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不续费就“断网”!谁助长了知网近乎垄断的竞争优势?

高校不续费就“断网”!谁助长了知网近乎垄断的竞争优势?

原标题:高校不续费就“脱节”!知网近乎垄断的竞争优势是谁促成的?

作者|刘

本文由反对抗空研究中心原创。请注明作者姓名和出处,并转载此声明。

世界早就知道网络了。

年近九旬的赵德新教授,不顾老弱,对全副武装的知网提起诉讼。最终获得胜利后,他几乎获得了全网的一致祝福。但是在目前的情况下,大部分学术论文作者都没有精力和能力去和知网竞争,甚至希望知网免费把论文投进去,因为在单位规定的职称评审条件中,学者的论文是应该被引用的。

为满足异常需求而兴起的知网,通过低价购买或根本不花钱的方式获取学者的研究成果,然后用看似低廉却巨大的重复流量换取巨大的商业利益。面对这样的情况,个人的抵抗力往往极其薄弱。

知网是怎么产生的?本文将回顾知网的发展历程,希望能帮助读者朋友们解惑。

生来就有一把金钥匙

天眼查资料显示,***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有限公司成立于1997年12月11日,法定代表人为王明亮。

公开资料显示,王明亮1956年4月出生,清华大学物理系理论物理专业研究生学历,***学术期刊电子杂志(光盘版)执行主任,现任同方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学术期刊电子杂志(光盘版)执行主任,同方知网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兼任清华大学出版社有限公司董事..此外,王明亮还在五家公司担任法定代表人。

据***知网官网数据显示,1999年3月,王明亮提出***国家知识基础设施工程(CNKI),总体目标是全面打通知识生产、传播、扩散和利用各环节的信息渠道,搭建支持***各行业知识创新、学习和应用的交流合作平台。

起初,上市公司同方投资3000万元成立了***学术期刊电子杂志(光盘版)。2013年底,公司董事会决定将中文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的全部出资权转让给清华控股。为确保电子杂志持续稳定经营,董事会同意本次转让完成后,公司与清华控股有限公司签订委托协议,受托经营电子杂志。当时,王明亮担任同方副总裁。

往年,转让完成。此后,同方股份有限公司的子公司同方知识网代表其行使电子杂志的经营权和管理决策权。

同方知网(北京)科技有限公司的股东信息中只有一个股东,那就是知网国际控股有限公司

据了解,清华同方知识网是清华同方股份有限公司的全资海外子公司,是清华同方(美国)公司通过其全资海外子公司KNOWCHINA在北京设立的全资子公司。

***知网公司类型为“外商独资法人”,注册资本100万美元。

为此,有人怀疑知网可能被外国势力控制,但实际上,这种担心是不必要的。许多国内公司都在开曼群岛注册。截至往年12月31日,同方控股股东由清华控股变更为CNNC资本,实际控制人由教育部变更为***国有资产监督管理***会。

因其纯正的***血统,成立不久的电子杂志获得了***学术期刊标准化体系工程***项目。后来还得到了科技部火炬计划和几大部门的大力支持。知网论文甚至获得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资助。随后,随着国家项目的到来和教育系统资源的支持,知网顺利诞生,接近无对手。

近乎垄断的竞争优势

笔者花了十年时间预测(数据为往年仅供参考)在微博砍柴:“本科生和博士生,论文必须通过知网查,才能顺利取得答辩资格,从高校毕业。”谁给你的?(1)

同方知网往年初发布的数据:***知网用户覆盖全球56个国家和地区的33000家机构,个人读者2亿,日访问量1600万,全文年下载量23.3亿。

面对14亿人口的***,知网仅仅作为一个网站使用也就不足为奇了。关键是它的访问者的质量和目的。

作为“******的学术电子资源整合商”。知网在网站中自豪地宣称,其高校市场占有率为100%,其他主要市场占有率均在60%以上。拥有6000多万篇文献和核心期刊,收益率为99%。

往年《现代法学》第五期发表了《学术数据库经营者不公平高价行为的监管困境及其解决方案》一文。据本文作者统计,知网全文期刊数据库收录***、***授权期刊3964种,占我国期刊总数的43%。其中核心期刊778种,约占全部核心期刊的42%。前三名学科共有期刊194种,占前三名期刊总数的64%。所以很多高校要求以知网查重结果为准。

高校和期刊想要使用自己的数据库,首先要交出学生和作者的论文授权。硕士、博士提交毕业论文时,必须签署《论文使用委托书》;想要在期刊上发表文章的学者也将被要求授权第三方数据网站,如***知网。

