力声特:国产替代进口之路

力声特:国产替代进口之路

原标题:力生特:国产替代进口之路

近日,上海力生特医疗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力生特”)宣布,已获得新一代人工耳蜗LCI-21PI和音频处理单元LSP-20C的批准。内置芯片是完全***设计和制造的。在降低人工耳蜗成本的同时,基于***特色的四音语音编码策略更适合***人。

Lite是国内首家获得人工耳蜗产品注册证书的高新技术企业。2004年在复旦大学附属耳鼻喉科医院眼内人工耳蜗项目、上海听力研究所、卫生部听力学重点实验室成果的基础上成立。在“多通道人工耳蜗”技术正式转让给复旦大学附属耳鼻喉科医院“眼内格林森特”后,人工耳蜗也正式进入国产化。

技术福音“***芯”能更好地理解“***”

据悉,新一代人工耳蜗分为LCI-21PI人工耳蜗和LSP-20C人工耳蜗语音处理器。与目前市场上主流的人工耳蜗不同,李生实现了芯片的自主设计开发,不依赖进口,核心技术自主可控。此外,与进口产品的价格相比,国产人工耳蜗也有明显的优势。产品价格、操作和后续维护价格都是国外同类产品的一半左右,让更多的听力障碍人群买得起。

值得注意的是,力声特还创新性地开发了更适合汉语的语音编码策略,能够更清晰、更准确地识别汉语特有的四声,保持声音的真实性,而进口产品则全部基于通用语言(英语)的研发,这也是聋人最期待的体验。

2011年,盛特获得***人工耳蜗产品注册证书,是国内人工耳蜗行业的佼佼者。如今,第二代产品也在地面生产。

优惠政策。国产人工耳蜗有望取代进口人工耳蜗

人工耳蜗植入是双侧重度或极重度感音神经性耳聋患者比较好能恢复听力的有效方法和装置。它以生物医学为基础,融合了语言学、电子学、化学、仿生学等学科以及信号处理技术、大规模集成电路技术、精密加工技术等技术,是多学科交叉发展的高科技结晶。入门门槛高,技术强,对跨学科知识要求高。长期以来,进口人工耳蜗一直占据着国内市场。在此背景下,力盛特自2004年开始致力于国产人工耳蜗等高端医疗器械的产业化。

2011年底以来,《医疗器械技术产业“十二五”规划》和《关于促进医药产业健康发展和重点工作部门分工的指导意见》相继发布。文件指出,将研发一批国产高端医疗器械,形成进口替代,还提到了人工耳蜗的研发。经过十余年的发展,力生特成功研制出国内首台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人工耳蜗,掌握了人工耳蜗的全部核心技术,达到了国际同类产品水平。如今,随着三代产品的推出,已在全国建成100多个植入中心,并在全国多个地方开设服务点。

人工耳蜗的定位将改变听障人士植入率一直较低的局面。根据***残联的数据,我国有近3000万中重度听力障碍者。此外,每年新增先天性听力障碍婴儿约3万至4万名,药物性耳聋和迟发性耳聋导致的听力障碍儿童约3万名。目前,我国人工耳蜗植入手术只有8万例。近年来,随着国内人工耳蜗技术发展突破国外垄断壁垒,植入率有所提高。

自往年起,我国正式启动“十三五”人工耳蜗救助项目,为符合条件的听障儿童免费提供人工耳蜗植入产品,并补贴手术和康复训练费用。全国多个省市已将人工耳蜗装置纳入报销范围。随着分级诊疗、DRGs医保支付模式等政策的实施,国产医疗器械迎来利好,国产人工耳蜗有望全面实现进口替代。未来,力盛特将继续加大R&D投资力度,提升自主R&D能力,继续履行央企子公司的社会责任,惠及更多听力障碍人群。文本/杨林

回到搜狐,国家商报看更多。

负责编辑:

  • 姓名:
  • 专业:
  • 层次:
  • 电话:
  • 微信:
  • 备注:
文章标题:力声特:国产替代进口之路
本文地址:https://www.55jiaoyu.com/show-255048.html
本文由合作方发布,不代表展全思梦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展全思梦

热门文档

推荐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