,所以我们从零开始研究NPU,包括名为MariNeuro的IP。”江波进一步陈述道。

据报道,MariNeuro和MariLumi是OPPO开发的两个核心IPs。“包括内存架构等其他IP,甚至ARM的CPU,这些都是我们设计的。按照行业细分,全靠自己做IP是不现实的。我们有一个大原则,就是如果有一些IP可以用,满足要求,就非常开放使用。但是,如果您使用第三方但未能实现能效,则需要自我研究。”他这样解释。

核心也与OPPO选择的工艺路线有关。据了解,目前市场上还没有6nm***NPU的参考设计,开发生态难度更大,所以OPPO只能选择通过自研来探索核心IP。由于NPU本身的AI能力可以不断训练,后续可以进一步扩展图像功能。

因此,Mariana MariSilicon X和骁龙8系列SoC芯片将成为OPPO未来旗舰手机的左右脑。据说这将于往年比较好季度在Find X系列的高端旗舰车型中率先投入商用。

四大差异化芯片电路

考虑到芯片自主研发能够带来的巨大发展效益,这已经成为主流头部厂商的共同选择。但基于起点和路径选择的不同,其中的芯片能力呈现出差异化竞争态势。

华为和苹果无疑是受益于自主研发核心芯片的典型手机厂商。虽然近年来,苹果因缺乏创新而受到外界质疑,但随着其M系列和A系列芯片的不断迭代,助推了华为短期缺乏国内5G市场发展窗口,苹果也迅速获得了不少高端市场份额。

据研究机构Counterpoint Research统计,今年10月,苹果在***市场的销量较上月增长46%,以22%的市场份额登顶。该机构表示,这是苹果自往年12月以来***再次成为***智能手机市场。

当然,换个角度看,手机消费向更高价位段迈进,也是近两年的核心发展趋势。这意味着,如果能够从底层能力构建独特的差异化壁垒,在竞争充分的***手机市场,其他品牌仍有可能超越苹果,真正渗透到高端市场。

目前国内四大厂商中,华为无疑是最早拥有最稳定护城河的厂商。Hisilicon成立于2004年,涵盖手机处理器芯片、基带芯片、基站芯片、服务器芯片等多个品类。

其他头部终端制造商多年来一直在加速跟进。小米的子公司小米郭颂电子成立于往年。多年来,其为手机处理器开发SoC芯片的目标从未改变。当然,目前更多的产品是基于影像能力的ISP芯片。

从官方公告来看,vivo是今年早些时候宣布推出自研ISP芯片的厂商,其***产品尚未完成完整的自主设计流程。据vivo执行副总裁胡柏山介绍,当时vivo在芯片方面的能力主要涵盖两个部分:软算法到ip的转换和芯片设计。后者的能力还在不断加强的过程中,没有真正的商业产品。当然,有消息称,在后续的二代产品中,可能有望搭载具备vivo自主设计能力的芯片。vivo定义的边界是不涉及芯片制造,现阶段还没有提出SoC研发的规划和目标。

OPPO似乎是从往年开始正式立项的,但是已经具备了自主芯片设计的能力,并且已经深入到ip能力的积累,所以进程并不快。某种程度上,这是由于其多年来的巨额投资,包括马里亚纳团队的建设和R&D预算的供应。往年未来科技大会期间,OPPO创始人陈明永宣布未来三年将投入500亿R&D预算,其中核心提到了在底层硬件核心技术能力方向的投入。

此前,OPPO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芯片级能力。往年,OPPO副总裁、研究院院长常陆曾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芯片产品离用户端很远,但芯片合作伙伴的设计和定义离不开用户需求的迁移,这就需要手机厂商发挥作用。相比于芯片厂商的平衡,终端厂商在制作芯片时可以实现“饱和”攻击,而为了用户体验的“堆叠”,不仅仅是为了利润***化。

国产高端手机谁来接手?

核心能力建设和品牌建设不是***建成的。目前除了华为之外,其他三家厂商还处于积累阶段,这一后续势必会停留在漫长的培育之路。

其中的艰辛在于,芯片并不是一个一旦投入使用就会有正回报的产品体系,在前期往往成本很高。工艺流程越先进,芯片研发所需的资本也将出现几何增长。在正式的流媒体实验之前,没有人知道这是否会成功,一旦失败,就需要重建。

目前国内能够设计量产商用6nm芯片的厂商只有四家,分别是华为海思、OPPO、联发科、阿里。其他厂商已经宣布今年将量产,但还没有真正推出商用产品。

一进入市场就选择走6nm高工艺,显然是一条看起来“危险”的路。据记者了解,6nm是先进工艺和成熟工艺的分水岭。一般来说,6nm的流延成本是12nm的2-3倍,大概几千万美元。同时,EUV(深紫外)光刻只用于6nm及以下的先进工艺,这也是最难的工艺水平。目前只有ASML有设备供应能力,而DUV(深紫外)光刻大多采用成熟工艺。

对此,江波介绍,Mariana团队在选路之初就对各种流程进行了评估。“比如做12nm芯片的研发周期、需要的基础IP以及相关接口的可用性都相对容易。坦率地说,在6nm工艺层面,我们整个设计团队要一起克服很多困难。”据报道,6纳米的R&D周期一般比成熟工艺长6-9个月左右。

他继续说道,之所以仍然选择6nm工艺,是因为Mariana团队在芯片开发之前进行了大量的模拟,最终得出的结论是,即使加上自研ip的投入,如果采用12nm工艺,也很难满足终端能耗的机制要求。“由于采用了6nm工艺,我们可以很好地支持同类产品中比较好的EER,包括在RAW上进行复杂的算法处理。如果在完成12nm工艺后发现不如之前用5nm SoC做出来的整体使用效果好,那么再加这个芯片就没有意义了。”江波坦言,如果达不到基准手机厂商的使用效果,这款芯片将失去初期研发的意义。

这意味着进入6nm制程的OPPO可能会进入TSMC的战略客户名单,这也将为OPPO进一步定制手机的核心性能,尤其是高阶制程产品方面打开想象空。

如今,随着手机消费的不断升级,厂商们正试图摆脱以往基于供应链解决方案的创新发展模式,走向产业链间竞争甚至融合、技术能力不断下沉的探索阶段。同时也伴随着近年来手机品牌的快速减少。随着底层实力竞争的扩大,手机市场的马太效应之争也可能进一步蔓延。

更多信息请下载21财经APP,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负责编辑:

  • 姓名:
  • 专业:
  • 层次:
  • 电话:
  • 微信:
  • 备注:
文章标题:OPPO推出自研6nm NPU芯片,头部手机厂商开启底层技术赛跑
本文地址:https://www.55jiaoyu.com/show-255045.html
本文由合作方发布,不代表展全思梦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展全思梦

热门文档

推荐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