签署《授权使用我的论文授权书》是学生完成毕业论文的必要流程。/山东大学官网

这简直就是霸王条款。想要发表中文论文,没有人能绕过知网这个平台。(2)

2009年后,国内高校开始强制要求通过大学生毕业论文查重,这让所有大学生抱怨每篇论文的查重费用接近200元。

我们要知道,扩招后的大学生,大部分都不是好学生,他们的论文都是反复看的。一篇论文反复修改,反复检查是正常的,这让知网总是批评反复检查的事情:

暂时不谈数据库查重的技术内容和价值。在没有任何其他选择和议价能力的情况下,大学生“不得不”为毕业向商业机构知网付出高昂的代价。听起来够霸道吗?

我也有学生害怕知网把自己的文章下架,选择吞下自己的骄傲。我维权后,一家学术期刊的主编,我们认识了三年。可能是因为知网的压力,他直接给我打电话说,算了吧。你让他输了,不是吗?(因为)知网没有接受,这些刊物上的文章没有得到宣传。(3)

然而,知网却对这种离谱的舆论无动于衷,声称其主要收入来源并不依赖于个人体重检查的费用。换句话说,知网的主要收入是大型***学术机构。***知网的信息服务主要由高校、省市图书馆、科研机构、***机关、科研院所或大型企事业单位图书情报部门购买,这些单位相当一部分用户每年都有专项财政拨款用于购买文献信息。单位用户成为知网稳定收入的主要来源。

***知网“刚需”的***竞争优势,即***纸媒资源的近乎垄断,离不开国家政策的支持。据媒体梳理,国家支持不仅包括其前身《***学术期刊检索与评价数据规范(光盘版)》在***知网创刊之初就作为国家标准发布实施,还包括后来教育部出台的要求本科、研究生论文要考等政策。前者的政策效应是使得聚集知网的学术资源成为可能,后者则是打造知网查重服务的市场。

在国家政策的便利和支持下,形成垄断资源和垄断地位,在垄断资源和垄断地位的基础上开展垄断服务。(4)

《央视网评》指出了一个更让人心寒的事实:***知网正依托其优势地位,逐步完成“借鸡下蛋”的业务闭环。知网明显存在滥用市场支配地位的垄断行为。

往年12月12日,青年学者刘旭向国家反垄断局、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发邮件,认为知网涉嫌垄断,建议有关部门调查知网是否滥用市场支配地位。他在信中写道:“在国内学术期刊文献查询服务市场,知网拥有其他竞争对手得不到的文献资源,尤其是国内的硕士论文和博士论文数据库。这正是绝大多数需要撰写论文并完成查重分析才能发表论文进而获得学位和职称评定的用户群体所需要的...他们能否得到知网的收录,也是国内学术文献能否得到需求群体最广泛的查询机会的关键因素之一。”(5)

往年12月15日,武汉大学法学院教授、竞争法与竞争政策研究中心主任孙进发表文章质疑知网垄断利润:“如果学术数据库不再以版权保护为催化剂刺激创新,而是以此为手段攫取高额垄断利润,随意滥用版权实施垄断高价,破坏、阻碍、限制相关市场竞争,其滥用行为也难逃反垄断法的审查和处罚。”他说:“但知识垄断比市场垄断更令人担忧。”(6)

学院和大学将“断开”而不更新它们的费用

如果说大学代表了一个国家的学术能力,那么以知网为代表的学术数据库就是一个国家知识储备的象征。作为国家学术形象的代表,知网的身份应该是系统的、开放的。但如今的知网却在朝着相反的方向大步前进。

多年来,高校因知网授权价格高而“断网”的消息不断被舆论报道。

据武汉理工大学图书馆统计,自2000年以来,***知网对该校的引用量每年增长10%以上,尤其是2012年,增长24.36%。2010-往年,报价上涨132.86%,年均涨幅18.98%。

2013年底,云南大学图书情报工作***会所属近十所省属高校因价格原因停止使用知网。

往年,武汉大学宣布不能接受知网的高价。当时知网异常强大,直接表明业务就是业务,不续费就会“断网”。

有趣的是,在收费未到期时,武大发现图书馆知网账号无效,最终不得不低头续费,随后又重新获得了知网论文的权利。

也是在往年,北京大学宣布,由于知网的高涨价,访问可能在到期后随时中断。

往年12月,太原理工大学发布公告,往年暂停访问***知网***知识网系列数据库官方网站。

长江日报记者在往年12月20日看到,很多名校在本月发布了购买往年CNKI数据库服务的公告。

其中,复旦大学CNKI数据库往年成交价为82.5万元,购买南京大学CNKI数据库预算为108万元。

部分部委、银行、医院、省市社科院也于近日在知网上公示了往年***知网数据库服务采购合同。其中,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局以219万元的中标价格订购了往年***知网系列文献资源项目。

