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数学下册期末知识点总结

一年级数学下册期末知识点总结

知识是无穷无尽的。只有挖掘到极限,才能体会到学习的乐趣。任何学科的知识都需要大量的记忆和练习来巩固。虽然辛苦,但也伴随着快乐!下面是边肖整理的一些一年级数学知识点,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小学一年级数学知识点总结

1.计数:根据对象的数量,可以用11-20个数字来表示。

2.数字的顺序:11—20数字的顺序是:11、12、13、14、15、16、17、18、19、20、

3.比较大小:可以按照数字的顺序进行比较,后一个数字总是大于前一个数字,或者利用数字的构成进行比较。

4.11到20的数字构成:所有的数字都是由一个十和几个一组成,20是由两个十组成。

例如,一个十加五等于十五。

5.位数:从右边开始,比较好位是一位数,第二位是十位数。

6, 11—20.读数:从高位开始,第十位的数是多少,单位的数是多少?20发音,20发音:20。

7.写数字:写数字时,对照数字写。如果有一个十,在第十个数字上写1,如果有两个十,在第十个数字上写2。如果有几个1,就在每个位上写几个。如果每个位上都没有单位,就写0来占位。

8.十加几,十加几和相应的减法

(1)、10加几及相应的减法计算方法:10加几得一打,一打减几得十,一打减十得几。

比如:10+5=15,17-7=10,18-10=8。

(2)十加几和对应减法的计算方法:在计算十加几和对应减法时,可以用数的构成来计算,也可以将单个位上的数相加或相减,然后将整个十相加。

(3)加减部分的名称:

加法公式中,加号前后的数字称为加数,等号后的数字称为和。

在减法公式中,负号前的数叫被减数,负号后的数叫被减数,等号后的数叫差。

9.解决问题。

两个数之间有多少个数?可以用计数法,也可以用抽签法。也可以用计算法(大数减1计算)。

高一数学100以内知识点

1.从右数,比较好个数字是个数字,第二个数字是个数字,第三个数字是个百位数字。

读写方法:读写都要从高位开始。

2.单数:每个单位有1,3,5,7,9的自然数。

3.偶数:每个单位有0,2,4,6,8的自然数(0除外)。

4.整十数:每个单位都是0的自然数(0除外)。

五个十元和五个一元组成五十五。(十位数上的五代表五个十,个位数上的五代表五个一。)

阅读:55(写汉字)写作:55(写数学字符)

6.十个一元是十,十个十元是一百。(一、十、一百是计数单位。写汉字)

数字的构成:(注意不同的问题)

例:68由六个十和八个一组成;68由八个一和六个十组成。

68中有(6)个十和(8)个一和(68)个一。

60位数是6,表示六个十(写汉字),位数是8,表示八个一(写汉字)。

7.比较两位数大小的方法:先看十位数,哪个数大,哪个数就大。如果十位数相同,再看另一位数,数字***的那个会更大。(开口朝向大数,***朝向小数。)

8.当两个量相差较大时,可以用“多得多,少得多”来形容;当两个量相差不大时,可以用“多,少”来形容。

9.最小的三位数是100;两位数是99;的最小两位数是10;的个位数是9;的最小一位数是1。

小学一年级数学学习方法

在详细的情境中学习数学。

“让学生在生动、详细的情境中学习数学”是新课标提出的重要理念之一,也是当时课程改革中教师努力寻求的。高一上册教材已经用童趣规划了学习资料和活动情境,比如6 ~ 7页的猪帮兔子盖房子,14 ~ 15页的野生动物园,18页的排队买票,29页的猴子吃桃子...这些都是孩子喜欢和知道的事情,可以相互亲近。在教育中,通过需求与实践相结合,将静态的文本资源加工成动态的数学学习资源。比如在“比多少”的教育中,要充分利用主题地图给学生讲“小猪帮兔子盖房子”的童话故事。

让学生进入情境,仔细询问比较,感受“多”、“少”、“等量”。再比如“认识0”。教师可以根据第29页的主题图:猴子玩耍、猴子回家、猴子吃桃子,编制多媒体动画课件,用生动幽默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经过询问小猴子吃桃子的情况:盘子里有两个桃子,小猴子吃了一个又一个,盘子里一个也没有了...理解“从无到有”的变化,感知0的意义。教师精心创设的情境可以将日子与数学融为一体,使学生的数学学习过程生动幽默。

让学生自动获得常识。

数学学习的本质是学生的再发明。新课程标准特别强调:“数学教育活动必须以学生的知识、知识和经验为基础……为学生提供从事数学活动的充分机会”“实践、自主研究和协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途径……数学学习活动应该是一个生动的、自动的、有特色的过程”。

在教育上,要本着“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的原则,给学生充分的时间预测(数据为往年仅供参考)和空在讲堂中进行探究、操作、思考和交流活动,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发现学习数学,获得常识。

(一)让学生通过自己的研究获得数学知识。

比如在“认识三维图形的开始”的教育中,课前给学生准备各种形状的物体,让学生去查询和交流物体的形状是什么,把形状相同的物体放在一起,依靠他们对形状的感知经验。然后谈论“这些物品之间有什么相似之处”,并了解物体形状的特征...学生将根据日常经验和对实际情况的感受,进一步概括理性经验,开拓空的概念。

(二)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获得数学常识。

一年级学生的思维离不开形象和动作,动手操作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途径和方法。比如在“9加几”的教育中,在学生交流不同算法的基础上,让学生用“把1个盒子放进10”的运算活动向学生介绍自己的想法,让学生直观地了解做10的过程。然后,安排“摆、算”、“圈、算”等活动,边练习边进行核算,详细的操作流程与一般的核算流程一一对应。显性的行动带动了内涵的思想活动,学生在开始操作的时候感受和理解了新的核算方法。

一年级数学卷二期末知识点汇总相关文章:

★小学一年级数学第二册期末重点总结。

★一年级数学第二册知识点总结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第二册期末总结。

★一年级数学必修知识点总结

★高一下册数学知识点归纳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重点知识点总结。

★小学一年级数学知识点,第二册

★人教版高一第二册数学知识点归纳

★一年级数学比较好册知识点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第二册总复习教案

  • 姓名:
  • 专业:
  • 层次:
  • 电话:
  • 微信:
  • 备注:
文章标题:一年级数学下册期末知识点总结
本文地址:https://www.55jiaoyu.com/show-2613.html
本文由合作方发布,不代表展全思梦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展全思梦

热门文档

推荐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