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暗的论文生意与风口上的公司

黑暗的论文生意与风口上的公司

原标题:***的黑暗论文商业与公司

文字|商业杂志

偷偷走在法律边缘的“造纸厂”背后的秘密。

“代写代发论文”是一种不可能的方式。

近日,国家卫生健康委通报了第十三批医学科研诚信案件调查处理结果。截至目前,过去6个月共报告310起案件,其中144起案件涉及代写论文、交易论文和数据,占总数的近一半。地下“论文工厂”是医学论文销售的重要驱动力,提供代写代发论文的全流程服务,从普通论文到***期刊的论文“生产”,给科研诚信蒙上了重重阴影。

作为心脑血管医生,记者在不同的“论文工厂”接触了多位“客服人员”,被告知只要时间预测(数据为往年仅供参考)要求不太苛刻,国内外各级期刊都可以“代写”。有“客服人员”表示,需要提供姓名、职业、研究方向等基本信息,这样更有利于“匹配”合适的期刊。

近两年来,代写论文、黑论文、专业论文作者等***频发,一系列“专业”论文在不同地区的期刊上发表。这些论文从写作到开发经历了多少个过程?谁是最终受益者?

01市场需求旺盛

对于学生来说,无论是专科生、本科生甚至研究生,论文都是决定学生能否顺利毕业的关键。对于很多行业来说,比如高校的教师、医生,发表论文也是获得职称的硬性指标...有需求就有交易,孕育市场是顺理成章的。

在各大社交平台上,大量中介和卖家通过搜索“论文”、“刊物”、“代写”等关键词进入视线。他们声称“提供主题、写作、修改甚至出版服务”。“一站式服务、省时高效”的口号已经传遍各个角落。似乎在这些人的帮助下,很难在正规期刊上发表文章。

目前代写代发论文已经成为一个完整的产业链,更多的利益链也出现了。然而,这背后的风险是不可预测的,往往选择“走捷径”的人最终会以失败告终,甚至付出更高的代价。

《商业》记者了解到,很多人因为急于出刊,被中介分流到各个机构,甚至出现了虚假的招聘启事、期刊杂志。

一个找论文作者的学生说:我通过淘宝找到了一个论文作者服务。结果我得到的文章严重跑题,结构混乱,查重率远高于答辩要求。当客服被要求修改时,客服已经逃走了,微信也没有回复。

“之前我也考虑过逃钱的风险,论文必须修改,所以选择用微信交定金。交完钱,客服拉了一个群,群里有一个‘主管’和一个‘作家老师’。客服主要负责收钱和收钱,主管协调客户和写手,他们根据需要撰写和修改论文。”学生回忆彼此的工作流程。

***学生选择向淘宝客服投诉,发现店铺没了。客服这样回应:店没了,不能投诉。他记得沟通的时候,他通过微信向客服要了他们店的链接,对方当时又发了另一家店,不是他比较好次咨询的那家。

可以看出这些店铺都是同一批人,但是有好几家淘宝店和客服微信。这样,消费者在比较好家淘宝店的咨询记录就不能用来向另一家店投诉,从而避免了投诉和举报。

无独有偶,一家医院的主治医生由于职称晋升,发表的论文数量多年来一直不达标。一次偶然的机会,他认识了网友推荐的某文化传播公司的编辑。这位编辑声称,只要他给钱,文章就可以在各种全国性期刊上发表,也可以在知网、VIP等网站上找到。

医生以幸运的态度付了4000元定金,焦急地等待着。经过60多天的催促,医生终于收到了杂志社的纸质录用通知,他的心事终于落地了。然后,医生付清了***的8400元。第二年,医生收到了发表自己文章的杂志,与之前的约定大相径庭。杂志虽然叫《***急救医院》,但印刷质量明显不够,甚至还有空白页,知网也找不到文章。***医生给杂志社总部打电话,发现没有这种“服务”。被发现被骗后,医生主动向公安机关报案。

如果学生因为缺乏经验而被骗,那么医生被骗的程度足以确定这就是“想走捷径,不劳而获”的想法。这些“组织”正是抓住了需求者的“心虚”和“不敢说出来”,从而继续大胆行骗。

02灰色产业链成熟

近年来,“论文造假”“科研造假”事件愈演愈烈,最本质的行为就是“代写代发论文”。虽然学校、教育部等相关部门明确禁止,互联网平台也屏蔽相关关键词搜索,但仍屡禁不止。

《商业》记者在各种网络平台上搜索“写文章”、“论文”、“论文代写”、“戴笠写的论文”等词,但很快仍能找到相关交易链。

在淘宝搜索“论文”,很多代写代发运营论文的商家立马出现在首页,标有“毕业论文写作与发表”“论文专业定制”等相关介绍。大多数商店需要知道具体的要求,然后才能说出价格。《商报》记者以论文写作需求为名,向该店客服询问价格,客服表示“具体需求我们需要了解,详细信息需要添加个人联系方式。”