购买成本越来越高,没有它就无法偿还。因为理论上讲,这是这条路上比较好真正具有国家公信力的。

商业模式和利润本质

知网主要靠知识付费、论文查重收费、机构代购盈利。但是普通观众真的是通过最近的一场官司了解到的。

89岁的中南财经政法大学退休教授、经济史学家赵德新,多次出现在与***知网(wwwki)的“恩怨”热搜上:自从他的100多篇论文被***知网擅自收录后,往年开始坚持维权。赵德新告诉记者,他的论文先是发表在学术期刊和杂志上,后来不知情地被收录在知网上,但他从未收到通知和报酬。

根据记者对中文裁判文书的网上查询,在赵德新诉***知网(***学术期刊公司运营)一案的几个二审判决中,***知网均声称获得了该杂志的合法授权,但北京知识产权***认定现有证据不足以证明该杂志从赵德新处获得了该作品的信息网络传播权的授权和分授权。往年5月26日的判决书显示:“涉案作品为文字作品,依法受著作权法保护...学术期刊公司通过***知识网网站(wwwki)向不特定公众提供涉案作品的下载、阅读服务,侵犯了赵德新在互联网上传播涉案作品信息的权利,应当承担侵权赔偿责任。”

判决书截图。来源:***裁判文书网

根据往年8月30日公布的(2021)京0491民初26080号民事判决书,赵德新主张其2010年在《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发表的《***市场经济的起源——市场关系发展的三个阶段》一文被纳入***知网主要运营方***知网中文学术期刊(光盘版)。

***知网认为,作为期刊出版单位,***知网有权转载已在其他期刊发表的文章,这是合法许可,不构成侵权。但***认为,***知网将涉案作品纳入其数据库并在互联网上提供付费浏览下载的行为,显然不属于期刊之间的转载或摘编。我国《著作权法》第三十三条第二款规定的报纸转载法定许可制度不适用于网络环境,故被告***知网主张其构成法定许可,本院不予支持。

同时,被告主张其获得涉案作品所载期刊出版人的授权,但未提交证据证明作者已将信息网络传播权授权给出版单位,故***拒绝受理被告涉案文章有合法来源的主张。

最终,***判决***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有限公司赔偿原告赵德新经济损失1800元、维权合理费用532.5元,合计2332.5元。(7)

截至目前,赵德新已获赔偿70余万元。

***判决所揭示的知网逻辑是:我是国家授权的期刊出版单位,所以我有权免费收录、转载期刊上发表的任何东西;一旦我收录并转载了,你就要为这些东西买单。

这相当于纸质阅读器支付的钱没有交给纸质创作者,却全部落入其“中间人”手中,可谓典型的空手套白狼。

然而知网的宣传支付了原作者的稿费。在***知网官网上,***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有限公司有一则版权声明:“***学术期刊(互联网版)严格遵守***著作权法及相关法律法规,所收录的文献均经过期刊社/编辑部授权,作者报酬已由相关期刊社/编辑部支付。”

然而实际情况是知网根本没有给原作者一分钱。比如赵德新教授声称知网没有给他发文章的钱。一开始发现自己被知网侵犯了。我的学生用我的文章《***经济史辞典》在知网下单,要交26元。它没有给我一分钱来用我的字典,但我必须付钱。(8)

相信大多数在知网上有文章的作者都有这种感觉。

如果你交费了,为什么赵教授说一分钱都没收?如果是知网说的,***怎么都认定他跟赵教授打了几十场官司,***赔了70多万?

