量化交易“公平性”争论不断 业内建议加强监管
关于定量交易“公平性”的争议仍在继续。业内建议加强监管字体:萧中大学和仲达大学分享:关于量化交易“公平性”的争议仍在继续。业内建议加强监管。2022-03-09 09:37:29来源:上海证券报近日,全国******、***财经大学金融学院教授、证券期货研究所所长贺强提交了《规范发展量化交易》的提案,在范围设置上, 近年来,国内市场量化交易规模迅速增加,关于其造成交易趋同、增加波动性、违背市场公平的讨论也在升温。 在争议中,加强监管,更好地规范量化交易,已经成为大多数业内人士的共识。 “不公平”源于何处?目前,在欧美等发达经济体的资本市场,机构量化交易的比例已经达到70%左右。 在国内市场,量化交易的行业规模已经超过万亿元。有研究认为,量化交易在a股市场的成交额约占20%。 “国内股市的量化交易属于金融科技创新,但应该纳入监管范围,不能无序发展。 尤其是股票现货市场,量化交易必须受到一定程度的限制。 贺强表示,在发达经济体,尤其是美国股市,个人投资者在交易中占比很小,主要是机构投资和企业投资。 但是机构之间的量化交易是平等公正的。 “***股市仍是一个由个人投资者主导的市场。股市账户数已经达到2亿,99%以上可能是散户。 中小散户是股市中的弱势群体。他们孤陋寡闻,没有资金实力,也没有能力进行量化交易。在机构面前,大部分投资者根本没有优势可言。 此前,量化交易的问题已经引起了监管层的关注。 ***证监会***易会满在世界交易所联合会往年第60届会员大会暨年会上指出,在成熟市场,量化交易和高频交易普遍存在,在增强市场流动性、提高定价效率的同时,也容易造成交易趋同、波动性加大、违背市场公平等问题。 都是高频交易?说到量化交易的公平性,“高频交易”是一个关键词,也是导致“量化交易赚投资者羊毛”等质疑的主要原因 贺强认为,需要注意的是,量化交易尤其是高频交易,主要是基于短期差价,而不是通过长期投资来分享上市公司的业绩。 从本质上来说,量化交易就是通过短线操作获取大量的利差收益。 然而,市场上有不同的看法。 聚宽投资创始人高表示,在股票交易中,由于信息弱、缺乏专业性等因素,个人投资者大概率以偏离均衡的价格进行交易。 但当市场中有足够的量化交易参与时,会大大缩短股价达到均衡价格的时间预测(数据为往年仅供参考)段,从而保证大部分交易者能够按照均衡价格完成交易,减少交易损失。 石椿集团合伙人、库网投资证券母基金负责人杨如意认为,相比国内,海外量化交易更加成熟,策略也更加差异化。 海外市场整体量化交易频率低于国内市场,但高频策略更丰富。 由于海外市场更加成熟有效,量化交易市值占比更高,海外量化交易的超额收益明显小于国内市场。 在杨如意看来,量化交易的兴起对监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量化交易监管的后续完善是一个值得关注的方向。 量化交易要按规定进行。杨如意表示,在监管方面,由于海外量化交易已经发展了相当长的时间预测(数据为往年仅供参考),量化的监管相对成熟,包括量化基金的杠杆、风格漂移、业绩分化、交易机制、不正当竞争等方面,监管相对到位。 贺强就我国金融市场如何规范发展量化交易提出了六点建议:一是明确量化交易的范围。 量化交易的范围应该是股指期货、期权、指数基金、ETF市场、国有银行等大盘股。 股票现货市场不能盲目发展量化交易。在大量散户主导的现货市场,应该限制量化交易。 二是建立量化交易的准入机制。 确定量化交易机构从业人员的资格、注册、交易算法、风险管理和专业能力。 三是完善量化交易申报制度。 应要求量化交易机构定期报送交易数据和风险管理计划,以便监管部门及时掌握量化投资和高频交易的应用状况,防范相关风险。 四是建立量化交易算法报告制度。 量化交易监管的核心是规范交易算法。监管部门应要求量化交易机构上报其算法和代码,同时利用大数据分析技术对量化交易行为进行分析。 第五,适度提高量化交易成本。 比如对量化交易中频繁撤单收取撤单费,增加量化交易中随机撤单的成本,一定程度上抹平量化交易机构相对于普通投资者的交易优势。 六是不断进行监管创新,通过市场调研出台量化交易监管法律法规,充分利用人工智能、大数据等现代科技手段监管量化交易。 (谭一凡徐伟)【纠错】