不仅是电商网站,在很多社交平台上,你都能找到与代写代发论文相关的“商家”,甚至“代写论文”,成为“论文买卖”的小聚集地。

近年来,***的学术期刊经历了一个疯狂的阶段。有些杂志为了盈利,从双月刊变成双月刊,双月刊变成半月刊,半月刊变成浔报,浔报变成周刊。

"有些杂志从100多页变成了600多页。"一位纸媒说。600多页,也就是说一本杂志至少能收到300篇文章。如果按照4000元计算一篇稿件的版面费,是120万元,一个月发4份,是480万元,年收入近6000万元。

对于能达到这个资金量的杂志,比较好期刊CN(国内统一刊号)就行,不包括重点“核心”期刊。

代理与杂志社之间有两种关系:“总承包”和“分包”。

“总承包商是,这期杂志是我们的,不能用其他公司的稿件。不能完成工作就分包,中间赚差价。有的公司一期总承包,有的总承包一年,有的公司甚至负责印刷,相当于只用杂志号。"

这是一种“良心”特工,还有一些空空壳特工,打着“收稿”“代送论文”的幌子,四处游走积极寻找猎物。消费者上钩后,空贝壳机构会用“自创”杂志发表论文,从而实现零成本。

一些精明的消费者会在官网查看杂志电话,主动联系询问论文的发表情况;一些消费者会盲目听从中介,损害自己的利益。

其实早在往年,国内就出台了监管政策。然而,现有的行政制裁对代表他人撰写和发表论文的处罚仍然不够。难以覆盖参与经营的市场主体,调查取证难,追根溯源难。民事制裁对代表他人撰写和发表论文的处罚有很大限制,甚至不足以对第三方中介产生足够的威慑。

因此,标本兼治是扼杀“论文生意”的独特方式,无论是抄袭的源头、猖獗的组织还是“无辜”的受害者。

03知网很难摆脱。

目前,作为最权威的论文评价场所的知网,因为代写代发论文的事件,一次次陷入舆论风暴。

公开资料显示,***知网成立于1996年,由清华大学、清华同方发起,教育部等支持建设。,原名***期刊网。因为涵盖了外语、工业、农业、医药卫生、经济、教育等行业、材料和文献,成为学术论文的参考数据库。

此前,知网财务报告显示,其年营收高达10亿元,毛利率接近60%。与同方其他分支相比,其毛利高得惊人,是一个彻头彻尾的闷声发大财!

现在国内高校毕业,硕士、博士学位论文都要上交知网。虽然有些论文因为保密等原因无法在知网上搜索,但查重和投稿的常规环节必须有知网见证,整个过程充满仪式感。

当你经历了整个过程,你的论文将正式成为“知识流”,这将给知网带来无穷的好处。

在知网上,下载一篇硕士或博士论文通常需要20-100元。看似不高,但实际上,多次下载的累计付费是惊人的。以“石墨烯”为例,我们可以在博士学位论文数据库中找到近2万篇文章,下载量***的博士学位论文高达3万次。一次下载需要25元。如果近3万次是全文下载,那么读者支付的下载费用将达到75万元。

据媒体调查,知网一篇博士论文只支付100元现金和400元阅读卡。如果学校没有交费,写论文的时候还不够交信用卡。而且很多学生毕业后不能使用阅读卡,所以知网所谓的500元投稿费实际给的金额会大大减少。

另外,据很多同学说,能主动申请付费的同学很少,知网“霸道”的商业模式又省了一笔开支。

换句话说,知网可以从一篇论文中获得无限利润,成本几乎为0元。

如果说我们还是按篇购买硕士论文的版权,那么媒体作品版权的购买可以称之为“白菜价”。据媒体爆料,知网曾经以几千美元的价格买下了一份报纸的版权好几年。

知网之所以如此猖獗,源于教育部、中宣部、科技部等国家部门的支持,为后来知网垄断优质学术资源奠定了基础。据统计,知网收录期刊数量和***授权期刊数量均链接国内另外两个知名数据库,VIP和万方。如今,知网已经实现了核心期刊90%以上的***份额。

在***知网官网上,官方定价为78元/篇(题目)、398元/篇(本科)、1800元/篇(硕士)。这个庞大的查重库无疑给知网带来了更多的收益,同时也完全垄断了优质的论文资源。

在论文写作和分发行业,它不仅是满足市场需求,也是内容生产和分发的不竭源泉。要“消除”这种雾霾,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回搜狐多看看。

负责编辑:

  • 姓名:
  • 专业:
  • 层次:
  • 电话:
  • 微信:
  • 备注:
文章标题:黑暗的论文生意与风口上的公司
本文地址:https://www.55jiaoyu.com/show-260416.html
本文由合作方发布,不代表展全思梦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展全思梦

热门文档

推荐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