好了,我们来看看知网所谓的付费。

根据知网公布的官方薪酬标准,一篇博士论文,知网将支付作者100元现金和一张面值400元的“***知网数据库阅读卡”。

这是什么概念?博士学位论文一般要求至少3万字,文科专业学位论文甚至超过10万字,但投稿费只有100元。

相比之下,平台下载一篇博士论文会收费25元。可以下载的收入根本不会与作者分享,而是归属于知网。

知网下载期刊的费用是0.5元/页或者1元/页,一篇硕士论文15元,一篇博士论文25元。据统计,知网是各大数据库中查重费用最贵的。一篇一万字的本科论文,知网收费198元,VIP只要30元,万方15元。

注意,根据知网的说法,这种一次性***支付是如此低价,却反复卖钱。难怪知网能盈利。

知网采用“两头都拿”的商业模式:即以极低的价格收集期刊文章;要包含毕业论文,作者需要先申请,然后支付100元左右的现金和面值不超过500元的知网代金券。

某***部委直属报刊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知网的高利润来源于其在学术期刊数据库中的强势地位。多年来,像我们这么大的报刊,每年都要交2000元的版权费。前一年合同到期,***一怒之下停止了与知网的合作。(5)

知网内部人士举例:知网主要是把整个数据库卖给机构用户,然后按照页数和期刊或论文的作者一起支付版权费。即使知网一年只卖数据库(不包括数据库挖掘等增值服务)1亿多元,但数据库中作为“分母”的庞大论文数量太大,按照知网的算法,一篇五页纸可能值几毛钱。资金太少,期刊通常不能和作者分。

简单来说,知网的高利润是基于“低买入价”和“无限高售价”。“一方面,你可以反复向用户收费。难怪利润很高。”一些评论文章是这样总结的。(9)

这样的“商业模式”自然让知网发家致富。据悉,往年至往年,同方王智主营业务收入由9.9929亿元增长至11.6758亿元,毛利率由59.01%下降至54.93%。往年半年报显示,同方王智毛利率为51.30%。

同方知网往年年报截图

世界早就知道网络了。年近九旬的赵德新教授,不顾老弱,对全副武装的知网提起诉讼。最终获得胜利后,他几乎获得了全网的一致祝福。然而,在当前形势下,绝大多数学术论文作者没有精力和能力与知网抗衡,而是继续吞下自己的骄傲。甚至很多时候,他们不仅不指望知网给他们稿费,还希望知网能更好地把自己的论文放在里面,哪怕是免费的,因为论文引用次数是单位规定的职称评定和晋升的重要条件。目前,知网似乎是比较好能带来官方学术引用的平台。

知网自然看到了这种非正常需求背后的机会,因此可以低价或者根本不要钱的方式获得,然后以看似低廉却巨大且重复的销售带来的巨大商业利益,一往无前。面对这样的情况,个人的抵抗力往往极其薄弱。

说起来,知网收集和存储的资源直接来自高校、科研院所及其学者和学生,它们主要以公共产品的形式出现,也就是说这些学术文献在很大程度上具有公共利益,但结果是知网以基础成本甚至免费的方式获得这些学术成果,这些成果大多是公共产品,然后以垄断产生的巨大流量带来巨额利润,看似价格低廉,因此商业运营模式自然受到质疑。

为此,有学者认为知网应该为学术交流服务,应该为作者的论文付费。你也可以用它平台上的东西付钱。(但是)国家应该允许多个知识平台与知网的良性竞争共存,而不是主导。(3)

注意:

(1)深入分析,知网不是你想的那样!【一点信息】往年2月22日

(2) CNKI,躺着,一年能赚1亿多元。新周刊于往年12月12日出版。

(3)***知网由美国资本控股。赵德新和CNKI还有大案吗?作者:安邦研究院来源:伊朗国王微信号发布时间预测(数据为往年仅供参考):2021-12-16来源:The Paper记者陈灿杰

(4)光明日报:知网的定价权为什么这么稳定?光明日报2021/05/2814:17作者:莫杰

(5)“两头都拿”的盈利模式被长江日报批评。发布日期:2021-12-21 12:45长江日报官方账号原创李柯

(6)光明日报记者的深度调查!知网,你想去哪里?法制直播光明日报记者陈鹏往年12月16日发布

(7)被北大叫停涨价的CNKI,栽在一群老教授手里|吴派科:雷达财经2021-12-10

(8)躺着赚钱还能站起来吗?老叔的书面谈话发表于往年12月14日。

(9)毛利率54%,知网利润超过苹果手机。大学老师:论文决定评价,评价关系到饭碗!2021-12-1623:06:13来源:时代周报作者:王晓然穆陈珏回归搜狐看更多。

负责编辑:

  • 姓名:
  • 专业:
  • 层次:
  • 电话:
  • 微信:
  • 备注:
文章标题:高校不续费就“断网”!谁助长了知网近乎垄断的竞争优势?
本文地址:https://www.55jiaoyu.com/show-257697.html
本文由合作方发布,不代表展全思梦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展全思梦

热门文档

推荐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